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逢勇
【摘要】微课作为信息化教学工具之一,不仅具有直观形象的教学特征,还能够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本文通过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题,研究加强学生自主预习能力、提高课堂知识疑难点突破两个方面,希望促进学生各项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的均衡性发展,从而实现保证地理课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目的。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方法研究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生活习惯,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精神活动,也为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支持与选择。其中,微课作为教育信息技术的代表性教具之一,自身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以课件知识点少、课件时常短、课件情境表现深受学生的追捧与喜爱。其次,由于微课课件属于碎片化课程教学的方式,借助微课还能够在课前、课后提供优质的教学指导服务,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上述诸多微课特点,有效融入到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补充传统教学的弊端性。故此,本文基于自己实践教学经验为基础,谈论三个方面的教学看法,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参考性价值。
一、加强学生自主预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和各项学习能力的良性发展。那么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发展,能够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上,促进学生自觉学习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的良性生成。而预习环节上,大部分学生没有教好的自制力,无法有效提高预习质量,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微课作为课前的指导,代替教师教学的部分功能,进而推动学生直观全面了解课程知识点,并且督促学生结合课本素材,绘制相关的预习思维导图,并且在课堂中开展作品的分享,这样的预习设计将会提高学生的动机,能够在教师预先设计的微课指导下,降低学生的预习难度,增强获取课本信息的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促进发展。例如,在教学《宇宙中的地球》一课内容上,提前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教师微课视频重点阐述:为什么地球是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以此激发学生探究性兴趣,督促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记录与分析工具,对课程内容不同知识点进行梳理与总结,进而在学生逐步了解过程中,也将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把握与全面认识。最后,在课堂开始环节上,要根据不同学生思维导图预习成果所暴露的学习问题基础上,有效调整自己提前设计的教学计划,从而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二、提高课堂知识疑难点突破
在高中地理课程知识的重点、难点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表现形式,能够通过微课技术的应用,将教材内容不同的知识点,转变为不同的课件视频,并且成立不同的学习小组,布置相关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各小组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化、讨论化、探究化学习,并且合力制作自主学习成果,然后上传至教师的邮箱。其次,在课中环节主要以教师集中讲述各小组自主学习过程遇到的难题,以及组织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学习看法,提出不同问题的解决路径,进而教师给予不同的点评,这样不仅提高课堂学生学习的活跃性,还能够将有限的课时集中在课程重难点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思维的发展上。
例如,在教学《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课的内容上,教师提前设计相关的微课视频,如:针对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形象化展示与说明,以及地球各圈层的特点。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和总结课程知识。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各小组阐释自己学习成果和观点,而教师给予学生教学点评,并且对错误认识进行纠正,这样将会使得所有学生加深自己对课程知识的认识。最后,随之教师纠正辅导工作的结束,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組之间的评价,相互点评彼此的学习成果,并且说出自己的评价依据,这个过程中是一次调动自己已知知识,通过批判性思维去分析和梳理其他小组的学习成果,继而在调用自己知识与阐述自己评价依据上,将会进一步对已知知识做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成效。此外,在这个课前自主学习和课中相互交流与点评过程中,不仅保证课堂知识有效传递,还能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辨证思维能力、分析与梳理学习问题的能力起到关键性推动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如何才能可持续保证高中地理高质量、高收益的教学目标达成,这需要系统化优化自己的教学环节,能够从关注学生知识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学生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效学习质量的提高,在学生自信心十足的学习状态下,自然能够助力教师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微课技术在本文的应用过程中,对学生自主预习能力发展、助力学生轻松突破知识难点起到关键性推动作用,为此,教师应该重视微课技术的教学优势,能够结合学生动态化学习发展和学习反馈上,不断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从而将会助力教师地理课堂教学上升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杨乘.微课融合对分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0(S1):76+78.
[2]张岚.高中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24):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