以“柔”养生寿自长

2021-11-30 00:53
养生月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舌头老子长寿

华 子

春秋时代的老聃,世称“老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有一位知识渊博,对许多问题都有奇特而独到见解的老师,名叫常枞。晚年的常枞,有一次病了,老子去看望他,他俩便有了一段著名的对话,对后代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柔可克刚

常枞张开嘴问道:“你看,我还有牙齿吗?”老子看了看说:“没了!老师,您的牙齿都掉光了。”常枞吐出舌头又问:“那么,还有舌头吗?”老子说:“有,老师,您的舌头还在。”常枞进而探问:“你懂我的意思吗?”老子思索了一会儿,感悟地答道:“就是说,坚硬的已经掉了,柔软的还在。”常枞高兴地说:“好!好!正是这个意思。”于是,老子在老师的启发下,产生了“柔弱可胜刚强”的思想。于是,老子“柔克刚”的养生之道问世了。

牙齿是人体最为坚硬的,常年累月地与食品“硬碰硬”,慢慢地松动了,有的从中间折断了,最后一个个地掉了;而舌头只不过是挪动食物,把食物推向牙齿,不直接和硬东西“对抗”,舌头虽然软弱无比,可它却完好无损的长存在嘴里。于是,这个事实启示人们:坚强者可能命短,柔软者可能寿长。

“柔”为何长寿

柔为何有长寿的优势,因为柔讲求心平气和、不急不躁、从容不迫,因之,气血通畅,各个脏器运转自如,较好地协调内在和外在环境的关系,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常处于一种有规律的缓释状态,自身(包括心脏和血管等)的健康也就得到了保障。此外,在对于硬、对于强势的对抗中,不过于硬碰硬,而是迂回而战,避其锋芒,这是一种智慧的表现,也是自我保护的措施。而刚者则正好与之相反,在发生激烈对抗的时候,欠缺迂回精神,亦欠缺妥协精神,非要拼个你死我活、争个高低上下不可,往往是逞勇斗狠、宁折不弯,这就增大了损害身心健康的几率,岂能不折寿?

“柔”对人生

明代养生学家吕坤,在他的《呻吟语》中告诫人们:“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并说:“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著名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一生历尽困难,可他遇事从容,处事乐观,曾书写一幅对联以自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他于101 岁仙逝,正是一生从容自若的心境,使他虽处境多难而能长寿。明乎此,我们再看现实生活中的老人群体,凡长寿者,绝大多数性格温柔,而性格暴躁者则少之又少。这也是因“柔”而长寿的重要例证。

调查显示,在百岁老寿星中,女性占了绝大多数,且性格温和者居多。因此,从养生角度来看,进入老年期后,人生应该逐步从激进转向从容,从豪放转向静和,从阳刚转向阴柔。

“柔”对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性情要柔顺、温和、随遇而安,良好的心态有利于心理和生理健康。饮食要柔软,不宜吃生、冷、硬等不易消化和刺激性的东西。穿着要柔美,选择柔软、宽松、透气性好的衣物,避免穿紧身衣、高跟鞋等,以免使肌肤血液循环不畅,出现擦伤及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行动要柔缓,老年人宁做“慢郎中”,切莫当“急惊风”。任何行动都应“慢三步”、“软着落”。避免行动过急、用力过猛、劳动过累。

总之,“柔”字当头应贯穿于老年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成为老年人养生抗老、欢度晚年的要诀,从而让老人们生活得更健康、更幸福、更长寿。

猜你喜欢
舌头老子长寿
长寿秘诀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刷牙别忘了刷舌头
阅读使人更长寿
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
天热时狗为什么要伸出舌头
舌头上的疯狂
奇妙的舌头
世界最长寿的人
智者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