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多维度思考

2021-11-30 00:16
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思政育人

陈 尉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贵阳 550023)

德是做人之本,德育是教育之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和宗旨,是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高校教育的核心,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2016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并要求“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2]。2017 年12 月,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提出要充分挖掘、认真梳理、科学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要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将思政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是新时代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心。如何把思政教育深度融入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全过程,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内在关系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想处处都有立德树人的阵地和讲台,就必须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深入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德育需要在各个学段、各个学科之间实现融会贯通,需要建构起一体化的育人体系,从而真正培养出品德健全的时代新人,满足国家教育战略的需要[3]。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要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育,首先必须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都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以“育人”为宗旨,以运动和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学生机体进行科学的培育,在提高他们生物潜能、心理潜能的过程中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同时,也达到了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高职院校通过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提升他们的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以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共担育人使命,都是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尽管体育课和思政课的教育目的不尽相同,但两者可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3]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运动技能、运动知识和科学的锻炼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并通过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促使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两者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协同育人,进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目标中无一不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实际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处处都能发挥出环境思政育人功能,时时都能体现出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体育的显性教育与思政的隐性教育,将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体育价值、体育魅力、体育风采根植于学生内心深处,厚植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这对高职院校实现全过程育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的现状及原因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综合素质等各方面都要做到与时俱进,知识结构也应得到及时更新和全面提升。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仍然处于缺位状态,主要表现在重户外教学,轻思想引导;重体育技术动作讲授,轻体育文化内涵传授;重运动成绩的评价,轻体育精神的教育。在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过程中,笔者发现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新时代的需求,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思政教育意识薄弱,思政教育能力不足

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的运动成绩,认为只要运动成绩提高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就合格了。他们没有意识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育人内容的重要性,过于注重对体育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思政教育,缺乏主动把思政教育内容巧妙设计到体育教学全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教书不育人、育体不育心的现象仍然存在。

另外,虽然有些体育教师已经意识到应该在体育专业知识教授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但是他们要么受制于繁重的教学任务或其他事务,根本无暇深挖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自然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政教育;要么受限于自身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思政教育培训,对“课程思政”缺乏科学、全面、系统的认识,要挖掘出体育教学中所需的思政教育元素难度较高,即便挖掘到思政教育元素,要找到与体育教育的契合点、融合点也是一大难题,因此最后往往会放弃在这方面的努力。

(二)体育课程中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和融入不够

多数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是更加注重传授学生运动技能、运动知识和科学的锻炼方法。部分体育教师也更偏重课堂的整体效果,专注于专项动作的讲解、示范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忽略了对体育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讲授,重速度、标准、力量等运动技能的训练,轻团结、合作、拼搏等体育精神的教育,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体现思政教育功能,不利于将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体育价值、体育魅力、体育风采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思政育人成效不明显。

(三)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滞后

目前,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师的考核内容主要由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构成,部分院校对课程思政在实施和成效方面的考核较少涉及,甚至没有涉及。而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还是以考察他们的运动技能得分情况、体育考试达标测试情况、平时出勤情况为主,缺乏对学生团体合作、个体展示,尤其是思想、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评价。教学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视程度,教师如果没有针对这些内容进行评价,学生就容易忽视对这些能力、品质的培养和提升,只专注于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仅以顺利通过期末考试为体育课程的学习目标。这必然会导致部分体育教师和学生将体育教育片面地理解为单调而枯燥的运动训练,过度追求技术动作和考试成绩,忽视体育教育的真正内涵,进而忽略体育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功能,最终对思政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体育教育造成阻碍。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内容虽然与其他课程不同,但是都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政教育元素融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共育品德健全的时代新人,需要广大体育教师不断努力,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实施路径。

(一)增强思政教育意识,提升思政教育能力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在认清高职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转变观念,认识到体育教育和思政教育都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关系,从思想上树立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并重的教育理念。体育教师要将思政教育元素寓于体育知识传授、运动技能掌握以及科学锻炼方法之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有效实现体育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同时,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也要全面提升个人的专业素质,广泛掌握各类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和技术技巧。作为体育教师,要有道德素养,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素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提升学习能力,思维要新、视野要广,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要有社会责任感,政治要强、情怀要深,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总的来说,就是要做到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知识、转变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深挖体育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充分发挥其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才能真正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

(二)革新体育教学内容,融入思政教育元素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需要弄明白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三大问题。因此,体育教师要更深入、更广泛地挖掘体育课程不同教学内容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更加自觉地推进思政教育与体育教育有效融合,引导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弄明白自己是为什么而学。

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开展蹴鞠、太极拳、太极剑等传统体育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体育教育中,篮球技战术的学习需要学生仔细观察、深入理解、认真模仿、反复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精神;足球实战比赛时,技战术的成功运用不仅需要学生做到有责任、有担当,还要具备合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奉献精神;观看重大赛事能够增强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在整个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个人素养被潜移默化地提升,进而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三)改革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中亟待加入思政教育实施和效果评价内容,评价的结果可以直接与体育教师的绩效和职称晋升挂钩,以此增强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促使他们积极挖掘体育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而真正发挥体育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功能。此外,在学生期末成绩的评定中也要加入思政教育评价内容,体育教师不仅要考核学生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更要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合作精神、拼搏精神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评价,以体现学生的体育素质、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确保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这就要求学校要组织体育教师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制定更科学、更完善的体育课程教学标准,并积极创建融入思政教育内容的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视度,确保能够实现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四)拓展高职院校体育第二课堂,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体育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不能只局限于体育课堂,课后开展的体育活动中思政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体育教师要积极参与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建设和指导工作,鼓励社团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提高运动技能,增长知识和阅历,展现自我风采,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增添校园文化色彩,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校园体育文化对于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是一门受众面广的通识课程,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不仅能传授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育知识,还能在教学实践中传递思想、情感等,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锤炼学生的意志,充分发挥好体育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