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晨婷,王兴起,丘亮辉
(1.苏州大学 文正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2.泰山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3.苏州太湖书院,江苏 苏州 215164)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源泉,是一个民族最动人的精神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树立文化自信,他认为中国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五千多年的文明传承的基础上。虽说中华文明至少有五千多年的传承,但在现实社会上重视有两千五百年历史的以儒释道为主的传统文化,而孔子以前的两千五百年易道文明却处于被遗忘的尴尬境地。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极大地削弱了易道完整的应用体系的社会功能,以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并没有把易道演绎的百家学说看作是不可分割、不可偏废的文化统一体。在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空前繁荣的现代社会,易经逐渐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国粹[1],然而社会上对易道的现代意义及社会功能的认识仍然有失偏颇。文章就正确认识易学文化的社会功能提出几点看法,以期在新时代找回现代易学文化的社会功能。
易道最神秘之处就在于《系辞上》中所说的“神以知来,知以藏往”的占筮功能。时至科学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占卜在博弈论、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概率事件时仍有广泛的应用,体现出人们趋利避害的美好愿景。朱熹曾指出“易本卜筮之书”,尚秉和认为“欲学易、先明筮”[2],学易经绕不开占筮。筮法即卜问吉凶的方法,筮法的特征是以蓍草数目的形式,导出某卦象,并依其卦爻辞的内容,判断所问之事的吉凶。筮法的内涵包括揲蓍成卦的演算过程、卦爻象的结构及其变化的法则、卦爻辞与卦爻象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依卦爻辞判断吉凶等。周易经传和历代易学正是在筮法的基础上推衍出一套易学哲学体系,因而我们研究易学及其哲学,不能脱离筮法。
《周礼》记载:“卜者择也”,可见占卜是古人遇到疑问时的一种决疑方法,它的基本社会功能是通过“神道设教” 以“通天下之志”。占筮是连接神学与哲学的“帝王之学”,对古代的社会和政治生活曾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当时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功能。[3]占卜的基本社会功能是从信念和意志决断的层面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和帮助,[4]其趋势是在“鬼谋”中加入“人谋”的成分,并且“人谋”逐渐取代“鬼谋”。
殷周时参加占断的大都是君主、重臣、大夫以及史、巫、宗,他们都属于统治者和社会精英阶层,是当时社会上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占筮之所以能够预测吉凶成败,依靠的是占卜者的生活经验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每个人对客观形势的分析不可能完全相同,对同卦的吉凶占断也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古代占筮特意采取了“三人占则从二人言”的占断方式,也有少数服从多数之意义,在实现集思广益、集体决策,避免个人决断带来的危害的同时,也是借由鬼神之语,实现臣子向君主进谏的一条言路。著名学者于光远指出:“占筮是在专制主义条件下的君臣对话的特殊方式。”[5]除此之外,占筮也是统治阶级即决策者们与百姓沟通的一种方式,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手段。它以神启观念为基础,从信念和意志决断的层面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和帮助,“通天下之志”,即统一人们的思想和意志,以便于统一行动,进而达到“成天下之劳”或“安天下之业”的目的。
由上所述,占筮并没有真的通神明、知往来,王夫之说:“圣人作《易》,以鬼谋助人谋之不逮。”[6]占筮决疑的成效是在“鬼谋神谋”形式下,通过“人谋”实现的。周易实质上是一部传授“人谋”的智慧之书,是古人长期的决策经验和决策智慧的总结,占筮即是古代社会行之有效的决策之法。
《荀子·大略》提到:“善为易者不占”,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不是占筮之“法”,而是其中蕴含的决策之“道”。[7]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占筮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充实丰富其内涵,在占筮解卦中加入古代知识分子的思想,隐含着大量的令人信服的智慧和哲理。《系辞传》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论述了《周易》的作用:“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8]意思是学者要提出理念,行动者要变通,工匠要道法自然,决策者要把握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机,这是易道锤炼圣人的社会功能。《周易》的哲学思想产生于占筮,并在其中发展壮大。如果离开古代社会实际,用现代科学思维看待古代占筮事件,把占筮贴上“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标签,简单地否定占筮的历史价值,进而否定《周易》的现代意义,不仅显得简单粗暴,更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所以,我们在批判占筮的神秘主义时,不能把古代占筮的决疑社会功能一并否定。
《系辞传》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通过对阴阳的论述,直观地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本质和规律,体现了辩证的思维,其外延扩展到宇宙、社会、人生等各个领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对我国古代哲学、宗教、史学、文学、政治、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先贤们在不同时间、不同领域内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运用不同的方法对易道进行诠释和演绎,百家争鸣成为诸子的文化系统,鲜明地展现出结构性的易道哲学。经过两汉经学、魏晋南北朝玄学、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并流演化,同时吸收民间优秀的俗文化和罗马、波斯、佛教等外来文化元素,通过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大系统。[9]这是易道最广泛的社会应用。
我们把易道哲学概括为“儒法道释医谋体系”,它反映了以易道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是结构性的存在,诸子百家以其不同的社会功能,各显所能以满足社会不同的需求,不同时代的各家学说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在社会变革的时代需要易道“革故鼎新”的变革理论,在社会稳定的时代需要儒家法家的安邦治国理念,在社会发展比较快或者物欲、权欲横流的时代需要道家的节制有度、顺其自然的理念,对待奸诈狡猾的敌人要用纵横家和兵家的聪明、智慧和谋略,对待心理问题需要释家的静心修思。[9]可以说儒法是易道的社会治理体系,道家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治理体系,释家是人的内心修炼的体系,医家是人体健康的治理体系,谋略家是得失成败思想体系,儒法道释医谋等诸子百家是易道不可分割的社会应用体系。
司马炎《论六家要旨》载:“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旨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说明六家思想各不相同,但其目的都是“天下一致”,即达到天下太平治世。《汉书·艺文志》载:“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又提到“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这里面讲的就是要发挥较全面的社会文化功能,必须于百家之学有所兼取,所谓“同归”“一致”,从根本上说是易道社会功能的目标体现。
由易道发展而来的“儒法道释医谋体系”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中不可分割、相互补充,仅仅强调其中一部分,或者否定其中一部分,都不是正确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如何凭借以易道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的实现,这也是新时代新的文化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提出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基于此,我们现代易学研究的理念是“以现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理念研究传统文化”,赋予易道文化全新的社会功能。
易学文化延续几千年之久,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形成内圣外王治理天下的应用体系,对中国、东亚乃至世界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几千年的易学研究建立了庞大的文化体系,成为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根本,也是中华文化之源之魂。“易”的本义为变易,是探讨事物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说,其特点是以阴阳变易为核心,解释和控制事物变化的过程,这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适应自然之变、社会之变的核心精神,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功能。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仍然需要发挥易道的社会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强调“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实际上说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是从易道中体现出来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易道的精神内核;刚健有为、锐意改革是易道的精神动力;重视民意、德化民心、汇集民力是易道的根本目的。易道对熔铸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促进人类的文明进步,都有着重大的社会价值。
易学并不仅仅代表了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纯粹理性的认识,而且与人的活动紧密结合,可以指导人的实践活动。《系辞上传》中说:“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孔颖达疏:“‘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此夫子还自释易之体,用之状言易能开通万物之志,成就天下之务……易之体用如此而已。”[10]从这个层面上看,《周易》可以说是一部“开物成务”之书。现代易学完全可以继承和发扬历代易学的精华,融入科学和现代人文理念,解决当今社会矛盾和冲突。
时至今日,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文化和现代人文理念已融入古老的易学文化。但是,社会上一些人仍然把周易作为算命工具赚取钱财,有的部门还把研究周易看成迷信活动加以取缔。因此,发展“现代易学”,找回现代易学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通天下之志”以及“谋大事、解天地”的社会功能为当代服务,显得尤为迫切。
源远流长的易学哲学,不管是最初的占筮,还是“儒法道释医谋”的应用体系,在中华民族五千年连续不断地求生存、谋发展的历程中发挥了独一无二的社会功能。历代易学的产生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经过当时易学家的诠释和阐发,从而形成各具时代特色的易学。[11]当今科学文化是以分析重构论为主导的,而易道文化是以整体生成论为主导的。现代易学遇到科学新元素是发展现代易学的一个重要机遇,我们要“以科学治易学”和“以易学治科学”两种路径进行研究。“以科学治易学”即是用科学的精神和现代人文精神解释易学经典,扬弃其神秘主义的色彩,重在发现易学中潜在的科学智慧。“以易学治科学”即是从易学的视野审视科学理论,建立起以易学治科学的互动新格局,重在以易学思维方式指导下的科学知识的重组和科学理论的创新。
现代易学是以科学的精神和现代人文理念重新研究易学经典,用科学理性拷问易道,建立现代社会需要的易道文化。对于未被现代科学证明的和还没有被现代人文学科所认识的易学,也不要斥之为伪科学而轻率地否定,而是要本着科学的精神预留研究的空间,以待后人和历史去做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