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跃 张雪芹 胡敏杰
(华北科技学院,河北 三河 065201)
新的时代,高校人才培养需要有更大的格局,需要站在全球合作与竞争的高度,增强各类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从而真正使我国成为现代化强国。在教育部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1]对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描述中,强调了课程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跨文化教育”、学生应“通过英语学习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加强对中外文化异同的认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根据对本校2018 和2019 级两个年级各10 个班级的大学英语学生跨文化交际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总结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改进教学策略和提高教学效果。两个年级组都覆盖了不同文、理、工专业的学生,分别收到298 和292 份有效问卷,能够反映学生的总体状况。
本次问卷调查问题设计分为如下几个模块,基本覆盖了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过程:
1.学生对外语学习中语言与文化的认识;
2.外语教师对语言、文化知识的教学现状及效果;
3.学生自身对语言与文化学习方面的自我认知;
4.学生对语言、文化知识获取及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认知。
“任何人类学习都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这个过程的顺利完成。”[2]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语言脱离了文化就不能独立存在。语言和文化相互支撑、相互影响。任何语言都是用来表达其背后的文化。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地理、历史、风俗、社会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英语。
问卷调查第一题是调查学生对外国文化的兴趣。通过调查,2018、2019 两个年级组非常感兴趣的比例仅仅分别为23.74%和12.88%,更多的同学选择比较感兴趣,比例分别为63.13%和73.48 %,选择没有兴趣地接近为0%。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对外国文化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为了从兴趣出发,加强学生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和学习,还需要老师的科学、耐心地引导。
问卷调查第二题是调查学生对外国文化学习必要性的认识。同第二题相似,通过调查,2018、2019 两个年级组认为很有必要的比例仅仅分别为32.32%和19.7%,更多的同学选择必要,比例分别为54.55%和67.42 %,选择没有必要的接近为0%。但是认为不是很必要地存在一定的比例,分别占12.12% 和12.88%。由此可以看出,认为很有必要的学生有限,且仍有部分同学认为没有很大必要,因此今后老师授课中应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重视外语学习中文化知识的习得及跨文化技能的掌握。
班本部分从学生角度,调查研究外语教师对外语语言、文化知识的教学现状及效果。从学生层面调查,有利于客观、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效果。
本部分问卷调查第一题是调查外语老师是否经常在课堂上传授外国文化。在问卷调查中,2018、2019 两个年级组选择“经常传授”的比例分别是42.93%和46.21%;选择“有时会”的比例分别是46.46%和41.67%,选择偶尔传授的比例均在10%左右,选择不会传授的均在1%左右。由此可见,大部分任课老师会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兼顾外国文化的习得,但是有部分老师对文化知识讲授的频率应当适当提高。
问卷调查第二题是调查老师是否会经常设计一些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在问卷调查中,2018、2019 两个年级组选择“有时”的比例最大,分别为53.54%和58.33%,选择“经常”的比例其次,分别为40.4%和32.85。选择“从不”的比例分别为6.06%和9.09%。跨文化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既离不开知识的铺垫,也离不开实际情景下的训练。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老师还是比较重视实际技能技巧的操练,也有部分老师没有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没有注重语言文化知识的实际应用。
问卷调查第三题是调查老师主要用什么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两个年级组选择比例较大的分别是: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学习与文化相关的词汇短语、对比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多媒体如电影录像、图片、互联网等补充课堂文化教学内容。而两个年级组选择“要求学生参与资料阅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的比例分别为40.91%和40.15%,所占比例偏低。这一方面说明老师们注重结合教材补充文化知识、注重知识的扩充和讲授、注重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但是在调动学生思考、讨论、角色扮演等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面仍然较为薄弱,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本部分问题的设计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在语言与文化学习中的动机因素、兴趣偏向、问题所在、心理因素等,据此来制定相关的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课程安排。
问卷调查第一题是调查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学生们认为存在问题引起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跨文化交际氛围、其次是传统教学模式和自己不重视,选择“教师教学不当”的比例很小。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提高来说,提供和创设跨文化交际氛围非常重要[3],老师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高效的学习氛围,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还应当针对部分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问卷调查第二题是调查影响学生学习外国文化和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主要因素。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情况可以看出,影响他们学习外国文化和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最主要因素是缺乏实践的机会、缺少跨文化交际的氛围,其次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受母语思维的影响,而“作业和考试压力太大”有一定的影响。选择“学校和老师不重视”的同学仅占较小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主要影响因素是缺少跨文化学习氛围和实践机会,今后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有更多的改进措施,同时减少常规作业和考试对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负面影响。
本部分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了解学生对语言、文化知识获取及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认知。通过调查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和获取英美文化知识的主要来源,有利于了解当前最为学生所接受和喜欢的途径和方法,改进教学策略。
本部分问卷调查第一题是调查学生认为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学生认为最行之有效的途径是出国深造和课堂教学,可见学生是比较重视对异国文化的亲身经历,同时也是比较重视课堂对跨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其次,学生们还选择了引进外籍教师和自学,比例相对较小,但是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说明部分学生认同在国内通过外教的学习和自主习得相关知识和技巧。
问卷调查第二题是调查学生获取的英美文化知识主要来源。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看,学生们获取英美文化知识的主要来源依次是电影电视影碟广播互联网、课堂课本及辅导书、小说、报刊杂志、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专题讲座。由此可以看出,影视媒体对于学生习得英美文化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能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内容和感性认知;课堂课本及辅导书及小说报刊作为传统知识的传播媒介作用也不可或缺。比较而言,当前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和专题讲座有待加强,对跨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还显不足。
通过对本校学生跨文化交际学习情况调查,发现同学们在学习中存在一些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学策略。现将分析结论总结如下:
1.大部分同学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对外国文化是比较感兴趣的,为了从兴趣出发,加强学生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和学习,还需要老师的科学、耐心地引导。大部分同学虽然对异国文化有兴趣,但是获取文化背景知识的主动意识不强,停留在被动接受和学习的状态。教师应当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自主性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2.应当从大学一年级就加强学生的文化学习意识,老师授课中应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重视外语学习中文化知识的习得及跨文化技能的掌握。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和促进学生了解地理、历史、风俗、社会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英语。
3.相当部分同学具有主动和外国人沟通的心理意愿,而同时也存在语言学习和应用中不自信和一定的焦虑。因此,教师应当转变学生的观念,努力创造更多的练习和实践机会,让学生提高跨文化能力的同时树立自信,克服心理焦虑,把进行跨文化交流当作一件乐事。
4.由于学生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知识非常有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效果,需要教师提高学生对非语言交际因素的重视,同时对相关知识进行强化和补充。
5.今后应改变部分老师偏重于语言教学、对文化教学的比例安排偏少的情况,在语言教学的同时兼顾文化知识的教学,强化文化知识的比重。同时,还应加强对教师道德文化能力培训和文化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效果[4]。
6.英语课堂不仅要学习的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习俗和文学艺术,对价值观念的比较和理解更要加强,这样更有利于加强学生跨文化意识、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沟通技巧。
7.对于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提高来说,提供和创设跨文化交际氛围非常重要,老师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高效的学习氛围,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8.应为学生创造跨文化学术交流和跨文化沟通机会,安排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外活动,以使更多的学生受益,更好地把课内外学习结合起来,增强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