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两党忧患意识的逻辑进路及现实启示
——基于中共建党百年及越共建党九十余年的历史整体性视角

2021-11-29 16:25申亚萌
临沂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申亚萌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中国和越南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比较正宗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情相似,都将共产党作为唯一合法的执政党。自建党之初就意识到保持党的先进性与革命性的根本之策就是要增强党的忧患意识,注重党的思想建设。尽管在党的建设初期走过了一些弯路,但也从前期的摸爬滚打中吸取了经验教训,因而更加重视党的建设与革新。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进程中,中越两党将忧患意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各自国家及党的特点的社会主义本土化道路。从历史整体上看,中国道路与越南道路的形成过程其实也是中共建党百年与越共建党九十余年的历史,本质上是中越两党带领两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探索。而中越两党强调的忧患意识是贯穿整个党的历史的红线,主要体现在思想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与形势逻辑五个方面。

一、中越两党忧患意识的五重逻辑进路

(一)对儒家优秀治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思想逻辑

忧患意识是中越两党在建党初期以摆脱民族危亡与贫困落后的现实状况为目标的重要思想,贯穿党的发展及政策始终。而在古圣先贤中,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明确表达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念,“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以至后来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将个人高尚情操上升为忧国忧民的国家忧患哲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国共产党人锐意进取与自强不息、为国为天下的责任担当,也被奉为儒家文化经典。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周易》上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这些都是在实践基础上凝结人类政治智慧,总结历史上治国理政经验教训得来的,必须深切记取。这是更好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担当的重要思想积淀。

越南曾是中国的藩属国,长期与中国保持着藩属关系,早在北属时期就深受中国文明的影响,年深日久也已变成越南自己的“国粹”,直至今天也无从消除。[1]5儒教在越南的出现是公元前二世纪,但直到公元十世纪赢得独立之后,儒教在越南才得以大力提倡,进而提高到上层建筑的统治地位,以至于后来成为具有广泛社会性质的基础学科。[2]324出身于越南儒家家庭的越南共产党的缔造者胡志明,自幼学习中国《四书》《五经》,学习汉字汉语以及通过儒家经典著作接受孔孟哲理和道德熏陶,其思想体系中的革命道德观、忠孝、仁爱观以及战斗中的“人道主义”思想都潜移默化地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胡志明曾多次教育越南共产党员,干部要冲锋在前,做群众榜样,强调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的思想。2021年越共十三大的召开也强调要以胡志明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忧患意识,为实现下一阶段发展及两个百年目标做好各方面准备,既要继承与发扬优秀文化又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思维方法灵活运用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方法,其核心就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方法。不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就难以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良性互动,难以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越两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后继者不但要解释世界更要改变世界,而辩证思维方法是改造世界的本质。它是以矛盾分析为轴心,由辩证的分析到综合、由抽象上升到具体、包括逻辑与历史的螺旋式的统一,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对立到相互联系,在肯定、否定、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过程。而忧患意识就是事物本身即“得”与“失”内在包含的矛盾的辩证统一体,即居安思危,“安”与“危”的存在状态与潜在状态的融合。这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融合与转化有一定条件,即从“安”到“危”,从“得”到“失”是要经过一个过程且在一定的状态下才能形成的。要不断分析其转化的原因和条件,提早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安”的状态下就要思考“危”的处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抓住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逐步分析再从抽象到具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逐个击破,找到“安”与“危”和平共处的制衡点,既要对光明的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对复杂的道路保持清醒,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

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才是硬道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等等无不体现出马克思唯物辩证方法的实质与核心。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要注重和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3],与之相对的,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而忧患意识正是要求在掌握规律把握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坚持发展着的而不是静止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普遍联系的而不是单一孤立地看问题,在“安”的基础上也要看到它的另一种可能存在状态“危”的方面,系统地看待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至此才能够为事物的发展和解决提供良好的环境,达到和谐点的度的状态。2020年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阮富仲在越南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到党的领导、国家管理和人民民主之间的关系是要不片面、不极端、不唯意志的,凸显辩证唯物主义的特征,即全面地、系统地看问题。并且指出未来要对内全面推进革新和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实行开放并融入国际社会,实现建设和牢牢捍卫祖国这两项战略性任务,实现民富、国强、民主、公正、文明的目标。对内革新和对外开放相结合,一分为二地实现建设和捍卫祖国,就是在“安”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思考潜在“危”险的国际环境,捍卫祖国阵线和国土安全是核心利益和要素,把忧患意识写进党的政策与贯彻实施的全过程,也是越南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经验。

(三)历届领导人强调忧患意识优良传统的历史逻辑

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是中越两党对全体党员及干部的一贯要求。毛泽东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现状,强调必须坚持与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立足于当时中国革命现实提出要特别警惕资产阶级的侵蚀,防止自身思想蜕化,经受住执政考验,同时又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突出了其在执政党忧患意识方面的关键性问题。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有着强烈的忧国忧民忧党意识。忧国家经济之贫穷、教育科技的落后以及国防建设的薄弱;忧人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忧执政党的建设本领不够硬;忧党的思想僵化、人才匮乏,邓小平同志深知无论是革命胜利还是建设和改革成功,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这条中国的发展路线,能否坚持得住,要靠大家努力,特别是要教育后代。”[4]380世纪之交,江泽民回顾了九十年代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变之后指出,尽管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但中国共产党从容应对,顺利地渡过了这些风险。但新时期也要远思千古兴衰之变,近察中西安危之道,前瞻世界竞争之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深刻理解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党魂、国魂和军魂意识,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要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并且是长期复杂又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5]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带领全国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见微知著,推动当代中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但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防范风险挑战,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使命的坚守,也对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更加突出忧患意识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和化解应对突发事件以及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凸显新时代党执政建设理论的创新,继承历届领导人强调忧患意识的优良传统。

越南历届领导人都把忧患意识放在重要位置,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复杂境况,胡志明明确指出,“首先,我们应该时刻记住:抗战是长期艰苦的,但是一定胜利”[6]151。越南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越南革命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八月革命的胜利。胡志明看到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光明前景,深知越南革命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苏联与中国的援助分不开的。1960年9月5日,胡志明在越南劳动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上的讲话指出,越南革命的胜利是党领导人民在战无不胜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下奋斗而来的,“还在于社会主义各兄弟国家人民,尤其是苏联和中国的全力帮助”,对“不断支持和同情我们的殖民地各民族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表示真诚的谢意”[7]351。但是胡志明也辩证地看到事物发展的两面性。“在学习各兄弟国家的经验时,不注意本民族的特点是严重的错误,是教条主义。但若过分地强调民族特点,而否认各兄弟国家的基本的、主要的经验的普遍性,就会犯修正主义的严重错误。”[7]177既看到了好的方面又指出其容易产生的问题和忧患。越南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就,被称为“东南亚升起的一颗新星”的越南共产党也清醒地认识到革新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及危机,需要党和人民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团结一心,共渡时艰。自越共七届中期代表会议提出“四大危机”以来,历届领导人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做的报告中都鲜明指出要坚定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胡志明思想主线出发,突出强调忧患意识重要性及“四大危机”的严重性,且采取切实举措应对风险挑战,大力发展生产力,坚定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决同贪污腐败和官僚主义作斗争,构筑反“和平演变”的坚强防线,取得了良好成效。[8]62当然,越南共产党应对危机挑战的有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且在新时期对中越社会主义理论及建设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现实逻辑

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忧患意识正是基于对中国现实状况特别是基层执政党作风、思想建设的考察及实践中得出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深入到农村及革命大潮中,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作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着重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9]3。回到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及农村的现实状况时,指出农民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毛泽东分析了国内的政治状况和割据地区的形势,指出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真正对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产生忧患的,是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指出的对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其纠正的方法。“我们说和平取得了,并不是说和平巩固了,相反,我们说它是不巩固的。和平实现与和平巩固是两件事。历史暂时地走回头路是可能的,和平发生波折是可能的。”[9]272毛泽东鲜明预见革命的未来发展及存在的隐患,强调新的任务是“巩固和平”。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毛泽东分析战前形势和党的任务,“我党各级领导机关和全体同志,应该提高对当前时局的警觉性,用全力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我们的党,巩固党所领导的军队和政权,以准备对付可能危害中国革命的突然事变,使党和革命在可能的突然事变中不致遭受意外的损失”[9]617。并且1942年毛泽东针对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在《整顿党的作风》中详细指出要加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任务,这一战略性任务和整风运动对当今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提供重要战略性思维。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颁布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更加明确了当时的任务,虽然抗日战争结束了,但是仍不能放松,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但同时在革命过程中,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努力纠正宣传中出现的“左倾”“右倾”错误,整顿党风,为人民战争的胜利打下基础。

在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党面临“内忧”的问题,即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能否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也有来自“外患”的困扰,即能否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中国共产党人在尊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确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作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举措,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是中国人民致富脱贫的必经之路,无疑充满各种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在尊重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强调忧患意识,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道路、根本任务、发展战略以及发展动力等理论,切实重视和解决党风问题,把握住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取得了重大成绩。新时代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与关键期的重要时刻,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变得更为紧迫,面对内部党的自身建设以及外部某些西方大国的阻挠,中国共产党人开出了自己的药方。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的,我们“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药方”是基于“中国式崛起”的现实基础、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基于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与为人类谋和平、合作、共赢与发展的基础的良方。

同中国相似,在长期革命斗争中,胡志明一直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与越南实际相结合来分析和解决越南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过程中补充和发展党的建设理论,推动了越南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的进程,也更好地诠释了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增强忧患意识是现实需要也是党的英明决策。民族革命时期,为了革命和建设的需要,越共领导人胡志明就指出,“我们现在比任何时候更要巩固和加强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之间的思想一致和团结,为保卫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的共同宝库——的纯洁性而进行不懈地斗争,并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地运用到各国的具体环境中”[7]127。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越南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胡志明注意到党内出现理想信念不坚定的情况,并鲜明指出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是人民、部队和政府的敌人,军民要“反官僚主义,反贪污,反浪费”。胡志明强调在部队、机关、团体和人民中,都必须掀起一个从上而下、从下而上的诚恳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运动,全民积极参加,互相教育,共同清除这三种毛病,以便为新的胜利打开道路。[6]189其次,反贪污浪费和反官僚主义是一种革命,提倡建设一个勤、俭、廉、正的社会。最后,胡志明指出反贪污浪费是一种民主运动。“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是一种‘内在的敌人’。如果战士和人民大力反抗外侵而忘记反抗内患,那就还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因此,战士和人民必须积极参加这一运动。”[6]215胡志明通过整党使得党的队伍得以锻炼、整顿和加强,提高党员及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使“内忧”转化为“内省”,构筑了党员干部过硬的政治担当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大坝。在越南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由于盲目效仿苏联模式导致越南改革遭遇瓶颈,越共领导人重新整顿党的思想,把革新的重点放到了经济建设上来。1986年越南共产党作出了实行革新开放总方针,为了革新开放的有序推进,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越南共产党更加强调党的忧患意识,首要的就是革新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思想及理论水平,增强革命道德精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领导力,建设纯洁强大的党。越共历届党代会强调党的建设,特别是反对官僚主义及贪污腐败,并且近年来以更大力度提出全面整顿措施,抓大案要案。2021年越共十三大根据新形势下越共党内新特点提出继续完善党的建设以适应革新及建设发展的需要。

(五)国内外严峻复杂的形势逻辑

20世纪80年代末前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中越两党深刻的启示。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较长时期的低潮。原来的15个社会主义国家垮掉了10个,包括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中国、越南等5个仅存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西方敌对势力千方百计推行西化、分化的图谋,把这几个仍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中越两党不仅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压力,而且经历着长期执政、改革开放(越南称“革新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南称“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其所肩负的历史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世所罕见,增强忧患意识是形势所迫。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才能对前进路上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困难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从逆境中开辟出走向胜利的通途。[10]193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的判断十分重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应对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挑战及新型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各方面发展的关系,提高党的领导力和执政能力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从国际来看,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将忧患意识融入到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中,我们就永远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1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要有效应对来自国内外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矛盾和问题,必须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具有很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也要充分认识到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12]56而这场伟大斗争的关键就是要建设坚强有力的党,打铁还需自身硬,一方面要清除党内存在的严重隐患,化解党面临的严重政治风险,正本清源;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复杂的,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党内存在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12]223因此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时刻保持思想上清醒冷静,行动上坚毅执着,防微杜渐,不断推动党的建设向纵深发展。

胡志明在《印度支那共产党成立号召书》中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阵营的概况,并且鲜明指出:“革命则生,不革命则要耗竭而死。”[13]193胡志明将世界形势与越南内忧外患的现实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确定了越南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党,将引导工人阶级为被压迫、被剥削的全体人民的权利而斗争,无疑为越南革命的成功及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越南独立后的1951年2月,胡志明在越南劳动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肯定了党带领人民取得的成就,“一个刚满十五岁的党,就已领导革命成功,掌握了全国的政权,这在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的革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6]146。但胡志明也指出党内工作的缺点和错误。“由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还差,有不少党员、干部的思想还不纯洁,理论水平还低。”[6]155因此今后党必须设法普遍地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提高每一个党员的纪律性、原则性和党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运动。面对内部党员干部容易受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以及外部法美殖民主义者的侵略,胡志明强调不仅要重视内忧,提高党员理论水平,整顿党组织,同时也要真真实实地看到外患的紧迫局面,指出新形势和新任务,即消灭法国殖民者,打败美国干涉者,争取完全独立统一,保卫社会和平。革新开放以来越共在革新进程中面对国内外复杂局势影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遭受致命打击与挫折,面对西方国家力促越南“和平演变”的压力,越南共产党党内出现意志不坚定、对社会主义产生怀疑的声音,面对党内外一部分人要求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呼声,面对国际竞争中越南所处的不利地位,面对党政官员腐败现象日益严重的势头,越共领导人深切体会到强烈的危机感。[10]1941994年越共七届中期代表会议明确提出,越南当前面临着“四大危机”,即经济滞后危机、偏离社会主义危机、官僚主义和腐败危机以及“和平演变”危机。此后召开的越共八大、九大、十大、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都一再论述了这“四大危机”的严重性,任何一个危机挑战都不可忽视。新时期,越共坚持继续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在革新开放中不断加强和建设党的队伍,为实现下一阶段两个百年目标而努力。

二、现实启示及思考

中越两党同是本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或革新)开放事业的领导者。中越两国共产党都是长期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本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或革新)的进程中都积累了党的建设的丰富经验,并取得了许多重要共识。危机本身是坏事,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好事。危机包含机遇,危机激发斗志,危机催生创新,危机唤起人民的政治参与热情,危机考验和淬炼党的政治智慧和执政能力。中越两党一旦克服了来自各方面的危机与挑战,必将开创出社会主义更加蓬勃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不断认识、学习、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是中越两党防患于未然的“基本指向”。20世纪80年代苏联模式垮台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将忧患意识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即背弃了社会主义道路、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把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失误归咎于领袖个人,从而全盘否定了苏共的奋斗历史,最终导致各方面矛盾激化,动摇了社会主义建设根基以至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低谷时期,中越两党领导人经受住了来自国内质疑社会主义论和国外西方“和平演变”的挑战与考验,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向了21世纪。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党在领导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需要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克服许多无法预料的困难,需要解决一系列高难度的课题,中越两党领导人深切体会到要有科学的理论和方向做指导,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毛泽东在《农村调查》的跋中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复杂的环境中工作,每个党员,特别是干部,必须锻炼自己成为懂得马克思主义策略的战士,片面地简单地看问题,是无法使革命胜利的。”[9]793并且强调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去认识与学习。当然,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不是灵丹妙药,包治百病,而是要根据不同国家的实践和时代发展特点赋予其鲜明的时代和民族特色。中国共产党和越南共产党在领导各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善于学习与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两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将在新时期注入新的时代和实践内涵,不断推动21世纪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创新。

(二)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分别与中越两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和越南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坚持走中国道路和越南道路是中越两党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方法”。毛泽东在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开篇就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9]795并且指出,“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9]797。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方法而不是僵死的教条,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避免主观主义,割裂历史。并且毛泽东建议首先要进行系统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先认识世界而后改造世界。其次,学习研究中国历史。最后加强对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废除静止、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9]802当然,也只有真正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真正领会列宁斯大林关于殖民地革命和中国革命的学说,并且应用它去深刻且科学地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找出它的发展规律才是真正的理论家。[9]814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总结40年来取得的经验时指出,中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14]。同时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启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2016年越共十二大也正值越南革新开放三十周年之际,2020年正值越南共产党成立90周年,阮富仲总书记在总结越南革新开放、越南共产党的历史及经验教训时都指出越南共产党90年的奋斗经验,也是今后将继续保持和发扬的光辉传统,那就是在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基础上的与社会主义相连的民族独立目标和理想,要牢牢把握、运用和创新发展马列主义。中越两党领导人都把学习、研究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全党的头等大事,加强理论研究工作。越南国家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中专门设立了研究和学习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经验的部门,并且中越两党理论家及相关学者共同组织召开的中越理论研讨会也为推动马克思列宁主义本土化的理论创新做出了很大贡献。

(三)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重且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接受人民监督,调动广大群众民主参与的积极性,各方面团结起来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团结人民群众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是中越两党防患于未然的“核心遵循”。列宁曾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不是一个党所能实施的,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们才能实施社会主义。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15]72越南共产党注重群众团体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并及时作出反馈,对有些建议不予采纳也要充分地说明理由,且越南政治革新的目标就是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16]239中越两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两党领导人都强调军民融合,强调到群众中去,了解人民群众的呼声,发出群众声音。只有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才能走进实际,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说明并且解决这些实际中的问题,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立场,即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和核心遵循。而人民群众与共产党、人民军队的结合点就是要通过“团结”这所“桥梁”,建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共同抵御外来侵略。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根据国内外政治形势指出,要了解中国情况,团结一切力量建成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赶走日本帝国主义。[9]161在越南抗法抗美斗争中,胡志明曾多次强调关于人民的重要性,在《致政治委员会议书》中指出,“人民是部队的根基,是部队的父母”[6]71。并且指出实现思想统一和内部团结的两种方法即批评和自我批评。在1947年《纪念抗战半年的号召书》中指出越南的抗战是正义的,得到众多人的同情和支持及越南人民的大团结是抗战终将胜利的必要条件。而中越两党整风整党运动的目的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就是要提高党员和干部的思想和政治水平,使党员和干部具有正确的无产阶级立场和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国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团结力量大,“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17]。中国共产党百年与越南共产党91周年的历史也是党民团结、从革命斗争到共同奋斗走进美好生活的见证史。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足以见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正是党心、军心、民心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才使得两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新时期,中越两党也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重的核心理念,为更好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奠定坚实后盾和基础。

(四)坚持不断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和反腐败工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坚持不断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与反腐败工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中越两党防患于未然的“必然要求”。中越两党是两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的领导者,其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就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百年历史中、是从建国72年和改革开放43年间不断进行实践探索总结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越南道路是在以胡志明为代表的越南共产党人带领越南人民英勇抗战夺取胜利的76年建国史和35年革新开放的进程史,即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的重大成果。而共产党的自我建设与革新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盛衰兴亡,更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命运,担负着领导全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使命,由此,执政党建设是两党增强忧患意识的重要来源。2020年12月在呈递越共十三大的文件草案中越共就强调党建工作中的关键任务和突破性措施,其中包括要坚决推动预防和打击官僚主义、腐败、浪费、消极现象;增强将分级分权与检查、监督和严格掌控权力相结合,并于12月7日在河内举办党建工作培训班,提升省委组织部部长的党建工作水平,以实现党更加团结、强大和廉洁。新时期中越两党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实践向前迈进,而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使党的领导更加适应实践、时代和人民的需要。中越两国都有加强党自身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忧患意识,从毛泽东时期整风运动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从胡志明的革命道德思想到如今制定的一系列改革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反腐倡廉的系统规划与部署,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惩治腐败,把权力关进制度、法律的笼子,净化党内生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两党都取得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但党的领导、建设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吸收和系统化的过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五)坚持同错误思潮作斗争,增强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与战略思维能力,正视党和国家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坚持同错误思潮作斗争,增强辩证、历史、底线与战略思维能力是中越两党防患于未然的“根本旨归”。越南革新始终都是在与错误思潮的斗争中不断发展,也常受到中国出现的思潮影响。[18]12420世纪80-90年代苏联解体,世界上出现了质疑社会主义的声音,中国理论界有人提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论断,在越南理论界开始重新讨论、思考“道路选择”的问题。而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不仅实施“和平演变”战略,也在各方面攻击党的思想基础,即诋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以及党的领导,否定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等。在越南,表现为通过曲解越共领袖和领导人,虚无越共的政治品格;肢解马克思列宁主义胡志明思想;消解越共党史、越南革命史及越南革新建设成就,虚无越共历史与现实基础;分解中越关系,虚无中越合作基础等。对此越共坚持同错误思潮作斗争,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发挥网络媒体治理作用,坚守网络舆论阵地这一关,积极响应,正视错误观点,采取综合措施来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起到了一定遏制效果。[19]76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时代全球化发展的新特点,指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转变时期,如何抓住时机,转挑战为机遇,赢得发展是党要思考的问题。强调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改革与建设过程中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的正反两方面看清问题本质的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国史、世界史的学习,注重历史经验,用历史发展着的眼光看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努力做好各方面事物的准备和心态,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的底线思维能力;增强反对墨守成规,反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突破固有局限和传统束缚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用全局性、整体性和发展性眼光和视野,洞察世界及我国局势发展和特点,系统谋划的战略思维能力。

结语

中越两党在忧患意识方面大同小异,虽然具有众多共性,但由于两国具体党情、国情、经济社会发展及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也存在诸多差异。举例来说,从党员数量上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大党,而越南共产党只拥有三百多万党员,中共在组建与管理党员的任务方面忧患意识就重于越南,在治党治国方面、在重大决策的制定上考虑的因素自然更多。从经济层面看,中国经济总量大,改革与发展进程比越南快,经济发展主要的任务是从“量”向“质”的转变,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科学发展。而越南的经济规模、经济总量小,质量也不高且与中国有较大的差距,保持稳定增速、加快经济发展是越南的主要任务。因此,越南在实现经济发展方面的忧患意识及压力要更大一些,且越南革新有“实践先行”的特点,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上没有中国完善,理论是革命与实践的先导,因此在理论构建上越南共产党的忧患意识及任务还很艰巨。

诚然,我们不能说越南强调忧患意识的举措是中国的翻版,也不能否定两党在党的建设及改革中存在的差异,因此正确且辩证地看待两党忧患意识的相同与不同才是题中应有之义。中越两党的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的实践理念不断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建设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多做贡献。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及越南共产党建党91周年,新时期,世界格局发生复杂变化,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体化大家庭,“东升西降”的趋向也愈发显现。中越两党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未来两党对于忧患意识的理解只会越来越透彻,加强党的建设也会越来越迫切,在关于如何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稳定与创新的关系,更好融入世界发展自己,体现自身道路的特色,实现社会主义改革下一阶段的目标,同时又要应对来自西方国家各方面的挑战,也是两党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