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探析

2021-11-29 03:28魏丽红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形势民族团结

魏丽红

(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 政治理论教学部,呼和浩特 内蒙古 010090)

新时代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关于加强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创新成果。[1]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载体之一,要责无旁贷承担起这一新时代重要历史使命,下大力气全方位立体式地教育和引导高校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高校根深叶茂,让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成为全面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边疆稳固的重要阵地。

一、深化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化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是更好地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当今时代,我们所赖以生存的世界正在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也正在发生着深刻且复杂的变化。世界上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势头有所上升,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出现了逆流动向,一些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也有所增加,各种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干扰、渗透和破坏力度加大,民族问题和边疆成为他们阻挠和遏制中国发展崛起的重点,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斗争出现了更加复杂的局面。面对如此复杂形势,高校大学生群体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矛盾和困惑,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必须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教育引导高校大学生始终把党和国家放在心中,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放在最高利益,从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的高度来更好地审视自己、把握自己,积极主动投身于新时代祖国建设伟大征途。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边疆稳固的必然要求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化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是更加全面地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边疆稳固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种会议上多次强调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十九大报告中更加明确地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要全面系统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历史观的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全面系统地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3]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举行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特别强调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全面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最根本的保证,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始终坚持抓紧抓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4]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一定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铸牢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且光荣的历史使命,积极主动地推动落实将这一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能够在第一时间全方位立体式地进入到学校教材、进入到教学课堂、进入到学生头脑,从而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高校更加根深叶茂,使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真正地成为全面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边疆稳固的重要阵地。

(三)大力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要求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是大力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要求。高校大学生正面临着思想观念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在思维和认知等方面比较敏感,同时也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但他们的科学理性思辨能力不强,容易受到来自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蚀。高校通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深化形势与政策课建设,能够使这一思政课程更加贴近社会现实生活和大学生思想实际;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新时代形势与政策,清晰明了地解析国际国内重大事件,更加全面系统地教育和引导高校大学生了解掌握和学习运用最新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知识,更加全面系统地教育和引导高校大学生坚定不移地树立起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全面系统地提升高校大学生的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水平,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民族凝聚力和创新力、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任务实际需要

新时代条件下,深化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践,就必须要在深化教学理念、深化教学内容、深化教学形式上守正笃实,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善于创新。

(一)深化教学理念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努力践行守望相助的教学理念,努力培养造就高校大学生具备平等团结互助担当奉献的意志品质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要努力践行立德践行,紧紧把握当今世界与我国国情的脉搏,敢于直面信息时代网络媒介上存在的各种负面思想,从而在思想理念上进一步增强高校大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更加强烈和更加迫切的认同感。要努力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和调动高校大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和主动作为精神,一切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都要坚持从高校大学生的自身思想实际出发,密切关注、及时掌握、全面引导高校大学生的现实感受和认知需求,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进一步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现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教学要求,从而能够达到进一步增强教育和引导高校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生命力和现实感召力的教学目标。

(二)深化教学内容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内容深化方面要更加注重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实践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加强民族工作重要论述进行有机地衔接和科学地融合,要更加注重把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新动态新变化与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新创造进行有机地衔接和科学地融合,有计划有意识地将当地的民族历史文化、民族发展团结的经验做法科学有机地融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体系当中,更加科学有效认真细致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理论知识向高校大学生讲清楚、讲深刻、讲透彻,教育和引导高校大学生奠定扎实可靠的理论基础,润物细无声地让高校大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深入思想、深入头脑、深入灵魂。要注重结合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和认知特点,更加贴近他们的思想实际、更加贴近他们的学校生活、更加贴近他们学习学业,研究和解答他们思想和认知中存在的热点、疑点、难点等各种问题,真正让高校大学生对新时代的形势与政策理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三)深化教学形式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践中要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加强和改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动式宣传教育和融入式宣传教育,充分运用课堂沙龙、混合式教学、互联网+等创新教学模式,让理论课堂活起来,形成良好教学实践氛围。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组织带领高校大学生积极开展参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民族团结创建示范区建设等教学观摩实践活动;组织当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到课堂教学一线,与大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亲切感和认知度。要鼓励高校大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期社会学习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深入到所在地区开展现场调查和研究工作,了解掌握民生问题,通过参与创新项目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让高校大学生受到更加鲜活生动的现实教育。

三、教学实践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会议上多次强调指出,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于充分发挥和全面调动教师和教师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新时代条件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一定要全面系统地加强任职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全面提升任职教师自身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真正担负起为咨政育人的历史重任。

(一)加强理论修养

新时代条件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要更加注重培植和夯实任职教师深厚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功底,使他们更加坚定和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刻地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思想精髓实质,更加扎实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基本原理和科学分析方法,更加扎实地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我们党和国家的有关民族和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从而,更加奠定深厚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底蕴和较高的理论修养水平,用理论的魅力和威力来塑造灵魂、凝聚思想、团结力量,更加有力地促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焕发出强大而鲜活的理论生命力。

(二)加强教学研究

新时代条件下,要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充分依托和全面利用所在的丰富人文历史等背景条件,认真扎实地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种类丰富多彩的相关教学研究活动,及时关注国际国内的形势与政策变化,及时关注新时代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及时关注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进一步加强教科研交流,探讨总结教学研究规律,参与编写课程和教材建设,不断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研究方法。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全面地、发展地、普遍联系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坚持不断地从教学实践中获得研究动力、汲取研究营养。要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掌握学生的民族构成和语言文化特点,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研究提供最新实践依据。

(三)保障教学效果

新时代条件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要注重培养任职教师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时刻关注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思所学、所想所干,充分利用各种丰富地教学方式和表达方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打动大学生,用自己的真诚行动去做大学生的好朋友,更好实现任课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从而把铸牢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好地外化在言传身教中,更好地内化在教书育人里。要不断发掘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网络信息技术,积极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模式和载体,在网络环境中延伸教学阵地,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得传统理论不再枯燥,充分调动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得到知识的积累、理论的熏陶和智慧的启迪,从而能够自发、自觉、自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积极营造新时代良好的教书育人的人文生态环境,有效调动全校教育行政管理资源,自上而下从根本上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任职教师更好地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民族铸魂、为未来赋能的时代使命与历史担当。

总之,新时代条件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在铸牢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实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始终坚持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深化改革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全过程,坚持不懈地在高校大学生的心灵深处播种下爱我中华的种子,努力使民族团结之花开遍高校角角落落,从而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全体中华儿女所共同拥有的美好愿景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形势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之歌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