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磊
多年前,在中央台的一个访谈节目中,记者对一位山村女教师进行采访,记者由于惊诧于山村女教师红润、泛着青春光泽的容颜,就惊讶地问道:“你那么辛苦,还显得这样年轻,难道有驻颜秘方吗?”只见山村女教师莞尔一笑:“有啊,一位作家曾经说过,让心中时时充盈着爱意。”“让心中时时充盈着爱意”,我轻轻地重复了一遍,不由得怦然心动:心存爱意,不仅是我们苦苦寻觅的挽留青春的秘诀,而且更是我们珍视青春和生活最好的方式啊。
身为教师的我,至今已经工作了整整27个年头,其中的辛苦与付出自不必说,是心中时时充盈着的那份爱意所产生的无穷的力量和神奇的魅力,常常让我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爱”来开展的。爱,滋润着孩子们的心,也在丰富着我的生命。欣喜命运让我成为了一名教师,又感谢学校对我的信任,让我总能把每一批学生从新生入学一直教到毕业,能够握住那么多双小手,面对那么多双明净的眼睛,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见证他们慢慢地成长。看着小树抽枝、蓓蕾绽放,是多么幸福的事!
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外乎两个方面 :机遇和努力。成长,绝不是偶然的事,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是一个痛苦历练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蜕变的过程。虽然成长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但其中不乏喜悦与感动。
一、“做教师是良心活儿!”——且行且思的拔节生长
“做教师是良心活儿!”这句话是我成为教师的第一天,当时的老校长语重心长对我说的第一句话。这里的“做”即实践,教师职业生命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同样在课堂。在课堂上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将自己对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付诸实践,才能检验所思、所想、所为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发展了他们的能力。
27年前,我刚刚上班的时候,所有的备课教案都需要一笔一画地书写,没有任何网络资料参考,没有任何课例借鉴。日复一日的手写教案,让我渐渐产生了怀疑:这么闷头一直写,真的有帮助吗?何不把更多时间放在思考怎么上课、怎么辅导学生上,这样做起来收效应该会更快一些吧……于是,有些教案我不再写详案了,有的教学过程也开始“缩水”了,而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我参加了第一次区级教师基本功大赛。一向自信满满的我,竟然止步于初赛的教学设计上,原因就是教学过程过于简单……在我参加的历届区级基本功展示活动上,那是唯一一次没有进入决赛的比赛,却教会了我敬畏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不敢有丝毫怠慢,直至现在我做了学校教学工作的管理者,最看重的仍然是老师们备课的质量。
然而,实践并非埋头苦干,需要与思考相融合。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 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诚然,实践与思考必须相互融合,才能形成深刻理解,获得创造性的成果。
且行且思,善于在平时的工作中边做边思,边思边做,不仅能成为实践研究者,更可以习得良好的研究习惯,增进看问题的深度,而这是一个人拔节向上生长的重要原因。
二、“始终不要离开一线教学”——内外双驱的动力加持
人生成长是在内外驱动力之下,有规划性、系统性、生态性的行为活动优化过程,这一过程指向于自我价值的实现、素养的提升以及生命的进化。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是如此。于我而言,曾经一位老教师的那一句“始终不要离开一线教学”,竟成为了我“内”“外”驱动力的双动力加持。
我是从2011年开始走上行政工作岗位的,负责学校的科研工作。一时间,国家级、市区级科研课题申报工作接踵而来,面对学校的信任和老师们的信赖,我不敢有丝毫怠慢。但是,我接任的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怎么办?我犯了难。那时的我,刚刚被评为北京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上的更高要求让我没有别的选择,必须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同时干,而且都要干好。
成长路上的内驱力是指内生的自我成长的力量,而外驱力则是指外加的助推发展的力量。我十分庆幸,每当我感到彷徨、犹豫的时候,我的身边都会有人给予我助推的力量。那一句“始终不要离开一线教学”的忠告,成就了我连续三届的市级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同时也开创了学校“史上最好的科研工作局面”。那一年,学校多名教师参与的国家级课题、市级规划办重点课题以及区级课题立项,不仅是对我,也助力了更多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追求。
从做学校科研工作到教学主任,再到今天做学校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一路走来,我很庆幸自己没有离开语文课堂,我还有机会和老师们一起为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废寝忘食,为一个教学思路的实施夜以继日,为一次精彩的课堂呈现欢呼雀跃……这份工作背后的辛劳与甘甜,不走过,不会懂的。
三、“今天做教师,要有长流水!”——不断向上的自我磨砺
很多年前曾经有一种说法:“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后来,这句话逐渐演变成了“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长流水”。这其中的变化就在于,现在做教师,需要学科知识的“专”与其他领域的“博”双重在线。
教师的“专”是指在某一学科的教学上,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有自己明确的研究方向甚至倾向于某一方面的专长,对这一学科的相关知识都有所涉猎。而“博”,在这里指广博、丰富,即需要教师广博地学习,以达到学识渊博的境界,同时要多实践,以积累丰富的经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很关键的一个部分,教师不仅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要让学生在读中积累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各种主题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校早在2013年就提出了“阅读悦美”课程,引导学生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丰富知识,培养情趣,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塑造价值观,激发对母语的热爱,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
2020年,我带领学校的语文教师团队,以“学校阅读课程体系建构”为内容,申报了北京市东城区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据了解,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是东城区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城区发现、培养、联系、服务、表彰优秀人才的重要支撑,旨在对“东城区优秀人才庫”中的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跟踪资助,从而加快优秀人才成长,形成东城区各领域人才的后备力量。这一次项目申报,让我看到了区域内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的科研成果,也树立了继续带领老师们在“学校阅读课程体系建构”这条路上不懈前行的目标。
就这么奇怪,心存爱意,平凡的工作更加神圣起来,普通的生活十倍地温馨起来,一种青春的热情无时无刻不洋溢在身边……我顿时觉得是教师这个职业升华了我的生活,铸造了我的信念,萃取了我的人生真谛,也让我看到了更高层次的幸福源泉。
我的成长路上,没有惊天动地的卓越成绩,也没有灿烂辉煌的奖杯证书,我只是默默地记下了这样一段话时时激励自己:我不是栋梁,但我的事业是培养栋梁;我不是未来,但我的事业是造就未来!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为了把这份崇高又平凡的工作做好,我将不停地向上攀行跋涉,虽然艰苦,但心底涌起的欣慰和满足,足以化解这条路上所有的辛苦。
(作者单位:北京市广渠门中学附属花市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