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文物名称英译探究
——以河南博物院为例

2021-11-28 01:23曹彩丽
魅力中国 2021年51期
关键词:意译目的论名称

曹彩丽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一、引言

数千年的历史积淀造就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无数奇珍异宝。文物的种类有很多种,包括铁器、漆器、陶器、铜器、瓷器等,它们的作用也分为很多种,在古代,高档的器具被用来消遣和观赏,但更常见的则是普通老百姓生活中的用品。在现代,文物被发掘出土之后在博物馆里能得到更好的保养和修复,人们也可以花上一点时间去欣赏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0 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加快,文物翻译也越来越受重视,文物翻译对我国的对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加深不同文化种族之间的认识,减少偏见和歧视,促进跨文化交流。将古老的文物名称翻译成地道的外文,介绍给外国读者。文物翻译是以汉字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言为信息载体,以各种社交媒体为渠道,以外国读者为主要传播对象的交际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难发现,从古至今,文物一直是人们心中历史的象征。是我们的物质财富也是精神财富。

河南博物院坐落于河南省郑州市,是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院现有馆藏文物17 万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

二、功能目的论

20 世纪70 年代,德国功能学派翻译家汉斯·弗米尔提出了功能目的论,原文Skopos Theory,并在他最著名的学术论文《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中论述了翻译功能目的论的基本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4]。传统的翻译理论将忠实放在首位,而目的论打破了这个传统,将翻译的目的放在第一位,着重突出读者的需要,这对翻译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人类独有的行为,是人类进行的有选择的有目的的活动。翻译时,译者根据客户或者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从原文所提供的多元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翻译[5]。也就是说,对于同一原文文本,根据目的的不同,采取的翻译方法也不同。弗米尔的功能目的论试图打破原文至上的地位,把翻译从原文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从译者的新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这就增加了译者翻译的灵活度和自主性,有助于提高译文的针对性和合理性。

三、翻译方法

文物名称翻译,顾名思义是将我们传统的文字以及文物名称翻译成外国受众能够看得懂听得懂的书面语言,博物馆文物名称英译的主要受众是外国游客,功能目的论在文物名称翻译的实践中具有直接指导的作用。文物名称起到一个公示的作用,它们会被制成展示牌摆放在相应的文物展品旁边,方便游客识别关于展品的详细信息,形成对该产品的初步概念。许多文物名称拥有着非常文雅的名字,它们的名字中蕴含着多种文化元素,而绝大部分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的背景知识不了解,因此在翻译文物名称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选用能够让他们看得懂的词汇。因此,根据目的论的原则,在翻译文物名称时要既满足游客的需要,又最大限度地保留文物的民族特色。在实地考察中,作者发现河南博物院在翻译文物名称时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

直译也称自由翻译,它主张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有些文物名称简单且常见,在英语的语言系统中有直接可以对应的词,直接译出来也能让读者明白,这时候就适合采用直译。直译能够保留原文本的特色,让游客去适应中国文物原汁原味的特色。在博物馆中,绝大多数的文物名称都可以用直译法来翻译,常见的文物名称通常是根据文物的外形特征加上制造材料组合而成的,比如骨笛,译为Bone flute,红陶勺,用陶土烧制而成的长柄勺,人类早期制作陶器时主要是用黏土在高温下烘烤,冷却之后陶制品变得十分坚硬,颜色也会变成土红色,译为Red pottery laddle,刻符龟甲,即雕刻了特殊符号的龟壳,译为Tortoise shell with carved symbols,青玉耳杯Sapphire cup with tow handle 等,这些都是一看便懂的,除了以上几个例子之外,河南博物院的各大展厅中还有很多文物的名称采用的是直译的方法,既省时省力同时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二)意译法

意译法是相对于直译法而言的,在文物名称翻译中意译法也是非常常见的翻译方法。意译法追求的不是逐字逐句的翻译,通常情况下,当原语和译入语含有较大的文化差异时,采用意译法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从跨文化语言交际和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意译强调的是译语文化体系和原语文化体系的相对独立性[3]。大量的实例说明,意译的使用体现出不同语言民族在生态文化、语言文化、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性。意译更能够体现出本民族的语言特征。

有些器件的用途古今相差较远,比如钵,壶,盘,展品在翻译的时候直接将相似用途的器件进行意译,比如白衣彩陶钵Painted bowl with white coating,将钵翻译成现代的碗,钵是佛教常用的法器,是僧侣的食器,与现代的碗用途相似,形状相同,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因此直接将它翻译成bowl可以方便参观者理解。相似的例子还有黑釉凸线纹瓷罐Black glazed ribbed ceramic pot,由于这件文物在古代被当作锅具,因此把“罐”译成了具有现代特征的pot。

(三)音译法

中外文化存在着差异,文物名称中许多文物种类是中国所特有的,外国读者对此没有概念而不知所云。尊,鼎,卣,禁,盂,戈,钺等字都是中国汉字特有的表示器具的词汇,外国语言系统中并没有相对应的词,为了让外国读者能够理解,一般采用音译的方式翻译。除此之外,一些文物名称中包含的地名、人名,朝代等也选择用音译的形式标注。一般情况下,在译文中使用拼音要用斜体字标注。比如:“柞(zuo)伯”铜簋(gui)(盛食器)Bronze Gui with inscriptions of Zuo Bo;“克黄”升鼎Bronze Sheng-Ding made by Kehuang;“邓公”铜簋“Lord of Deng”bronze Gui;“妇好”铜方尊(酒器)Bronze rectangular Zun with inscriptions of Fu Hao;云纹铜禁Bronze Jin with cloud design。

(四)加注法

由于中西文化存在许多差异,因此汉语中某些文化词语在英语中根本没有对等词,这就形成了词义上的空缺。在这种情况下,汉译英时常常采用加注法来弥补空缺。文物名称翻译实践中加注通常可以用来补充诸如使用材料,起源或者用途等方面的详细信息,便于读者理解。

比如:加注以解释文物的外形特点,鎏金银云纹铜钫Gilt silver bronze Fang(a rectangular pot);用来解释该文物的用途,有阑直内铜戈Bronze Ge (daggeraxe) with straight tang(weapon),羽纹铜扁壶Bronze flat flash with feather design(wine vessel);用来表明该文物的历史意义或地位,比如:乳钉纹红陶鼎——鼎之滥觞Nipple-nailed red pottery Ding--the origin of the Ding cooking vessel。麟趾金Linzhi (Qilin’s Toe) Gold,麒麟是祥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符号之一,寄托了中国人美好的向往,麟趾金就是按照麒麟的脚趾形状制作的,底部呈圆形,属于黄金铸币,在这里把麟趾金音译之后又添加了对麒麟趾的解释,能够让参观者更好地认识这件物品。

四、文物名称翻译中的不足

文物名称的翻译应该具备三个特征,即准确,生动,统一[2]。中西语言和文化存在差异是我们公认的,因此中文的文物名称翻译成英文之后难免存在纰漏,比如藏品青玉盘译为Sapphire jade dish,英语中dish 的盘口比plate 要深,而实物图中青玉盘盘口浅平,翻阅了相关书籍资料之后,发现“盘”常翻译成plate,因此,青玉盘建议翻译为Sapphire jade plate。

兽面纹铜圆鼎Bronze round Ding with animal-mask motif。此鼎上的兽面纹是饕餮纹,饕餮出自《山海经》,是一种异常凶猛贪婪的野兽,古代的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饕餮纹[1]。此处译文中用的是“animal-mask motif”动物面具图案,这样翻译不免会引起歧义,查阅资料发现在英语文化中没有与饕餮相对应的词,反而拼音“taotie”用得较多,因此,此处建议修改为Bronze round Ding with taotie design。

根据目的论的原则,文物名称在翻译的时候应以读者为导向。馆藏青玉鸟形佩翻译为Sapphire bird-shaped pei-pendant,玉佩兴盛于宋代,人们以佩戴玉为美,古语有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可见玉的重要性,而外国文化中并没有玉佩这一说法,因此如果翻译成“pei”,会使人一头雾水,不如直接译成吊坠装饰物,因此青玉鸟形佩建议译为Sapphire bird-shaped pendant。

云雷纹扁足铜鼎Bronze Ding with cloud and thunder design,云雷纹是古代漆器和铜器上很常见的一种纹样,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回旋形线条,圆弧形也单称为云纹,方折形也成为雷纹,二者合称为云雷纹。人们猜测云雷纹最早可能是从漩涡纹发展而来。译文把云雷纹译成cloud and thunder design 属实有点敷衍,笔者认为云雷纹的译文应该包含纹样的特征,而不仅仅是按照字面翻译。

旋涡纹灰陶饼Pottery cake with whorl design,这个例子把“饼”译成了cake,根据资料显示,陶饼在古代是随葬用的冥币,形状似饼,略有厚度,表面刻有旋涡状纹饰,cake 可以用来表示“块状饼”的意思,尽管如此,在翻译的时候应该加上它的附加意才能将文物所携带的文化表达清楚,因此建议在翻译的时候用括号的形式加以解释。

另外,文物种类非常多样化,但是相同的种类细分也会有差异。比如“壶”,在中国,壶也有许多种类,翻译的时候应该具体化,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外形应该有不同的译法,比如彩陶双连壶,根据实物可以看出,此壶体型细长,瓶口较小,翻译的时候可以用flask 来表达,翻译为Painted pottery twin flasks;龙耳虎足方壶,根据实物可以看出此壶体型高大,腹部圆鼓底盘呈方形,翻译的时候兼顾外形特征译为Bronze rectangular pot with dragon handles and tiger feet。

“徙”铜鼎Bronze Ding with inscription of Xi

“息”铜鼎Bronze Ding with inscription of Xi

在这个案例中,两种文物名称的译法一模一样,而实物却不一样。根据相关资料描述,考古工作者在研究铜器的时候,发现多件文物刻有“徙”的字样,通过多方比对和分析,得出结论:“徙”是氏族名。据史料记载,息国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灭于春秋初年,在河南罗山县蟒张乡发现的一个商代墓地中出土了多件带有“息”字甲骨文图案的青铜器,推测此地乃是商代息国的贵族墓地,而青铜器上刻铸的“息”字图案,便是古息国的徽记。因此,虽然两件文物汉语发音一样,但是译为一样的英文容易引起歧义,两个文字在英语文化中也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因此建议在译名后面添加注释,表明两个“Xi”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五、结语

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翻译理论必须与翻译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翻译的意义。文物在命名的时候会结合多方面因素,包括文物出土的年代,材质,外形,用途等,无疑加大了翻译的难度。文物名称翻译的特殊性对译者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文物翻译任重而道远,只有确保文物名称翻译的质量,才能产生良好的文化输出效果。

猜你喜欢
意译目的论名称
传奇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目的论——基于《虬髯客传》五个英译本的分析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