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磊
我校建构的生命教育理念下的“1+N”生长型课程体系,具有自主、合作、创新、体验的特点。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提出主体性教学理念,努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乐学、会学、善学。
一、探索不同学段主体性教学特点的教学目标制订
制订教学目标最直接的依据就是课程标准。我们不仅要总览课程目标,还要心中有目标的序列,按照低中高学段,给“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四个训练项列表(如表1)。
在梳理这个训练项列表的时候,我们结合“主体性”概念,从语文“听、说、读、写、思”几方面来整理,将课标中相关内容进行纵向的年段梳理和横向的项目汇总,在主体性指向上进行概括和定位。同时,结合统编本教材的单元教学特点,将低、中、高不同学段横纵勾连。
这不是将课程标准简单罗列,而是找出各年级之间训练项目的内在联系,由此了解当前执教的学段、年级学生应达到的目标,且了解当下教学目标与前后目标的联系,在什么基础上才能达到当下目标。为了达到后续目标,之前的教学应为之打下什么基础。有了这样的教学视角,就不会孤立地看待当下的教学目标,而是会将它放在整体的训练链中,做到教学有层次。制订教学目标时,可依据这张表格,找出年级训练节点,前后联系地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
1.低年级的课文,有很多童话故事,这类课文都是以生动形象的故事讲授语文知识,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学习的特点。一篇课文通常需要两课时完成。教学中,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为第一课时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具体语境,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字音、字形,指导书写生字。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不同标点符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
从制订出来的教学目标不难发现,这个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和识字写字的教学内容,十分符合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教学的要求。
2.中年级的教学目标较低年级更倾向于段落的教学,主张引导学生开始体会文章的表达,在字词教学上更多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主体性学习课题的带动下,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也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
(1)把学生对课文学习的真实情况,纳入到教学目标的制订中。
(2)分层次制订教学目标,因材施教。
3.高年级的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对于文章整体把握的自主性意识。
二、探索不同学段满足主体性教学特点的教学流程设计
低年级识字单元教学中,本着“集中识字”和“情境识字”的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2.调动感官,联系生活。
3.多样识字,增加兴趣。
4.拓展实践,指导书写。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将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画面纳入课堂,让学生认读、巩固生字,同时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经验、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这些实践活动,促进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更好体现。
在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作者介绍的自然衔接的开放性问题,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使教学内容不只依据课文内容的顺序或教师主导的顺序进行,而是转为教师引导、学生汇报的形式进行教学,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解放眼、口、手、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实践空间。根据高年级的学生特点,我为每篇课文定下如下教学环节: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3.感知课文,把握情感。
教师在进行到第二环节时,为学生创设小组合作空间,实行组长负责制。学习以小组为单位,生生互评,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全班反馈,各组可以提出在组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全班共同研讨解决。
教师在课堂中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自问自答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自主分工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有分工,有合作,从不同角度搜集学习资料,并做成演示文稿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既有效地提升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也就更强。
(作者单位:北京市廣渠门中学附属花市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