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明辉
摘要:近年来,语文要素这一概念不断出现在人们视线当中。这一词是部编教材问世以来学科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遵循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学习能力等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体现。部编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双向发展核心,拓展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深度。为了语文要素更深入的融入学科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本文就其重要意义和教学策略两方面,分析了语文要素教学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
关键词:语文要素;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
所谓语文要素,指向的是学科关键能力。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素养也是学习语文课程的关键所在。如何让“语文要素”这一概念真正的融入教材,在课堂中“落地开花”,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以课堂为第一出发点,以具体教材内容为导向,结合课前、课中、课后多步骤实施,在端正学生态度,规范学习方法的同时真正落实语文要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落实语文要素的意义分析
(一)利于学生明确学习态度
初中阶段的学生拥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基本了解学科特点,对课程学习也有一定的见解,觉得自己是“小大人”了,也正因为如此,会出现觉得语文学科过于简单,不过就是记记背背的印象。语文学科的学习是在积累和巩固中不断发展的,学生的这种“倦怠”现象很容易造成对语文学科学习热情的减退。学习积极性没了,学习态度自然松懈。长此以往,会影响整个学科的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学生深入掌握语文知识。落实语文要素,是新课程下对学科的新要求,着力学生“基本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培养,是对语文教学模式的重新规划。教师运用科学教学方法,将语文要素以生动形式融入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极大作用,有利于学生态度的端正,习得学科基本能力,促进语文要素进一步落实。
(二)利于学生习得学习方法
培根有言:“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你可以从别人那里得来思想,但你的方式做法必须是你自己总结而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得科学的学习方式至关重要。初中阶段,语文课程设置更趋于系统化,简单直接的学习方式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巧用具体教材,总结凝练单元主题,规范他们各类学习中的学习方式。通过日常教学,规范阅读方法、写作模式以及口语交际中的技巧训练,进一步科学积极地引导学生,使其主动参与到语文要素塑造学习中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正学生在过去学生阶段中劣质学习方式的“历史遗留问题”。
(三)利于学生深化学习内容
语文要素着力学生“基本能力、学习习惯、基本方法、基本学习内容”四大板块的培养,先有习惯培养和能力、方法的习得,接着便是学习内容的获取。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并不简单是“背得多少课文,学会多少词组”,对于教材课文的选择相较于小学阶段,文学色彩更加浓厚。通过不同单元主题,对全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介绍也愈加丰富。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充分的挖掘其中的文学内涵和语文要素,讓学生在教材课文丰富的描写和叙述中感受人文情怀的同时,提升个人情操。另一层面,在课文教材之外的练习中,也能准确的感受到文学作品焕发的独一无二的人文魅力,从而提高提高人文鉴赏能力。
二、落实语文要素的具体策略
(一)以日常生活为基础,落实要素积累
语文学习是日积月累的结晶,初中学段的教学和学习更是如此,大量的语言积累能为后续语文学习夯实基础。让语文要素扎实融入初中语文课堂的首要准备就是做好语文知识积累,这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可以在每个学习单元之初,根据单元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文章素材的阅读和鉴赏,积累阅读经验。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大量积累学生感兴趣的字词、句子、语段等。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利用一些新谋体,积累相关视频、图片素材。让学生在主题认识上有更加丰满、具体的理解。如《苏州园林》一文,在传统板书的基础上,教师可选择性的为学生介绍园林景观图频知识,并拓展到建筑学方面的知识,“隔空”欣赏各个国家的一些奇思景观,以积累相关影像,落实素材积累。
(二)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培养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学和问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在教学时,教师采取任务驱动的方法,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进入课文,以“问→思→解”的方式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了解文章中心思想、语言特点、人文特色。同时引导学生对发现的问题大胆质疑,问题的引导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思维的驱动也会激起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拘泥于传统教学方法下的“按部就班”,提升其自主探索能力。
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课时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这一错误观点跟随文章进行解读。由于是一篇议论文,在阅读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对每一段落中出现的大小不同论点、论据进行思考,带着问题深入探究。同时还可以在课文观点学习之外提出自己的质疑,或根据文中某一小观点自己尝试论述,扩充知识面,获取新想法。
(三)以创新发展为目标,实现巩固提升
新时期新要求,对于“育人”不再仅仅只是“教”,更要助力其发展。为响应如今的素质化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发展意识为目标,势在必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善于用创新的意识和态度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经过前期知识的积累,学生在对具体教材回顾中,运用类比、对比等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合,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对不同题材文章,深化理解其中心思想,描写的细节及情感,感受作者心境,获取情感共鸣。
以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四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皆是以以民族文化团结为主题,从不同方面、不同文化背景下介绍了国内外对于民族热爱相关的文学作品。在这一单元的巩固学习中,,学生既要依托当时时代背景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也需要以现代的思维重新审视民族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变化,甚至世界发展趋势。
结语
综上所述,借助语文要素梳理语文教学活动的新思路,重新明确语文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是使用教材进行教学的重要任务,也能够为打开语文教学新大门提供新的助力。在不断变化中,更新方式方法,让语文要素在课堂中“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朱晓霞.借助语文要素,夯实语用训练[J].江西教育,2021(27):33.
[2]刘军.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阅读链接”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21(26):19-20.
[3]王婷婷.把好统编教材的脉 追寻传统文化的根[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09):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