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2021-11-29 03:12王贤郑露妍
保健文汇 2021年12期
关键词:对症尿潴留卧床

文/王贤,郑露妍

冠心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其机体内的冠状动脉的脂质成分以及炎性物质长时间沉积在血管当中,呈现出类似于小米粥的斑块,促使动脉血管管壁变得狭窄且较硬,对血液循环产生不利影响,进而构成心脏的肌肉组织由于长时间缺血、缺氧而引发的器质性病变,一旦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会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出现猝死等重大急性病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介入诊疗术虽然能够有效规避开腹手术对机体造成的较大创伤以及改善药物治疗效果差强人意的弊端,但是该治疗措施作为一种侵入性治疗,或多或少会对机体产生副作用,导致出现迷走神经反射、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的同时危及其生命。由此可见,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期间对症护理模式的实施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搜集相关研究资料并结合临床经验,针对常见并发症提出对症护理措施,旨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1-3]。

1 常见并发症之迷走神经反射

1.1 诱因

据相关文献记载,迷走神经反射好发于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手术后拔除动脉鞘管时,且以股动脉路径最为常见。患者一旦出现心率减慢、血压水平降低、出汗、面色苍白,甚至低血压休克等症状,表明患者已出现迷走神经反射这一并发症,需及时采取对症处理,否则将会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临床中尚未明确该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但多数研究者认为,其诱因与患者情绪、疼痛、拔管按压手法不当等因素息息相关,此外,部分研究者认为其发生原因与冠心病患者疼痛耐受性差、尿潴留、血容量低等因素存在较大关联。

1.2 护理方法

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后,需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包括血压、心率、脉搏等指标,并观察其静脉通路,确保其始终处于正常状态,与此同时做好急救药物的准备工作(如多巴胺、阿托品等),以便患者出现拔管不良反应时及时处理。为有效预防拔管综合征,降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概率,相关研究者经实践后认为以下护理操作具有积极作用:(1)拔管前: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知识宣教,补充血容量,调整心率,并要求其排空膀胱;(2)拔管时:拔管时要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心律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同时应规范拔管动作,确保动作轻柔且准确迅速;(3)拔管后:护理人员应在拔管完成后半小时内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询问,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主治医师进行对症处理。(4)术后饮食干预:术后流食及水的每次摄入量应控制在200ml之内,从而有效规避因低血糖反应及胃肠突然扩张而诱发迷走神经反射,此外患者术后从流食过渡到普食后仍需保持清淡饮食,并适当多饮水[4-6]。

2 常见并发症致尿潴留

据相关文献记载,多数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尿潴留及排尿困难情况,且多见于经股动脉路径,在男性患者中具有较高发病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行介入治疗后患者须在24小时内保持卧床休息,且施以手术的肢体部位须制动12小时,为此部分患者常因不适应卧床排尿方式而导致尿潴留,由此可见,针对需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来说,授予其正确的卧床排尿方法,并训练其卧床排尿习惯尤为重要。鉴于此,护理人员应于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前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卧床排尿,并向其详细普及卧床排尿对疾病治疗的影响及作用,以提高患者的临床依从性,促使其养成卧床排尿的习惯,进而降低尿潴留的发生概率。相关研究者指出,应于行介入治疗前2d予以冠心病患者术侧肢体制动和卧床排尿训练,同时针对体重严重超标且无力将臀部方便器抬起的女性患者,护理人员应做好协助工作;针对平卧排尿困难的男患者,可适当调整卧位,可协助其取侧卧位进行排尿,但是需尤其注意的是必须使穿刺侧下肢保持伸直状,切勿弯曲,当发现患者卧床排尿姿势欠妥时,需及时予以纠正,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尿潴留的发生概率。此外,诱发尿潴留的常见因素还包括外界环境因素、药物作用、前列腺肥大、穿刺部位疼痛等。鉴于此,相关医学研究主张可通过予以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对症心理干预来消除其内心的不良情绪,与此同时可采用诱导排尿的方式促进患者排尿,如让患者听流水的声音,温水冲洗会阴部、帮助患者热敷膀胱区以及按摩下腹部等。将上述护理措施应用于临床后发现,对症心理疏导及腹部内压力等干预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且相关文献记载,通过予以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认知干预、心理状态评估以及排尿中断训练等护理措施后发现,患者首次排尿时间、尿潴留发生情况及介入治疗术后12h残余的尿量等指标的统计结果均优于未实施上述护理干预措施的患者,说明上述相关护理措施对术后尿潴留的发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有医学研究者提出,冠心病患者术后首次排尿应于术后4小时内进行,以减少因憋尿过度而导致排尿困难的情况发生;并指出患者术后6~8小时的最佳饮水量为1000~2000毫升,当患者术后3小时无尿意或出现排尿困难现象,且予以其诱导排尿后仍未见成效时,需协助患者取侧卧位,并对其穿刺部位进行按压,患者选择座位排尿,当予以护理干预后无明显效果以及前列腺肥大患者出现尿潴留时,需留置导尿管进行排尿。

3 常见并发症之出血及皮下血肿

3.1 诱因

近年来,随着介入手术的广泛应用,其外周血管并发症也受到了普遍关注,据相关文献记载,行介入治疗后约有0.1%~6%的患者会出现血管损伤、出血及血肿、动静脉瘘以及血栓并发症等外周血管并发症,其中以血肿及出血最为常见,病发部位以穿刺位置为主,一般见于术后4h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将动脉鞘管拔除。经大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将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发生血肿及出血症状的原因总结如下,具体为:(1)介入治疗过程中使用过肝素;(2)动脉穿刺位置压迫方法不当;(3)沙袋移位;(4)患者未按要求制动;(5)有增加腹压行为等。

3.2 护理方法

拔管前指导患者取合适体位(仰卧位),并使穿刺侧肢体处于伸直状,拔管加压包扎后予以患者心理干预,并授予其正确的卧床排便方法,与此同时时刻关注患者切口敷料情况(观察有无液体渗出)、术侧肢体末梢皮温、皮色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上报主治医师,并协助其进行对症处理。经临床实践后发现:(1)术前对患者进行卧床排尿训练,可有效避免因排尿困难而导致肢体活动、穿刺位置出血和渗血情况;(2)提升患者卧位舒适度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出血及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如鞘管拔除2h后患者在保持术侧肢体制动伸直状态下,护理人员可将床头放平或将角度抬高到15~30°进行交替,两小时更换一次;同时予以患者按摩操作,包括腰部、背部受压迫部分等;指导患者进行非受限关节的主动或被动锻炼;告知患者咳嗽或大小便时将穿刺点压住。(3)当患者切口部位出现皮下水肿症状时,护理人员要详细记录血肿范围面积,从而为临床对症治疗提供重要参考。(4)当患者出现血肿时,可遵医嘱要求予以其25%的硫酸镁热敷,以促进血肿的消散和吸收。

4 常见并发症之造影剂引起的肾功能损害

近些年,随着造影技术的广泛应用,造影剂肾病在相关文献中时有报道。造影剂肾病多发于造影术后24~48h,3~5天达到高峰,7~10天恢复正常。造影剂会诱发患者肾功能衰竭,在手术后的最初24 h出现少尿,尤其是肾功能不全及糖尿病患者发生率最高。因此需予以高度重视,并开展以下护理:对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切实做好水化疗法,床上排尿训练,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并对其术后饮食进行科学干预,要求其禁止食用高蛋白食品,督促其加大饮水量,尿量以4小时内800~1000毫升为宜,加快造影剂的排出速度,将肾脏毒性减轻[7]。

5 结束语

冠心病是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而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壁上的斑块积聚引起的,初期患者冠状动脉会出现粥样硬化性病变,造成患者心肌缺血,随着患者血管内沉积物的逐渐增加,促使本就细小的血管更加狭窄,增加血管脆性的同时,大大弱化了血管弹性,减缓血液循环速度,影响心脏血液的正常供应。目前冠心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通过冠状动脉介入术达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改善心肌血供。虽然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疼痛小、恢复快、安全等特点,但是伴随冠心病介入治疗术的临床广泛应用,其护理工作也面临较多的问题,比如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如能及时识别并积极采取护理对策,可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8]。

猜你喜欢
对症尿潴留卧床
一种可升降卧床病人半自动转运车的研究与设计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诊疗特点分析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中药泡茶要对症 体质差异方不同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好好躺着也可以治腰椎盘突出
“对症”下药不一定对
老人穿衣也要“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