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霞
(安康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李春平上海归来十多年,陆续推出了长篇小说《盐道》 《盐味》 《盐色》,共计七十多万字,合称“盐道三部曲”。三部曲以“盐”为主线,串起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的百年中国近现代历史,串起与盐有关的各色人物的活动史,也把陕南巴山环绕中的小县城镇坪的这段历史,呈现在世人面前。放眼1840年后的中国百年历史,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经历了外敌的侵略和内部各种军阀势力的你争我夺,这是漫长的屈辱史,是浸泡血泪的苦难史,更是顽强的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不屈的革命斗争史。与以往直面战火硝烟,血腥暴力的革命史书写旨在暴露控诉家族制度的罪恶史不同的是,“盐道三部曲”着眼于普通山民的世界,以诗意、温情的叙事,从人性、人情的视角,把中国传统文化中优良的部分写了出来,褒扬了普通山民乐天知命的人生哲学,淳朴善良的本真人性,尚德重义的道德情操,忠诚炽热的家国情怀等。曲折蜿蜒的盐道上他们用密实的足迹写下了生命的壮举,作家力图把这个不曾引人注意的角落,这段几近被人遗忘的历史叙写出来,把民族精神传扬开去。“在中国,关于古盐道和盐题材的小说至今是非常稀缺的,这类题材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一直处在被掩蔽的状态。而纵横千里的大巴山系,跨越了重庆、四川、陕西、湖北、甘肃四省一市,这座天然植物基因库,是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区域。当今的小说家们似乎没有着力表现过这方山水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当我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就发现了我的使命所在,我必须扛起这个使命负重前行,我把它理解成一个作家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1]347智慧来自民间,力量来自民间,山民的历史汇成巴山的历史,巴山的历史汇成中国的历史,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海,是革命的火种,是民族延绵的根基。
盐道三部曲以普通山民为主要叙写对象,重笔写了他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生活场景和细节。“日常生活是人文风情和思想情感的外化表现,它往往最能体现现实的本真。”[2]203人物的选择是由“盐”这个重要的生命资源决定的,他们是以背盐为生的盐背子、以卖盐为生的盐商、靠偷抢度日的土匪流寇以及民国政府官员、共产党地下党员等,背盐、卖盐、剿匪、抗日共同构成他们的生活日常。
首先,对盐背子和盐商的活动进行了全景式的跟踪叙述。写出了盐背子所承受的生活的、身体的重压,身上背着上百斤的食盐,行走在逼仄绵长的山间水边,承受着自然环境的凶险恶劣,随时都有丧命的可能,但是他们仍然选择负重前行,不向命运低头。“从巫溪到镇坪县的盐道是异常曲折而又艰险的,所有的艰险他们都无法回避,必须勇敢地穿过去。勇敢和艰险对于盐背子来说,是一种宿命,是别无选择的。”[3]51写出了盐商在国家危难之际,勇敢站出来,成立民间抗日后援队,大力支持前线工作,尽己之力报效国家,是可歌可泣的爱国之举。
其次,对山民们的家庭生活场景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全书因而如温暖的画卷。崔家、张家、陈家,他们的子孙绵延不断。以奶水养育了乡邻的张家奶奶,百岁高龄的飘飘欲仙的陈家老人陈三畏,在这两位长者的带领下,众儿女们生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在缺吃少穿的年代,聪明的崔张氏知道如何从大山中寻找食物养家糊口。女人们在家把盐背子饭做好,也把牵挂、等待、祈祷包含在里面,男人们辛苦外出的口粮和力量就有了。林万春给张家做了儿子后,沤肥、种向日葵等,想尽办法让无人背盐的张家活起来。“林万春花了两天时间,把杂草丛生的院坝周边修整得洁净而漂亮了,像一个胡子拉碴的小伙子从理发店出来一样光鲜。张家的房子是建在山坡上的,院落并无栅栏,只是一块不规则的平坦场地,由石板和泥土混合铺成,是晾晒谷物的专门场所和人的活动场所。林万春把周边的杂草除去,把荆棘砍掉,把边缘上踩得像泥饼的千层土刨松,碎细,再拌上最好的农家肥料,就要栽向日葵了。”[4]89姜华媛担心儿子为了抗日把盐店搞垮,偷偷地往家里藏盐藏粮。陈三畏老先生的九十五岁寿诞,则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比如区分宾客的“嘉宾牌”都是那么地精致用心,“木匠忙了两天时间,便把嘉宾牌做好了。牌子规格统一,长四寸宽二寸,顶端钻着小孔,孔中穿着红绳,便于悬挂,看上去也很精美。陈洪鼎感觉牌子还是比较单调,又去找铁匠,做了一个铁质的‘寿’字纹,烙在嘉宾牌的背面,印迹有点水墨画的效果”[1]8。生活是艰辛的,故事却是温暖的,像风景秀丽的巴山气候,有可以冻死人的大雪封山天,更有风和日丽艳阳高照的温暖岁月。
最后,对剿匪场景与抗日活动的叙写。对于匪盗成灾的镇坪地区,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就是剿匪。匪徒隐匿在莽莽群山中,成为令百姓和政府的心头大患。与匪徒们斗智斗勇,最终把他们消灭或降服,这也是历任政府最大的挑战。崔无疾献烟熏计,张迎风带领队伍多次上山剿匪等场面惊心动魄。最绝妙的处理是《盐色》中,陈规围剿了张盖天的土匪窝后,面对活捉的七十多个土匪,并没有枪杀他们,而是对他们进行教育之后,将之送到抗日前线,由土匪到抗日士兵的改造,是非常巧妙智慧的一个叙事连接。陈规还将儿子送到革命圣地延安,小县城的抗日对接上了革命的中心,如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共同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光热。
三部曲中塑造了几位虽是普通山民,但却心怀国家,情系天下的形象,笔者将之称为平民化的英雄。他们或者救人,或者救国,虽谈不上有丰功伟业,但也是可赞可叹的。
《盐道》中的崔无疾从土匪手中救下少女,带回家中娶其为妻,后率领三个儿子在背盐路上分别救下从妓院逃脱的小红,在雪地中几乎被冻死的过婚嫂刘竹儿。他仗义疏财,有豪侠之气。在大儿子当土匪后,他献计擒儿,在私情与道义间,选择道义,令人佩服。“他自觉承担了道义,却给自己内心留下了永远的痛,这份痛使他成为精神的巨人。”[5]
林万春是《盐味》的主人公,这个形象身上有太多闪光点。在张迎风消失的三年,他入住张家,承担起了一个儿子全部的责任,孝敬奶奶母亲,关爱任香悦,照顾襁褓中的臭臭,无怨无悔,让这个已然陷入绝境中的家庭活得热热闹闹。背盐途中,路遇寻衅找事的背盐人挑战瘦弱的鄂老板,他挺身而出化解危机。这也让鄂老板相中,遂把自己的女儿托付给他,也把旅店赠予他,这是对他凛然正气的回报。张家有事有难,他必冲锋在前。在县政府办女学需要支持时,他毅然放弃再建旅店的想法而投资办学校,足见他的远见与智慧。后来帮助共产党的团长逃离镇坪等,体现了他的大义与识见。贯穿始终的是他与张迎风始于发小时的兄弟情谊,一同出生入死,比亲生还亲的手足之情,令人动容。在赵钱益赌博输掉媳妇时,他出主意让赵钱益将寡妇欧阳苦尽赔给吴满江,结果成就一段美好姻缘。他和任香悦的情感纠葛,发乎情止乎礼,适时知进退,笔者认为处理得也特别好。这个形象有魅力,有智慧,几近完美,塑造得很成功。
张迎风这个形象,小说写出了他的变化。开始的时候,他是家中仅剩的男劳力,受到奶奶、母亲、媳妇的疼爱,是个被爱包围,因而胆怯甚至软弱的形象。后来跟随林万春背盐,因为爱听三品碗讲故事,结果被抓上山被逼当了土匪。但是他始终保持善良的本性,不杀不抢,寻找机会逃离了土匪窝,后来成为剿匪队的得力人员。由不敢杀人到能够惩奸除恶,到最后在大是大非面前义释共产党,被撤职也无怨无悔。他是经历了生命考验但始终坚守人性大道的形象。
《盐色》中的常三百,也是这样一位平民英雄。他虽没什么文化,但有胆有识。在日本轰炸大宁厂后,他敢只手提起空弹,帮警察和店家排除忧患。他不贪不占,妹妹从给公公祝寿的礼品中拿出布匹送给娘家妈,被他痛批一顿。当然他的功绩主要是运送抗日后援队的捐赠物资。骑着骡马走在从安康到西安的山路上,要防土匪强盗,要防沿路盘查,没有胆识是完不成这样的重任的。第一次途中,他战胜土匪何水平,由此还牵出了抗日后援队的内鬼何家林,虽然他的耳朵被打穿个大洞,但是他无所畏惧,顺利完成任务。常三百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不问儿女私情的人物,他知爱懂爱、顾家恋家。他到了西安城后,自然流露出山野之人进入大城市的那种羡慕、怯意,但是他始终想着家里,给父母妻儿扯花布、买糖果,俨然一个好男人形象。
这些平民英雄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没有青史留名的赫赫战功,但他们重情重义,有智有勇,诚实守信,有豪气有担当,坚守正道,这种精神与气魄正是英雄们普遍具有的秉性。
优良的家风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经历战争、饥荒、疾病等天灾人祸后,仍能顽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法宝,其最主要的内涵是为人处世、对人对己的原则。
仁义体现的是人的良善本性,是对他人的关爱与宽容。遇事不从道德角度考虑,更多从人性人情角度出发,对很多现象持理解接纳的态度。“其生活信念不掺杂任何所谓理性的道德评价,他们在生活中始终秉持最原始最朴素的认知——生活就是认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生命。”[6]15这种做法,更接近“仁义”的本质。崔无疾与土匪搏斗,把女孩子救下,土匪回去没办法交代,他把盐分给他们一些。路遇冻死的人,尽管是土匪,但人死为大,也要把他们好好埋了,体现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小偷来偷向日葵,被张家抓住了,没有责打,得知真情后,反而还送上饭食。陈洪鼎为父亲庆祝大寿,买崔二岭家的猪,杀猪之后,孩子想吃庖汤,大人舍不得,陈洪鼎大方赠肉。冰天雪地,姜华媛看到挨饿受冻的乡邻,心生怜悯,把人带到家里,又送穿的又送吃的。背盐人累死在鄂老板的店里,鄂老板带着住店的背盐人一起把这个年轻人葬埋的过程,当这个人死而复生时,鄂老板把他搂在怀里,期待他真的活过来,尽管最后他还是死了,但那种同类相惜超越亲情的关爱让人动容。
仁义还体现在对女性的态度上,《白鹿原》《家》等小说写尽了封建家长制族长制对女性的戕害,在那种环境中,女性是弱者,是沉默的牺牲品,不管是有伤风化的女性,还是规规矩矩的女性,比如田小娥、冷大小姐、鸣凤、钱梅芬等。但我们在“盐道三部曲”中看不到这么悲惨的女性形象的。寡妇可以改嫁,被土匪抢去的女人下山后仍可做贤妻良母,幺店子的幺妹儿随时可以从良,世人没用恶毒的眼光和言语,也不拿道德的贞节牌坊来逼她们认罪。其他如作为女婿的林万春对岳母陈氏和左木匠关系的默认,张妈对儿媳任香悅与林万春暧昧关系的认可等等,都是普通平凡的人,彼此是宽容理解的,写出了人性的善良,世事的温情。
“和”指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睦、和顺;“乐”指乐天知命、知足常乐、乐善好施等。三部曲中的人际关系,基本上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1.和顺的夫妻关系
不管是因土匪相识结缘的崔无疾、崔张氏夫妇,还是因鄂老板临终前的义气相托而结为夫妻的林万春、鄂鄂夫妇,还是丈夫消失三年再又出现的张迎风、任香悦夫妇,抑或比第二任妻子大40岁的陈三畏、姜华媛夫妇,还有盐店老板陈洪鼎、常驻春夫妇等,无论贫穷与富贵,都是夫唱妇随,小家庭和和美美。丈夫有担当,懂得疼爱自己的妻子。妻子尊敬丈夫,以夫为天。很少争吵打闹,不存在大男子主义,不存在男尊女卑,因此家庭关系相当稳固。这与很多小说中把女性当作生育的机器、传宗接代的工具的书写是完全不同的。
2.和谐的婆媳关系
自古有婆媳是天敌的说法,但在李春平笔下,婆媳和乐,亲如母女。崔张氏与三个儿媳妇,张奶奶与张妈,张妈与任香悦,姜华媛与常驻春等。婆婆对媳妇像对女儿一样疼爱,没有压制,没有欺辱,也没有特殊的癖好,没有干涉儿子和儿媳妇之间的关系。媳妇对婆婆,既有对婆婆的理解支持,像女儿对妈妈一样的贴心,也有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和爱戴。
传统文化中有精华有糟粕,作家摒弃了糟粕,重笔描绘了精华部分,就像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也有粗鄙的陋习,但是作家张扬的是理想的光辉人性。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镇坪县虽被大山包围,远离抗日前线,但日军的飞机仍然没有放过安康。几次大规模的轰炸,让安康这座老城伤痕累累。陈三畏老人的二儿子就死在轰炸中,这激起了他对日本人强烈的仇恨情绪。所以借为自己办寿诞的日子,把镇坪县当局重要的人物聚集起来,以自家的百味王盐店为据点,成立民间抗日后援队,积极号召大家捐粮捐物,数次将物资运送至需要的地方。儿子陈洪鼎也秉承父志,为抗日事业尽己之力。“眼下是国难当头虎狼横行的时候,贫户寒门都在为国家出力,为抗战出力,我们这种大家族,大多家境优裕,所用器物米粮,都来源于民众,来源于社稷。国不稳则家不固,大家族更应该为国效忠。”[1]81“陈家是个大家族,人丁兴旺,遍布全国。大家族不能光顾自己的繁衍生息。我们的家训有一条是‘为国捐躯’,还有一条是‘养浩然之气’,不能只是写在纸上。如果我们在这时候只想着自家过着舒服日子,苟且偷安,对日寇的侵略熟视无睹,也许并不是罪过,但也无异于甘当亡国奴,这是家族的耻辱。”[1]113有国才能有家,国平才能家安,所以,陈家的家规家训里面,把报效祖国作为重要的信条,而且在需要时积极实践,这是值得颂扬的。
小说告诉我们,生活中少不了盐,正像做人不能不讲品德一样,有了盐,生活才能有滋有味,尽管背盐的过程艰辛漫长。有了美好的品德,人才能顶天立地,有了家国情怀,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才会越挫越强。
巍峨雄壮的大巴山,在中国地域中是独特的存在。“鸡心岭”似是这只雄鸡强壮的心脏,挡住了山民外出的脚步,也挡住了日寇肆虐的铁蹄,构成祖国强大的保护屏障。大巴山“绿荫覆盖下的层峦叠嶂,以严肃的表情,舒缓的姿态,漫不经心地显现出它的脉络与线条,这些脉络与线条没有规律性与逻辑性,杂乱无章却又顺理成章,盘根错节却又浑然天成,找不出丝毫制作上的漏洞,反而有一种亘古不灭的永恒气象”[4]3。“作家用多情的笔将多彩陕南的春夏秋冬、地域色彩浓郁的民俗风情描绘出来。”[7]山赋予人坚强、力量,是百折不挠的信念,是顶天立地的豪壮。水赋予人灵性,是柔美多姿的,是温婉莹润的。大巴山多情多姿的山水养育了巴山人民独特的品性,他们刚柔相济,秉性纯良,适时通变,达天知命,用辛勤的劳作延续生命,用不屈的性格书写历史,像山中挺立的树木,以平和安详迎接四季的轮回,以乐天知命的心态对抗岁月的深重苦难。“雄奇险峻的山峦锤炼了他们面对生存的坚强意志,出没无常的匪徒促成了他们形成团结合作的集体力量,崎岖漫长的古道激发了他们负重前行的生命活力。虽然生活对于他们充满了艰辛与苦难,却依然对未来满怀希望。”[2]205盐背子生命补给站——幺店子,是小说故事发生的重要环境之一。幺店子的设计体现了人民的智慧。“在吊脚楼上的房间里,屋中央有一根大圆柱子,柱子周围垫着厚实松软的草荐,看上去是个大圆圈。睡觉时,每个人的脚都朝着柱子,头向外,整个形状像一把打开的巨伞,人的四肢就是伞骨。先前睡去的盐背子一个挨一个,密度很大,后面进去的就要加楔子。他们把这种床铺叫圆床,也叫磨盘床。”[3]19这是艰险盐道上的生命驿站,一座座生命驿站连接起背盐人的来来往往,连缀起这段历史的昨天与今天。
“李春平用‘以轻击重’的叙事手法为读者构筑了一个充满精神暖意和人性宽宥的艺术世界,把巴山人民的生存之痛沉淀为一种沧桑的力量之美和生活之美。”[2]205历史是曲曲折折的,革命是轰轰烈烈的,也可以是静水流深、暗流涌动的,那么“盐道三部曲”便是这样一部巨著:以陕川鄂三省交界处的镇坪小县城折射出中国大地的全貌,以普通的民众生活托举起壮阔的历史长河,以至高的平民情怀支撑起秦巴山地的苦难岁月。随着时间的流逝,驿站废弃,盐道荒芜,过去的山间小道如今已被宽阔的高速路桥取代,这是时代的进步。但是,没有历史上的盐道,就没有今天的康庄大道,我们不应该将其忘却,就像不能忘却我们的初心。这也正是“盐道三部曲”的价值和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