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呼吸系统病毒性疾病的中医防治

2021-11-29 15:12张栩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1年5期
关键词:外感正气阴阳

张栩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中医科(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老年医学研究所老年保健技术和传承研究室),上海200040

祖国医学在长期的临床观察和实际运用中,自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中医传染病学著名的传世之作有《伤寒论》、《瘟疫论》、《温病条辨》、《诸病源候论》等,这些著作对瘟疫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有详细的论述。

1 理论和实践

中医因着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而拥有悠久的历史。中医把呼吸系统病毒性疾病归类于“外感六淫”和“疫疠之气”。外感六淫之邪以风邪为百病之长,初期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等症状。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病邪可由外入里,从气分转入营分,病情演变得错综复杂,已非单纯解表可解决,必须通过正确的辨证论治来实施。故中医的治疗原则是:治病宜早,标本缓急,扶正祛邪。

1.1 治病宜早 治病宜早有两层含义,一是疾病早期及时予以治疗能收获较好的疗效。疾病的发展总是由轻到重,在早期正气比较盛,此时干预更易获取良效,能尽快解除患者的疾苦。随着疾病的发展,病情复杂多变,虚实互见,寒热错杂,给治疗带来诸多困难,治疗结果也不理想。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其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素问·八正神明论篇》也有记载:“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意思是应把早期治疗视作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

另一层含义是先证而治,即病防变。就是说在疾病传变过程中趁证候尚未显露端倪之时预防性治疗。如《温热经纬·外感温热篇》所称“先安未受邪之地”,这也是“治未病”的精神,与时下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的思路趋于一致。

疾病是进行性发展变化的,机体某一局部病变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向邻近组织或脏器发生传变。先证而治的概念,就是医生根据某个疾病的发展规律,把握病证传变的机制,以全局的观点,动态的观点,通过采取预防性的治疗措施,力图阻断和防止病变的转移、扩大和传变,积极地把病变尽可能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以利于病变的最终痊愈。《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所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正体现了这一治疗思想。

1.2 标本缓急 标本缓急是指疾病的主次本末和病情轻重缓急的情况。在病情治疗变化的过程中,一般按照“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和“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的原则进行治疗[1]。

急者治其标:感染六淫或疫疠之邪后出现紧急危重的证候,并且影响患者的安危时,遵循先治标而后治本的原则。例如,某患者素有肺脾二虚,常有咳嗽气短等不适,以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史,本次突然感染六淫或疫疠之邪,出现发热恶寒,咳嗽加重,咽喉疼痛,脉浮数的现象,就应先清热解毒、疏风解表,待表证去除后,再佐以养肺健脾固本。

缓者治其本:在病情变化比较平稳,或慢性疾病稳定期时治疗应遵循治本的原则,它符合中医治疗中调和阴阳、纠偏的观念。例如阴虚燥咳患者,则以燥咳为标,阴虚为本。在热势不甚,无咳血咯血等危机症状时,应当采用滋阴润燥的方法止咳,当阴虚之本得到治疗时,燥咳之标自然痊愈。临床上中医对于急性期后的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患者常用益气润肺的治疗方法,意在帮助患者补益肺气、润燥养阴的基础再佐以祛除余邪,以达到促使患者恢复体力,修复炎症后创伤的目的。

间者并行,甚者独行:在标本俱急的情况下,必须遵循标本同治,标急治标,本急治本的原则。例如,患者如果出现咳喘、胸满、腰痛、小便不利、身肿等症时,其病本为肾虚水泛,病标为风寒束肺,属于标本均急之证。所以必须标本同治,用发汗、利小便之法表里双解。如果标证较急,有恶寒、咳喘、胸满,则宣肺散寒以治其标;如有水肿腰痛、二便不利、无风寒外束而咳嗽较轻,则当以补肾利水为主,以治其本之急。这类本虚标实之证的患者,临床上以老年人多见。

1.3 扶正祛邪 老年人常因基础疾病多,长期服药而脏腑亏虚严重,这样的老年人如果感染外感六淫之邪,会使本已虚弱之体难以承受外邪的侵袭。如若先祛邪,则患者难以承受外邪对身体的打击,会有性命之忧。

《素问·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段话明确指出人体正气的重要性。

扶正祛邪,就是通过扶助人体正气来驱除病邪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疾病演变的过程就是正气与邪气相争的过程,邪胜于正则病进,正胜于邪则病退。

扶正祛邪就是改变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使之有利于疾病向痊愈转化的过程。

用于扶正的补法有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等;用于祛邪的泻法有解表、散寒、清热、攻下、渗湿、利水、消导、化瘀等—二者相辅相成。

中医学认为,在治疗呼吸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时,尤其需要扶助正气。只要正气充沛,即便致病性病毒侵袭人体,也不一定会造成致命的伤害。这一中医传统的理念对于2019年年末至今全球范围内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对感染新冠病毒的重症或绝望的患者而言是希望之所在。纵观持续了一年之久,至今仍在继续复延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截至2021年7月,全球已累计感染者超过1 亿7 千万例,累计死亡超过370 万例(来源:WHO),重症和死亡病例中以老年人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体弱者居多。在中医看来,这些人免疫力低下,正气不足,应以扶正治疗为主,佐以祛邪。

2 中医治疗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疗遵循中医的基础理论,依据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结果,通过正确的辨证论治来治疗疾病。落实到具体的病例,就是必须根据中医对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的认知进行预防和治疗。

2.1 外感六淫疫毒侵袭人体 六淫或者疫毒通过两条途径入侵人体: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入。当出现肺卫不固,肺失宣肃时,治疗当以宣肺解表,以麻黄汤为代表;若是外感风热,又以银翘散为代表。

如果疾病发生进一步演变,外邪由表入里,郁而化热,则根据病情的不同,用药也有所不同:如是咳喘、咳嗽较为严重,则以麻杏石甘汤加味;如是郁而化热,导致内热壅盛,高热不退,则应用荆防败毒散和普济消毒饮加减;到了晚期正气虚弱,余邪未尽时,又常以沙参麦冬汤和参苓白术散来扶助正气,祛除余邪。

2.2 因人因时因地的治疗 患者体质各有不同,治疗时也常常有因人、因时、因地的治疗方法的不同[2]。

因人制宜:如果老年人气血衰少,脏腑减退,多见虚证。在邪实时攻者应慎重,以免损伤正气。

因时制宜:有别于西医,中医用药时常常会考虑季节的变化。如春夏季节,阳气升发,人体腠理疏松发散,这时候应慎用辛热之品,以免耗伤气阴。而秋冬时节,阴盛阳衰,人体腠理致密,应慎用寒凉之品,以防苦寒伤阳。

因地制宜:西医治理原则全球大同,而中医治疗则需要考量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做相应调整。处于不同地域的患者,即使患有相同病证,用药也有所区别。如辛温解表药治疗外感风寒证,北方寒冷地区的药量可稍重,在南方温热地区的药量就应稍轻。

2.3 阴阳平衡天人合一 中医养生有“三分治,七分养”之说法,这“七分养”就是通过调节人体自身的阴阳平衡,来保全自己的阳气不致受损。

中医在辨证论治的同时,还讲究自身的调节,即所谓“天人合一”。

《灵枢·邪客》说:“人与天地相应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这两段话说的是,人与天地有着统一的本原、属性、结构和规律。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道理就是人不能过度疲劳,必须顺应自然,心情愉悦知足,饮食不能过度肥甘,根据个人的体质选择相适应的体育活动,调整自己的阴阳平衡,使自身正气充足,外邪无法入侵体内,达到无病可治的目的。

在我国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病程长、治疗成本高等特点,占居民死亡原因的第4位。近年来由于烟草持续流行、环境污染加重、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原因,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发展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3,4,5]。

中医认为,呼吸系统的感染皆可归因于正气不足所致。该疾病年老体弱者多见,概因这类患者偏离了天人合一的天道,导致阴阳失调,外邪入侵,最终得病乃至罹患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对于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治疗,不只是依赖药物、砭石的治疗,还需要辅以包含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以及达致人与自然和谐的养生方法。

这在中医而言是保护人的阳气,减少阳气耗损,进而扶正祛邪;在西医而言是提高人的机体免疫力。这于21世纪肆虐至今的新冠病毒疫情,是一个济世的理念。

猜你喜欢
外感正气阴阳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正气文天祥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正气文天祥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浅论守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