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
[摘 要]小学数学拓展课实际上是对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扩充和延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探索小学数学拓展课的基本类型及其实践路径,期望能够进一步丰富数学拓展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拓展课;类型;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32-0091-02
“拓展”一词有扩充、扩展之义。小学数学拓展课实际上是对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扩充和延伸。拓展课的内容既可以是对某一数学概念追根溯源的探究,可以是对某一知识点的深度挖掘和开发,也可以是对某一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还可以是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由此可见,数学拓展课程可以有效延展课堂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力的发展。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拓展课日益呈现出内容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特点。笔者探讨了小学数学拓展课的基本类型及其实践路径,期望能够进一步丰富数学拓展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一、立足知识应用的拓展课
数学家华罗庚曾言:“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 ,数学也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为现实生活服务。因此,在数学拓展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尝试解决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问题,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为了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笔者设计了一节“如何测量1元硬币的体积”的拓展课。课堂上,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方案,测量并计算出1枚1元硬币的体积。学生的设计方案分为两种。(1)由于1元硬币是一个圆柱,因此学生把求1元硬币的体积视为求一个圆柱的体积。要求出硬币的体积,就需要知道硬币的底面积和高,而要知道硬币的底面积就需要知道硬币的半径。学生把1元硬币放到纸上,用笔沿着它的轮廓画一圈,这样就能得到一个圆,然后学生把这个圆连续对折两次(如图1),这样就可以得出圆的半径,即硬币的半径,知道了半径,硬币的底面积就可以计算出来了。下一步就是确定硬币的高。1枚硬币的高不容易测量,为了使測量结果更加准确,学生提出可以测量10枚硬币摞在一起后的高度,然后把结果除以10,这样既容易测量,也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2)学生从“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中得到启发,采用“排水法”求1元硬币的体积。具体做法是先往一个杯子里面装满水,把杯子放到一个更大的容器内,把硬币放进杯子里,杯子里的水就会溢出,流到大容器内,用量筒测量出溢出的水的体积,这就是1元硬币的体积。在实际操作中,为了使结果更加准确,有的学生将10枚硬币投入盛满水的杯子里,然后测量出溢出的水的体积,再除以10,这样就得到了1枚1元硬币的体积。
教学中,笔者以“测量1元硬币的体积”为题设计拓展课,通过对生活素材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拓展课堂上,学生利用两种不同的思路求出了硬币的体积,无论是“测量法”还是“排水法”,都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巩固和拓展了课内知识,使学生主动把所学知识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真实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立足数学游戏的拓展课
教育家洛克曾言:“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言:“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这种兴趣的莫过于游戏。”儿童对游戏的着迷和喜爱源于天性,儿童的学习经常是从游戏开始的。立足于数学游戏设计拓展课,把知识教学与游戏融合在一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通过游戏锻炼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常见的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后,笔者以“摸几何图形”为主题设计了一节立足于数学游戏的拓展课。在课堂上,笔者将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硬纸片放到一个纸盒里面,并用手帕盖住纸盒。然后,笔者让学生蒙上眼睛从盒子里面摸出指定的图形,如果学生能够正确地摸出指定的图形,则该学生所在的小组加10分。为了增加游戏的竞争性和趣味性,学生只有在规定时间之内摸出正确图形才能加分,否则不予加分。在你追我赶中,学生开始了一节愉快的拓展课。游戏后,一位学生讲述了自己摸图形的过程:“老师要求我摸出长方形,我首先摸到了一个带角的图形,然后我发现这个图形只有三个角,因此我确定它是三角形。然后我又摸到了一个没有棱角的图形,我断定这是一个圆。随后,我又摸到了一个有四个角的图形,但是我发现这个图形的四个角都不是直角,我确定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来我又摸到了四条边都相等的正方形,直到最后我才摸出了长方形。”
教学中,教师以数学游戏为载体设计拓展课,把数学知识与游戏有效结合起来,把浓浓的数学味置于有趣的游戏之中,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在摸图形的过程中,不但进一步熟悉了各个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还培养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三、立足数学阅读的拓展课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当我们提到阅读时,不少人都会想到语文、英语这些需要大量阅读的科目,殊不知,学习数学时同样需要阅读。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革新,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实践证明,数学阅读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学生进行高效数学学习的基础,有效的数学阅读能够助力学生理解题意,从而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因此,教师立足于数学阅读设计拓展课,把数学阅读引入数学课堂当中,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搜集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数学小故事、数学谜语、数学诗歌给学生阅读,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数学绘本或读物。
比如,笔者搜集了一些数学小诗,提供给学生阅读。其中有清代诗人陈秋舫写的一字诗《题秋江独钓图》:“一帆一江一扁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还有宋代理学家邵雍的《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之花。”这首诗把一到十这十个数嵌入诗歌当中,寥寥数语就描绘出恬静淡雅的田园风光,勾起人们的无限情思。又如,明朝作家吴承恩歌咏夜景的诗歌:“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此诗用到的数字从大到小排列,写出了夜色之美。
这些数学诗歌只是众多数学诗歌中的冰山一角,教师在拓展课中可进一步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数学诗歌、数学谜语、数学故事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四、立足数学实验的拓展课
瑞士数学家欧拉指出:“数学不但需要观察 ,也需要实验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 、实验 、猜测 、验证 、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实验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教师以数学实验为依托设计拓展课,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勇于探索的精神。
比如,为了验证三角形的稳定性,笔者以此作为切入点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笔者让学生小组合作,把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学生发现三角形木架的形状没有发生改变。学生用四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学生发现四边形木架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学生由此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中,教师立足数学实验,设计拓展课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了对三角形稳定性的认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数学拓展课是数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意愿,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设计拓展课时,要善于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把知识传授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索过程,聚焦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使拓展课成为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参 考 文 献 ]
[1] 周孝丽.把握拓展技巧 促进思维发展:例谈小学数学拓展课的设计与实施[J].小学教学研究,2020(24).
[2] 陳加仓.小学数学拓展课的素材开发策略[J].小学数学教师,2019(06).
(责编 杨偲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