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

2021-11-30 00:16:29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第二中学易文媛
青年心理 2021年34期
关键词:邓稼先爱国爱国主义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第二中学 易文媛

教育的目的并不光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让学生学会做人。而做人的根本是热爱国家,想要让学生对国家产生热爱之情,愿意去报效国家,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要让学生意识到振兴国家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与义务,就需要不断努力学习。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呢?下列是几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一、基于教材学习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是连接师生的桥梁,是呈现各种各样的知识的载体。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每篇文章都是编写者精心挑选出来的。其不仅符合学生当前的身心发展特点,还可以对学生的道德、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积极地、乐观地去面对生活。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将教材当作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结合先进人物经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中的文章多种多样,有写景的、有叙事的、有思乡的、有爱国的、有写人的……写人的文章中有很多先进人物的真实事迹。由于描写先进人物事迹的文章将其对国家的爱进行了隐藏,所以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发现文章中先进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让学生对国家产生热爱之情、产生爱国之心。

例如,在教授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的时候,教师要知道,这次演讲指的是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闻一多做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之中,闻一多不畏强权,一心为国,将国民党所做的事情进行了揭露、批判。哪怕闻一多知道这次发声之后自己可能就会没命,但是与小我相比,国家的振兴才是大事儿。因此,闻一多舍弃了小我,成全了大我。这篇文章的主要情感为:歌颂了闻一多的大无畏情怀、爱国精神。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抓住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文章了解到闻一多的伟大,明白国家的振兴是每一个国人的责任与义务;让学生产生爱国之心,并学习闻一多为国家振兴而不畏一切的精神,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为了振兴国家而努力学习。又如在学习《邓稼先》的时候,教师要知道,邓稼先是新中国时代的杰出青年,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邓稼先这样的爱国者,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才能有所改变,才从“被侵略者”转变为其他国家不敢随便欺负的“强者”。邓稼先具体做了什么事儿呢?就是其与其他科学家一起,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和氢弹,使我国拥有了新型的核武器,可以与其他国家相抗衡。除此之外,邓稼先原本在美国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有着丰厚的待遇,但是看到自己的国家如此落后、被其他国家所欺凌的时候,邓稼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使我国摆脱了被欺负的困境。而邓稼先选择回国这一举动是源于其拳拳爱国之心。

(二)结合古代人物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除了革命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爱国志士,在古代也有很多的人物是有着爱国之心的,其忠于自己的君主,为保护国家的百姓而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所以其实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之一,教师可以借助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养成爱国之心。

例如,在教授《曹刿论战》的时候,教师要知道,主人公曹刿当时并没有什么官职,就是一个老百姓,却积极要求参战,在长勺之战中,身处于弱势的鲁国却打赢了齐国,最大功臣就是曹刿。一般人认为,曹刿当时作为一个没有官职的老百姓,能有饭吃能活着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去指挥这场战争呢?其根本原因是其爱国,不希望自己的国家被灭,不希望看到因为战争而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教师在教学这些文章的时候将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挖掘出来,并有意识地去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就能够将文章中蕴含着的爱国情怀感受到心,就能够逐渐地意识到自己要热爱自己的国家。

二、基于课外阅读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光靠教材中的文章是没办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是没办法让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的。所以,学生必须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内容有必读的名著作品,也有其他的优秀书籍。而在很多名著作品蕴含着爱国精神,所以教师要将其进行挖掘,并在课外阅读中将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渗透。

例如,除了我国涌现了大量的爱国之士之外,其他的国家也涌现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其都在热爱自己的祖国,都在尽自己的所能去建设自己的国家。所以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教师也要将其利用起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名著中,将俄国的十月革命当作了背景,赋予了主人公保尔各种优秀的品质,如坚韧不拨的精神,钢铁一样的意志,敢于拼搏的品质,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随时献身的精神以及爱国精神。这本小说是很好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所以在让学生对这篇小说进行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将引导作用发挥出来,不仅要让学生沉迷于跌宕起伏的情节之中,还要让学生感受到主人公保尔的精神、品质,要引导学生从单纯的阅读转变为身临其境,从而产生报效祖国之心。因为文章生动形象,塑造了具体的场景,所以学生很容易就能产生情感共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文章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说一说现在的生活好不好,每个人是不是都是幸福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自己会过得这么幸福?通过思考,学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之所以自己能够幸福地生活,是因为有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奉献了自己,如战争年代的革命先烈们,是他们的献身换来长久的和平,所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让学生去珍惜现在的生活,并切实地明白小家是多么珍贵,国家是多么伟大。只有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获取更多的知识,才能让学生的视野得到有效的拓宽,从而形成一定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基于写作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一)命题/半命题作文

在初中阶段,最常见的作文形式就是命题与半命题,而其类型多种多样,以爱国为主题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爱国主题的写作教学促使学生产生爱国情怀。

比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这样的命题作文:《伟大的祖国母亲》。在看到这一命题的时候,学生可以瞬间了解到什么是写作的重点,并在脑海中“搜索”与爱国有关的素材,“搜索”国家伟大的原因,“搜索”教材中的优秀文章,如《可爱的中国》《我爱这片土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然后结合自己的爱国情怀进行有效的写作。通过这样的写作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写出以爱国为主题的作文,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的祖国,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素材收集

想要进行有效的写作,就必须有写作的素材。那么关于爱国的写作素材要从哪里去收集呢?难道非得学生切实地去经历吗?其实收集素材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可以让学生观看以爱国为主题的影片,可以让学生去参观烈士墓、纪念馆、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爱国主题的影片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历史,将原本用文字记录的历史变成了具体的画面,让学生的感官直接受到刺激,可以切实地感受到侵略者的残忍,体会到革命者舍我为国的奉献精神,并通过观看产生一定的感悟。所以教师可以在让学生写爱国主题的作文之前,将爱国主题的影片进行播放,如《建党伟业》《开国大典》《厉害了我的国》等,让学生在观看完影片之后结合自己看到的内容、产生的感悟进行写作。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运用新鲜的素材进行有效的写作。而参观烈士碑、纪念馆、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并同时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获得一定的感悟,进行有效的写作。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爱国是中华传统美德,也是作为“儿女”接受祖国母亲抚育的根本,更是国家得到振兴的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将育人与教书结合起来,要在教学知识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取知识,同时让学生对祖国母亲永怀感恩之心,让学生产生报国之志,通过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让祖国更加强大。

猜你喜欢
邓稼先爱国爱国主义
艰苦奋斗的邓稼先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8:08
邓稼先 献身国防 铸就辉煌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创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40
邓稼先 此身许国 再难许卿
海峡姐妹(2019年10期)2019-11-23 08:20:26
“两弹元勋”邓稼先 深藏功与名,汗洒戈壁滩
爱国学·晒佳作
中国漫画(2017年10期)2018-01-25 20:06:46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青年歌声(2017年9期)2017-03-15 03:33:18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22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3年12期)2013-07-24 14: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