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群建设思考
——以宁波财经学院为例

2021-11-29 14:26张金鹏
山西青年 2021年16期
关键词:知识点意识专业

张金鹏

(宁波财经学院,浙江 宁波 315175)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门艺术设计类专业,主要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艺术处理和创作的方法和技巧。通过理论学习、专业技能培训等途径,学生可以掌握数字媒体软件的使用技术,具备一定的使用数字技术手段对各种类型的作品进行艺术加工的能力。[1]宁波财经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有网络媒体和虚拟现实两个专业方向,一、二年级是专业基础课程,从三年级开始进入到分方向学习,目前已经有两届毕业生。人才培养方向主要是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面对实用性、时代性比较强的专业,怎样能够从教学的角度让人才输出最终落地并具备与技术同步的自我推动的综合设计素质,成为我们接下来在教学中思考的重要问题。从学生层面看存在一系列问题:①对于基础课程的内容没有很好消化,在专业课程没有体现出来。②知识框架的搭建意识薄弱,课程之间的衔接断层。③专业认知模糊。经过系里专业教研团队的讨论,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我们的思考是教学再进一步下沉和拓宽,由学生的自我学习行为转变成教师主动设计行为,以学期为时间单位对专业课进行打包形成课程,从课程群宣讲、课程教学的总体设计和串联,后期的校企、科研竞赛、工作室储备综合地完成一个大课题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以项目化的要求强化综合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复合型设计人才的要求。

一、课程群下的身份意识转变

新参者意识。新参者指的是教师要以最初参与者的身份进入到专业建设中去。虚拟现实专业是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很强烈的时代特色,从现有的外在显现来看,变化和延展的速度极快,呈现出多学科融合态势,我们很难从概念上准确把握。作为具有多年设计学科教学经验的教师,很自然的会把既有的对设计专业的认知、教学方式和方法、学科研究平移到新专业中来,但与虚拟现实的融合设计状态还有很大不同。从新参者的意识下理解本专业,本能上抑制以往经验的过度影响,打破以往惯用的套路的束缚,重新建立新认知、新方法、新思路。同时,新参者意识要下沉到学生,在课程设置的名称上会存在和其他专业相似的地方,学生在对专业的认知上会受传统设计专业的影响,从而产生课程学习方向上的变差,通过新参者意识的植入帮助学生意识到专业上的差异性会更好地帮助学生修正先入为主的主观经验。

立体化的课堂组织意识。课程群作为一门大课程存在着由多个教师共同完成单一课程的教师身份变得模糊,每个人到要站在大课程的高度来考虑个体之间的协作问题,并呈现出灵活、多变、穿插、整合的特点。教学的立体化促使课程群意识下的课堂组织在时间、空间上呈现出多维形态,因此,在课堂的组织上除了打破规定的时间概念外,还应该建立课上到课外、线上到线下、平行课之间、前后课之间、课堂到工作室的立体化课堂组织意识。

以学生自驱力为中心的教学引导。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教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其主导者落在教师身上,但对于要求个性化培养的艺术学科最重要的是激发每个人的潜在艺术素养,很难量化教学指标。以学生自驱力为中心首先要以学生各自的思考能动力为中心,用问题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老师授课的过程更应该是抛出问题的过程,当学生学习的自驱力产生后,会自主进入到学习的讨论、研究、制作、拓展、延伸中去,才会与课程群的教学初衷和特点形成一致性,从而改变我们思维下的课堂形式。[2]

二、课程群建设路径

(一)学期课程架构构想

我们以虚拟现实方向的课程架构构想为例,该方向的教学实施是在结合课程思政预设内容的方针指导下进行的。首先,把课程的阶段安排的关系进行梳理并把每门课程大的知识点结构进行归纳。其次,将每门课程大作业成果及课程间的衔接关系进行梳理。最后,根据课程衔接而产生的项目化成果以课程群展览的形式呈现,通过展览反观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对专业方向的同学做教学汇报。

(二)教改内容关键点

1.知识点。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来分析,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变化对人才技术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新问题、新方向、新技术带来了对以往专业知识架构的分解和整合。因此,既有课程的知识点也会面临更新、分解、组合。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课程群人才培养目标两大依据对课程知识点从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和优化(①软件基本操作知识点的优化和整合;②作业内容的整合和有效设计;③制作思路的设计思维整合;④基础课程知识点引导及整合),找准课程知识点与人才培养实际能力的有效对接和内驱力的能力转化。

在对知识点梳理之后就是课程内容的主题预设,预设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形成项目化的产品作业及课程之间的融合。关于主题预设的参考方向结合国家政策、行业大环境和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文化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数字化产业三个方面着手,综合艺术创作方式作为理念来考虑主题设计及后续储备开发的可能性。当主题确定之后,各课程围绕内容方向设计输出成果,并把成果分解到教学过程中的平时作业环节中去,根据分解内容对知识点进行打包,同时注意相关知识点的引导和拓展,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发挥学生的创作力。

2.课程间结果导向的优化与整合。课程设置的前后顺序在知识架构下有严谨的逻辑关系,因此,每门课程学习的成果都会有明确的能力导向。这种能力导向放在网格化能力架构中时就形成了点,点与点之间是互通的,在反复研讨课程设置的同时积极推动课程之间的穿插整合,有利于由点到面的形成。

这学期有四门课程(三维材质与渲染、全景界面设计、三维动画、UNITY)组成,三维材质与渲染和全景界面设计是学期前半段课程,在前后课程逻辑上来说,三维材质与渲染和后半段两门课都可以整合,从内容输出整合角度来考虑,这四门课程都存在穿插相互协作的可能性。因此,在整合的关系上取决于整合后的大课程内容是什么,这既是优化的思路也是整合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图中在形成三大课程整合模块的同时存在模块之间整合。其次,要不断加强与校企合作之间的关系,把企业实际项目或者是具有商业思考的预设项目对过程性作业和最终考察内容方向进行优化。在内容预设的前提下更容易课程间导向的衔接,不仅在教学中思路清晰,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建立专业框架时打通后期学习拓展,形成完整的闭环结构。

3.主题化课程群作业的项目整合。主题化课程群作业的整合,是从实际运用、学生科研及竞赛,毕业设计三个方面为出发点。在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意识、方法、思路的同时,用主题化作业预设的方式和课题运作的思路统筹各课程在结果设计导向引导,在知识点转化能力的同时形成局部的知识框架搭建和能力框架形成,并完成项目化意识下的产品落地。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课程群项目作业整合不仅仅是方向人才培养能力成果的设置,更重视在专业概念下对学生能力的分解与重组。首先我们把三维材质与渲染和UNITY两个课程结合输出具有交互体验的作品,这样的作品与大众所认知的虚拟现实(VR)比较靠近,主要培养学生的交互设计能力。其次,三维材质与渲染和三维动画课程结合输出具有动画展示的游历作品,对于都是虚拟现实(VR)专业的同学,在完成交互体验作品的后,可以借助平台实现三维动画游历在虚拟平台下的观看转化。最后,三维材质与渲染和全景界面设计结合输出具有界面交互体验的作品。三个作业的产生,从交互体验作品、后期可转化作品、主题化下的作品结合完成了大课程的成果输出。

(三)课程群展览

从项目意义上来讲,课程群的展览是在课程结束之后对项目完整度在思路、整合、落地上的梳理,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项目意识和设计行为。让学生自主进入到展览活动,用展览的方式既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也会发现知识点转化和能力落地时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为课程群改革总结经验。

三、课程群建设意义

(一)协作意识下的课程群教学改革有助于课堂教学理念的实时推进

以服务于区域性经济发展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建设,时刻与政府政策导向和产业的发展保持高度的紧密联系,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实时把企业的人才需求作为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依据。协作意识下的课程群教学建立起了多人协作的教学团队,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的经验和资源相互碰撞而形成具有当下意义的教学思考,思考的过程就是教学理念形成的开始。

(二)协作意识下的课程群教学改革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协作意识下的课程群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的思路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引导制,没有一个形式上的固定化,更重要的是教学方式的延展,通过教学改革内容的优化达到教学模式的优化,使得教学中激发并自主发现自己的潜力,通过团队协作的同时形成自我主动研究驱动下的课堂新环境。

(三)协作意识下的课程群教学改革有助于资源共享和实现协同创新

资源共享体现了课程之间的协同、教师与学生的协同、专业与企业的协同,课程与学生科研竞赛的协同[3]。一个学生在修完一门课程的同时从能力架构上又是另外一门课程的开始;课堂的学习除了基本知识点的学习,通过互动在认知、理解、拓展等方面的碰撞使自我修正成为常态化;课程群教学下的成果可能成为被企业所肯定具有价值转换或研究的方向;学生学习成果下的思路成为后期在教学、研究、竞赛、研发等方面的重要储备;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没有围墙”的教学认知也将成为可能。资源共享让我们有所期待,让我们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猜你喜欢
知识点意识专业
第十二页 知识点 静候“18”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第九页 知识点 QSZ92式半自动手枪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