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琼
(湖南省衡阳市核工业卫生学校,湖南 衡阳 421002)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当前我校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有些来自班主任老师自身,或操作层面,或意识层面,有些则是受客观因素限制,比如学生质量等。如何深刻认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内在原因,并结合学生实际特点提出相应解决办法,是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普通性质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主要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成绩,二是行为纪律。在更深层次上,主要是培养学生各方面品质,比如意志力、价值观念、诚实守信、奉献精神等等。具体到个别案例,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比如智力缺陷、家庭背景等。但在实际管理中,我们往往不是按照内容表现和内在属性实施教育的,而是从个体特征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育,因为学生间存在很明显的差异性。中职卫校教育与其他性质学校教育不同,专业指向性较强,属于一种职业教育。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卫校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升,除专业课之外的其他学科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教育内容越来越丰富,教育体系结构也越来越科学合理。相应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工作内容也越来越多。中职学生年龄基本在15-17 岁,这个年龄段学生正值叛逆期和青春发育期,加之受自身性格或人格属性影响,班主任老师往往很难落实好管理工作。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卫校女学生数量远远多于男学生,由性别比相差悬殊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往往会很突然。从管理的角度看,想要管理好集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必须能够深入到他们内心了解和认识他们的实际需求,比如叛逆,学生的叛逆行为及表现其实反映的是他们内心的具体活动,所以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需要摸准他们的原本的人格特征,并能够联系具体事件去分析他们的心理活动。所以本文认为,对于中职卫校班级管理工作来说,班主任需要从心理层面出发去实施管理,而不是仅仅基于学生的表象层行为去进行管理。
关于管理,它其实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实际生活与生产需要而建立起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现实应用性,与之相关的理论也有不少。因为管理对象主要是人,所以了解和认识人性与人物心理被视为是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率管理的关键。中职卫校班主任管理工作也需要有相应的理论作为指导,特别是心理学理论。在当前的班级管理中,很多老师都是凭借工作经验来对学生实施管理,这些经验基本都是在不断尝试与试验中被总结出来的。但经验只能代表过去,代表不了现在和未来,况且,不同时代下所孕育出的人也是不同的,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人的认知也在发生改变,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管理工作就无法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体系,科学性与合理性也会大大降低。
集体主义思想是我国所独有的一种价值观念,表现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便是,班主任老师会将某一套管理方法或某一种管理手段视为“万能钥匙”,以便有学生并不适合于此,也会被强制性要求融入和适应,只要对大多数学生有效便可,这便是集体主义思想的一种体现。其实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正所谓:“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性格不同,人格属性不同,接受能力与认知能力也会不同,那么,班主任所实施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手段也要不同,即便无法细致到“位”,起码也要准确到“类”。
中职卫校班级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比如“学生质量”。众所周知,当前我国各大中职卫校所接受的学生普遍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考试分数低,学习成绩差;学习能力不强(或智力发育较晚),接受能力不强;内心脆弱、敏感;不敢面对现实与真正的自己(部分是这样)。这边给班主任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很多班主任老师没能从学生心理问题出发去寻求解决办法和制定管理方案,以至于经常会与学生发生摩擦,从而使师生关系变得很紧张。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贯穿在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各个环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较为显著,针对学生而言,也丰富了学习资源、途径,便利了学生学习,但其消极作用也不可忽视,互联网中多样的信息不乏消极信息,不利于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并且中职卫校学生正处在思想快速发展的阶段,好奇心强烈,不良信息接收速度也十分快速,就会导致盲目跟风、紧随潮流等现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中职卫校教育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既不是普通高中教育,也不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水平较为中等,思想、言行等都还处在发展的阶段,而班主任对这一方面的认知还较为有限,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言行指引较为忽视,对待学生的管理态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学生犯了错误时,班主任了解起因的耐心度不足,注重批评教育,不仅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更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较强的压力,而针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班主任的夸奖、赞扬也没有及时落实,不利于学生自信心、成就感的树立。班主任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必须要明确管理方式,应将爱心、耐心落实在工作中,秉持着“爱”的原则,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层次性,真正促进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在平时工作中,班主任要培养自己的心理学理论应用意识,多去了解各个流派的心理学理论,如精神分析、格式塔、人本主义、行为主义,以及各类人格模型等。了解和认识每一种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应用范围,并将这些理论与工作实际相联系上。
应用心理学当前在我国比较流行,里面很多内容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具体管理工作中,若想获得更好的效果,就需要走进学生内心去了解他们的实际心理。然后结合他们的人格特征(或性格特点)采用相应的管理手段去对他们展开教育。事实上,一个正常个体(精神病除外)在生活中所表现的一切行为都是具有目的性的,只有真正了解到他们内心的真实需求,才能对他们下一步行为进行预测和判断,以及帮助自己更好去了解他们的最终欲望和诉求。
“生源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但它本身也是具有某些积极特征的。比如部分学生受挫折能力强,因为他们经历过比较重大的失败;比如在一定程度或范围内,心理调适能力较强;比如对荣誉等肯定性评价的敏感度较高;比如对社会认识更加深刻,等等。仔细分析这些内容我们会发现,此前失败的经历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消极影响,也有很多积极的部分,班主任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能够把握好这些积极因素,从而收获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赏识教育一直以来都是较为有效的管理方式,尤其是针对中职卫校学生而言,他们相对而言缺乏自信心,学习成绩带来的心理负担较为沉重,所以赏识教育既是最为有效的引导方式,也能满足中职卫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需求,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班主任的管理,以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班主任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针对性格相对孤僻、自尊心强烈的学生来说,针对这类学生应该着重于引导式教育,不宜通过直接的方式,梳理学生的心理问题,针对性进行优化,而针对性格开朗的学生,班主任就可以通过朋友谈话的方式进行管理,拉近和学生的关系,这一过程必须要将“爱”落实其中,尊重每一名学生,不因任何因素而歧视学生,最大化管理效果。除此之外,即便学生获取了微小进步,教师也要注重鼓励表扬,中职卫校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教师的鼓励、赞扬对学生来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远而言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近看也利于培植学习信心。
网络为教学、学习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学生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隐患,所以中职班主任必须要注重对网络的协调。首先,中职班主任应定期开展网络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如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使学生正确地看待网络、利用网络,降低消极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形成良好的用网习惯。其次,则是要和家长做好沟通交流,使家长协助班主任共同约束学生行为,共同营造健康、科学的网络环境,使网络环境发挥积极作用。此外,班主任也要学会利用网络,如建立微信群,在其中日常分享一些对学生成长有益的内容,一方面实现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另一方面则是以网络作为媒介,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和班主任的沟通更加密切,拉近关系,以互联网为平台打造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中职卫校也需要看重班主任专业素质的提升。对于中职教育而言,班主任一直都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的重要角色,班主任的专业素质尤为重要。因此,应着重加强班主任的业务培训,以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质,为高效率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学校可以定期开展班主任培训,包括思想、教学技能、管理能力方面,使班主任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也可以联合各个中职院校,构建班主任的沟通交流平台,让班主任间相互交流经验,共同提升业务水平。此外,则是聘请专业人士开展专题讲座,给予班主任不断提升自我的平台。
结束语:文本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特点对当前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遇到的困境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由于研究对象仅限我校学生群体,所以本文观点的普适性还有待商榷。从学生心理特征与人格属性出发实施班级管理是本文的核心观点,事实上,从行为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看,个体的行为活动不过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和需求,但受潜意识影响,个体并不会察觉到潜藏在他们潜意识中的欲望和需求,只有当欲望有潜意识活动成为意识活动后,他们才会对自己将要付出的行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