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差异化”之眼观照古诗学习
——以古诗《墨梅》教学为例

2021-11-29 23:4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郭巷实验小学王宇星
青年心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墨梅王冕账本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郭巷实验小学 王宇星

诗是一种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的文学样式。以往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解意传情,机械灌输,对于已有一定知识积淀的学生来说,满足不了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更深层需求。而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他们可能只能掌握基本大意。久而久之,学生的所学所得,也就非常有限了。

如何打破这样的教学窘境,带着这样的思考,我转变了教学的观念,相应地改变了教学行为,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现以《墨梅》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

一、古诗教学“无差异性”现象的原因分析

不少教师在备课时,认为儿童在学习时认知水平、知识经验、思维能力即使有些许的差异存在,但总体上应该是同一水平线上的,所谓最大的差异性也就是学生能不能做到“认真听课”。因此,教师往往遵循“作者介绍——字词讲解——内容分析——主旨总结”的教学套路,学习也毫无生气地符号化了。

但我发现,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思维能力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异。例如:在教师试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悟情,进而通过朗读表达学生的阅读所得时,有的学生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摇头晃脑,在无意之中表现出他们在诗中所感知到的审美愉悦,而有的同学则是流程化的学习、体悟、朗读表达,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情况更应尊重儿童学习差异性特点,制定适合的教学策略。

二、语文教学中差异性的主要特征

(一)主动建构内驱力不足

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内驱力。可是当今不少教师仍然信奉过去那种僵化、呆板如死水一般的教育模式,学生们在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下,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也慢慢地消磨殆尽。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努力做到让每个学生逐渐爱上语文,让每个人都学有所思,学有所感,学有所得。

(二)理解与表达的狭窄

小学时期是培养理解与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但因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认识规律、知识储备等一系列复杂的原因,教师往往不能制定切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计划,同时因为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思考,也没有给予学生适当的、个性化的引导,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得不到训练与提高。

(三)思维能力的压抑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就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可见,发展学生的思维在语文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今语文教育更多的是注重思维结果的正确性,而忽视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训练的过程。

三、尊重差异,制定教学策略

面对学生的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注定无法引导学生达到全面的发展,教师应当把差异当做一种资源来开发,引导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

(一)由“内”而外,随心所欲做研究

1.课前预习多样化

我在教授古诗《墨梅》前一个月,就让学生们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来做好预习。在以往的前置性学习中,大部分学生的预习都停留在表面,打开资料把需要的内容抄写到书上,这就算是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我采取以手账本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展开研究,对于形式和内容不做过多严苛的规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运用各种资料来进行研究学习。

师: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将要学习古诗《墨梅》,请大家准备一个手账本,先来做些研究。

生(七嘴八舌):啊,什么是手账本……老师,研究什么啊……

师:手账本就是在你准备的笔记本上你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写写画画贴贴。比如:我们要研究诗人王冕。如果你对王冕的一生经历特别感兴趣,你就去好好读读,然后把他的一生用你喜欢的形式罗列出来;你喜欢画画的话,你可以像一个画家为王冕画一幅画像;爱读故事的同学,可以找找有关王冕的故事来读一读,读完后把有关王冕的故事摘抄下来……你想以哪一种形式研究都可以。

对古诗词有一定经验的或者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的研究就比较深入、透彻。他们不仅仔细地读了诗人的经历,还把诗人的经历等与诗的内容相联系,形成了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而学习能力相对薄弱一点的学生,所做的研究就相对比较浅薄,停留在所查找的资料介绍上。自由预习环境,喜闻乐见的手账本形式,让人人有所得,为课堂教学夯实了基础。

2.课堂学习互助化

在课堂上,研究透彻的学生把他们的研究所得分享给了其他的学生,不太善于研究学习的学生,在听了别人的介绍以后,不仅掌握了知识,也渐渐地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这不仅尊重了学生差异性,而且是一个彼此促进的过程,激发了不同水平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他们以喜爱的形式来进行设计、学生,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能力各自展开研究。看似他们是可以随心所欲地设计自己的手账本,背后却是每个独立个体更深入的学习过程。

(二)合作探究,畅所欲言表观点

1.明确目标,指向探究的具体性

学生由于个体差异,吸收、内化知识的程度也各不相同。《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讲解不能替代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过程,课堂中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合作、自主学习时间。

《墨梅》这首诗的学习重点通过一“淡”一“清”感受墨梅的清新淡雅,进而感受诗人淡泊名利、清白刚正的气节。把墨梅的特点与诗人的品质怎样联系起来,成为了本节课重点,也是难点。合作学习让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联系诗人的经历进行体会,带动一些停留在表面学习的孩子进行深入阅读。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或多或少,或深或浅说出自己的理解。

2.发散思维,指向探究的多维性

思维是具有发展性的,教师应该合理地引导学生由“这一首”古诗散发开去,让学生感知古诗中的意象群像。我给学生留足了交流讨论的时间,并规定了每个人都要发言。能力不同,理解深浅也不同,但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的过程中。

师:写梅花的香气,这里作者为什么用“清气”呢?与“香气”相比你觉得好在哪里?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每个人都要说说自己的观点。

在组长的带领下,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巡视每个组的时候我听到了很多种不同的观点,如清气相比与香气更显雅致,还有的同学甚至联想到了诗人王冕清正廉洁的品质,通过小组的交流,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个人对于“清气”都有不同的看法,古诗的学习不再是教师的讲解,也不再是那么几个学习能力较强孩子的战场了。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在发生着学习,每个学生都在经历思维的生长。

(三)拓展思路,乐在其中探“梅花”

我们常说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社会发展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思维能力具有高持久度和高迁移度。古诗的学习如果止步于此,那么学生所得还是不足的,还需要延续性学习,让古诗学习从散乱走向线性,掌握学习的方法。在课堂的末尾,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的广度。

师:那么这三首诗中的梅花都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呢?课后请大家以“梅”为主题在你的手账本上做一期研究,研究这三首诗中的“梅精神”。从古至今还有很多描写梅花的诗,如果你觉得这三首诗无法满足你的学习需求,你可以搜集更多描写梅花的诗句。

学习不因一节课的结束而停止,要拉长它的学习战线,延续到课后。通过前置性学习以及课堂上方法的习得,课后自行选择古诗进行研究。分层作业,不同的学生找到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都能最大程度地获取更多的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差异性教学方法是新课改对当代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得审美情趣,涵育诗意思维,从而更加热爱语文学习。

猜你喜欢
墨梅王冕账本
我就是我
王冕画荷花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月亮的账本
录元·王冕《墨梅》(草书)
三岁孙女回家,毁我书作,不怒反喜,因成四句
丢失的红色账本
丢失的红色账本
《王冕学画》中的两个“像”
《王冕 墨梅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