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英
课堂是什么?这个问题对老师来说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教师教书、学生学习的场所。从理论上讲,课堂教学即上课,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班级集体授课的形式,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教育活动。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学习,并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增进身心健康,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那么课堂上教师指导什么,学生学习什么?这就是课堂教学所应该研究的内容。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和平常听课中的感受归纳一下,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感悟:
1.精准的时间掌控
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一堂课一般由复习旧知、讲解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四部分构成。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一般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一节优质展示课,应该是时间分配上比较合理,学生学得开心,知识在轻松的环境下巩固,在铃声响起的那一刻结束课堂。同时,教师上课要守时,不要迟到,教师要以自己的时间观念来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制订时间表,反思时间利用情况,学会经营课堂,让课堂产生最大的效益。我在平常教学时,对于小组合作、练习等环节我都设置计时器,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就有紧迫感,顾不上做小动作,注意力也特集中。
2.精湛的教学艺术
首先是教学基本功要扎实。主要体现在:(1)讲好普通话。言语是教师完成教学最重要的手段。教学语言是教學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做到普通话标准、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言流畅、快慢结合,亲切自然、情感丰富,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启发性。(2)写好粉笔字。写字基本功讲究不写错别字,不写草书,书写规范,大小适度,字迹美观,章法合理,板书规则,让学生看后赏心悦目。(3)备好一节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确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和教学时间,突出师生双边活动安排,设计好预案及解决方案。杜绝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时间分配不合理,教学程序不流畅等现象。
其次是教学思想先进。一是对教材内容能进行创造性的处理。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剖析,弄清教材的结构特点,板块意图,章节内容,重点、难点,以及例题习题的地位和作用,熟练掌握现行教材的全部内容。并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和剪裁,化整为零,合理增删,重新组合,使其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因到果的过程性结构。二是把组织课堂教学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学。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到教学过程调控直到最后的课堂结束,都隐含着组织教学的因素。组织好课堂教学需要老师的敏锐的观察力,睿智的应变能力和高超的调控能力。既要创建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又让学生集中精力去学习。三是教学方式转变。如少讲多学,至于“少”与“多”的度要从实际出发;可能来自于先与后的顺序调整——先学后教,先思考后发言,先议论后请教,先理解后记忆,先练后讲,先笔记后整理,先复习后作业,先基础后扩展,先规程后操作,先学生后教师等等;也可能来自于“虚”与“实”的完美结合,每项措施都要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可能出自于细节,如重视对思维细节的把握,对方法的归纳更简捷。
3.精彩的学习过程
精彩的学习过程,就是要让学生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使知识通过体验和反省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大多数只关注起点和结果,不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只关注自己的教和学生任务布置,恰恰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课改中“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要求每位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时候时刻注意学生的学,只有我们这样做了,课堂的效率自然提高了,学生又能提高成绩,我们教师何乐而不为呢?因此,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学生的具体活动来呈现课堂效果的达成度,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每位同学每天至少举手发言一次。为了实现精彩的课堂,可以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前,教师精心设计,学案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侧重点拨、变式训练、方法归纳,注重教会学习方法,注重培养思维能力。
4.精美的强化训练
作业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我们不能把它仅仅看作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而应作为学生主体的生命活动和发展过程。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智能因素,同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满足学生活泼好动、渴望自主,希望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设计有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变“苦作”为“乐作”,变“被动练习”为“主动出击”。另外设计练习时要经常变换形式,做到练习对象要广泛,使全班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练习题型要多样。同时,学生练习的作业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共性问题要认真进行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面批,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5.精妙的课堂节奏
课堂节奏是指课堂教学进程的快慢、缓急、强弱、张弛等等。掌握好教学节奏,对提高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课堂教学要保持适当的节奏,该紧张时紧张,该舒缓时舒缓,紧张和舒缓交替出现,既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让他们接受起来毫不费力,又不至于因精神持续高度紧张而引起过分疲劳,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来掌握节奏。
根据以上变化规律,教学的节奏在开头5分钟可以松弛一些,慢慢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第二阶段就要充分利用,加强紧张度,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第三段是疲劳区,可再把节奏放松,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轻松地度过;第四段是一节课里的黄金时刻,学生的注意力有可能高度集中,教学节奏应该加强、加紧、加快;最后五分钟,节奏自然放慢,让一节课愉快地结束。
课堂是思想与思想的激烈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真诚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精彩对话,课堂需要我们用热情、汗水和生命拥抱。
老师们,如果我们都做到了,这样的课堂能不“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