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地区红色资源转化利用的实践研究

2021-11-29 23:56刘丽萍韩敬瑜李景祥
关键词:鸡西红色资源

刘丽萍,韩敬瑜,李景祥

(黑龙江工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历史发展进程的时空延续,更是新时代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的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由建党精神而构建起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就蕴藏在丰富的红色资源当中。回顾过往历史,党的光辉历史遗留的印迹已经固化并沉淀为丰富的红色资源,这些红色资源需要我们挖掘好、保护好、开发好、运用好。

一、红色资源的基本内涵及其功能

1.红色资源的基本内涵

关于红色资源概念及内涵,学界早有研究,有研究者以红色资源的形成过程为出发点,将其概括为弘扬爱国精神、符合历史发展的所有活动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2];也有学者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分别作了界定,指出,狭义的红色资源指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历史场所、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的载体[3];也有研究者从红色资源的表现形式,即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作阐述,认为物质层面的红色资源包括革命历史遗迹、纪念馆、烈士公墓和文学作品等,精神层面的红色资源包括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4]。

笔者认为,关于红色资源的内涵,至少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界定。一方面,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既指颜色之红,喻意革命烈士鲜红的血液;又指政治的正确性,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共同铸就的革命事业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一重要历史任务。另一方面,就资源而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种形式、两种载体。从物质层面看,红色资源指的是革命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公墓等;从精神层面看,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并且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血脉和灵魂的革命精神,既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也包括北大荒精神、抗联精神、大庆精神等。综上,笔者认为可以给红色资源作如下定义: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

2. 红色资源的功能与作用

红色资源既是鲜活的历史,又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凝结着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2021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表明,进一步深入挖掘利用红色资源,特别是带有地方特色的地域红色资源,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理论方面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党史研究领域,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实践方面可以实现资政育人、凝心聚力的作用,通过红色资源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挖掘,实现红色资源的多维度开发,与旅游文化产业、绿色农业等实现有机融合,可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在红色资源转化利用过程中,可以将红色资源作为学习资源、精神动力、经济增长点等,运用于学校教育、党员干部培训、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开发等不同领域,实现红色资源功能的延伸和扩大化。

二、红色资源转化利用的三个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就如何实现红色资源的转化利用作了专门论述。他指出:要认真对待红色资源,做好保护管理和利用;要对红色资源有切实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做好保护工作;要做好系统研究,通过红色资源的开发,进一步增强把握党史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能力,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要将红色资源有效展示展现出来,实现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要聚焦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特别注意在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从小树立起红色理想信念,努力做好党的事业接班人[5]。

通过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们不难看出,红色资源的有效开发,至少可以从教化育人、凝心聚力、发展经济三个层面展开。

1. 实现红色资源的教化育人功能

红色资源作为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并固化的宝贵财富,不仅激励广大党员不断为实现党的事业而努力奋斗,也是培养青年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讲话中寄语青年: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发挥红色资源的教化育人功能,首先要在青少年群体中落地生根,最主要的是要在校园中增强其教育的实效性,把红色资源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一是要把红色资源注入到课堂上和教材中,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教学内容的融入,使青年学生能够对党的历史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能够形成科学系统的党史观,自觉投身于党的事业的伟大征程中。二是创办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体验式实践教学。作为红色资源的物化载体,红色革命遗址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历史,高校应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实践体验,通过参观研学、现场教学等形式,直观感受党的历史和革命者的坚定意志,强化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三是注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红色资源的隐性教育功能。作为课堂教学之外的教学环境,在教化育人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红色资源的有形和无形的展现,使学生受到精神洗礼。

2.实现红色资源的凝心聚力功能

红色资源传承着党的精神谱系,见证着党的光辉历史。通过红色资源的有效传播,将红色革命遗址等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风廉政教育的主要阵地,成为领导干部、青年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培训的重要基地,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认识到其中蕴含的丰富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其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激励他们不断开拓干事创业的工作思路。同时注重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各地区的红色资源,以黑龙江省为例,在漫长的革命历史进程中,这里逐渐形成了以“龙江四大精神”为代表的红色资源群。通过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北大荒精神的创造性转化,使党员对黑龙江的发展有了全新认识,能够激励广大党员勇于打破常规,为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和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精神动力。

3.实现红色资源促进社会发展功能

通过红色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将红色资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实现物质文化发展双轮驱动。可以将红色资源研究成果运用于旅游产业开发、文旅产品创意设计等,实现红色资源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将党的历史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结合起来打造“红+绿”风景带。在旅游产业开发过程中,还可依托红色老区体验游、红色游学活动等载体,开展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吃革命饭、走红色道路等活动,充分利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体验红色老区的各种自然元素与人文元素,将红色旅游从“说教式”向“心灵体验式”转变,使游客获得难忘的新鲜感和体验感[6]。将红色资源与生态农业相结合,赋予生态农业产品以红色基因,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实现革命精神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在文旅产品开发中也可以融入红色元素,将革命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等作为产品设计题材,实现产品的差异化设计、文化品味的提升,提高文旅产品的附加值。

三、鸡西地区红色资源转化利用的实践成果

黑龙江鸡西地区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如鸡西(东安)既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是东北抗日联军活动的主战场之一、共和国航空事业的摇篮、北大荒精神的发源地等。如何实现上述红色资源有效利用和转化?实践中,一方面注重理论挖掘,系统整理这些红色资源,把握其脉络和主旨;另一方面注重实际应用,在校园教育教学、为实现资源城市转型发展和东北振兴凝心聚力、培育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等领域都进行有益偿试。

1.开展系统理论挖掘

鸡西地区红色资源丰富,但系统整理挖掘工作明显不足。实践中,鸡西地区文化研究者首先开展了系统研究工作,先后推出了《东安根据地研究》《东安根据地回忆录》《鸡西——中国石墨之都》《新中国鸡西工业史》《鸡西革命老区工运史话》等代表性著作,使那段尘封的历史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中。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两个有代表性的研究领域,一是对东安根据地的研究,使人们对鸡西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东安根据地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地区较早建立起来的稳固的后方基地之一,也是当时北满地区重要战略根据地之一。东安根据地在实现党中央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决策中,通过建党建政和放手发动群众,在清剿土匪、反奸清算、开展土地革命运动、生产支前、培养干部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此基础之上,实现了东安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使其成为东北小延安。在东安根据地建设研究过程中,还进一步深化了重要党史人物的研究,如对李立三、伍修权、吴亮平、陈郁、陈慕华等。二是对鸡西地区工业史的研究,丰富和完善了鸡西地区党史研究工作。鸡西地区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在党的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鸡西地区的红色军工、煤炭工业、机械制造、石墨工业、电力工业等曾经创造过灿烂辉煌的业绩。通过鸡西地区工业发展史的研究,以管中窥豹,进一步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折不挠的工业化发展历程,也充分证明作为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我们不仅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更加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2. 做好整体谋划

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缘于其特殊的政治属性,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要注重正向社会功能的实现,防止出现偏差;另一方面也缘于现实困境,各地红色资源数量多、体量大,但高端谋划、整体设计、系统开发能力明显不足,打造全产业链条的合力缺乏后劲。

第一,鸡西地区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有待于开发和利用。九一八事变以后,由密山抗日革命军和密山抗日游击队统一改编而成立了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后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抗联四军在鸡西地区的密山、虎林等地进行了英勇抗日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东北地区成为国共双方争夺的重要战场。1946年6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在东安、密山、虎林等地建立第一个后方基地,这里既是中国空军的摇篮,也是装甲兵的诞生地。在解放战争期间,鸡西地区人民为解放战争提供了能源、兵源和军工资源,为实现东北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和三大战役的胜利提供了重要支撑。此外,举世瞩目的珍宝岛之战也发生在鸡西地区的虎林市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靠近中国一侧的江心岛,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自卫反击作战,共击毁击伤苏军坦克和装甲车17辆,毙伤其200余人,缴获坦克1辆,有力地保卫了国家的领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将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与绿水青山的生态旅游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将会进一步突显独具特色的文旅结合产业优势。

第二,克服体制机制障碍,以高端设计和整体开发解决好各自为战、碎片化开发的现象。行政区划分割、条块分割和部门分割将影响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甚至可能出现低水平重复、短期行为、争抢历史文化资源、以假乱真等现象。在重点解决这些偏差乱象的同时,应从打造红色资源开发大格局的战略层面出发,搞好系统设计,做好整体布局。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中,可通依托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按照时空联系拓展文旅产业链条,构建文旅产业体系、传承红色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容,让文旅景观传递和释放正能量。

第三,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研究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引导一批有志于红色资源研究的青年学者投身于此项研究领域当中,做好人才梯队建设;同时也要充分调动中老年研究者的工作热情,发挥其研究能力、学识功底的优势,鼓励他们做好传帮带工作,共同打造一支理论水平高、工作热情足的理论研究人才队伍。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好产业队伍,实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多元化发展。如在红色文旅产业发展中,要加强相关从业人员能力培养,提升其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可以在学校中增加相应学科专业设置,加大专业扩招和系统培养;还要抓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岗位培训,增强专业性、系统性、目的性,使之学为所用、融会贯通,通过补短板和疏通堵点,真正达到让游客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实现来了还想来,不断增强文旅产业的满意度和美誉度,创设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品牌。

3.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如何实现鸡西地区红色资源转化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建设主题展览和展馆,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

在这一方面,有代表性的如鸡西市博物馆,充分挖掘了地区红色资源素材,打造了主题展览展品,其打造的“太阳石——鸡西煤炭主题馆”“鸡西历史文化陈列”等主题展览以鸡西历史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为主,全景展示了鸡西深厚的红色历史面貌;黑龙江工业学院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东安根据地研究被鸡西市委市政府采用,在兴凯湖畔鸡西市融媒体发展中心影视基地建立了“中共北满东安根据地展馆”,展厅面积200平方米,分6个单元,真实再现了鸡西解放战争时期一段光辉的红色历史。这些展馆有助于鸡西地区红色资源的传播利用,既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2)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凝心聚力

一方面在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专题辅导、互动研讨、实践研学等方式,使广大党员干部对鸡西的红色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有意识地传承红色文化,激发其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另一方面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历史事件进教材和课堂、历史故事人物进校园等形式,在大中小学不同学段开展鸡西地区红色资源的学习教育活动,增强中小学生爱家乡爱祖国意识,提高大学生对鸡西地区的历史认同和情感认同,实现落地人才培养目标。

(3)落实产业开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以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虎头要塞、珍宝岛等为代表的鸡西地区红色资源影响巨大,这些红色资源可以转化为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如鸡西市提出了建设“旅游强市”的发展目标,2020年1至12月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93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5.4亿元。鸡西的特色旅游项目“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旅游线路”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旅游线路,赋予旅游产业以文化内涵,通过进一步开发鸡西地区的抗联文化、知青文化、北大荒文化等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历史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随着牡佳高铁的开通,鸡西将融入哈尔滨3小时经济圈,这将为鸡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提供更加便捷的运输通道和更广阔的目标群体。

猜你喜欢
鸡西红色资源
红色是什么
鸡西工业遗产价值挖掘与利用研究
铭记苦难历史,汲取前行力量
我给资源分分类
红色在哪里?
资源回收
近35年鸡西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追忆红色浪漫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