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侠(副教授)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教育部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提出高校应积极建设各类课程的在线资源,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资源深度融合,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各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推动本校各门课程的线上资源建设,鼓励教师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教授课程。混合式教学有没有效果、有多大效果、在哪些方面有效果、如何评价混合式教学的效果等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思考的问题。
本文认为,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混合式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依托混合式课程,通过网络和课堂两种教学环境实施教学活动的效果。混合式学习有效性是指站在学生的角度,与纯粹的网络学习和传统课堂学习相比,分析混合式学习是否更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满意度。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是指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对混合式教学课程的有效性、混合式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此为基础,对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性做出价值判断,并系统描述混合式教学的有效特征,探讨影响混合式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对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对混合式教学做进一步探究,构建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以验证混合式教学的效果。在混合式教学成为高校主要教学形式的背景下,原有的教学质量评级系统已不再适合新形势,迫切需要构建一套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所以对混合式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于教学主管部门,比如学校教务处,应积极组织相关专家和人员制定评价制度,构建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并细化。在教学主管部门的带动下,将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落到实处。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的缘故,大中小学校都响应有关部门的号召开展停课不停学活动,学生宅家,教师采用各种直播软件教学,并使用QQ和微信等方式与学生开展互动,有的开展混合式教学方式较早的课程在相关网络教学平台上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包括教案、大纲、进度表、教学视频和习题),更便于学生学习。这说明教师开展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必要的,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还能应对突发情况。但是,不同教师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的效果不同,有的教师较负责任,能够实现混合式教学的目标,有的教师责任心则有待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教师的督促和管教。因此,开展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研究与实践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的构建应征求学生的意见。本文认为,在构建混合式教学有效性学生评价指标前,应对学生群体进行调研,倾听他们的心声,由学生说出自己理想的混合式教学形式。以审计学课程为例,笔者从混合式教学内容线上线下的比重、时长、方式等方面对200名学生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其中80%的学生都希望教师在线下课堂结合具体知识多讲解学习方法,即审计学课程学习方法论,95%的学生希望教师在线上教授如何开展审计实务操作,即将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操作搬到线上,90%的学生希望线上应具备审计学课程具体内容,教师只在线下课堂答疑,梳理总结相关知识点。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构建审计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有效性学生评价指标时,笔者认为,线上和线下具体内容的设置应作为一个指标,教学方法和时长各为一个指标。总之,在构建混合式教学有效性学生评价指标时应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收获的体会和感悟。
另外,构建混合式教学有效性专家评价指标时,应看重相关课程专家的意见和指导,成立专家小组或对专家进行咨询。专家意见大都集中在教师素养、教学设计、在线学习、课堂面授和教学效果上,这几个方面可以作为一级指标。一级指标确定后,对其进行细化,比如在线学习一级指标可以下设网络学习资源、课前预习与课后作业等二级指标。专家角度的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应与学生角度的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相呼应。
构建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后,需要应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对第一轮的应用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对相关评价指标做出修订。相关评价指标修订包括指标内容修订和指标权重修订,不论是哪个内容的修订都应该考虑算术平均数得分较低、标准差较大的指标项,算术平均数得分较低说明评价的内容在当前发展阶段效果不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标准差较大,说明评价主体对评价内容的意见比较分散。通过修改实践等环节,最终确定合理的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作为评价混合式教学有效性的标准,通过对任课教师混合式教学课程有效性的检验结果,评价教师采用混合式教学的成绩和不足,针对不足进行弥补,进一步保持优势。比如,采用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评价审计学课程时,发现一级指标网络资源不达标,其表现主要是该课程网络资源内容不完整、不丰富,审计学课程教师接受这一反馈信息后,可以将缺少的内容上传,设置丰富的内容,比如可以设置审计新闻动态、审计相关影视、审计英语等板块,并将每个板块的内容填充完整,如审计新闻动态及时更新内容、将审计相关影视名称和简介填充到审计相关影视板块。这样做的好处是满足了学生学习审计学课程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应将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两种方式有机融合在一起,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并构建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教学主管部门根据评价的结果督促教师对采用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进行改进,使学生真正从混合式学习中掌握更多知识,混合式教学的效果更好。另外,应进一步推广混合式教学,不仅包括理论教学,还应包括实践教学,使混合式教学模式覆盖到教学全过程,采取相应的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对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应遵循一定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这个标准可以是若干个评价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可以由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或专家组讨论论证确定,并对各项指标的标准做出解释说明。比如,对于线上内容板块的创新性,有创新就可以加分。笔者所代审计学课程线上教学选择的平台为中国大学MOOC,该平台固有的板块包括公告、评分标准、课件、测验与作业、考试和讨论区,除此之外,笔者还增加了新板块“审计相关影视”“审计动态”“审计英语”等,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因此,在专家组评价审计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有效性时应加分,另外对线上其他内容也应设为评价指标,具体包括教学视频、教案、教学课件、课堂测验、讨论、单元测试和单元作业等内容。从看教学视频的人数、下载教学课件和教案的次数、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单元作业完成的质量和单元测试的结果等可以看出这门课程线上内容受欢迎的程度,也应加分。
课堂教学衡量表的设置内容除了课程基本信息外,还应包括知识点、学生行为、教师行为、网络平台应用情况和评价反思等。教师方面涉及的活动主要包括知识导入、讲课、板书、视频、图片、提问、点评和演示等;学生方面涉及的主要活动包括课前预习、听课、问题回答、讨论、思考、测验、实操等;课程网络平台涉及的活动主要包括课前学习、课堂测试、学习笔记、提问讨论、上交作业等。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应从专家和学生的视角两个方面编制教学量表。专家视角下混合式教学有效性因素若与教学要素相对应,其内容主要包括教师课堂讲授思路、启发式教学、常规性学习资源、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契合度、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内容的针对性、课程基本信息完备性、教学内容的应用性、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线师生互动、拓展性学习资源、在线学习活动、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学习行为数据应用等。学生视角下有效性因素若与教学要素相对应,其内容主要包括在线学习活动、基本知识和技能、常规性学习资源、在线师生互动、学习自控力、拓展性学习资源、探究学习能力、课堂氛围、自主学习能力等。
对混合式课程开设公开课有两种形式,一是每次课都需要对外开放,不仅能够客观真实地评价混合式教学课程实施的有效性,还能激励教师认真对待每一次课,避免了教师为开设一次公开课精心准备,而在其他上课时间敷衍塞责。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其他教师未必会主动去参加公开课,这就需要教务部门指定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并进行考勤。这不仅能使其他教师从中学习到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还能使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更加客观。二是在开设课程过程中,教务部门可以组织一次大规模观摩课,教师自主选择一节课程内容申报观摩课,并提供上课时间及地点。教务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观摩,一般来说,观摩人员主要包括专家、其他授课教师和特邀教师等,比如,专家可以是教育技术中心的教师,其他授课教师可以是相同课程的教师,特邀教师可以是其他学校的教学名师和具有丰富混合式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听课教师应在“课堂观察记录表”中做好课堂记录,不做当堂评价,课后查阅“网络教学平台内课程信息化建设应用”,综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情况后填写“评价表”。在网络观课方面,听课专家和教师以学生身份登录课程网络平台,以学生的视角查看课程的在线建设应用情况,包括教师提供的课程信息、教学资源、学习活动和师生互动等。活动结束后,收集所有专家和听课教师的“评价表”和“课堂观察记录表”。
将混合式教学有效性学生评价指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由教师发布到网络平台,并组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调查。问卷的指标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有清晰的了解;任课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或其他信息工具,方便学生与教师的联系;通过网络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教学内容的框架,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拓展课外知识;课前因为可以在线上及时完成预习任务,所以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跟上教师的思路,学习更有针对性,提高了学习效率;讨论、辩论、成果展示等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网络和课堂”互补的方式,通过网络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值,使学生更注重平时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团队合作的能力,个人价值得到了更好的体现;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反思,提高了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本门课程整体上非常满意;学生对“网络和课堂”互补的学习方式非常满意;建议采用“网络和课堂”互补的方式;等等。针对这些内容从程度上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非常重要”“重要”“无所谓”“不重要”“非常不重要”,根据学生的理解,分别进行选择。
如图1所示,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影响混合式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网络平台建设、教师和学生等方面。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自身的能力、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教学反馈。其中,教师自身能力主要包括课堂讲授思路、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网络学习行为数据与应用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清晰性和可测量性;教学内容方面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应用性、自学内容的明确性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契合性;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课堂讲解、课堂讨论、组织在线学习和课堂启发式教学,课堂讲解主要体现在板书、图片、视频、演示等,课堂启发式教学主要包括思考、回答问题和有效提问;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网络平台建设、课程基本信息、教学资源;教学反馈主要包括在线答疑讨论、教师点评、教师指导、问卷调查、课堂测验。学生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基本知识和技能、协作能力、自控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其中自控自主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讲课、汇报展示、作业提交、课前自测、学习笔记等方面。
图1 混合式教学有效性因素构成模型
该模型可以运用到任一门混合式教学课程的有效性评价中,有利于管理者对采用混合式教学课程的有效性开展评价,管理者或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该模型涉及的变量,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搜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运用统计软件开展实证研究,筛选混合式教学有效性因素,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使混合式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更加客观真实,但该模型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仍需不断检验和完善。管理者或研究人员应设计出更加灵活和实用的指标,力求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覆盖到教学全过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