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站式仿真培训模式对新入院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的影响

2021-11-28 03:52:58李瑛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21期
关键词:胜任入院岗位

李瑛

淄博市市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科,山东淄博 255400

新入院护士是指专业护理院校毕业后,从事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未满一年的护士,可壮大医院护理队伍,激发护理工作活力。在新入院护士管理中,培训其具备岗位胜任能力,是影响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1]。新入院护士面临学校与医院的环境转变,在个人定位、知识技能应用等方面表现出迷茫、困惑,降低新入院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相关研究表明,培训是引导新入院护士适应新环境,培养岗位胜任能力的主要措施[2]。传统培训方法以理论讲解、技能训练为主,护士的知识与技能整合效果不理想,不能掌握系统性临床技能,岗位胜任能力培养不显著,影响护士护理服务工作质量,不利于和谐护患关系构建,影响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与认可度。多站式仿真培训模式在理论讲解、技能训练的基础上,为新入院护士提供仿真模拟训练机会,提升新入院护士临床技能,在岗位胜任能力培养方面效果显著,进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为探究多站式仿真培训模式的作用及影响,该文以该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新入院的46 名护士为样本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46 名新入院护士为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 名,性别比为男/女=1/22,年龄(22.53±1.18)岁。观察组23 名,性别比为男/女=1/22,年龄(22.32±1.2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新入院护士所在科室中随机抽取100 例患者,评估护理满意度,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照组患者50 名,性别比为男/女=29/21,年龄(49.28±3.57)岁。观察组50 名,性别比为男/女=28/22,年龄(49.15±3.6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取得护士资格证,且成功注册;②首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③同意且配合该研究。

排除标准:①非临床一线护理人员;②中途退出该研究。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培训模式,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护理知识,观看临床实操视频,同事间模拟诊疗操作。

观察组实施多站式仿真培训模式。按照每组5~6 名的规格,将新入院的23 名护士随机分为4 组,开展多站式仿真培训。培训师为从事于临床护理工作5 年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护师以上职称的本院护理骨干。结合本院护理工作要求,制定如下培训内容:①理论内容,护理服务理念、护理服务礼仪、护理记录撰写规范、护患沟通技巧、职业素养要求、患者病情观测、隔离防护要点等[3];②实践内容,临床护理操作技能、消毒操作、急救护理技能等[4]。为提高培训有效性,通过仿真培训整合理论与实践,仿真培训涉及的疾病包括脑卒中、脑外伤、消化道大出血及心绞痛等。在培训前,组建多站式仿真培训工作小组,由护理部总带教作为工作小组组长,培训师为组员,事先制定培训计划与方案,并以规章制度明确组长与组员责任,保障多站式仿真培训有序开展。

第一站:理论与实践培训。工作小组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课件制作,将培训的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相整合,详细阐述各个病种患者的临床护理操作要点,如论述脑外伤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检查方法、脑外伤患者急救护理要点、与脑外伤患者沟通技巧、脑外伤患者临床护理要点(如引流管护理操作)、脑外伤患者病情观测要点等,引导新入院护士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进行系统性学习,初步培养新入院护士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为岗位胜任能力培养奠定基础[5]。第二站:操作仿真模拟训练。工作小组组长根据该院内病历,寻找代表性脑卒中、脑外伤、消化道大出血等疾病患者的病例,进行仿真模拟训练情境的创设。在模拟情境中,各小组新入院护士分别担任患者、护士、组织者等角色,完成患者临床护理操作演练,在实际操作演练中,新入院护士轮流扮演不同角色[6-7],实施反复模拟训练,提高仿真模拟训练的全面性及有效性,使新入院护士掌握健康宣教、护理操作、病情观测、消毒防护等各项护理工作要点,将理论与实践培训的成果用于临床实践,提升新入院护士的操作能力,规范操作行为。在各小组模拟训练过程中,工作小组进行巡视,指导新入院护士进行规范操作,并观察各小组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与统一讲解,深化新入院护士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识,规范新入院护士的临床护理操作。第三站:沟通仿真模拟训练。对新入院护士进行讲座培训,培训内容以护患沟通技巧、护理服务礼仪为主,使新入院护士掌握如何与不同患者沟通、如何向患者提问、如何分析患者语意、如何合理准确传递专业疾病知识等技巧。在讲座培训中,讲师首先介绍临床实践案例,描述临床护理情景[8-9],要求新入院护士思考该案例的护理沟通方式,由各小组选派代表演示,讲师对各小组演示进行评价,并给出最优演示方式,引导各小组新入院护士认识自身的不足,完善小组演示的沟通方式,加深新入院护士对护患沟通知识的印象,提升新入院护士的沟通能力。第四站:归纳总结与反馈。在模拟训练完成后,组织各小组新入院护士将培训资料进行整合,如理论培训内容与实践培训内容的整合课件、操作与沟通仿真模拟训练的脚本、病例资料、讲解视频等,为新入院护士巩固强化临床护理知识提供丰富、全面参考资源[10]。同时,结合培训内容编写考核试卷,要求新入院护士独立完成考卷,并组织新入院护士进行自我评价与组内互评,评估自身在多站式仿真培训中的表现,根据考卷成绩与评价结果,可明确新入院护士在多站式仿真训练中的培训成果,了解新入院护士在岗位胜任能力方面的薄弱环节,引导新入院护士利用丰富的培训资料,开展更加深入地探究与分析,使新入院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1.4 观察指标

①岗位胜任能力,自制调查量表,在培训前后考察新入院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考察内容为理论知识、健康宣教、护理观察、专业操作、应急处理、纠纷预防、感染防护七项,每项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护士具备的岗位胜任能力越强。②工作积极性,应用工作积极性调查量表,在培训前后考察新入院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满分为10 分。③护理满意度。自制调查量表,在培训后,统计两组护士岗位工作期间,患者对其满意度。调查量表满分为100 分,>90 分评估为非常满意;≥60 分为满意;<60 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④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培训后两组护士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感染、用药错误、出血、不良反应等。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表示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岗位胜任能力对比

对照组各项岗位胜任能力评分均低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对比[(),分]

表1 两组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对比[(),分]

2.2 工作积极性对比

对照组工作积极性评分为(6.70±1.25)分,观察组工作积极性评分为(8.95±1.07)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8,P<0.001)。

2.3 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对比[n(%)]

2.4 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05%,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岗位胜任能力是指员工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开发,掌握岗位要求的理论知识、具备岗位工作技能,并在岗位中获取理想绩效的能力[11-12]。对于新入院护士来说,刚接触工作岗位,难以适应岗位要求,不能灵活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且新入院护士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与临床实践存在一定差异,使其表现出较低的岗位胜任能力[13-14]。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更好地辅助医院诊疗工作,提高患者满意度,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新入院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15]。该文提出多站式仿真培训模式,在理论与技能系统讲解的基础上,组织新入院护士进行操作仿真模拟训练与沟通仿真模拟训练,引导新入院护士将系统性护理知识技能用于临床实践,激发新入院护士潜力,培养岗位胜任能力[16]。在多站式仿真培训中,由医院护理骨干担任培训师,结合护士岗位要求,合理制定理论培训内容与实践培训内容,依托于医院常见病种,总结护士应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为新入院护士培训奠定基础。培训活动划分为理论实践整合站、操作仿真模拟站、沟通仿真模拟站、归纳总结站4 个部分,贴近新入院护士的岗位工作实际,可拓展新入院护士的理论知识,增强新入院护士的专业技能,为新入院护士提供岗位实践机会,掌握如何进行护理临床操作、如何与患者沟通,提升患者岗位胜任能力,使新入院护士在临床实践护理时能够游刃有余,规范医疗护理行为,为患者提供全面、满意、舒适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17]。该研究发现,观察组新入院护士的理论知识评分(87.35±6.44)分,健康宣教评分(81.40±6.37)分,护理观察评分(79.29±6.12)分,专业操作评分(80.12±6.52)分,应急处理评分(81.18±6.46)分,纠纷预防评分(79.76±5.48)分,感染防护评分(82.59±6.4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P<0.05)。该结果证实,多站式仿真培训模式可有效增强新入院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拓展新入院护士的理论知识,使其掌握健康宣教技巧,提升新入院护士的护理观察能力,规范新入院护士的专业操作及应急处理,引导新入院护士预防护患纠纷,做好感染防护工作,从整体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该研究结果与王冬梅等研究结果相同,王冬梅将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划分为个人特质、临床护理、人际沟通、批判性思维等内容[18]。其中,临床护理与该研究专业操作类似,人际沟通与健康宣教类似。在培训前,临床护理得分为(45.32±6.78)分,培训后得分为(54.38±6.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培训前人际沟通得分(16.15±3.28)分,培训后得分(19.18±3.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证实培训可提升新入院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观察组工作积极性评分为(8.95±1.07)分,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证实,多站式仿真培训可提升新入院护士积极性,激发新入院护士工作热情,在护理工作中能够规范操作、合理利用沟通技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与蒋秋红研究结果一致,蒋秋红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对观察组新入院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培训前对照组工作积极性评分(6.74±1.13)分,观察组评分(6.69±1.14)分;培训后对照组工作积极性评分(7.32±0.87)分,观察组评分(8.94±1.11)分,培训后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培训更能够调动新入院护士工作积极性[19-2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多站式仿真培训模式的应用,新入院护士可在实践工作前,进行工作场景的模拟体验,基于沟通仿真模拟训练,新入院护士能够了解如何与患者沟通;基于理论与实践训练,新入院护士可掌握不同病种患者的护理操作要点,使得新入院护士的护理工作理念与能力更强。在临床实践中,观察组新入院护士的护理操作更贴合患者需求,更易与患者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拉近护士与患者的距离,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张玉莲等[21]研究结果一致,其研究依托于护士核心能力,实施护士专业小组模式培训,培训前后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实培训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打造一支优秀护理工作队伍,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0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多站式仿真培训模式的应用,新入院护士可在操作仿真模拟训练中,掌握健康宣教、护理操作、病情观测及消毒防护等护理服务要点。新入院护士可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模拟获得的实践经验,用于临床实践,以规范科学的操作为患者服务,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的异常状况,有效预防患者治疗后护理意外或并发症的出现,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凸显护士的专业性。可见,多站式仿真培训模式可有效提升新入院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与赵春梅等[22]研究结果一致,其研究在新入院护士岗前培训中开展针对性危险预知训练,该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培训部分包含相关内容,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7件(7/48=14.58%),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1 例(1/54=1.85%),认为新入院护士岗前培训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供安全、有效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多站式仿真培训模式可提高新入院护士岗位胜任能力,进而提高新入院护士护理服务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医院护理水平。

猜你喜欢
胜任入院岗位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