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新建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机制与路径分析

2021-11-29 09:34缪文卿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行业协会新建产教

缪文卿

(潍坊科技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潍坊 262700)

在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变革日新月异[1]。新建本科院校由于举办本科教育时间不长、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内部治理不太完善等客观原因,过去、现在和未来都面临着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发挥自身的相对比较优势,如何提高自身的社会声誉,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发展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应当成为新建本科院校经常思考的问题。在国家积极倡导产教融合战略的大背景之下,抓住“人工智能教育”所带来的千载难逢的机遇,以产教融合为载体和抓手,积极投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自觉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一起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系统,应当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凝练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实力从而实现差异化发展和特色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一、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分析

协同合作理论认为,协同首先要具有价值目标和组织目标一致性的特点。在某一特定协同系统中各利益相关者正是由于各自的利益诉求和价值目标相同或相近才得以构建起联系纽带[2]。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它所在的产教融合协同系统是由院校、企业、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耦合而成的。在这个协同系统中,院校、企业、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是四个利益相关者,审视新建本科院校产教深度融合问题,必须基于这四个利益主体,缺一不可。其次,协同具有资源、知识、信息和能力共享共生的特点。各利益相关者要实现协同目标,彼此之间就必须共享共生资源、知识、信息和能力。最后,协同具有互惠互利和权责匹配的特点。在产教融合协同系统中,协同得以实现的充要条件是各利益相关者能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获取一定的利益,没有利益作为内驱力,协同就不会长久。而且这种利益必须与责任挂钩,利益与责任应当基本匹配,如果利益与责任严重不匹配,协同也不会长久。

在产教融合协同系统中,有两个属性值得引起注意。一是协同有序性。协同有序性可以为产教融合正常运行、维系与存续提供基础性的制度保障,如果产教融合系统运行杂乱无章和没有秩序,系统运行的经济成本和机会成本必然很高,产教融合的绩效表现也会很差,这样的系统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会大打折扣。二是协同有效性。协同有效性为产教融合协同系统有效有序运行提供了价值指向和目标指向,产教融合协同系统之所以得以建立,主要是因为各个利益相关者希望这个系统可以产生协同绩效,可以为自身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效用。产教融合协同系统如果运转无效,各个利益相关者看不到希望和收益,那么这个系统迟早会崩溃和瓦解,无论院校一方多么苦心孤诣地予以维系和经营,结果都会是悲剧性的。在这个意义上,新建本科院校要有前瞻性和战略意志,一旦下决心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格局,融入地方产业结构调整,融入当地产业、行业发展,就必须做好产教融合的规划和应对,对产教融合协同的有效性给予足够重视。在现实中,新建本科院校各种办学资源一般都比较匮乏,一般都会面临资源有限性的瓶颈制约,尤其需要来自各行各业特别是来自政府和企业的资源支持。在这种情形下,新建本科院校尤其需要系统性地研究办学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需要把产教融合的有效性理念贯穿于学校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不断强化成本收益意识,真正把通过产教融合而获取到的办学资源用到学校差异化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特色发展的刀刃上来。

在协同合作视域下,对于新建本科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内涵和机理也许可以这样理解和认识:院校、企业、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等在某一区域范围内,经过长期接触、谈判和协商合作,以院校为中心,签约人达成了一系列关于校企合作、产教合作的不完全契约,而这些不完全契约具有相对稳定性、长效性以及覆盖范围较宽等特征。换言之,产教融合协同系统中的各利益相关者经过一定时间的合作,彼此之间已经建立了相互信任、相互认同,比较默契、稳定、成熟的协同合作关系,而这种相对稳定、成熟的协同合作关系也确确实实能为各利益相关者带来实际利益,从而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建构一个集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于一体的协同系统。要而言之,产教融合协同系统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有机系统,有其内生的运行驱动力,并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调整而调整,能够较好地保持其运行的生机和活力,能够持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其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有着不同的界定[3]。在一定程度上,其某些学科专业与某些产业、企业之间简单的合作交流也属于产教融合的范畴,即使融合的层次比较低、融合的成效不显著。但是,这样所谓的产教融合其价值和意义不大,也难以持续,甚至有时候还有负面效应,可能白白浪费学校弥足珍贵的机遇和资源。新建本科院校如果真的要以产教融合为载体和抓手,汲取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以促进学校的差异化发展和特色发展,就必须以产教深度融合为价值旨归和目标导向,制定可行的规划、措施和步骤,矢志不移地稳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始终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始终坚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即使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不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也要从基础做起,从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学科领域做起,凝练办学特色,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新建本科院校之所以需要实现产教深度融合而非简单融合,还有其更深层次的内在逻辑。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视角来看,新建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协同系统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达成的合作契约都属于不完全契约的范畴。换言之,院校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签订的协议,本质上都是不完全契约,彼此之间不可能把各自的权利义务都写进合作协议,总有一些事项无法通过协议体现出来。在这种情形之下,遇到协议没有完全涵盖的事项时就只能通过当事方之间的沟通协商来解决了,而此时当事方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而且,这一过程中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只可能存在于产教深度融合之中。在产教融合协同系统中,院校、企业、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这四个利益主体彼此之间呈现出差异化和互补性的特点,但也有着某些共同的属性,即在生产知识产品、培养应用型人才、进行技术研发、整合资源禀赋等方面有着相对一致或比较接近的利益诉求。其中,院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把技术研发产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地方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产教融合方面的公共产品以及政策支持,行业协会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产业行业的统筹协调信息。这四个利益主体除了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分工以外,也都掌握着不同的经济社会资源,它们之间进行产教融合的过程也是一个各种资源进行交易、交换的过程,彼此之间动态地充当着资源供给侧和资源需求侧的角色。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新建本科院校通常比较渴求来自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的资源供给,但是,由于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不尽一致,决定了协同系统在资源流动、权利分享、责任承担等方面的多元化诉求和价值取向,同时也决定了协同系统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比如系统中物质技术资本的产权界定、权利责任的划分等。而这些风险问题在产教深度融合框架下有可能被有效化解,但在简单而非深度融合的框架下则有可能演化成现实风险。

在产教融合协同系统中,参与系统构建的四个利益主体虽然都是理性决策主体,但也都是相对有限理性决策主体,彼此都无力准确预测协同中未来存在的种种不确定性以及或然情况,在这种情形下它们各自作出的决策实际上也只能是有限理性的。而有限理性的决策必然包含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加之各利益主体之间一直存着的信息不完全对称,就有可能导致个别利益主体以自私自利来损害其他利益主体的应得利益。而一旦在协同系统中出现了这种行为,就会对产教融合协同系统的规范化、可持续性运行产生伤害。但是,在基于产教深度融合而构建的协同系统中,由于彼此长期形成的默契关系,这种完全自私自利的行为发生的概率就会比较低甚至没有。在产教深度融合系统中,各利益主体一般会自觉进行道德自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约束,珍惜自己的声誉。在产教融合协同系统中,良好的声誉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在经济学意义上能够为其所有者带来潜在乃至现实的利益和效用。尤其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良好的社会声誉更显得弥足珍贵,因为良好的社会声誉可以推动学校各种物质技术资本和社会资本保值增值。在建设发展进程中,新建本科院校亟须从校外尤其是从政府和企业汲取各种资源以满足自身发展之需,而资源汲取是有成本的。如果它的社会声誉良好,那么借此它的资源汲取成本就会比较低,而社会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声誉越认可,它从校外获取资源的渠道和路径就会越通畅。

二、产教深度融合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应然选择

在人工智能时代,信息科学技术发展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以互联网、大数据、算法等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除了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深层次变革之外,也深刻影响到了国家治理和社会变迁的进程,人工智能在不远的未来必将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引领力。对于地方区域而言,人工智能已日益嵌入其经济发展变革、产业结构优化、劳动力需求结构调整、社会治理管控等诸多领域和层面,人工智能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日益加大。在新建本科院校的产教深度融合系统中,人工智能的地位和作用正在不断提高和强化,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特殊“因子”对院校、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所施加的影响必将继续得以强化。因此,前瞻性地审视人工智能对产教深度融合的现实影响和潜在影响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需的。

1.地方政府的应然选择

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产教融合协同系统中,地方政府的职责是提供区域产教融合政策、制度和机制方面的顶层设计,优化区域范围内的产教融合环境,营造产教融合良好氛围。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地方政府在推动区域产教深度融合方面可以做得比以往更好。在人工智能已开始被运用到政府运行中的态势下,政府治理系统将由传统的科层结构转向扁平化和分布式治理模式,由此带来的叠加效应就是政府运作成本的降低和运作效率的提升。政府分析、研判、处理经济社会运行状况所产生的海量数据,可以依靠人工智能实现精准治理。以前,由于收集、处理和分析经济社会运行数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在语音、视频、图片等领域存储海量数据更是需要付出高昂的经济成本和机会成本。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凭借人工智能在数据分类和处理方面具有的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真实和有效的原始数据,政府决策的效率和质量得以大幅提升。比如,在区域产教融合决策程序中,政府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准确和有效地检视以往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重新评估区域产教融合政策的必要性和适用性。随着人工智能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的加大,之前行之有效的区域产教融合政策可能已经变得无效和过时,而之前不具备实施条件的一些政策反而具备了推行的条件。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产教融合政策创新,应当注意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给区域政策环境的冲击和改变,并在此前提下重新分析研判各类政策的必要性和适用性。政府可以根据区域经济社会运行所呈现出来的大数据,适时研究制定本区域产教融合政策规制,有针对性地引导院校和企业在当地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骨干产业领域深化合作。

以往受制于人财物的相对匮乏,地方政府可能在优化区域产教融合环境、营造产教融合氛围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现在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效率、质量和针对性可以发生质的变化。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地方政府可以更加便捷、高效、精准地统筹区域产教融合资源,打破阻滞产教深度融合的有形和无形壁垒。要建立完善区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对产教融合过程中的某些利益受损者进行适当补贴,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功用,积极引导行业和产业投身区域产教融合实践。比如,可以对区域内的产教融合项目,在项目审批、购买服务、金融支持、用地政策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探索设立产教融合专项种子基金,对已立项的产教融合项目在基建、设备购置、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资金补助等等。

2.新建本科院校的应然选择

当下,高等教育早已无法置身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代洪流之外。新建本科院校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系统、有序和有效地引入人工智能理念和技术,使人工智能与产教融合有机衔接并贯穿于产教融合的每一节点,通过信息和数据的获取、研判和分析,切实将来自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信息流和数据流利用起来,不断提高产教融合的针对性和精准性。要拓展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院校必须苦练内功,凝练办学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办学实力。而产教深度融合也会反哺院校的特色发展,产教融合与特色发展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携而进的共生关系。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切实认识到产教融合特殊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以农学、工科等为主干学科的院校,更要坚定不移地走产教融合之路。

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产教融合系统中,新建本科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4]。有别于精英大学和名牌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新建本科院校需要找准自己的人才培养定位,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培养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新建本科院校一定要紧紧抓住“人工智能教育”所带来的千载难逢的机遇,前瞻性地“落子”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积极探索“人工智能+X”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要通过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现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探索、新突破和新成效。借助于大数据的决策辅助作用,新建本科院校要深入研判分析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包括但不限于当地的劳动力市场结构、产业结构等。要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与当地的企业、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居民社区等进行深层次交流,了解当地的劳动力和应用型人才需求情况。要坚持长期跟踪调查本校毕业生的需求和就业情况,据此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使本校学科专业结构更加贴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更能彰显本校办学特色。要把培养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社会责任感,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切忌盲目拔高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要着眼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通过“产学研”三位一体平台,致力于特色学科专业与当地优势产业的共生共赢。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培养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要鼓励教师走出去,建立相对完善的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进企业、进社区、进基层挂职锻炼,以咨政研究、技术研发、决策咨询、课题合作、讲师宣讲等多种形式加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通过适当的产学研实践行为锻炼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开阔教师的眼界,特别是其实践育人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通过请进来的形式,从地方政府机关、创新型企业、行业协会、居民社区中,聘请部分具有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的知名人士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或兼职研究员,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

3.行业协会和合作企业的应然选择

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产教融合系统中,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校、政、企”协调沟通中独有的优势和作用。行业协会代表着行业产业的利益诉求,具有纵向和横向两种沟通协调职能。很多情况下,企业的利益诉求和权利主张需要通过行业协会以诉诸政府决策,而政府决策也常常通过行业协会反馈至企业,行业协会作为政企沟通的媒介和桥梁对于营造融洽的政企关系至关重要。而且,行业协会组织结构通常比较健全,职能和职责比较明晰,行业覆盖范围较广,法规体系比较完善,在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标准制订方面有很强的权威性。新建本科院校要切实加强与行业协会的沟通交流,以获取有益于产教深度融合的行业信息流、数据流,在此基础上通过行业协会的穿针引线,与行业内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和优势企业建立长效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产教融合系统中,企业的作用至关重要。不管地方政府制定的产教融合政策多么完善,营造的产教融合氛围多么浓厚,也不管新建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愿望多么迫切和强烈,如果没有区域内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和优势企业的有效参与,新建本科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就是一句空话。在目前宏观政策环境下,为了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和水平,新建本科院校需要借力大数据的辅助作用,精准遴选与本校学科专业结构契合度较高的合作企业,支持其转型为产教融合型企业,支持其在实训基地建设、学科专业优化、课程开发、技术攻关、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主体作用。当下,新建本科院校要着重从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优质企业中选择合作企业,尤其是应考虑在现代农业、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研发设计、数字创意、现代交通运输、高效物流、融资租赁、工程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产业领域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猜你喜欢
行业协会新建产教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2016年10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
2016年6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
行业协会腐败
行业协会改革方案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