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英
在临床上,精神科患者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较高。许多精神疾病患者的年龄较大,由于疾病或其本身原因,往往需要长期住院治疗。据调查研究显示:由于患者长时间处于封闭环境中,其身体机能出现衰退,再加上患者年老体弱、视力和运动功能都有所退化。此外,患者长期服用影响意识和活动的药物后,常导致其出现步态不稳、晕厥等情况,进而诱发跌倒[1]。跌倒指的是患者在不能控制或非故意的状态下倒地,不但对患者身心健康、自理能力造成影响,还可能成为医患纠纷中的风险隐患。因此,如何利用护理措施减少老年精神科患者的跌倒风险,对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减少患者并发症都有显著意义。为了探究实际的有效护理措施,本次以我院精神科中的130例患者为例作为样本分析,总结以下:
获得院内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本次研究从精神科病区内选出130例患者作为样本,其治疗时间均是2020年6月~2021年6月。纳入标准:①满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2]。②无其他心、肝肾躯体疾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划分组别,每组均65例。A组中,男40人,女25人,年龄跨度在35~67岁间,平均(52.3±6.5)岁。而在B组中,男39人,女26人,年龄跨度在36~68岁间,平均(53.8±6.9)岁。对照两组基线资料,P>0.05。
两组入院后,均采取相同的药物治疗。其中,B组采取精神科常规护理,包括体征监测、心理干预、营养支持等,A组则增加了更全面的“防跌倒安全护理”,以减少患者跌倒率。详细内容如下:
①建立患者跌倒评估系统。对精神科的老年患者进行跌倒原因分析和评估,是预防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所在。首先,责任护士需要对所有新入科室内的患者进行全面化评估,记录下患者的基础信息,包括:年龄、既往病史、跌倒史、精神状态、表达能力、是否有意识障碍、自理能力、营养状况、睡眠质量[3]。若有跌倒史,要询问患者跌倒时间、地点、是否及时用药等。其次,针对“跌倒高风险”患者,要为其家属发放告知书,并做好评估和完善措施,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流程,每周对执行情况加以总结。再者,若患者存在和跌倒相关疾病的因素,则护理人员每日需做好交接,值班人员需对患者予以特别的关注。高危风险的患者要安置在护理人员实现范围内,在患者进行日常行为(如起床、就餐、洗澡、如厕等),都安排专人进行照看和保护,防止跌倒。最后,则是结合患者的生理特征和病情发展等,在获得家属的支持和协助下,选择适合患者自身的简单运动,但要注意不可做一些危险动作。针对部分患者,要为其提供拐杖等工具,预防不慎跌倒。②改善病区环境,设置醒目标志。首先,为精神科老年患者构建出一个完善的住院治疗环境,在病区内的走道、病室都铺设防滑塑胶地板,并在过道两旁装置扶手。病房张贴“预防跌倒”图画或标志,以引起患者、家属、医护人员警惕。其次,在患者的洗漱、浴室、卫生间等地面上铺设防滑的地砖,安装扶手,并在病床旁增加防护栏,体现出人性化关爱。病床适当调低,以患者坐床沿脚能够接触地面即可。再者,房内光线充足,护理人员需要将生活用品(如水杯、纸巾)都摆放整齐,避免出现障碍物[4]。最后,则是保障地面干净干燥,每日清扫时放置警示标志;检查房间内的各设备是否有损坏,并及时维修保障患者使用安全。③用药后安全护理。药物服用对于精神科患者而言非常重要,因此需从此角度强化干预。首先,护理人员要进行用药知识的宣教,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及相关事项,让患者有遵医用药的意识。其次,责任护士要对所管理患者所用药物有明确掌握,尤其是观察患者用药是否出现不良反应。针对部分用药种类较多、剂量较大的患者更要加以关注,做好安全防范。最后,痴呆患者缺乏自觉主诉,因此要多加关注和观察,发现服用抗精神药物后是否有异常。患者变化体位时要协助,动作缓慢。针对服用镇静药物催眠患者,提醒其未清醒时不可下床,以免不慎跌倒。④强化护理人员培训,优化服务内涵。对科室内人员要增强其护理技能、专科知识的培训。首先,组织全员学习患者跌倒危险因素量表、预防跌倒(或坠床)措施表、跌倒后的处理流程等,强化护理人员责任心。其次,跌倒事件最高发的时间段为:晨(晚)洗漱时、如厕高峰、夜间,因此要针对上述时间段强化巡视,尤其是要处理可能存在的跌倒隐患因素,例如地面上有积水、杂物等等。最后,针对性干预。例如当巡视时发生患者有步态不稳情况时,立刻上前帮助搀扶;在患者就餐时做好管理,使其有序就座不可拥挤推搡,以免跌倒。当患者要洗澡时,护理人员先将水温调节好,并做好看护。夜间入睡前提醒患者先排便,以免起夜时不慎跌倒,必要时可让夜班护理人员做好协助和看护。针对部分步态不稳机体状况差的患者,要为其准备尿壶等工具,并做好陪护防止摔倒。⑤加强患者的安全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预防患者跌倒的主要措施。首先,护理人员组织患者参与宣教讲座,利用口头说明、宣教小手册、视频等方式,为患者及陪同的家属讲解患者跌倒的严重后果,从而强化其自我安全意识。其次,在日常护理中叮嘱患者衣服、鞋子大小要合身,鞋子要选择防滑、轻薄的胶底鞋,防止因裤子过长等导致跌倒。当患者行走时要紧紧抓住扶手,体位变化尽量缓慢。最后,叮嘱患者可适当参与简单的户外活动中,比如晒太阳、太极操、散步等,都能起到强化体质效果。针对科室内体质相对虚弱、痴呆的患者,家属或是护工需全面进行陪护,防止跌倒。⑥跌倒后及时处理。科室内要建立其完善的上报制度,当出现跌倒等不良事件时能及时处理。当患者跌倒时,第一步,护理人员需立刻赶往患者身旁并通知医师,对患者情况加以判断,并采取基础的救治措施,将患者的损伤降到最小,观察其病情变化。第二步,护理人员需上报给护士长,使其及时和患者的家属联系。同时护士长需要在24h内将患者出现跌倒的原因、处理情况详细报告给护理部,组织科室人员讨论原因,提出改良对策。第三,护理部需每3个月对精神科内的跌倒事件加以汇总分析,通过培训护理人员、强化制度、完善环境等多方面优化风险预防方案,保障护理安全。
统计对比两组出现的跌倒次数、发生概率。
SPSS19.0软件处理,x2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显示:A组发生跌倒率3.08%,B组跌倒率12.31%,P<0.05。详见表1。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健康问题受到关注,同时精神疾病患者人数也越来越多。以老年痴呆疾病为例,据最新调查研究显示,此病在65岁老人中发病率达6.0%,而80岁以上发生率高达30.0%,且目前约为1000万人次的患者[5]。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其年龄过大、身体素质差、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导致有许多的风险隐患,例如跌倒。当患者跌倒后不仅对其身体造成严重伤害,还可能延长治疗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对其家庭也带来经济压力[6-7]。据此,跌倒已被社会公众所关注,成为新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临床上,预防患者跌倒是医护工作者、陪护人员的职责所在,往往要医疗部门、护理部门、后勤部多方面协作,保障护理效果。护理安全指的是在进行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遵从相关制度和流程,保障患者安全,不出现意外事件所致的伤害、缺陷甚至死亡。结合我院精神科以往工作经验可知,老年患者出现跌倒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年龄、生理、疾病、用药、环境、安全意识等。针对以上原因制定科学防范对策,能起到显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A组实施了更全面的“防跌倒安全护理”,主要从以下六点执行:第一,建立患者跌倒评估系统;第二,改善病区环境,设置醒目标志;第三,用药后的安全护理;第四,强化护理人员培训;第五,加强安全健康教育;第六,跌倒后及时处理。从结果上分析,此组患者跌倒概率为3.08%,低于常规模式下12.31%,优势显著,P<0.05。
综上所述,针对精神科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进行风险管理和安全护理非常关键,从而切实地降低患者跌倒概率,保障患者安全,对提升其生存、生活质量都有深远意义,因而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