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急诊抢救期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2021-11-29 03:12黄春艳
保健文汇 2021年12期
关键词:部位评分评估

文/黄春艳

一般多发伤患者常伴随不同程度的休克,以明显外伤或者隐蔽性创伤为主要表现,全身机能运转情况不容乐观;随着多发伤相关病理改变的不断发展,低体温、凝血机制受损、酸中毒3大典型症状会诱发不可逆的病理性损伤,而合理纠正以上“死亡三联征”即是降低患者死亡风险的关键[1-2]。作为救治的辅助措施,多发伤急救护理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急诊抢救效果,为探讨各类护理措施的有效性,现就多发伤急诊抢救期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多发伤急诊抢救期护理措施

1.1 准确评估损伤情况

国内外在多发伤情评估方面均制定了相关评价标准,包括生理学、解剖学、复合评分等多个类型,有学者就院前指数评分(Pre-hospital index,PHI)、简明损伤评分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Abbreviated injury scale-injury severity score,AIS-ISS)等创伤评分的适用范围进行对比后发现[3-4],PHI能够考虑到患者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生理表现的变化,与AIS-ISS相比操作较为简便;而AIS-ISS需要参考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整体损伤最严重的3个部位进行伤情评估,其在院前拣伤分类中实用性较低。国内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组专家委员会基于目前国情对多发伤制定了独立诊断标准,标准中提到多发伤诊断应包含损伤部位、性质及并发损伤方面的判定[5]。根据客观的创伤评估标准制定抢救策略,是避免传统护理经验限制抢救护理科学性发展的必要举措,有学者从基于创伤评估的分级护理入手探讨此种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发现[6],单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重伤评估正确率仅达到57.14%,而基于创伤评估分级进行护理的观察组重伤评估正确率达到95.45%(组间对比P=0.01),提示客观性伤情评估有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伤情进行专业化评估,进而确保患者在科学化护理干预下得到有效急救。

1.2 维持呼吸循环稳态

多发伤所致大量出血症状会加剧机体微循环紊乱,或导致患者继发肺损伤、难治性低氧血症、肺水肿等呼吸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及时纠正呼吸循环失衡症状、改善机体氧合并调控呼吸做功,是抑制多发伤并发急性呼吸功能损伤发展的关键[7-8]。有学者就低体温、呼吸系统感染、损伤部位数量等因素对急诊多发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后得出[9],损伤部位数量、呼吸系统感染分别占据影响力排名的前两名,而及时采取吸痰、体温检测、生理盐水输注等措施能够合理湿化气道以避免痰液成痂、损伤气道黏膜。针对多发伤所致呼吸功能不全,相关护理研究指出[10],早期机械通气可起到改善肺血管通透性、改善氧合的效果,同时保证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组织缺氧情况。除辅助性通气措施外,综合考虑患者呼吸频率、痰液性状,密切关注患者呼吸音粗糙、痰鸣音、呛咳等生理反射出现频率均可提高呼吸功能评估的准确性。

1.3 积极处理并控制损伤

多发伤是指身体2处以上解剖部位出现创伤,至少包含1处危重伤;针对该病情,及时控制危重伤并避免其他部位继发危重创伤是有效控制多发伤进展的必要手段。损伤控制外科理念是以稳定血流、纠正生理机能代谢紊乱为原则的阶段性护理理念,根据院前、入院后的止血、急救要求施以护理;有学者基于此理念开展研究后得出[11],基于损伤控制外科理念进行抢救的患者ICU停留时间与单行常规护理的患者相比较短,提示积极的损伤控制措施在多发伤急诊抢救期具有显著应用价值。控制损伤期间,应考虑到颅脑、腹腔、四肢等部位血运类型的差异,合理调节氯化钠、羟乙基淀粉等体液补充量,通过液体复苏措施恢复多发伤患者血管内容量,打破凝血功能障碍与酸碱失衡、体液丢失之间的恶性循环,纠正机体内循环紊乱的同时维持酸碱平衡[12]。

1.4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于多发伤患者抢救期间配合以上动态研判措施揭示患者实时生理、病理性变化是改善多发伤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鉴于多发伤患者发病过程中的血液、心脏氧供及各器官功能状态根据病情的不同会呈现出一定差异,尤其多发伤合并肺损伤患者组织灌注、血压均会在短期内呈现剧烈波动进而影响其生存质量,因此,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监测能够为急救的合理开展提供依据[13]。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动脉波形心输出等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能够对患者静脉、肺部生理变化或者心脏搏动指数、外周血管指数进行检测,多普勒超声、胸电生物阻抗(Thoracic electrical bioimpedance,TEB)等无创监测技术在肺动脉血流、血管血液流速监测等方面均有应用;由于以上监测手段会受到检测部位、药物所致血管张力变化、环境湿度等因素影响,多发伤患者早期急救期间应根据其损伤部位选择合适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14-15]。有学者就多发伤患者血乳酸水平以及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与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后指出[16],高反向休克指数多发伤患者28d死亡率为3.20%,低于低反向休克指数患者的33.20%,而患者初始血乳酸值在多发伤预后预测中的敏感度达到71.43%,对以上指标进行检测可通过血乳酸水平反映机体灌注量以及细胞氧供情况,通过SI预测患者死亡风险。

1.5 同步实行心理干预

多发伤所导致的局部组织破坏会诱发不同程度的自觉疼痛症状,加上大量出血所产生的视觉刺激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导致患者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进而影响其睡眠质量[17-18]。有学者就心理护理于外科创伤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后发现[19],单行常规护理的患者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为(41.35±5.24)分,而采取心理护理的患者干预后SDS评分低至(21.21±2.11)分,提示心理护理可减轻创伤患者抑郁情绪。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阻断情绪与疾病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减轻负性情绪对人体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20]。

2 小结

多发伤急诊抢救期的工作内容较复杂,而合理的呼吸循环支持、生命体征监测等护理措施均能够为急救提供一定的辅助,为急救护理技术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部位评分评估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北京少儿散打比赛采用评分赛制刍议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