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容错性”教学的实践

2021-11-28 10:47葛红琴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容错性教学指的是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元认知出发,重点关注学生的原发性思维成长,合理纠正不正确、不简约现象,通过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互动,帮助学生排除思维障碍,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碰撞,实现知识的去伪存真,从而使学生思维达到平衡状态.

关键词:容错性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32-0010-02

收稿日期:2021-08-15

作者简介:葛红琴(1975.8-),女,江苏省南通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人们对理想课堂的定义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不再是毫无破绽的课堂教学过程,而是转变为“最真实”的课堂过程,真实的课堂必然会出现大量的错误,出现“与众不同”的意外,而这种“错误”会刺激师生思维,使学生从思维的框架中醒悟,进而在之后的学习中发挥“免疫”效果,生成精彩数学课堂.基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允许“错误”的出现,并有效的利用这些“昙花一现”般的错误,使之发挥“绚丽”的效果,构建精彩数学课堂.

一、允许出错,还原真实数学课堂

常规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错误,通常情况下,在学生叙述到一半甚至更少的地方,教师已经知道学生思维出现了偏差,进而提醒学生,阻止错误的发生,使学生失去了表达真实思维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因为怕出错而不敢想、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兴趣消失殆尽.这样,教师就不能从学生的口中获得最真实的信息,不能真实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用宽容心态对待学生错误,给学生充分表达思维的机会,将学生大脑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

例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教师在讲述基本概念后,向学生出示了一道题目:一条直线上有A、B、C三点,如果以其中的两点为端点形成线段,会有多少条线段?学生稍加思索后给出答案:3条.教师进一步延伸,展开变式训练,假如直线上有4个点呢?这时,学生给出的答案出现了不同,有同学给出了答案是4条.教师并没有对学生提出批评,而是用宽容的心态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运用画图方法找出准确答案.之后,教师又提出:假如直线上的点有5个呢?6个?7个?...... n个?教师宽容的态度,让学生放下了戒备心理,大胆的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即使答案、思维是错误的,也要勇敢的表达.再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组织,学生发现了点与线段之间的关系:假如直线上的点是n个,那么形成的线段是n(n-1)/2条.

案例中,教师运用宽容的政策来对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放松了心态,展开积极的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结果,给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无限的发展空间,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二、对症下药,精准把握学生错误

教学中,学生的错误是偏差思维的具体呈现,很多时候,教师为了防止錯误的发生,会不顾一切的去拦截,同时运用自己的思维对学生观点和认知进行屏蔽和同化,以便学生能够“顺应”教师观点,如此一来,学生就失去了“自我”认知的机会.真正的教学,教师应该直面学生错误,精准把握学生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对学生准确把脉,摸清学生错误之源,按照学生思维轨迹行走,引领学生走出思维误区,使学生思维走向新的高度.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在△ABC中,边a的长度为3,边b的长度为4,求边c的长.学生受本节内容的影响,不假思索的给出答案边c的长为5.学生的答案正好符合教师设置此题的意义.因此,教师让学生将分析此题的思维过程表达出来.学生很“顺利”的说出,根据勾股定理公式a2+b2=c2,现在已知两条边的长度,只要将数值代入公式就可算出结果.学生表达后,教师顺势提问:勾股定理适应于什么三角形?这时,学生恍然想到,题目当中并没有提到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找出了错误原因,学生转换思路展开探究,既然没有对三角形进行设定,那么就不能求出c边的准确值,只能求出c边的取值范围为1     案例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精准的把握了错误原因,对症下药,引导学生将错误思路表达出来,顺势引导学生对错误原因、途径展开思考,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错误是如何发生的,强化了学生对错误发生原因的认知,深化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

三、将错就错,资源可遇不可求

错误并不是一无是处,只要我们利用精准,可以成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基于此,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一味的批评,这样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信心.教师应该多加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对错误进行重新审视,突破学生既有的认知,将错就错的对问题条件展开修正和训练,使错误成为可遇不可求的优质教学资源.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用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将错就错,将之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时,教师按照常规教学法,首先向学生出示几道简单题目让学生展开计算,然后通过计算方法的分析、总结,向学生讲授了对应的理论内容——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在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之后,教师又向学生出示题目,展开课堂训练.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已知a、b、c都为有理数,计算|a|/a+|b|/b+|c|/c的值是多少?学生毫不犹豫的说值为3.显然答案是错误的,但教师并没有直接、明确的指出,而是将错就错,让学生再次认真审题、思考并讨论,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后,学生给出了多种多样的答案:3、-3、1、-1.以此为基础,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每一个答案出现在什么情况下?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表达后,教师再对不同情况下的可能性做出总结,让学生从本质上了解了题目中答案的多样性.

案例中,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将错就错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思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题目展开讨论、探究,将错误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对有理数加减法法则的认知更加深刻,促进了数学思维的灵动性发展.

四、错题档案,累积“错误”财富

错误的发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发生于同一个“陷阱”当中.很多时候,学生在做题时追求的并不是题目的质量,而是做题的数量,认为只要题目做的足够多,就可以将知识领悟透彻.殊不知,囫囵吞枣只会使学生“消化不良”,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想要真正的领悟知识,最简单的途径就是认真做好每一道题目.遇到错误的题目,就一定要追根究底的将之弄明白.为了防止相同错误的发生,教师可让学生建立错题档案,学会分析、正视、反思错误,不断的累积知识,使之成为学习过程中的有效财富.

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时,有这样一道练习题目:一次函数y=2x+b,若圖像经过点A(-1,1),那么此图像必然会经过点B(1,5).求b值.由于部分同学不能透彻的理解相关概念和公式,不知应该如何去求b值.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讲述,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帮助学生领悟函数概念和公式.之后,教师让出现错误的学生将此题记入错题本中,并记录错误的原因以及相对应的解决方案.这样,在以后的复习中,学生就可以拿出记录本,既可以使复习内容具有针对性,还可以节省复习时间.同样,其他的题目也要按照这种思路进行记录,且要做好错题类型的分类.

案例中,教师指导学生将错题按照一定的方式记入错题集中,使学生在不断的累积中学会了知识的分析、反思,有效的预防了类似错误的发生,同时也让学生之后的复习更有针对性,为学习效果的提升累积了大量财富.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从有效备学入手,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互动,调动学生思维活力,使之处于活跃状态,有效的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反思、处理思维障碍,促进思维模块的成长和完成,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禧娟.初中数学容错纠错教学策略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11):33.

[2]姜才保.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02):122-125.

[3]李刚.初中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对学生的影响及作用[J].新课程(下),2013(12):171.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