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春燕(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临床医学领域中常见的内科杂症。所谓胃痛是指上腹胃脘部位以及心窝处的疼痛表现,现代医学称之为“慢性胃炎”。其主要表现为胃部疼痛、胃胀、恶心、呕吐、泛酸水及胃灼热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便血现象。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数呈上升趋势。此病复发性较高,病因也具有多样性,医学上普遍认为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有关,西医在治疗慢性胃炎上以三联疗法为主,但效果并不明显,患者存在耐药性以及不良反应等风险,不适于一些长期治疗的患者。目前,中医在治疗胃痛上疗效颇为显著,主要分为辨证论治法和外治法。
从中医临床角度来说,人体中的胃脾是身体之根本,气血为身体之根源,胃脾互相表里。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会导致脾胃虚弱。中医学认为情志所伤是导致慢性胃炎的直接原因,在种种原因相互作用下导致患者气血不利而产生疾病。相关数据表明,胃炎发病处在胃部,并且与肝部以及脾部相关联。研究发现,胃部疾病的发病原因与饮食不规律导致的思虑伤肝、脾胃损伤以及气血失衡等疾病关系紧密,并且慢性胃炎是一种发病时间较长、较复杂的疾病,主要病因是浊毒,这也是导致慢性胃炎反复发作的直接原因。
针灸推拿法。“针灸”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医疗手段。近年来,通过针灸推拿治病的优势非常显著,在治疗胃痛时具有操作简单以及见效快等特点。针灸推拿主要通过按摩患者穴位疏通经络,使气血能够正常运行,促使腑气畅通,缓解疼痛,同时配合整脊手法来疏导肝胆脾胃穴位,以达到疏肝理气以及止胃痛的效果。推拿手法可以采用辨证施治,且针灸推拿与西药相比,其优势在于长期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复发率低。根据以往的医学研究数据表明,针灸推拿在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上与选穴、针刺时间以及针刺间隔时间等因素有关,在实践中应进一步规范针灸治疗的有效方案,拓展针灸推拿的有效方法,在亳针治疗的原则上,发挥传统艾灸、拔火罐、学位埋线以及穴位注射等特点,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制订多种治疗方案,以期取得良效。
中药内服法。在治疗慢性胃炎中,中草药不仅副作用小,甚至比西医药物见效快,但是由于患者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等因素,中草药在患者体内的发挥受到限制,难以彻底根除病情,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中药内服的方法来治标兼治,共奏活血化瘀,温中健脾之功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该弊端。
辨证论治法。淤血性胃痛。常见症状是胃部疼痛犹如刀绞,疼痛剧烈时浑身伴有冷汗,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吐血以及昏厥现象。在治疗药物上选用金铃子散、失笑散以及单参钦等,用以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畅通达到止痛效果。火郁性胃痛。常见症状为胃部痛感严重,伴随胸闷以及口干舌燥现象,大便秘结,舌苔发红以及情绪烦躁易怒。治疗时应解郁清火以及泄热和胃。在药物上可采用陈皮、当归、丹皮以及芍药来清肝泄热,患者肝郁现象严重时,可采用丹栀逍遥散开进行疏肝柔肝。脾胃虚寒性胃痛。其表现症状是胃部隐隐作用,持续时间较长,空腹的时候更为严重,过度劳累或者着凉后,胃痛发作情况较重,常表现为四肢乏力,手足冰凉,舌苔泛白,精神涣散。对此类症状的治疗应温阳益气以及健中和胃,药物可采用黄芪建中汤。湿热中阻性胃痛。此症状胃痛表现急迫,食欲不振并伴有口渴、恶心、大便不通、脉象不稳等。治疗时应理气和胃、清化湿热,药物上可采用清中汤。饮食伤胃性胃痛。常常表现为胃胀,在不进食的情况下饱腹感强,受寒后更严重,进食后出现呕吐现象,并伴有口气,舌苔较厚腻。治疗时应和胃止痛以及消食导滞。药物可选择保和丸。
患有胃部疾病的患者,日常在饮食上应忌吃粗纤维的食物,尽量避免饮用浓茶以及咖啡,谨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水杨酸等西药。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在胃痛刚开始阶段,常常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规律有关。对此,应该重视饮食与精神状况的调理,保持心情愉悦、开朗,切勿暴饮暴食或者饥一顿饱一顿,建议少食多餐,并以清淡食物为主。胃痛情况持久的患者,首先应该卧床休息,待症状稍有缓解后再下床活动,并且在一定时间内以流食或者半流食为主。舌苔发黄以及长久不化者,应避免饮酒;舌质红光无苔者,应避免吃一些刺激性食物;出现便血者,应尽快前往医院就医,以防不虞。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不规律的饮食习惯、生活作息、丰富的夜生活,均会给肠胃带来重重负担,因此,现代大部分人都会出现或大或小的肠胃疾病。肠胃疾病不容小觑,应当防微杜渐。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进步,从一些临床数据来看,胃痛的治疗都取得良好的成效。但在中医与西医相比较时发现,患者在使用西药时仍然会存在耐药性以及不良反应等风险,而中医通过辨证施治,治疗方法上相对灵活,并且充分发挥了内病外治的优势,提倡绿色疗法,完全没有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较高,值得临床医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