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玲 马玉梅
(甘肃省酒泉第七中学,甘肃 酒泉 735000)
在当前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和人生观多样化,社会矛盾与纠纷凸显,社会新问题不断涌现的新形势下,中小学思想状况不容乐观,培养青少年思想道德素养,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势在必行。
教材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载体。作为学校、教师,一定要有把落实教材育人功能作为落脚点的意识。
思政课程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提高道德水平的主渠道。作为思政教师,一定要正确理解编者意图,准确梳理教材脉络,全面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爱上这门课程,从而把良好品格、法治意识、正能量等道德之种植入灵魂深处,以此完成“打好学生人生底色”的历史重任。首先,做“多面手”,进行多元化教学。思政教师不但要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而且要做“多面手”,须修炼将故事、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现场调查、模拟法庭、知识竞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穿插在教学各环节的技能,并注重用小组合作式,参与体验式等多元化方式组织课堂。其次,把“道德难题”引入课堂,提高学生感知应用能力,形成社会化道德观。在进行多元化教学的同时,教师要适时将与教材有关的社会现象或“道德难题”引入课堂,在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同时,提高学生感知应用能力,并形成社会化道德观。再次,打破常规,焕发课程活力。思政教学真正目的是让学生达到知、情、信、意、行的有效结合,其落脚点在“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突破课程单向灌输模式,构建课内与课外并重、校内与校外结合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延伸到更广阔的社会大课堂,帮助学生从鲜活的生活事例中检验和丰富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不能单靠思政课教学,每位教师都必须认识到自身肩负着“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1】的重任,在“育智”的同时注重“育人”。第一,利用教材的“人文”素材,培养思想素养。现行教材在编排体例上,注重渗透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需教师深入挖掘学科教材,找准“育人”着力点,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本学科素养同时,循序渐进提升思想素养。第二,挖掘爱国主义素材,根植爱国主义情愫。《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聚焦青少年,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2】只要教师善于挖掘教材,在各个学科都能找出培养学生思想素养的素材,也就能完成“立德树人”的重任。
笔者学校是一座新建校,校园建设美丽大气,但师生来自四面八方各个校园,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建校初期,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学校将文化主题定性为“玉文化”。其因有三:一是玉文化根植传统文化精髓;二是玉文化体现酒泉地域文化;三是玉文化贴近学校办学追求。在“玉文化”引领下,学校将教育理念定位为“责任教育,以人为本”;办学理念定位为“温暖心灵,润泽成长”;学校精神定位为“求实求新,惟精惟一”;校训定位为“诚善立德,勤毅修业”;校风定位为“朴实无华,文雅有涵”;教风定位为“爱生如玉,琢而成器”;学风定位为“习若自然,美若天成”;学校远景定位为“师生温馨家园,酒泉教育明珠”;培养目标定位为“有担当的现代君子,有梦想的阳光少年”。在“玉文化”的环境熏陶下,师生整体思想状况迅速转变,在两年多时间内,新建校就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师生思想道德素养在短时间内得以快速提高,获得了社会、家长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第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培养家国情怀。除了利用课堂、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外,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还有很多。如可利用升降旗,国旗下演讲等方式营造仪式感,催发爱国心;利用班队会,观看爱国影片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爱国志;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等“接地气”实践活动,拉近久远的历史与学生距离,孕育爱国情,从而让家国情怀入住学生心田。
第二,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培养健康身心。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康身心的有效载体。如,可开展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或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发展”为主题的各类趣味运动会,以此丰富学生生活,健康学生体魄;定期开展养成教育,经典朗诵展示,消防应急疏散演练,“科技大篷车”进校园等艺术教育与实践体验相融合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体质,增长知识,健康身心。
第三,开展“好书大家读”活动,提高自身免疫力。笔者学校非常注重“书香校园”“书香班级”的打造。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每个教室都设置了读书吧,配备不同数量的书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在开展“好书大家读”活动的同时,还会定期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师生始终保持阅读激情,在书海遨游中提高自身“免疫力”。
培养青少年思想道德素养,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这就要求学校、教师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采用“多管齐下”之措施,循序渐进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