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明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0300)
近年高职人才的培养一直是国家教育的重点,而一流的师资队伍是高职人才建设的生命线,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我校多年的教学实践及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汽车维修专业教师队伍存在以下问题:一、教师队伍年龄差距大:知识结构老化严重,年轻教师潜力大,但缺乏教育教学经验;二、有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强,但专业与所教课程不匹配,理论知识欠缺,专业技术不强;三、有的教师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缺乏专业技术指导能力及理论实践相融合的能力,国家针对汽车维修专业技能培训少,没有健全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体系;有的教师专业技术较强,但深入研究及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不足。为探索符合我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模式,我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结合我校“进校就是进厂,实训就是上班,培育职业素养,打造工匠精神”的办学理念,紧抓企业转型特点,将企业请进校园,把车间建在课堂,携手国内外知名企业,发挥汽车维修技术的专业优势,培养了一批专业理论扎实、具备跨岗位能力、深入理论研究、掌握多项技能、具有较强实践指导能力及教育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团队。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积累和经验总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师资队伍建设培训模式。
在“科教兴交,人才强交”战略指引下,学校紧跟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发展校企合作,企业利用资金、技术、渠道、管理优势,学院场地、人才、社会影响力优势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校企合作之路。学院建设成果广受肯定,院系改革、专业建设、教学改革齐头并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示范引领,屡创佳绩。
1.基于实训中心建设、各项技能大赛平台选拔培养优秀专业教师模式。我校提出“进校就是进厂,实习就是上班”的办学理念携手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华晨宝马、德国博世、保时捷、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云南小松等培训中心,与200 多家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211 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办学。教师定期请相关企业专家莅临我校进行师资培训,专业教师到厂家接受授课能力及专业技能提升的培训。我校借助20 多个实训基地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基地建设培养出一批优秀学生留校任教弥补了学校教师专业技能的不足。
实训中心建设培训如:
(1)博世汽车诊断实训中心:2006 年6 月学院与博世公司共建博士汽车诊断实训中心,2016 年升级为博世汽车诊断实训中心,主要针对博世合作院校核心教师培训、社会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等。
(2)巴斯夫昆明培训中心:学院与巴斯夫公司的汽车维修涂装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项目,成立于2013 年6 月。2016 年6 月,第一届巴斯夫”鹦鹉杯”全国职业院校汽车维修涂装教师大赛在学院举行,我校教师谢占锦荣获第三名;2017 年9 月,第二届巴斯夫“鹦鹉杯”全国职业院校汽车维修涂装教师大赛在学院举行,我校教师李明海荣获一等奖。
(3)车身维修项目中国集训基地:2016 年11 月21 日经人社部确认,是云南省首个世赛国家集训基地,培训师5 名,全部通过企业技术认证,其中国家级教练1 名,承担第43、44、45 届世界技能大赛云南省选拔赛及云南参赛选手集训选拔。我校选手连续入围国家集训队。承担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国家集训队集训考核任务。在基地参训的国家选手获得44、45 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冠军。学院依托世赛平台,与卡尔拉德公司展开校企合作,共建西南校企合作中心。
2.基于省级、国家级培训模式。我校省级、国家级培训主要承担中等职业学校交通运输类汽车专业课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开展中职学校交通运输类特别是汽车专业课程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专题研究,推进相关问题理论探索和创新,为省教育厅制定交通运输类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培训规划等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
1.我校在做优做强传统汽车机电方向专业的同时,加大专业建设力度,紧跟市场需要,进一步向新能源、钣金、喷漆等售后细分专业领域拓展,取得丰硕的成果。为弥补新入职教师体量较大、教学业务能力薄弱,专业技能欠缺等不足,定期请优秀教师对新入职教师进行教案撰写、教学授课能力、新能源转岗培训、实训平台教学组织、管理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以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技术技能水平。
2.“三高”一体化培训模式:为培养优秀的“三高型”教师,汽车系紧抓省交通运输厅、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技项目、课题的申报机会,围绕汽车维修、钣金、喷漆、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科研学术方面的培训,鼓励青年优秀教师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操作,创造创新,积极探索汽车方面教育教学研究及技能提升方法,弥补教师队伍理论知识方面的欠缺。
教师不定期到企业接受各项专业培训,将培训内容及心得体会融会贯通后对校内专业教师进行转训,不仅增强专业教师的理论功底,更让教师将理论知识与自身的实践经验充分结合。
我校教师李明海,在第二届巴斯夫“鹦鹉杯”全国职业院校汽车维修涂装教师大赛中勇夺一等奖,获得赴澳大利亚巴斯夫鹦鹉培训中心参加世界顶尖涂装培训机会。通过培训不仅了解到世界最先进的涂料解决方案、服务及客户培训计划,斯派克颜色检索及颜色匹配实际操作情况等,并且作为中方职教团代表探讨中国学生的职业教育发展及汽车喷漆如何满足市场需求等。把澳方职教的先进经验带进校园,开拓我校师生国际视野,提升技能水平,进一步推动我校与澳大利亚国际交流合作,从而为云南汽车维修专业培养专业素养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
2013 年承担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建设项目子项目汽车维修专业建设,确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教师分组编制出版项目化、模块化教材《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汽车电气系统检修》5 本。
2014 年10 月,《云南汽车科技教育实践基地能力提升建设》项目被省科技厅列入科技计划项目。2015 年,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1个、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科研课题4 个,中国交通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教科研项目2 个(其中重点项目1 个,一般项目1 个)、安宁市科技计划项目1 个完成立项。2016 年6 月,《云南省新能源汽车维护技术应用服务平台》项目被省科技厅列入科技计划项目。2018 年,《电动汽车维修中高压电安全应用研究》被列入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同年,《世赛训练模式引领的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研究(以车身修复专业为例)》被列入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1.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利用企业资金、技术、市场等支持,将我校实训中心、国家集训基地建设成得天独厚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及技能实训提升基地。
2.以技能大赛为平台,选拔培养优秀学生留校任教,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前储备具备科学素养、专业技能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拼搏精神的教师人才。
3.将校企合作的资金、先进技术、海外资源等优势和技能竞赛平台完美结合,选拔培养国家级优秀教师赴海外考察培训,将国外先进技术及教育教学理念带进教师队伍建设中,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格局的全能型教师队伍。
4.促进我国汽车维修技能培训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学院被确定为第44 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国家集训基地,成为云南省唯一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基地,实现了云南零的突破。全国首创的“技位”体系引起持续反响,学院的“进校就是进厂,实训就是上班,培育职业素养,打造工匠精神”的育人理念及特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模式,通过CCTV“新闻联播”传向世界,“全国技工教育领先品牌”、“技工教育云南发展模式”的赞誉奠定了学院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品牌地位。
5.在我校特色办学理念的带动下,在科技项目建设引领推动下,师资队伍不断成长壮大,在各项竞赛中屡创佳绩。“云岭首席技师”、“云岭教学名师”、“云岭技能大师”、“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等“一体化”骨干教师迅速成长,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和创新创造能力不断提升。2016 年,学院承办的CCTV《中国大能手》第二季云南省海选启动仪式,教师杨洋入围《中国大能手》全国竞赛勇夺三强。
6.我校学生在第44、45 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汽车喷涂项目均进入国家集训队,我校受训选手在第44、45 届世界技能大赛冠军。
结语:通过多年对师资建设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借助具有校企合作特色的校内外及国际化培训模式,我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师队伍理论研究及创新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有较大提升,科研专著丰硕。借助实训中心、各项技能大赛平台选拔培养优秀专业教师模式,增强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及实践能力,在职教领域享有“云南交通高技能人才摇篮”等美誉。各项技能竞赛选拔培养的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实践能力强、创新精神足的优秀学生留校任教,成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后备人才。同时基于校企合作及技能竞赛的平台选拔培养的国家级优秀教师,借助企业的资金、技术及丰富的海外资源优势,赴海外进行考察培训,将海外先进的技术及办学理念带进师资队伍建设,以点带面,开拓教师团队的国际化视野,增强教师团队的专业技能、丰富理论知识,培养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优秀教师团队。通过CCTV“新闻联播”传向全国,提升学校办学特色的全国影响力、企业品牌知名度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