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拉理论”视角下候鸟式异地养老优势及问题研究

2021-11-29 23:56
关键词:候鸟异地服务体系

王 鑫

(哈尔滨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2021年3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与2010年相比上升5.44个百分点[1],老年人口基数逐渐变大,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群体,他们的养老模式也应当引起学界和政府部门的重视。目前养老群体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现象,这不仅指各个地区间客观存在的经济差距、文化差距, 还指政策方面的差距。就老年人而言,目前他们的养老需求已经上升到一定高度,吃饱穿暖只能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除此之外,还需要一定的高质量养老方式, 如候鸟式异地养老,即老年群体在秋冬季节选择较为温暖的南方城市养老,这类老年群体也被称作“候鸟老人”[2]。根据学者以往的研究发现,候鸟式异地养老的研究较为单一,大多数以海南三亚为例,为了增加研究的全面性,本文以“推拉理论”为视角,从我国异地养老入手,全面分析了海南、厦门、大连、广西、云南等多个地区异地养老的发展前景,为我国异地养老研究提供新思路并且提出有效对策和建议,健全我国异地养老服务体系,为丰富我国多元化养老模式开辟了新的借鉴路径。

19世纪末,英国学者雷文斯坦(E.Ravenstien)首次提出了著名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3],“推拉理论”认为,由于推力、拉力和中间障碍三个因素综合作用促使流动人口去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在我国的理论领域中,“推拉理论”现已广泛应用于农民工流动等研究领域,本文试图将“推拉理论”应用于异地养老研究。异地养老是指老年人离开原居住地选择其他心仪的地区作为新养老地的一种养老方式[4]。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从“推拉理论”的视角下探究异地养老的优势体现、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我国异地养老的优势体现

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发布《2019中国候鸟式养老冬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5],该研究对位于南方的51个候选城市进行综合评价,总结果显示,前三位依次为三亚、海口、广州,南宁位列第5位,北海名列30位。从上述数据中我们能够清楚的了解到排在前三位的城市不仅具有优良的空气质量以及温暖适宜的气候等自然条件,还具有十分优越的社会经济环境。以位居榜首的三亚为例,被称作“东方夏威夷”,而且三亚的经济条件、交通条件、医疗卫生条件也比较优越,是大多数老年人选择三亚作为养老地的原因。可见,候鸟式异地养老目的地的选择是基于城市的宜居性、舒适性和享乐性等综合考量,但一部分老年人群体由于自身或者子女的经济能力等诸多原因负担不起将三亚、海口等较高消费的城市来作为异地养老的城市,因此选择了房价物价都相对较低的城市来作为养老城市,如广西、云南等低消费省份的城市。总体来看,大多数老年群体基本从从生态环境、城市安全、生活便利、经济富裕、生活舒适、交通条件和社会文明等几方面来选择异地养老居住地[6]。从资源供给层面看,这些地区具有不少优势吸引前来异地养老的老年人群体,正如“推拉理论”中所指的拉力因素,也就是所谓的吸引力,吸引着老年人群体怀着改善生活的愿望而迁移到新的居住地。对于这些拉力因素本文归纳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

1.优越的气候条件

候鸟式异地养老城市大多数是南方城市,这些城市有适宜的温度和丰富的降水,气候宜人,绿树成荫,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鸟老人选择将这些城市作为自己的养老地。根据以往学者研究表明,大部分候鸟老人都认为在这些城市生活比原居住地舒适,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对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调养有积极作用。因此,优越的气候条件是许多候鸟老人选择南方城市作为养老地的主要原因。

2.较低的生活成本

如前所述,候鸟式异地养老是指老年群体离开原居住地选择一个新的环境作为养老地,因此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目前我国消费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如海南省三亚市、海口市等沿海发达城市,有部分老年群体因多种多样的原因无法在这些消费水平较高的城市生活,而选择了消费水平较低的二三线城市作为养老居住地,这些城市的消费水平普遍都能接受,甚至低于原居住地水平。可见,低生活成本对候鸟老人富有吸引力,因为同样的经济成本可以得到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3.便捷的交通网络

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也成为候鸟式异地养老的首选条件,尤其是四维交通的沿海城市,具有深海港口、全天候机场、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这些便捷的交通方式,使距离不再成为问题。目前大多数的候鸟老人均来自外省,这样便捷的交通可以使候鸟老人“来去自由”,对于子女看望老人也十分便利。可见,便捷的交通成为了候鸟式异地养老的拉力因素。

二、候鸟式异地养老存在的问题

随着候鸟式异地养老的推广与广泛实施,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候鸟老人异停留时间、次年是否再次选择该城市养老等问题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这直接影响候鸟式异地养老模式的发展以及候鸟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对于政策、体系以及候鸟老人自身的社会融入度和异地养老意愿等问题是老年群体对候鸟式异地养老产生排斥力的原因,即“推拉理论”中的推力因素,正是这些推力因素导致候鸟老人离开异地养老地,甚至不再选择候鸟式异地养老这种养老模式。

1.候鸟式异地养老配套政策不完善

由于各地经济水平和医疗水平的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医保政策存在较大差异,在一些地区,医保异地结算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目前有很多城市尚未纳入医保异地结算的范围,这就增加了候鸟老人看病就医的难度。通过相关资料发现,很多城市的候鸟老人都没有使用医保异地结算,大部分原因是异地报销手续极其复杂,因此,看病难成为众多候鸟老人反映的问题。同时,国家倡导的“医养结合”养老发展方向也处于初步阶段。异地养老保险政策也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如异地养老保险的领取、转移等。不同地区不同政策,也是目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

2.候鸟式异地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

我国候鸟式异地养老服务体系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异地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机构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合作进展难以推进,使建设异地养老服务工作陷入困境,并且异地养老涉及到流入地与流出地两方政府,需要两方政府共同合作,但由于两方意愿不同、目的不同等诸多因素,难以建立双方一致同意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是资金和人才的紧缺以及管理能力的欠缺。资金短缺是健全异地养老服务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资金主要用于养老机构和设施建设,而异地养老服务体系不仅包括养老机构,还包括信息交换、工作人员等多种额外费用支出。健全异地养老服务体系所面临的又一问题是人才的紧缺,由于社会工作人员的能力参差不齐、数量短缺,导致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踌躇不前,而候鸟老人需要生活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因此要求从事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不仅仅是普通的护工,而是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管理技巧的复合型人才,传统意义上的养老服务队伍已经难以满足异地养老服务体系对人才的需求。

3.候鸟老人社会融入度不高

社会融入的关键就是归属感、被接受、被认可。由于参加社区娱乐活动的频度较低、候鸟老人之间的相互交流较少,没有经历“接触-适应-参与-融入”的过程,导致当地居民的“排外”现象愈演愈烈,因部分地区参与社区活动的范围要求是具备本地户籍的居民,使候鸟老人难以在新的养老地建立新的社交关系,没有归属感,不被当地人接受。同时他们自身也没有完全接纳当地居民,主要原因是交流较少,并且存在地域歧视的问题,候鸟老人与本地居民相处存在种种障碍,也会产生社会融入度不高的现象。社区管理也是各自为政,使本地居民与候鸟老人的互动较少,没有充分地相互融合,这种碎片化的管理模式也会导致候鸟老人社会融入度不高。

4.老年群体候鸟式异地养老意愿不强烈

在“推拉理论”中我们了解到除拉力因素和推理因素外,还存在中间障碍因素。在“推拉理论”中,中间障碍因素客观上一般是指距离远近、物质障碍和语言文化的差异,主观上则是指对于上述因素的价值判断,也就是个人主观意愿。影响老年群体候鸟式异地养老需求的除年龄、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等客观因素外,还包括个人偏好等主观因素,也就是说“推拉理论”中的中间障碍因素对老年群体选择候鸟式异地养老这种模式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候鸟老人年龄的增加、健康程度的降低、自理能力的减弱,异地养老的意愿随之减弱,反之意愿则越来越强烈。此外,还有一部分老年人群体认为,在子女家中度过晚年的养老生活是理想模式,或是倾向于住在原来居住地并接受社区养老服务,这也说明部分候鸟老人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而比较向往落叶归根。因此,制约候鸟式异地养老的主要因素是老年人群体意愿不强烈。

三、我国异地养老问题的解决对策

1.完善候鸟式异地养老社会政策

完善候鸟式异地养老的社会政策,必须要发挥政府的主导力量,政府的角色无可替代,是完善政策的资源提供者和组织者。特别是候鸟式异地养老存在的异地医疗保险政策和异地养老金政策这两大难题,政府应着重解决。首先,由于各个地区医疗保险政策有所不同,跨区域结算存在巨大的困难,政府要充分重视候鸟老人医保的异地结算问题,并为其设立专门的窗口办理,全国联网实现医保统筹。其次,对于异地养老金的续交和领取等问题也应加以完善,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简化异地养老金的相关办理政策,使更多候鸟老人的福利得以保障。

2.健全候鸟式异地养老服务体系

健全候鸟式异地养老服务体系,首先,要针对流出地与流入地双方政府共同的目的、意愿等构建适合两地的候鸟式异地养老服务体系,最大化满足双方的需求。其次,对于资金、人才的紧缺和管理能力不够问题,一方面,国家可以出台针对候鸟式异地养老服务体系的资金筹集、资金补助以及人才激励等的政策和规定;另一方面,政府和机构也可以通过招聘专业人才来有效增加专业人才的数量,并对专业人才进行培训,保障人才的专业性和优质性,从而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技能,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管理技巧的复合型人才。

3.提高候鸟老人的社会融入度

提高候鸟老人社会融入度,首先,社区需要积极鼓励候鸟老人与当地居民一起参加娱乐活动,并且增加他们之间的交流,通过多接触、多适应、多参与和多融合的方式,使候鸟老人在新的养老地建立新的社交关系,减少当地居民的“排外”现象。其次,对于候鸟老人要增加其归属感,使他们被当地居民认可接受,通过提高互动的频率增进亲切感与友好感,减少外来歧视的现象。最后,社区之间也要进行融合,提高双方的互动性,把这种碎片化的管理模式转化为整体化的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候鸟老人的社会融入度。

4.增强老年群体候鸟式异地养老意愿

增强老年群体候鸟式异地养老意愿,首先,对于有候鸟式异地养老需求的候鸟老人,应尽可能满足其要求,比如对于距离的要求,候鸟老人想离家近一些,可以选择附近城市作为养老地;对于身体状况的要求,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其健康状况的城市,等等。总之,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做选择,从而增强异地养老意愿。其次,为了改变候鸟老人固有的传统思维模式,一方面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来提升其意愿,通过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确保做好有关异地养老的保障服务工作,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奠定老年群体对异地养老模式的信任基础,引导老年群体尝试和选择候鸟式异地养老;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对异地养老模式的宣传力度,可以网络为媒介,对候鸟式异地养老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倡导候鸟式异地养老模式,使老年群体主动改变传统思想接受新事物,从而增强其异地养老意愿。

结语

通过“推拉理论”视角下的研究,发现候鸟式异地养老既有优势又存在问题,但无论如何,它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可以弥补养老模式缺憾的新兴事物,而且它还为我国的养老模式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思考路径。在老龄化背景和养老问题的双重压力下,要认清候鸟式异地养老存在的问题,积极完善候鸟式异地养老的社会政策、健全服务体系、提高候鸟老人的社会融入度、增强老年群体异地养老意愿,从而构建完善的候鸟式异地养老体系,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减轻老龄化问题的重大压力。

猜你喜欢
候鸟异地服务体系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建设服务体系 助力乡村振兴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图解跨省异地就医
致命的超速
我是一只小候鸟
异地恋——闭上眼睛,你就在我身边
黑皮精灵异地
“洋候鸟”回闽过年
“0”与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