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工程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1-11-29 03:28王志伟解晓明高晓云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工程结构思政结构

王志伟,解晓明,高晓云

(内蒙古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1998年,教育部第四次修订和颁布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时,将房地产经营管理、管理工程、国际工程管理及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4个专业合并为工程管理专业[1]。2012年工程管理专业被批准可授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截止2017年,国内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将近420所[2],有近40所的部属或省属财经类高校开设这一专业[3]。《工程结构》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工程结构总体概念和基本设计原则,描述各类建筑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的一门课程。该门课程以往的教学实践注重学生对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的掌握,强调“专业成才”,忽视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的同频共振,在“精神成人”方面显得不足。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5]如何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求真触情并传递价值,实现传授知识和价值观教育的同频共振,在近两轮的《工程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探索和实践。

一、教学目标中有思政元素

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活动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所有的课程都应该有育人功能,专业课要与思想政治课协同,形成层次互补的思政价值观体系,在知识传授同时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价值观引领的功能。《工程结构》教学改革过程中,在教学目标设计时,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两层次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

把握“课程思政”的导向,重视在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达成的同时,引导学习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在教学大纲中,《工程结构》的教学目标明确为着重阐述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常用的结构体系及简化的结构计算和设计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我国在工程结构方面整体发展状况,对我国在该领域的快速发展建立认同感和自豪感;学生掌握建筑结构基本知识,准确理解结构的概念,以便在处理建筑工程技术问题是具有科学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将原来两层次教学目标变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三个层次。

除教材知识外,引导学生对我国大量历史古建筑及文物建筑结构的再认识、再发现,培养学生学习课程的热情及对我国建筑文化的自豪感。教学活动过程中,结合每节课讲授内容,将建筑结构与建筑业关联,在观察建筑业发展过程中显示出的国家经济巨大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建筑外观与功能与建筑结构关系、建筑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工程结构》处处见思政,《工程结构》处处有思政,从而在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政素质,实现价值引领。

二、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的总和。过去很长时间,我总是将教材和教学内容等同起来,认为课程标准要求什么,我就教什么,教材呈现什么,我就教什么,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教材仅仅是形成教学内容的一个“载体”,作为发挥实际作用的教学内容,其特性不同于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是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它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还包括动机作用、方法论指示、价值判断等。

《工程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理论性强的工科课程对管理学学位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有畏难情绪。因此首先在教材选用上应区别与工科专业的教材,有取舍的整合教材内容,在教学实际中,用更加丰富的案例、图片、视频、动画等教学媒介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这对知识掌握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联系现实实际,把近几十年我们国家在工程领域的突出业绩跟课程理论内容关联,引入到课堂中来,在改善学生学习热情并实现价值观引领有不错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工程结构》第一章—概述的时候,通常会引导学生思考收集世界排名前十大跨海大桥、世界十大高桥及世界十大400米以上超高建筑及其结构特点,并留作课后作业,作图比较。学生收集到资料,做出来图表,发现世界前十大跨海桥,中国占五席。世界十大高桥中,中国高桥更是占9席,处于绝对领先。世界400米以上十大超高建筑中,中国建筑超六席,而且时间的推移,这一比例逐年在扩大。通过学生收集鲜活的实例、数据,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与主动性,另一方面,工程结构领域我国突出的优势,极大提高学生作为国人的自豪感,优越感。思政内容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课程特点,从学科发展、专业与行业发展及专业现状和前沿等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从事本专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引导学生建立提升专业素养,实现个人价值与抱负的现实理想,在个人成才的同时承担民族复兴的重任。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效应。

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方法中

(一)思政融入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也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它在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混凝土的强度增长受养护条件和养护日期影响。多数学生没有工程实践,难以理解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的区别。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刚好发生江西丰城发电厂施工平台坍塌事故,直接导致73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197.2万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正在外访的习近平主席做出重要指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做出指示,要求积极救援救治、善后处置。一时间,成为国内媒体关注的重点。作为工程管理的学生,也急切想知道事故背后的原因。引导学生剖析,事故直接原因是养护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养护时间未延长,致使混凝土强度未达到模板拆除的标准,强行拆模导致的事故。通过案例的分析,学生深刻体会到在工程建设领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做法十分重要,对将来从事工程管理的学生而言,这样案例教学,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系好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二)思政元素融入嵌入式专题

财经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有不少学生对专业认知差,甚至有学生认为学工程管理专业没有前途,导致主观能动性差。另一方面毕业生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到施工现场做工程管理,工作环境一般较艰苦,也对学生学习本专业有负面影响。引导学生认知专业,认知工作环境,认知祖国需要与个人自我实现教学目标通过一些特定时间段,嵌入一些专业素质和价值观教育的专题来实现。

例如,在国庆节假期前,学生通常对知识学习不够专注,这时候仍然讲授教材理论内容,学习效果比较差。这时,通常会嵌入专业素质和价值观教育这一专题。利用教学学时有针对性的播放央视大型纪录片《超级工程之港珠澳大桥》《超级工程之上海中心大厦》及央视纪录片《中国建设者》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超级工程,引导学生关注超级工程的建设者,通过纪录片中讲述的人物故事引导学生达成在服务祖国过程中达成实现自我的价值观。

(三)思政元素融入MOOC+翻转式教学

翻转课堂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外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场所[6]。这种方式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好。以管理学、经济学为支撑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来自工科的专业基础相对弱。利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可以很好补充这一缺陷,学生有良好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工程管理专业基础也得到极大补充,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十分有益。

例如,在讲授《工程结构》 “受弯构件”的时候,第一节讲“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教学方式一般为传统教学方式,在讲受力模型前,一般要讲受弯构件概述,单筋矩形截面计算模型的基本假定,再讲受力模型与计算模型,最后推导公式。这一节中包含着本课程学习中的一种基本思想,基本路径,课堂讲授完整,详尽。但在讲第二节“双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第三节“T型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时候,通常设置为翻转式教学,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通过中国大学MOOC平台自学,课上跟学生讨论,处理学生的疑问。在课堂总结的环节,画龙点睛指出课程思政的内容:从单筋矩形截面到双筋矩形截面和T型截面的处理问题的思想与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改革路径——“先试点后推广”相似。先进行局部试点探索,待取得经验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做法推广,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殊方式。这种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的改革推进方式已成为我国渐进式改革模式中“摸着石头过河”的成功经验,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遵循和改革方法论。

四、课外补充助力“课程思政”

当下的学生深处信息时代,信息膨胀条件下,我们能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更容易获取知识。然而恰恰相反,信息多而杂,则更容易出现高频,单一的信息,许多信息的来源都是一样的,而真正有用的信息,能够带给我们知识往往还是那么一点,现在的知识多数扩大的是维度而不是深度,知识孤岛永远存在,对于大学生而言,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从海量信息中获取知识途径并不简单,需要教师的引导。另一方面,大学生的信息认知能力易受网络舆论左右。虚假信息等诱发的网络舆情会对大学生的信息认知能力和辨别力产生消极影响。而积极正面的网络舆情会对大学生的信息认知能力产生有益的影响。对与特定的专业相关事件的态度和看法,将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与判断,甚至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观,需要教师积极引导。

在讲授《工程结构》课程的过程中,建立一个和学生沟通的微信群,利用这一微信群,收集一些与工程结构相关的案例和新闻事件,让学生在“读圣贤书”的同时,也“闻窗外事”,以“窗外事”诱导课堂知识学习,以课堂学习知识分析社会事件和案例。

“思政课程”是显性思政,“课程思政”是隐形思政[7]。专业课“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课思政教育的有益补充,专业课“课程思政”不仅达到思政教育的效果,也增强了学生学习专业的趣味性。专业教师在充分认识本学科、本专业的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增强自身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要加强育人意识,自觉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与教育教学全过程,真正做到“守好一段渠”。工程结构“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索还有很多不成熟、无章法的地方,需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再探索,再研究。

猜你喜欢
工程结构思政结构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论结构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探析建筑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现状与展望
论《日出》的结构
SPOC网络教学平台在工程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