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学史上经典化王安石词的历程

2021-11-29 03:07张燕珠
关键词:词话怀古桂枝

张燕珠

(香港都会大学 教育及语文学院,香港 999077)

王安石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诗文显世,不常作词。宋绍兴重刊《临川集》附有其18首词曲。近人朱祖谋录刊《临川先生歌曲》一卷,又杂采诸家选本、笔记,补遗其六首词,刻入《彊村丛书》中。《全宋词》存王安石词29首。自宋代起,词论家对王安石词毁誉参半,但大部分评论皆推崇其金陵怀古词《桂枝香》及集句词《菩萨蛮》。从宋代以来的选本统计,《桂枝香》共入选古今78种选本,在当代“宋词排行榜”中排列33位[1]95-96,此词无疑是经典名篇,影响甚大。近年研究王安石词的学者主要采取肯定的态度,不仅承接古代词论中赞赏《桂枝香》《菩萨蛮》的“态度”,还开启了按类别评析其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从词风转变上肯定其开拓词境界等意义。这是经典化王安石词的重要进程,其词创作不多,却在词学史上占据席位,是经典又罕见的例子。经典的概念,是按后人的审美标准辨识、审阅前人的作品,形成经典化的过程,是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选汰(1)文学作品要成为经典,需要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即有转化为经典的悠长过程,当中涉及社会文化、学术思潮等复杂因素(参见张燕珠:《浙西词派经典化南宋雅词的意义》,《中国韵文学刊》2018年第2期)。张宏生指出文学经典是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并在不断的阅读阐释中体现作品新的生命力,经典的形成与当代和后世的批评家和读者有密切关系(参见《晚清词坛的自我经典化》,《文艺研究》2012年第1期)。。“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文学经典的影响指数,通常是变动不居的。”[1]3而经典化王安石词的过程中,词论家的词话、编选家的词选本、词人作品的延续经典、专家的赏析等参与力度,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从古代词论上看,学者往往倾向宋代杨湜《古今词话》、吴曾《能改斋词话》,以及清代刘熙载《词概》和近代梁启超《饮冰室评词》等观点,本文增补其他词话的词论,如王灼《碧鸡漫志》、张炎《词源》、丁绍仪《听秋声词话》等论述,完备古代词论中的王安石词。此外,从近人词选本、赏析、创作等角度,分析近代词论家多元化审视王安石词,也是将王安石词经典化的重要举措。

1 研究王安石词文献回顾

从王安石词学史地位上出发,汤江浩考察王词的内容、形式、承传、影响等方面,包括特殊体制的八首集句词、《桂枝香》的成功原因、吟咏景物词、佛理词、儿女情词《谒金门》等[2]。他认为王安石的集句词打破诗词在语言、境界等方面的差别和界限,以及其多样化的题材和内容,上承柳永,下启苏轼、黄庭坚等人,影响宋词词风并促使其转变,故其地位独特。王安石词承前启后,在词学史上自有其作用和地位,他洗脱五代以来绮丽靡柔的词风,如《桂枝香·金陵怀古》等,又开拓词的题材内容,如集句词《菩萨蛮》两首等,同时丰富了词的艺术境界,如《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南乡子》(自古帝王州)等,为后来的苏轼、辛弃疾开创了先声[3]。王安石处于宋词发展的重要时期,不作艳词,开创集句词,“别是一家”,上承欧阳修、柳永,下开黄庭坚、苏轼等[4]。论者把王安石词分为咏史怀古、闲适生活、写景抒情、咏物抒怀、说禅等五类并评析,反驳贬低王词的说法,肯定其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5]。在熙丰词坛运转之际,“临川三王”、王安石等人视词文学为“歌曲”而不是“文体”,创作数量极少,但王安石改变词的境界、题材等,与苏轼开创了词的“盛宋时代”[6]。学者多倾向褒扬王安石词,肯定其在词学史上的正面影响,是宋词词风转变的关键人物之一。

从王安石晚年的禅意生活及佛学思想上看,他的《诉衷情》五首、《南乡子》两首、《雨霖铃》(孜孜矻矻)、《望江南》四首等词,都是“以禅入词”来开拓词境。这些禅意和佛理的词在宋词史上别具意义,包括扩大词境、内容及丰富词的表现技巧等[7]。这些词在字里行间流露鲜明的“空”“幻”,并体现作者怡情遣兴与自我慰藉的精神旨趣,影响着后世的创作[8]。王安石最早以禅入诗,也有意识地以禅语入词,在“艳科”词中注入“雅”,使词境变得空灵、深邃[9]。这是开拓宋词境界、题材等的重要举措。

从政治抒情角度出发,李世忠考察王安石词的忧国情怀,如君臣遇合思想、政治操守、罢相后的政治失意等[10]。从“荆公新学”的经学观上出发,焦宝析论王安石词的内容开拓以及写景咏史并重的《桂枝香》等[11]。在新旧党争中,因仕途多变,士大夫词以“叹官路飘零,荏苒年华”的主题,词中言事理、物理渐多,又渗入禅道,形成理趣[12]。王安石的《千秋岁引》《渔家傲》《雨霖铃》《南乡子》等词,就是北宋中期词坛变化的代表。这不仅赋予词作现实的意义,同时结合自身的政治抱负、荣辱得失等感情色彩,为词作洗脱了“艳科”的俗风。

综合以上的分析,王安石词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改变了宋词词风,开拓了词的题材、境界等,同时其以律诗入词,是苏轼“以诗为词”的先声。

2 古代词论、词选本经典化王安石词

宋代词论家已关注王安石词,并将其词收录于杨湜《古今词话》、王灼《碧鸡漫志》、吴曾《能改斋词话》、胡仔《苕溪渔隐词话》、魏庆之《魏庆之词话》、张炎《词源》等作品中。他们主要集中讨论金陵怀古词《桂枝香》、集句词《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野狐精”说等。杨湜指出“金陵怀古,诸公(二字据《草堂诗余》补)。寄词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上三句据《草堂》补)”[13]。杨湜辑录《桂枝香》全词,补注其他版本的字词,使此词在词话体系中传播,并高度评价它。王安石的《桂枝香》是金陵怀古题材的绝唱,并录苏轼“此老乃野狐精也”说法,又为后世不断转载,遂成为定调。张辑的《桂枝香·寓桂枝香秋思:疏帘淡月》有“疏帘淡月”句,故又名《疏帘淡月》,同样屡为词选家所录。《全宋词》存《桂枝香》30首,北宋占4首(含王安石的)、南宋占14首、朝代不详者有12首。同朝的三首是黄裳《桂枝香·延平阁闲望》《桂枝香》(插云翠壁)及朱敦儒《桂枝香·南都病起》。

黄裳的《桂枝香·延平阁闲望》是咏史怀古题材。宣和二年(1120),谢皓任南剑州知州事,重建延平阁,落成之时,请黄裳写《延平阁记》。据《延平阁记》载,延平阁是双溪阁的前身。延平阁至少在北宋时就已经临江耸立。到北宋中期,延平阁的名气就很响亮。其后的“怀古”成为词文学中常见的题材。在词题序、词文中含“怀古”二字的,《全宋词》分别录34首、42首。周邦彦、苏轼、辛弃疾、康与之、张孝祥等皆有怀古作品,并应用在其他词牌之中,如《水调歌头》《满江红》《念奴娇》《永遇乐》等。怀古的地点也渐见广泛,如周邦彦怀维扬、苏轼怀赤壁、辛弃疾怀京口北固亭及会稽蓬莱阁、康与之怀长安等。当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作品,更是千古经典名篇,显现文人喜爱在古都怀古,并以此为题材,也为读者所推崇。这些创作行为很好地传承怀古题材,并扩大到其他词牌之中,文人显然从内容上逐步强化王安石《桂枝香》的名望,使之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也使王安石词永留词史。此外,登高眺远而有所思,是文人墨客的常见行为。《文心雕龙·诠赋》云:“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14]81《桂枝香》首句“登临送目”,饱览辽阔秋景,展现文人登高睹物抒怀的传统。

南宋晚期,《桂枝香》是《乐府补题》之一,以“天柱山房拟赋蟹”为词题,陈恕可、吕同老、唐艺孙、唐珏等曾赋此题,意为隐逸之思。这个主旨应是来自王安石的退居忧思。它与其余四调(《水龙吟》《天香》《摸鱼子》《齐天乐》)寓家国无穷之感。清代康熙十七年(1678),朱彝尊携失传数百年的《乐府补题》赴京应考博学鸿词科,得到在京著名文人蒋景祁、汪森等推崇,引发唱和不断,展开几朝词坛的补题及拟补题唱和活动,影响深远。这些经典化行为很好地传承了《桂枝香》词牌,文人隐然从形式上逐步强化王安石《桂枝香》的名望,使之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也使王安石词永留词史。

“野狐精”,是唐宋时期僧人间的禅林用语,屡见于《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等佛学典籍。它原指野狐的精魅能作变幻,以欺诳他人,比喻自称见性悟道而欺瞒他人者[15]。王灼指出“王荆公长短句不多,合绳墨处,自雍容奇特”[16]15。王灼以印象式批评方法,整体审视王安石词的词貌。他又承接苏轼所言的“野狐精”,录“为此论者,乃是遭柳永野狐涎之毒”,转化“野狐精”的原型。苏轼这里比喻王安石机灵敏悟体现了王安石在开拓怀古题材,以及化诗句为词的创新艺术技巧。

吴曾《能改斋词话》则从集句词入手,论述以诗入词《菩萨蛮》的创作过程和影响。吴曾录黄庭坚《菩萨蛮》序云:“王荆公(新)筑草堂于半山,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垒石作桥。为集句云:……(《菩萨蛮》全词,在此略去)。戏效荆公作。”[17]145“戏效其体”者,也有苏轼、辛弃疾、张孝祥等,并应用在其他词牌之中,如《鹧鸪天》《南乡子》《怀王孙》《水调歌头》等,此效法同样提高了王安石词的影响力。在词题、词序中含“集句”二字的,《全宋词》录17首。胡仔《苕溪渔隐词话》、魏庆之《魏庆之词话》也录有《菩萨蛮》,使王安石词在词话中不断流传[18]204。

胡仔录《雪浪斋日记》[19]162记载了王安石与黄庭坚讨论李后主词的故事。王安石误解李璟和冯延巳词为李后主词,反映王安石不关心词作,或能说明其词作数量不多。王安石首先纳入“诗言志”观念于词体之中。“古之歌者,皆先有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20]31谢桃坊认为王安石没有深究词体的历史,而填词虽“永依声”,却未违“诗言志”的儒家政治教化思想。这个中肯的见解,说明王安石喜爱融化诗句及以集句诗为词。清代王弈清等人的《历代词话》辑录《雪浪斋日记》《能改斋漫录》及《古今词话》的条目[21]1127,1156,使宋人视域下的王安石词的传播更加广泛。

近年研究王安石词的学者,大部分忽略张炎“意趣”说,或是受到《历代词话》未有收录的影响。张炎《词源》在“意趣”条目中,解释“意趣”为“词以意趣为主,要不蹈袭前人语意”[22]260,重视作品的原创性,列举苏轼的《中秋·水调歌头》《夏夜·洞仙歌》、王安石的《金陵怀古·桂枝香》、姜夔的《暗香》《疏影》为例子。张炎提升王安石的《桂枝香》至词学大家的位置,与苏轼与姜夔词并列,他们的词作丰富又享有极高的词文学地位,而词作甚少的王安石却可与他们匹敌,似有以单篇压倒全篇之势头。张炎赞美这几首词“皆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21]261。“清空”,是指清劲挺拔的笔力,以及古雅峭拔的内容;“意趣”,即词的意象趣味。“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21]259,清空与质实这两种词风不能并存,但意趣却能显现清空。张炎《词源》是宋代词学的总结,又开启清代浙西词派雅正词论,在词学史地位上十分重要。张炎的正面见解,加快了王安石《桂枝香》列入经典行列的流程,也提高了王安石“笔力”对后世影响。

在明代,词论家以述事、存词的方式讨论王安石词。陈霆继承吴曾《能改斋词话》以诗入词《菩萨蛮》的评价,指出“诗有集古句者矣,而南词则少见用此格者”[23]26。他转引《菩萨蛮》原词,并交代创作背景,是退居金陵于半山之麓的作品。杨慎录王安石《诉衷情·五首之三》(茫然不肯住林间),指出“此词意劝秀老纯归于禅,住山不出游也”[24]69。此外,明人转往评价《千秋岁引》,如杨慎的“此词大有感慨,大有见道语”、李攀龙的“不着一愁语,而寂寂景色隐隐在目”、沈际飞称“媚出于老,流动出于整齐,其笔墨自不可议”[25]65,等等。在词学史上,明人的见解是过渡的性质。

清代词论家继承宋代词话讨论《桂枝香》、集句词《菩萨蛮》的传统,同样关注王安石词,又点评王安石其他的词,如《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浪淘沙令》《生查子》等,好坏参半,但扩大了时人对王安石词的认知和理解,也是经典化的演进过程。这些词论主要录于贺裳《皱水轩词筌》、胡念贻辑《词洁辑评》、许昂霄《词综偶评》、丁绍仪《听秋声词话》、刘熙载《词概》等。词论家倾向贬抑王安石词,主要是批评其词的用语欠缺妥帖。贺裳指出:“王荆公论词,虽知‘细雨梦回鸡塞远’之妙,然自作未免平直板硬,不及其儿之饶翠也。”[26]716丁绍仪结合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政治情绪,批评《浪淘沙令》“则隐然欲与争雄矣”,而《渔家傲云》(平岸小桥千嶂抱)“使公九原有知,亦曾自悔误贪好梦否耶。吁,公非小人,而所用尽小人。谓为祸梯,夫复奚辞”[27]1068,直接联系王安石政治上用人失策,而不是评论词作本身。

清代词论家倾向推崇王安石词,主要是因他词艺不凡。先著、程洪撰、胡念贻辑的《词洁辑评》评《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词末二语,可感亦可伤”[28]1350,具有艺术感染力。他们又指《千秋岁引》中的“无奈”数语鄙俚,但首尾实是词家法门。“阅北宋词,须放一线道,往往北宋人一二语,又是南渡以后丹头,故不可轻弃也。”王安石词是两宋词风转变的过渡性人物。观乎《词洁辑评》列举的词作,应是指王安石写景抒情的传统题材。王安石晚年二次罢相退居金陵,写下《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心境渐趋平淡。而《千秋岁引》的虚实相间手法,空灵婉转,深得唐人真传。这两首词的内容思想和艺术技巧同样成熟。许昂霄指《桂枝香》的“叹门外楼头”二句及结句,皆使用杜牧的绝句语意;认为《生查子》(雨打江南树)“起句真有神助”及“结语与欧公暗合”[29]551,1575。端木埰批注《桂枝香》时,评此词“情韵有美成、耆卿所不能到”[30]1622。刘熙载论王安石词毁誉各半,“王半山词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惟未能涉乐必笑,言哀已叹,故深情之士,不无间然”[31]3689。这个词论一出,论者多以“一洗五代旧习”为切入点,突出王安石转换词风的成就,忽略后半部分的贬意。这里指王词的内容渗入历史或佛禅,常涉理趣,少寻常情味,普遍感觉隔了一层。到了晚清,王安石词得到更多的正面评价,流传不减,影响至今。

清人选宋词中,多会录王安石词,主要源自宋代词话。朱彝尊、汪森辑《词综》,录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伤春怨·梦中作》二首[32]86-87。二词的词题是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而成。黄苏的《蓼园词选》取材自明代顾从敬选、沈际飞评的《草堂诗余正集》,共选唐宋词88家,计213首。况周颐在《蓼园词选》序文中指出“取材于《草堂》,而汰其近俳近俚者也”[33]3-4。每首词皆有小笺,适合初学者使用。当中录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千秋岁引》(别馆寒砧)及《桂枝香》(登临送目)三首词,分别加入词题“春景”“愁思”及“金陵怀古”。黄苏认为前两首词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所作,指《渔家傲》借渔乐写自恬退居之情,“情词自超隽无匹,运用入化”。《渔家傲》其一“笔笔清奇,令人神往”,其二使用反笔法,“似讥故人之恋位者”,写幽居之乐。他评《千秋岁引》“意致清迥,翛然有出尘之致”。陈廷焯批注《桂枝香》“笔力苍秀”[34]。结合宋清两代词论家的评价,王安石整体词风是由“雍容奇特”至“瘦削雅素”,而名篇的风格是由“清空中有意趣”至“意致清迥”再至“笔力苍秀”。

3 近人论著、词选本经典化王安石词

梁启超著《王安石传》,全面提升王安石其人其事其作,是近代研究王安石中影响力最为持久的著作。王安石推行变法,千年来褒贬不一,梁启超借助为王安石翻案,寄托自己变法革新的抱负。他中肯评价“荆公词不能名家,然亦有绝佳者”“荆公之词,其流亦为山谷一派,非词家正宗”,录《桂枝香·金陵怀古》《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南乡子·金陵怀古》(自古帝王州)三首[35]235-236。他强调后二首是集句词,开创蕃锦集的先声。梁启超录李清照词论,云“介甫文章似西汉,然以作歌词,则人必绝倒。但此作(《桂枝香》)却颉颃清真、稼轩,未可谩诋也”[36]4306,更进一步提升《桂枝香》的词作地位。

近代词选本、鉴赏辞典皆会收录王安石词。朱祖谋选宋代88家词,辑成《宋词三百首》入门词选本,录《桂枝香》(登临送目)及《千秋岁引》(别馆寒砧)两首,沙灵娜指出王词“词风清新爽朗,亦间有婉丽之作,对后世有影响”[37]109。唐圭璋笺注《桂枝香》,附上《古今词话》条目以及陈继儒、许蒿庐与梁启超的评语,而《千秋岁引》则有杨慎、李攀龙、沈际飞、先著与黄苏的点评[38]62-65。龙榆生辑选《唐宋名家词选》,被认为“几为近代最为得要之词选本”(2)民国时期,龙榆生选收唐、五代15家90首词、宋代26家380首词、金元好问19首词,共42家489首词,具体参见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开明书店,1941年。,搜集唐代至南宋94家词708首,当中录王词五首,包括《桂枝香》(登临送目)、《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千秋岁引·秋景》(别馆寒砧)、《伤春怨》(雨打江南树)。唐圭璋录王安石词5首,依次是《桂枝香》《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渔家傲》两首、《浪淘沙令》《千秋岁引》(3)具体参见周汝昌,缪钺,叶嘉莹.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M].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88:513-525。唐圭璋另录《桂枝香》《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生查子》(雨打江南树)、《谒金门》(春又老)、《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具体参见其编著《宋词纪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49-51页。。此外,附上选自明刊本《诗余画谱》的图画,包括《桂枝香》《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及《千秋岁引》,足见唐圭璋珍爱王词。高克勤选王安石词8首,是居丧讲学时期(1063-1067)的《桂枝香》(登临送目)、《南乡子》(自古帝王州)、《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以及退隐钟山时期(1076—1086)的《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生查子》《谒金门》《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千秋岁引》[39]196-202,299-307。除《桂枝香》及《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作为必选的作品,近人新增《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及《千秋岁引》,扩大了录王词的数量,由二、三首增至五首,反映近人的审美情趣与古人同中有异,读者喜爱王词的程度渐增。《桂枝香》仍然是历代经典名篇,是王安石词的标志。这首词是咏史怀古题材中的代表,深刻反映在千古名都金陵的感怀,开拓词作中的怀古题材,后继者不断。金陵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等朝的都城,地势险要,风景秀丽,驰名已久。一般认为《桂枝香》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退居金陵时期所作。《桂枝香》的成功在于善化前人诗句、多用律句,符合文人喜爱律诗的创作心态。“两宋人填词,往往用唐人诗句。”[40]93王安石是唐诗的专家,编纂《唐百家诗选》《杜工部后集》《四家诗选》(已佚)等,吸收律诗精华之余,去留无痕迹地融化在词当中。薛砺若指出,王安石的文章亦峭折横恣,而为古文中一大家数。诗词亦做得清俊异样。他的词以《桂枝香》最为有名,系金陵怀古之作,颇肃练而有气魄,而《菩萨蛮》虽系集句之作,然颇韵致,无隙可寻[41]135。

近人评价王安石词,主要是继承刘熙载“一洗五代旧习”之说,并补充说明其“瘦削雅素”的观点。诸如俞平伯的“词传不多,却一洗五代绮靡旧习”[42]84,葛晓音的“洗净五代以来的绮丽风习”[43]204,等等。但他们同样只是赏析《桂枝香》,俞平伯没有援引例子说明“洗脱”之法,只是指出五代词是“绮靡”的。从注释可见,俞平伯侧重脱胎前人的词句,如“千里澄江似练”“叹门外楼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等,分别源自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澄江静如练”、杜牧《台城曲》的“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古诗十九首》的“秋草萋已绿”、杜牧《夜泊秦淮》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等名篇[40]41-42。“后庭花”典故最广为人熟悉和讨论,在词话中早见于王灼《碧鸡漫志》。《后庭花》全称是《玉树后庭花》,是陈后主创作新曲之一,内容大抵是称赞张贵妃、孔贵嫔的容貌,后人断定为靡靡之音,即亡国之音。王灼录《南史》,考订诗家所言的“玉树”“后庭花”疑为两曲[44]115-116。葛晓音则侧重王安石引入诗歌中的金陵怀古题材至词体的创新精神,认为这种方法也符合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格式。

词论家不断经典化《桂枝香》,赏析此词的方法,主要是着重王安石融入诗句的词艺。高克勤赞许其词“立意不凡,识见高超”“风格雄健,意境壮阔”[37]196-199。李廷先认为“这首词立意高远,体气刚健而浑厚,多处化用前人的诗句、诗意,以状景抒怀,不见雕镂痕迹,具见锤炼之功”[45]267。周汝昌表示“只此一词,已足千古,其笔力之清遒,其境界之朗肃,两宋名家竟无二手,真不可及也!”[46]155田子馥、黎娜则继承张炎评此词的“意趣”说,指出此词“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作到”[47]130。杨治光指出上片写景“余意未尽”,下片抒情“沉郁深刻”[48]109。杨晓榕分析全词状景抒情层次分明,笔法洗练,结句饱含忧患无穷之感[49]60-63。综合近人赏析,王安石词善于融入前人诗句而形成新的词艺,又以“刚健”“清遒”“雄健”“洗练”等笔法,洗脱五代词的“绮靡”“绮丽”等“旧习”,这种艺术特色符合咏史怀古的题材,适合在登高眺远中传递文人的复杂思想。《南乡子》(自古帝王州)、《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分别是金陵怀古、咏史词,结合《金陵怀古四首》《金陵即事三首》等诗并读,体会王安石不同时期的情思,包括慨叹史事、忧虑政局、渴望成就伟业等。

王安石在唐诗上的成果上,技法不仅如前贤般简净,又开创新的创作方法,过渡诗体语言至词体语言,“歌曲行若流云”[50],故为词家所推崇备至。在词体语言上,王安石应用写诗的方法填词,选择大量的实词,较少使用虚词。句式上,多用五言律句或七言律句中的三字句(三字尾)、四字句(上四字)、五字句及七字句。三字句(平平仄)如《伤春怨》的“江南树”、四字句(平平仄仄)如《千秋岁引》的“孤城画角”、五字句(仄仄平平仄)如《伤春怨》的“不道春将暮”、七字句(仄仄平平仄平仄)如《千秋岁引》的“可惜风流总闲却”等。

4 近人从创作角度经典化王安石词

近人从创作角度经典化王安石词,有以龙榆生为代表的词格律。龙榆生十分重视王安石词,录其词5首作为格律范例,包括《桂枝香》(登临送目)[51]87-88、《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51]111-112、《千秋岁引》(别馆寒砧)[51]119-120、《伤春怨》[51]154-155《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51]204-206。龙榆生强调《桂枝香》以王安石《临川先生歌曲》为准。这是经典化《桂枝香》的重要举措之一。值得留意的是,这些词都是仄韵格,是王安石的代表作。《桂枝香》前后片各五仄韵,宜用入声部韵。前后片第二句第一字是领格,宜用去声字。《渔家傲》是北宋流行歌曲,用以作“十二鼓子词”者。《清真集》入“般涉调”,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仄韵。《千秋岁引》八十二字,前后四仄韵,后片五仄韵。《伤春怨》四十三字,前后片各三仄韵。《菩萨蛮》小令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递转,情调由紧促转低沉。《菩萨蛮》历来名作最多,龙榆生列举四大家词,包括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王安石、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王词成为当中的典范之一,与李、温、辛三位诗词学大家并列,可见这首词的地位不凡。王安石喜爱选取仄韵的词牌来进行创作,予以沉郁、深沉之感。尤其是他刻意全用入声部韵入词,如《桂枝香》的“目”“肃”“簇”“矗”“足”“逐”“续”“辱”“绿”“曲”,《千秋岁引》的“角”“廓”“落”“昨”“缚”“阁”“却”“约”“着”。《伤春怨》采用去声部韵,即“树”“数”“路”“处”“暮”“去”。这里或能说明王安石词的传播渐增,又能以此具体化张炎的“笔力”说,就是得力于仄韵的词牌及入声部韵。它们符合词的本色,婉转低沉又哀怨而不伤情之美。

猜你喜欢
词话怀古桂枝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清代词话全编》
喊魂
新词话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探究
合江神臂城怀古(外一首)
翠云廊怀古
我的发现
骂村
南园词话三十七则(接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