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国喜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发生了许许多多的重大事件,有些事件对党和国家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铸就了伟大精神,其中承载着党的初心和使命,折射着党的创造和奉献,彰显着党的性质和宗旨,凝聚着全中国人民的思想意识、意志情感、道德情操、价值尊严、目标方向、信仰信念,是群体性格的浓缩,是民族精神、革命精神、时代精神的升华。这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超越了时空的界限、穿越了历史的久远,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熠熠生辉,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形成都与党的纲领任务、初心使命密切相关,因此具有基因与血脉上的亲近性。不过,每一种精神的形成都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实践指向,因此其深刻内涵与精髓要义也就具有差异性。
在烽火弥天、狼烟遍地的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创造了天地伟业,形成了伟大的革命精神。
1.红船精神
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同工人运动逐渐结合起来,建立工人阶级的政党就成为历史的必然。1921年7月23日傍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望志路106号开幕。7月30日晚,由于会议受到法租界巡捕房密探搜查,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指明了中国革命新的航向。这艘游船见证了党的成立,因此得名红船,并一直见证着红船精神的诞生和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2.古田会议精神
党成立后,就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组织和领导了工农运动,并和国民党合作进行了北伐。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枪声,组建了由党直接统率和指挥的军队。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大量农民进入军队,如何保持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如何建设新型人民军队,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则问题。1929年12月,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是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历史上的里程碑。古田会议形成了古田会议精神。
3.长征精神
1931年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王明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委员,被选举为中央政治局成员。会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方针开始统治中央并在各地贯彻和执行,长达4年多之久,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了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面对生死存亡的严重考验,红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激战腊子口,最终胜利落脚吴起镇。伟大的长征挑战了人类极限、见证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英雄气概,形成了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4.遵义会议精神
长征开始后,许多干部对中央的军事路线开始产生怀疑和不满,有的领导人与博古和李德开始发生争论。毛泽东一边提出正确意见,一边做张闻天和王稼祥的工作,他们在湘江战役后开始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补毛泽东为常委,取消“三人团”,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解决了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形成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遵义会议精神。
5.抗战精神
毛泽东指出:“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出发点即为抗日的出发点。1937年7月7日夜晚,日本侵略军进犯卢沟桥,全面抗战爆发。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团结就是力量,中国共产党促进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社会各行业、各阶层、各领域的许多人投入抗日洪流,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彰显了中华民族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开启了中华民族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转折,形成了抗战精神。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6.延安整风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全民抗战时期,党员人数猛增,其中大多数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党内存在主观主义的学风、宗派主义的党风、党八股的文风三股歪风,“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就成为党当时的迫切要求和紧急任务之一。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赋予“实事求是”这个中国古语以新意,拉开了延安整风运动的序幕,直至1945年4月20日党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闭幕,整风运动宣告胜利结束。通过延安整风,实事求是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成熟领导集体、党内出现了思想统一、政治团结、行动一致的喜人局面,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了全党的理论水平,克服了非无产阶级思想,确保了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延安整风运动形成了“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延安整风精神。
在激情燃烧、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发扬革命精神、创造精神,无私奉献、披肝沥胆、自力更生、顽强奋斗,不畏强敌入侵、不畏人性弱点,战胜了人性、打破了神话、创造了奇迹。
1.抗美援朝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键时期,新中国面临外部侵略威胁。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武装干涉,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并将战火烧到了“三八线”,威胁中国国家主权和安全。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经过近3年中朝军民的艰苦战斗,创造了奇迹,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美国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的胜利彻底告别了几百年来西方侵略者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屈辱时代。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2.“两弹一星”精神
1955年1月,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防安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作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研制原子弹的重大决定,当时的方针是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即依靠本国力量搞科研,积极争取苏联援助。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1967年6月17日,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970年4月24日,我国把“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成功送上太空,“两弹一星”计划宣告胜利实现。为了攻克技术难题,胜利实现“两弹一星”计划,提高我国国防实力,打破美国等国家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广大科技工作者赤胆忠心、满腔热血、隐姓埋名、报效祖国,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3.西迁精神
1955年,国务院作出交通大学迁往西安的决定,1956年,交大首批师生没有计较个人得失、胸怀大局、听党指挥,开始西迁。在6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西安交大的师生听党指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艰苦奋斗、拓荒创业、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形成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要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更多一流人才。
在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敢于创造、善于创造,克服了技术难关、干成了许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大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战胜了自然灾害,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北斗精神
1994年,北斗一号工程立项,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白手起家、不懈奋斗、敢打硬仗、科技强国,终于点燃了北斗之光,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6年来,参与北斗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时代北斗精神”(“习近平出席建成暨开通仪式并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人民日报》2020年8月1日)。
2.载人航天精神
2003年,“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载人飞船,中国将宇航员送入太空,开始了载人航天的伟大征程,标志着国家的兴旺发达。从东方红一号卫星高歌太空到神舟载人飞船翱翔云霄,中国航天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在4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航天人不怕苦、不言累、不怕失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勇攀科技高峰,实现了科技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国家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生产力基础。广大航天工作者大力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增添了精神力量。
3.航空报国精神
2018年10月2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水上首飞圆满成功,我国在航空工业领域的自主创新又取得一项重大科技成果,在推进项目的进程中形成了航空报国精神。“全体参研单位和人员奋勇拼搏、攻坚克难,项目研制实现重要突破。我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希望各有关方面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推动创新发展,再接再厉,大力协同,确保项目研制成功,继续为满足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和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需要、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目标而奋斗”(“习近平致电祝贺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水上首飞成功 李克强作出批示表示祝贺”,《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1日)。
4.探月精神
2006年2月,中国将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列入国家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中国探月工程规划分为环绕月球探测、月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无人采样返回三期。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并成功携带月球样品。至此,探月工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工程技术发展取得新突破,为建设航天强国立了新功,打下了坚实基础,并在探月工程推进的伟大历程中形成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
5.抗洪精神
在中国人民热火朝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1998年7月至9月中旬,部分地区出现持续性的强降水,致使长江出现全流域性大洪水,出现八次洪峰。嫩江、松花江发生近百年来历史未有的特大洪水,出现三次洪峰。大洪水给我国社会带来严重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灾情就是军情,灾情就是民心。党中央密切关注气候和汛情变化,审时度势、正确决策,领导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紧急行动,团结奋战、严防死守,与洪水殊死搏斗,保护了大江大河干堤安全,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同洪水的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一种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6.抗击非典精神
2002年底,中国广东暴发非典型肺炎疫情,随后蔓延到北京等地。此后,党中央实事求是、冷静分析、科学决策、应对挑战。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广大人民群众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构筑起抗击非典的牢固堤坝。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哪里就有八方支援,中国人民携起手来,共同谱写了战胜疫情的不朽篇章,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抗击非典精神。
7.抗震救灾精神
2008年5月12日,中国发生汶川大地震。地震撕裂了汶川、北川、青川等灾区人民的生活,但却将中华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展开了规模超前的生死救援、千里救援。地震带来了灾难,地震迸发了精神,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消灭贫困、战胜自然灾害,弘扬了中国价值,彰显了中国精神,贡献了中国方案。
1.脱贫攻坚精神
贫困是人类最大的敌人之一,它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幸福指数下降。摆脱贫困,既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意。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目标,革命时期进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改革开放以来,有计划、有步骤地消灭贫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通过9年多的脱贫攻坚战,至2021年,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在现行标准下全部脱贫,消除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从未中断过的绝对贫困,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2.抗疫精神
2020年,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学部署、指挥有方,多次作出指示批示。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常委会议多次召开并研究部署,成立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中央赴湖北指导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各地成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加强了疫情防控的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战,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为世界抗疫积累了经验、赢得了时间,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中凝聚着全国人民的大局意识、奉献精神,医务人员、军队战士、基层干部、公安干警、志愿者的“逆行精神”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更重要的是,疫情防控用实践检验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组织动员力、政策执行力,这些能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显著优势及其向国家治理效能转化的强大能力。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纵观在党的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有的是革命精神、有的是斗争精神、有的是创新精神,它们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实践特质,不同的、独特的精神所展现的不同风貌使党的精神种类多样、丰富多彩。不过,作为精神谱系,不同精神之间有着普遍的、不变的、一以贯之的特点,构成了伟大精神的根脉和基因。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我们的最大制度优势。纵观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形成的伟大精神,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创造精神和斗争精神,贯穿其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党的领导。为了提升国防实力,党中央一声令下,科学家们闻令而动,向茫茫戈壁进军,隐姓埋名攻克技术难关,向浩瀚宇宙进发,探索太空奥秘。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党中央一声令下,医务工作者白衣为甲、逆行出征,同疫情殊死搏斗、不怕牺牲、舍生忘死。为了战胜贫困,党中央一声令下,数百万扶贫干部扎根农村,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呕心沥血、默默奉献,同人民住在一起、吃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同欢乐共甘甜。所有这一切,都源于党的坚强领导、战略决策、科学布局、精准施策,因此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与办成大事的效果得以充分体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党成立后形成的红船精神,到最近形成的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贯穿百年历程的主题主线就是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人民至上使中国共产党人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人民至上使中国共产党牢记群众路线这个生命线,从而倾听人民心声、学习群众智慧、解决人民困难、保障人民权益、凝聚群众力量、筑牢执政基础。
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与精神支柱。正是因为坚强的理想信念,共产党人才能在长征征程中的茫茫草地和皑皑白雪中坚强行进,才能在抗战时期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向死而生,才能在新时期敢于问鼎月球、翱翔太空、追逐梦想。在理想之火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守护着精神家园,虔诚执着、坚定方向,敢于牺牲、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书写了党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铸就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情怀和团结一致的精神动力。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中,无论是五四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还是脱贫攻坚精神,其基本内涵都蕴含爱国主义,是爱国主义的生动体现。新时代,爱国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全社会各种力量的桥梁与纽带,是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之源。
纵观党的百年历程,无论是党的创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还是向核技术的进军、向宇宙太空的进发,明显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创新,有时甚至是从零开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将创新作为抓发展、谋未来的重大战略,通过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与特征。新时代,创新驱动、科技突破成为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要通过新型举国体制,通过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只有通过创新,克服技术瓶颈,才能统筹发展和安全,化解“塔西佗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等带来的重大风险,密切党群关系、跨入中等发达国家收入行列、化解美国等国家对中国的围追堵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图伟业。创新不仅是实践中要遵循的原则,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实践中的创新,将其抽象、浓缩、升华为伟大的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用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有抗日倾向的人士,壮大了力量,打败了侵略者,从此给党留下了团结一致的优良传统和锐利武器。九八抗洪的成功,离不开全国军民团结一致、同舟共济夯筑的钢铁堤坝。“两弹一星”的成功,载人航天、探月的成功,离不开全国数千个单位、十几万科技大军的群策群力、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成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胜利,离不开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所构筑的钢铁长城、坚固防线。脱贫攻坚的胜利,离不开全国人民上下同心、攻坚克难的勇气、决心和信心。团结一致,成为伟大精神谱系中最重要的根脉。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回望百年峥嵘岁月,每一个重大事件背后都会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都折射出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精神。他们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全心付出、默默奉献。有人奉献了青春、有人奉献了幸福、有人奉献了家庭、有人奉献了生命,自始至终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党的利益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真正做到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100年,是不懈奋斗、永远奋斗、艰苦奋斗的100年。面对一穷二白、食不果腹的艰苦环境,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吃树皮、吃草根、吃牛皮腰带,抗战时期抗大学员用树皮当纸、用树枝当笔、用锅底灰当墨水,“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们以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为家,以一望无际的戈壁荒原为床。面对滔滔洪水,抗洪救灾的英雄们用肉身作堤坝。正是通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正是通过自力更生的埋头苦干,正是通过不求回报的担当实干,中国共产党锤炼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崇高精神,为新时代的接续奋斗留下了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孕育的伟大精神跨越时空、代代相传、历久弥新,为革命胜利提供了强大力量,在今天以及未来仍然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时值中国共产党百岁华诞,全党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就要赓续精神血脉,使百年来形成的伟大精神发挥作用。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伟大精神中汲取强大力量,用以淬炼初心、砥砺品格,陶冶情操、鼓舞斗志;用伟大精神指导实践,一往无前、坚毅前行、风雨无阻、不懈奋斗。同时要客观和辩证面对来自国内国际的问题和挑战,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抓住机遇、化解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