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人才观内涵论析

2021-11-29 12:19马金龙
关键词:总书记人才发展

张 颖,马金龙

(宁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人才是发展中最关键的因素。历史实践告诉我们,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1]124。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人才工作作出重要论述,提出关于人才工作的新认识、 新观点,形成了富有创见的习近平人才观。缕析习近平人才观内涵,有利于更加全面地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刻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深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人才价值观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和人民的事业能否不断向前推进,归根结底靠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思想中,将树立人才意识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前提,对于“为什么要重视人才”这个问题,唯有深刻理解人才的当代价值,才能更好地把握其思想内涵。

1.1 人才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而“一代人之治,必有一代之人才任之”,在如今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人才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便指出:“没有人才,我们的现代化目标就会化为泡影。”[2]37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归根到底靠人才”。只有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可以增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力量与底气,而人才的个人梦想只有融入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的中国梦之中,才能顺利实现。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鼓励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成长成才。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在德留学人员回信中说:“希望广大海外学子秉持崇高理想,在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3]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给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大学生,鼓励他们要“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4]。人才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具有关键作用,青少年投身其中,有利于打造一支强大的人才“梦之队”,有利于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以说,中国梦如期实现、 梦想成真,离不开人才这个关键因素。

1.2 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动力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 革命的力量。”[5]575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党中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将人才视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动力。首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才助力创新发展的必要性。现阶段,我国科技发展呈现出两面性:一方面,部分领域快速发展成为了行业“领跑者”; 另一方面,创新水平基础薄弱,某些领域差距反而进一步扩大。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的国家创新指数已上升为全球第17名[6]18,但归国留学人员与出国留学人仍然相差142 700人。[7]683基于问题导向,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对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其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人才驱动创新发展的重要性。人才是科技创新中最积极的因素,他指出:“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8]199拥有一流创新人才就意味着在科技创新中占据强大的优势,在国际竞争中能抢占科技制高点。科技人才对创新驱动发展具有更为突出的意义,要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把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农业、 军事、 安全等领域的发展基点,以科技人才培育创新发展动力。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人才作为其中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科技人才,更是创新实践中的主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价值观主张将人才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动力,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1.3 人才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资源

刘备三顾茅庐终请诸葛孔明出山,萧何月下追韩信助刘邦建立汉王朝,中华传统文化留下了“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的用才古训。如今,党和国家的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9]13人才资源有别于物质资源,后者必然越用越少,而前者可以越用越多,只有占据人才“第一资源”的优势,才可以拥有科技创新“第一动力”的底气,才能更好地推动发展“第一要务”不断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毫不吝啬地肯定人才对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提出国有企业领导人才对“经营管理国有资产、 实现保值增值”[10]117具有重要责任,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 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10]333。此外,对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推进依法治国,领导干部担负着重要责任。党执政兴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越是矛盾复杂、 任务艰难的宏伟目标,越是需要“关键少数”来发挥决定作用,之所以我们党能够在革命、 建设、 改革事业发展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归结于对干部队伍的高度重视与培养。所以,人才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资源,需特别强调党政干部在其中的突出地位。总括而言,确立正确的人才价值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才思想的逻辑起点,是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首要前提。

2 人才培养观

为了使更多的人才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人才培养工作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培养观立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提出了教育为本、 突出实践、 尊重规律的方法,为如何培养优秀人才给出了答案。

2.1 教育为本

发展教育既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前提,更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基础路径。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要求。学校方面,要重视高等教育发展,“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10]377。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牢科技创新人才基础,要优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科研布局; 培养网信人才,要建成一流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培育新型军事人才,要深化军队院校改革等。高校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作为办学核心,将培养人才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支撑教育为本的重要内容。教师方面,“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11]4。教师被称作是“立教之本、 兴教之源”,夯实人才培养、 奠定教育发展,都离不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向教师队伍提出了三个具体要求:其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在塑造时代新人中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其二,要建立学习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求真理、 悟道理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质量; 其三,要加强创新意识,提高业务能力,在毕力躬行中不忘积极踊跃投身于创新实践。通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积累人才培养优势,是教育为本的又一重要内容。

2.2 突出实践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有在不断学习、 不断实践中才能充分发掘出来。”[9]1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教育学习中激发人才潜力,也注重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人才。在2010年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便明确提到,“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将此视为培养人才“最根本、 最管用”[12]的规律。“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抗疫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勉励他们在亲身实践中增长自我本领,要“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 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13],这里蕴含着他人才培养观中“突出实践”的两个深层意蕴。第一,实践要深入群众。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1]374,文艺工作者要在创作中“顺应人民意愿、 反映人民关切”[10]317。人才从群众中而来,关群众所想、 答群众所问,在与群众朝夕相处的实践中获得真知,在解决群众的需要和问题中得以提升。扎根人民、 深入群众是在实践中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第二,实践要深入基层。人才最终服务于社会,必先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基层中有社会的琐碎与矛盾,是人才摆脱校园稚气、 走向社会大门的必经之路。习近平总书记鼓励人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 “向边远贫困地区、 边疆民族地区、 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14]64,努力成长为社会的中流砥柱。突出实践强调深入群众、 深入基层,就是为了使栋梁之才在社会学校的历练中掌握真才实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增益其所不能。

2.3 尊重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人才培养就像培育幼苗,要尊重其成长规律,做到“该培土时就要培土,该浇水时就要浇水,该施肥时就要施肥,该打药时就要打药,该整枝时就要整枝”[15]14。不同的人才成长过程各有特点,人才培育的方式也应独具特色。比如,青年思维活跃但难免自我化,培育中便要多些热情鼓励和包容引导,要做青年群众的“知心人、 热心人、 引路人”[15]12; 知识分子有思想、 有主见,所以要“善于运用沟通、 协商、 谈心等方式做好知识分子思想工作”[16]6等。培养人才是一门科学,尊重规律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事倍功半。在此前提下,对各类人才培养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弥补个人能力上的不足,对于充分发掘人才的智力、 潜力和创造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此外,习近平总书记深谙人才培养的辩证法,他阐述到:“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17]7厚德育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尊重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在强调把握不同的人才成长规律之前,他总是先对提高人才思想道德修养提出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5]11,知识分子要“胸怀大局、 心有大我”,要“坚守正道、 追求真理”[16]6,古人讲,德领才、 德蕴才、 德润才,不养德修身,终难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用之才。

3 人才选用观

选用什么样的人才,如何选用人才是习近平人才观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论述中表明,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是选人用人的基本原则,扩大开放、 广聚英才是人才选用的重要指南,知人善任、 人尽其才是合理用才的基本遵循。

3.1 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

“德”是习近平人才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字,在人才培养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厚德育人的辩证法,在人才选拔任用中他将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作为首要原则。选用党政干部,他讲到“德才兼备、 方堪重任”[17]4-8; 选用法治人才,他提出“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18]; 选用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他指出“让德才兼备的人才在重要岗位上发挥作用”[19]28。一方面,才者为德之资,人才之所以为“才”,便在于其有强于他人的本领,这是选人用人的基本前提。事业靠本领成就,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除对“知识不足、 本领不足、 能力不足的紧迫感”[20]217之外,“术业有专攻”是增强本领的重中之重。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曾向河北农业大学全体正定籍的同学们去信,提到“建设现代化农业要靠专门人才”,家乡农业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农大的专业学生。[2]109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各方面的工作愈加精细化、 专门化,从军队文职招聘专业人才强军兴军,到深圳、 湖南等地陆续选拔专业人才到基层任职,选专才、 用专才成为人才选用工作的改革趋势。另一方面,论技能是立业之本,素质则是立业之基。之所以坚持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是因为德是首要、 是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及了大德、 公德、 私德三个方面。大德是报效祖国、 服务人民,是将真情投入与顽强奋斗相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怀; 私德和公德是学会劳动和勤俭,学会感恩和助人,学会谦让和宽容,学会自省和自律,是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的止于至善。国之乱臣、 家之败子,多是才之有余而德之不足。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才选用时强调“政治品德不过关,就要一票否决”[17]4-8。

3.2 扩大开放、 广聚英才

“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8]114习近平人才观以全球视野强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新时期我国人才任用工作的重要指南。广聚英才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从各行各业而“聚”。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断努力,迎接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时代; 提出加强网信人才竞争力,重视吸引高端人才; 指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要使用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等。只有在各个行业任用专业优秀人才,使各个行业的人才聚集,才能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二是从国内国外相“聚”。从国内而言,为更好地使各行各业人才相聚,我国于2012年启动了“万人计划”,旨在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在自然科学、 工程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带动科技人才发展。与“万人计划”相对应,我国还打造了面向国外的“千人计划”,为引进并支持海外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便利。随着国际间人才流动与竞争的不断加剧,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成为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以放眼天下、 纵览全球的态度盼四方人才相聚,他提出“热忱欢迎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8]114“热诚欢迎更多留学人员回国工作、 为国服务”[1]59。在各国“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的今天,人才选用更要珍视海外人才、 重视留学人员,以广开进贤之路吸引国内外人才资源,在不断扩大开放的基础上,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3.3 知人善任、 人尽其才

聚天下英才的目的是“用才”,习近平人才观坚持以用为本是实现人才价值最大化的核心,如何做到以用为本呢?首先,要做到“知人善任”。“知人”是合理用才的前提。在石家庄地委召开的县委书记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以正定县青年农民黄春生被破格录用的例子阐述了他对知人善任的理解。一是广泛调查。为了充分发掘正定县各行各业的人才潜力,习近平总书记安排对全县专业技术人才及大中专毕业生进行情况摸底,分类归卷后做出正定本地的“人才帐”。二是对号入座,有了对人才的专业、 特长、 经历、 爱好的基本了解,再根据实际需要对人才任用进行调整。转战宁德后,习近平总书记以《吕氏春秋·论人》中的“八观六验”知人之法对人才识别作出进一步解释,强调要通过“听其言观其行”识别踏实可靠的人才,通过“苦之以验其志”任用能吃苦、 讲奉献的人去工作。“知人”要做到识别人才专长,了解人才品行后,才能做到用才之长。其次,要注重“人尽其才”。“科学合理使用干部,也就是说要用当其时,用其所长。”[1]419前者强调用才重时机,要在人才思维最活跃、 精力最旺盛的阶段充分发挥人才价值,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中青年时期”是人才成长和使用的“黄金期”[12]。后者强调用才用专长,要在鉴别各类人才的基础上将其选拔到合适的岗位中,尤其是对待特殊人才,要做到“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21]25。“知人善任、 人尽其才”的人才选用观表明用才标准,强调用才方式,是新时代如何做好人才任用工作的重要回应。

4 人才管理观

人才管理就是对影响人才发挥作用的因素进行协调和控制。新时期的人才管理方式应当围绕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作出回应,习近平总书记人才管理观的答案是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从制度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促进人才发展。

4.1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在2003年召开的全国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党管人才是我国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党的十七大报告、 十八大报告、 十九大报告中也均提到要坚持党管人才。一是党管人才的对象问题。坚持党管人才不仅是要加强对党政干部的领导,还指向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各级各类人才。比如,“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22]11,强化对“军事人力资源集中统一管理”[10]409,“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9]10等。“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9]20,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就是将“党内和党外、 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14]67。二是党管人才的内容问题。2012年,中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 管政策、 管协调,管服务”[23]。“管宏观”指的是人才发展规划,是以人才强国战略为根本任务的正确方向; “管政策”指的是人才发展政策,是突破人才发展瓶颈,推进人才机制改革创新的制度保障; “管协调”指的是协调人才发展的各方合力,是党委到组织部门、 职能部门的上下联动、 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管服务”指的是提供实现人才价值的良好服务,是给予人才政治上关怀、 工作上支持、 生活上关心的发展环境。党管人才,意在突出党在人才事业中的团结带领服务作用,既有利于破解我国缺乏人才的严峻局面,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制度优势,是新形势下人才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

4.2 完善人才管理制度

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是党管人才原则中“管政策”的主要体现。2020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中提到:“要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健全执业人员培养、 准入、 使用、 待遇保障、 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24]体制机制顺,则人才聚、 事业兴。人才管理制度是否合理顺畅,直接关系着人才队伍的建设成效。现阶段,人才体制机制方面依然存在着行政化、 官本位等现象,不同阶层的人才群体在横向和纵向的流动渠道受阻[25]35-41,“管政策”强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推进人才政策创新。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表示要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同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信领域的人才管理制度改革可以先行先试。一是完善人事和薪酬制度以吸引更多人才集聚,二是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做到公平公正选拔人才,三是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制度以培养人才成长,四是破除人才流动限制以合理使用人才。[21]25网信领域的人才制度改革围绕如何在关键部门凝聚人才的核心问题,反对唯学历、 唯论文、 唯资历的选拔制度,突破人才在政府、 企业和智库间的顺畅流动的体制束缚,在行业困境和时代难题下增强人才获得感,是新形势下完善各行业人才管理制度的典型案例。打通人才管理体制机制障碍涉及到市场、 环境等众多现实要素,完善人才管理制度也不仅限于如何集聚、 评价、 激励等问题。究其根本,人才管理是为了“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14]46。

4.3 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资源,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可以有效提升我国的人才竞争力。优化人才环境从工作和生活两个方面着手。工作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改变不适应人才成长的旧有因素。一是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杜绝人才管理体制中的机关化、 行政化倾向,避免因政出多门使人才不得不将精力分散到履行手续和应付检查上。二是积极营造创新环境,在社会观念中和文化环境中建立宽容失败的氛围,鼓励人才大胆创业、 不畏失败,激发人才成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才发展的物质条件已是非常优厚,所以,人才环境还要强调以诚心对待人才,在生活上关心照顾人才,不仅是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 住有所居这些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还包括生态宜居的自然环境和优质全面的服务环境,要尽可能地为人才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使其更加聚精会神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之中。“环境好,则人才聚、 事业兴; 环境不好,则人才散、 事业衰。”[1]61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是对凝聚已有人才向心力的有力驱动,更是加强对外界人才吸引力的强大因素,对于发挥人才作用、 提高人才综合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5 结 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来看,习近平人才观是指导我国新时期人才事业发展的“总钥匙”。人才价值观强调了树立人才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才培养观回答了如何培养优秀人才问题,人才选用观解释了如何合理选拔和使用人才,人才管理观揭示了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唯有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才能在新形势下不断推动我国人才事业兴旺发展,持续激励广大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总书记人才发展
人才云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