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琴
目前猕猴桃生产中使用的砧木大多属于美味猕猴桃系列或中华猕猴桃系列。 其根系属于肉质根,在长期进化适应过程中,形成了对土壤环境的特殊需求。 生产实践中,因为栽植操作、土壤环境、田间管理等诸多因素影响,经常出现根腐、“小老树”等现象,严重影响树体生长及果农经济目标的实现。究其原因,与生产者对猕猴桃根系特性把握不好,管理不善有关。 鉴于此,笔者总结了猕猴桃根系特性, 提出了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1 猕猴桃根系好气性强,不耐水涝 在原生态条件下, 猕猴桃树大多生长于高山坡地的半阴坡上,树体多攀援于其他乔木上。其原生态环境土层浅薄, 但枯枝落叶腐烂后形成的腐殖质非常丰富, 因而猕猴桃的根系分布浅, 侧根扩展范围大, 对透气性和土壤有机质含量要求较高。 所以说, 在经济栽培条件下, 是否满足其根系对透气性的要求, 是能否成功栽培的关键。 生产实践上,经常出现幼苗生长缓慢、树体未老先衰(“小老树”)、生长几年后突然死株等异常现象,大多与建园时苗木栽植过深、土壤板结(尤其是根颈部),透气性满足不了根系生长要求有关。
1.2 根系生长慢, 断根不易恢复 正常情况下,猕猴桃植株的地上部生长明显强于地下部,猕猴桃根系生长慢,根冠比低,其断根的再生能力也比葡萄等树种差。 尤其在猕猴桃地上部旺盛生长期,如果其根系被损伤,会加剧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失衡,造成树冠突然出现大量干叶,严重影响树势,甚至造成死株的情况。
猕猴桃根系以根梢毛细根一圈一圈逐年向外扩展,覆盖面不断扩大。其毛细根是吸收水肥的主要部位,而内部根系经由毛细根转化,在生长过程中会逐渐失去吸水吸肥能力, 只发挥传导输送作用。因此,只有将肥水施入外围毛细根附近,肥水吸收效率才最高。
1.3 根系渗透压低,不耐高浓度化肥,集中施肥易烧根 猕猴桃根系为肉质根,含水量大,根细胞渗透压低。除对透气性要求较高外,其根系对外部高浓度盐分(肥料溶液)也比较敏感。 接触高浓度溶液,容易使根细胞失水,造成“烧根”现象。 近年来,猕猴桃园由于偏施化肥(尤其是水溶肥),大量、集中施肥,经常发生烧根情况。同时,未腐熟的农家有机肥集中施入土壤,也会在其继续腐熟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气体, 并放出反应热,毒害或者烧伤根系。
1.4 对重茬栽植特别敏感, 易出现 “小老树”在补栽或毁园(老猕猴桃园) 重栽猕猴桃情况下,常常会出现栽植成活率低,成活后苗子多年不长的“小老树”现象。这表明,猕猴桃对重茬再植障碍特别敏感。
重茬再植危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前茬猕猴桃生产过程中,其根区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病菌,而前茬猕猴桃对喜好元素的消耗, 又造成对次代猕猴桃养分的“掠夺”,还有残茬(甚至前茬根系分泌物)化感物质对后茬的胁迫。
当然,重茬障碍并非完全不可避免。在不得不在重茬地上建园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针对上述障碍因素,设计实施相应的栽培技术方案,缓解或消除重茬对新植猕猴桃的威胁。
1)猕猴桃定植时, 需要尽可能满足猕猴桃根系对透气性的要求。 比方, 浅栽 (虚土未沉实时栽植, 应使苗木根颈青黄交界处高出地面13~15 cm, 甚至更高)、 起垄栽植, 行正中设排水道, 并且使田间排水渠道贯通, 方便排除积水。
2)日常管理中,注意保持土壤疏松,增施有机肥,合理耕作,满足根系透气性要求。
3)防止伤根,合理断根更新根系。生长季节除根系生长高峰期3 月和9—10 月外, 要避免严重伤根。施肥后,浅旋,防止伤根。这些都是必要的保根措施。
老龄树根系布满全园,需要更新时,可以分次断根,每次切断一侧根系,并在切断根系外侧土壤中配施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或菌肥,以及中、微量元素肥,克服重茬障碍,创造根系再生的良好土壤条件。另一侧间隔1 年(即在第3 年) 再作断根处理, 避免一次性切断两侧根系,严重损害树势。
猕猴桃高接换头后,地上部几乎无叶,对地下部有机营养供应极差,毛细根会大量死亡,使得根系外端出现一圈“抑制圈”(类似重茬的现象),从而造成树势极度削弱,并且缓苗期拉长。针对此,应在高接后接穗萌芽前,对砧木上的萌孽反复留1 片叶摘心, 以减轻因为地上部对地下部有机养分供应亏缺而引起的根系受损,有利于快速恢复树冠。
4)肥料撒施,避免烧根。无论化肥还是有机肥,尽量撒施旋耕入土,避免集中施肥。 施用水溶肥时,要把握好量,撒施每次3~6 kg/亩,如果是利用施肥枪灌注,浓度保持300~1 000 倍液,并随水溶肥加入0.2%黄腐酸或海藻素、 氨基酸,以及枯草芽孢杆菌等菌剂,以利于提高水溶肥效果。
5)重茬栽植注意克服重茬障碍因素。 补栽或原地重栽猕猴桃时, 可在定根水中加入生根剂或生物菌剂,以及0.2%黄腐酸钾;老园毁园重栽时, 可在栽植穴土壤中混入2.5~3 kg/株麦饭石粉、30%腐熟有机肥及生物有机肥,克服重茬障碍因素。
重茬定植后,视苗木生长情况,并随根系外扩,给根系分布区灌注生物菌剂加生根剂、黄腐酸钾等,促进幼苗发棵,加快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