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2021-11-28 01:23药宇
魅力中国 2021年51期
关键词:卢卡奇物化劳动者

药宇

(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616)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开创者之一,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奠基性作用。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卢卡奇通过对物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入手,批判了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领域出现的物化现象,提出了消除物化的途径,对物化作了较为全面的解读。他的物化理论成为批判资产本主义的有力武器,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卢卡奇提出物化理论的背景

(一)产生背景

二十世纪初,国际上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这也成为卢卡奇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直接原因。随后德国、匈牙利相继爆发了国内无产阶级革命,但相继失败。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流水线作业的出现,使得工厂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劳动人民大量失业。在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社会贫富差距加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此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领域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拜金主义、物欲思想在社会上流行开来。新形势下思想家和理论家开启了新的探索,积极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新出路。在此背景下,卢卡奇提出了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的主张,立足于人类解放,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主张通过唤醒无产阶级意识来克服物化,将社会中物与物的关系恢复成人与人的关系。

(二)理论渊源

一是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商品拜物教为基础的,他认为商品拜物教即为物化的具体表现形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的形式进行了解释:“商品形式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他指出劳动者与劳动之间存在一种社会关系,劳动者是驾驭劳动的主体,但是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的关系逐步转化成了物与物的关系,劳动者也逐步受制于自己生产出的劳动产品。卢卡奇在解释物化这一概念时运用了马克思对商品的解释,指出物化即为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若想深刻理解物化,必须对商品产生的历史进行剖析。

二是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思想。卢卡奇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出发,阐述了物化理论,其物化理论具有浓厚的黑格尔主义色彩,可以说,其物化理论是基于黑格尔哲学来建构的。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提出,“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实体即主体’。卢卡奇主要关注了无产阶级作为从事生产活动的主体被压抑的本性,以及阶级意识觉醒的重要性。此外,在分析如何消除物化的过程中,卢卡奇运用了黑格尔总体性的辩证法。总体性原则强调人存在的总体性,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因此,卢卡奇指出只有无产阶级能正确认识社会中存在的物化现象,启示无产者应觉醒阶级意识,承担历史使命,实现主客体的统一,找到消除物化的途径。

三是韦伯的合理化理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在全盘揭示和批判韦伯的“合理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资本主义合理化在实质上与物化无异,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各个层面都是理性的,物化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合乎历史进程规律的合理化现象。卢卡奇继承了韦伯合理化的部分观点,批判了韦伯关于物化的非批判立场,看到了合理化对于人性的压迫以及物化现象的消极本质。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主义合理化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物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主体性被否定,显示出了非人性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上升到了人们的思想领域。

二、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是物化的产生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层面,物与物的相互关系产生了。”物作为客体,支配它的法则由主体制定,但是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一个独立于人类社会的商品世界,这里运行的法则虽然由商品生产者制定,但却以自己独有的运行机制冲击着既定的规则,并对主体造成影响。这里所指的法则实际上指的是社会分工,它使工人成为产流水线上的一部分,人与自身、与其他人相分离,加速了工人的异化进程。“主观层面,市场经济覆盖下的区域,人的活动疏远了自己的本体,成为一种商品。”劳动者将自己的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买卖与交换,这与自身的发展要求相背离。因此,在客观上人与自身相分离,在主观上人与人的本质相背离,物化由此产生。

二是劳动作为人与自然界之间的活动,是具有客观性质的东西,不依赖于人而存在,人在进行生产活动时,本意是通过劳动完善自身,获得全面的发展。而人在被迫从事劳动之后,劳动开始同人相对立。这种对立既有客观层面,又有主观层面。客观层面是指在发展商品经济的过程中,商品及其运动形成一个有着自己运行规律的商品世界,人们可以认识这一规律,却无力改变它。主观层面是指这一商品世界的规律与人的发展规律是相悖的,人却不得不服从于商品世界的规律。简单来说,卢卡奇提出的物化是指由人生产出的劳动产品本该被人所掌握,却反过来控制人的现象。

三是物化现象导致的后果。其一,物化导致了物化意识的形成与传播,人在从事生产活动时逐步丧失了自己的思想,放弃了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沦为机器与商品的附庸。其二,物化使得人的类本质发生变化,劳动者被迫而非主动参与劳动,劳动不再是劳动者获得全面发展的途径,而成为维持个人基本生存的手段。

四是对物化现象的扬弃应该从无产阶级出发,即从无产阶级自身出发去唤醒其阶级意识,进行意识形态斗争。无产阶级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具有主客体相统一的“总体性”意识,因此消除物化的历史使命只能由无产阶级完成。卢卡奇认为无产阶级的觉醒是消除物化的开始,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克服物化的关键。无产阶级掌握强大的思想武器之后,就能洞察社会的发展规律,用正确的意识去指导实践。不过,卢卡奇对物化的扬弃局限于观念逻辑,没有上升到实践的层面。

三、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当代价值

对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我们要运用辩证、客观的态度加以分析。虽然其理论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但它对于促进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于如何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大限度地消除物化的影响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健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卢卡奇提出的物化并非只存在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中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物化现象,如何如何减少物化思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更有效地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这正是我们需要注意和思考的问题。首先,建立高水平的市场经济制度。在市场机制上,健全公平透明、信息高效、竞争合理的市场机制,更好地融合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政策法规上,建立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提高各个经济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并且及时淘汰落后产业,改革垄断行业,采用多种手段鼓励新兴产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在政府决策上,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完善市场体系,保证市场活力,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形成政府与市场之间互融共荣的新型关系。其次,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把握适度原则,适当的竞争可以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而过度的竞争会导致违法犯罪等不良社会现象的出现。因此,要把握竞争的“度”,抵制和打击恶性竞争,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对更好的物质条件追求的积极作用。

(二)重视劳动者的思想领域建设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重点关注了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物化,将物化上升到人们的思想层面。同时,他认为只有无产阶级可以洞察社会现实,解放思想克服物化。然而,先进的思想观念不可能在劳动者的头脑中自发地形成,劳动者的无产阶级意识也不会自发地觉醒,必须通过理论灌输与教育的方法去唤醒劳动者的阶级意识。因此,重视劳动者思想领域的建设尤为重要。首先,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们日常的生活与学习相结合,提高人们的文化辨别能力,使人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其次,提高劳动者主体意识,对劳动者进行教育活动,培养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通过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使用先进科技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并根据自身需求运用和改进工具,成为劳动的主体。最后,在全社会弘扬克勤克俭、理性消费的观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早已不为生存问题所困扰,转而寻求更高的物质享受,但是,大多数人往往遭受落后、腐朽的不良文化侵袭,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引导,被物所控制,落入消费主义的陷阱。通过勤俭节约意识的培养,使人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与消费观,最大限度地减小物化意识的不良影响。

(三)正确对待科学技术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分析了科学技术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方便人民生活的巨大作用,但同时也指明了科技迅速发展带来的弊端,如“科技异化”。“科技异化”是物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使人被科学技术掌控,逐步丧失主体性。为消除发展与运用科技技术的消极影响,更大限度发挥其积极作用,首先要辩证看待科学技术的使用,明确科学技术与人的关系。人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主体,科学技术是客体,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新科技手段,推动了科技的向前发展。因此,要不断提高人对科学技术的掌控能力。其次要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与创新意识。人的主体创造性的发挥是科学技术进步与创造的源泉和动力,人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加强学习,提高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不断根据人类自身需要创造出能够促进社会发展、便利人类生活的技术与设备。最后,科学技术的运用应该以责任意识为前提,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之前充分考虑其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并综合衡量与反复思考它在经济、政治、伦理等各个领域的影响。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效益,减小其负面效应。

猜你喜欢
卢卡奇物化劳动者
身体消费、超现实欲望与内爆都市:《金钱——绝命书》中的物化书写
高炉混合喷吹煤粉的物化性能研究
致敬劳动者
劳动者
在布达佩斯“寻访”卢卡奇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探讨有机硅电解质物化特性
致敬最美劳动者
浅析卢卡奇与马尔科维奇辩证法的异同
卢森堡思想对卢卡奇的影响研究综述
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物化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