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德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习历史教育, 2020年1月,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提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1)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以下简称“四史”)。“四史”记录了我们党栉风沐雨、初心不改、屡创辉煌的光辉历史,形塑了我们党砥砺前行、坚定信仰、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是读史明理、爱党爱国的“最好的教科书”,为大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营养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帮助大学生在“拔节孕穗期”这一关键阶段,拨正人生航向、坚定理想信念、全面健康成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四史”教育融入的重要载体,“四史”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新时代背景下将“四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增强“四史”教育生命力的内在要求,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然选择,培养具有正确历史观和爱国主义情怀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
“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孤立存在的,二者之间具有相互渗透、彼此融合的辩证统一关系,二者都坚持“讲政治”的最根本政治立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具有强大睿智的理论魅力和铸魂育人的强大价值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传播马克思主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的时代重任,具有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坚持政治性是思政课的首要任务,讲政治是第一要求。2019年3月,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2)张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事关办成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让大学生以马克主义基本理论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把握我们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增强“四个自信”,勇担时代使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终身。
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四史”教育的应有之义。“四史”教育绝不单纯地传授历史知识,而是通过系统学习,深入挖掘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规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在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从弱小走向强大、从逆境走向顺境、从苦难走向辉煌,取得令世人瞩目、国人自豪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实现了“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反映出“我们党的政治奋斗历程和中华民族的政治选择历程,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4)靳诺.围绕立德树人 加强“四史”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1,(5).。 “四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艰辛探索,书写了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让大学生真正懂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对中国共产党衷心拥护的政治立场,促进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始终保持政治清醒,不忘历史责任,增强做人骨气、底气和志气。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铸魂育人的重要阵地。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必须准确回答“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育什么样的才”这一重要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辩证统一,在向大学生讲授系统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理论素养,增强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和思想品德塑造,使他们勇于修身立德、做好为人之本,自觉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意识和文明素养,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敏锐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变迁、辩证分析时代机遇挑战、理性认识人生意义、准确定位自身价值,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身力量。
“四史”蕴含着学史明志、铸魂育人的价值功能。“四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高度精炼,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增添了新内容。从“四史”历史演进脉络可以看出:一百年来,我们党从一个50余人的小党,到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人民从备受欺凌的“东亚病夫”,到翻身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中国经济从一穷二白到跃居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的衰败地位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欣欣向荣,从独立于全球化历史进程之外到引领全球化发展进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经历了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工业路到复兴路的漫长艰辛探索,创造的“中国模式”“中国制度”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5)充分调动干部和群众积极性 保证教育实践活动善做善成[N].人民日报,2013-07-13.通过“四史”学习教育,使大学生增强时代责任感、强烈使命感,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系统完善、丰富深厚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博大精深、逻辑严密的教学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基本任务,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价值性与知识性”的辩证统一。从授课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会辩证理性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帮助学生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和内在规律,深入理解我们党彪炳史册的理论创新和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深刻揭示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以史明志、以史增智、以史修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意识、道德修养、法治规范等教育引导,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形势与政策”课程使大学生深刻领会我们党如何站在时代发展前沿,善于登高望远,永葆居安思危意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运行规律,制定具有指导性、前瞻性、创新性的战略决策。
“四史”是“具有鲜明政治属性的历史教育”(6)冯霞,刘进龙.“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维审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2).,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塑造于一体,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在统一、耦合贯通。从“四史”涵盖的内容来看,党史主要讲述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自觉把马克思主义写在旗帜之上,独立自主地探寻中国发展新道路,建立起朝气蓬勃的新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大道;新中国史主要聚焦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凝心聚力,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成熟完善,显示出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和蓬勃强大的生命力;改革开放史主要讲述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揭示了从空想社会主义走向科学社会主义,再到富有创造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内在规律性。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契合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授课脉络,反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主题主线,社会主义发展史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四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诉求,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课程融合共生。“四史”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丰富真实的历史素材和实践支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四史”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引领,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担负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形成科学正确的历史观、涵养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
“四个自信”的深刻内涵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指出:“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7)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新长征(党建版),2021,(3).“四史”为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提供了丰富资源,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增强涵养理想信念的思想觉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征程中,推动中国发展不断迈向新阶段、开启新征程,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方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赓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理论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强大理论依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和民族特色,富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保驾护航。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到文化自信“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64.,彰显共产党最根本的价值理念。
通过重温学习“四史”,从历史中获得深刻启迪、激发理想信念、凝聚前进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让大学生深刻体会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让大学生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体现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的生动事实方面,大学生可以切身感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威力和强大生命力,提振奋勇前行的信心,“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33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关乎国运兴衰、文化强国和民族精神,必须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跨时代发展,继承发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担当精神。
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历史学习教育,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用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凝聚力量,用党经历的困境挑战和曲折失误砥砺品格,为我们党以史为鉴、资政育人提供了真实生动的历史材料。“四史”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为理性认识百年来的曲折坎坷提供了“清醒剂”。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之路,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错误挫折。这就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理性认识我们党百年来走过的道路,辩证分析我们党百年来发展的历程,善于从曲折中总结教训,从失误中寻找机遇,从挑战中开启新局,以史为鉴坚定理想信念,以史明志照亮未来。
“四史”教育既是洞察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和发展规律的宝典,也是树立正确历史观和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武器。“四史”教育能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以宏阔高瞻的大历史观,理性看待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辩证分析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巨大成就与遭遇挫折,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宏伟蓝图,“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10)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4).,增强“四个自信”意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对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拔节孕穗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心智发育不成熟、思维观念不健全,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倾向影响,需要对他们进行引导教育。当前阶段,国内外敌对势力借助互联网等媒介,加强意识形态领域争夺,宣扬“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进行攻击歪曲,蓄意虚构历史事实、掩盖历史真相、抹黑历史人物,“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3-07-22.,鼓吹西方文化价值观念、诋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历史观形成具有极大的销蚀作用。通过“四史”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理性认识历史主流主线,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深刻反思历史教训,准确把握历史规律,主动端正历史态度,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影响,廓清思想迷雾、走出认识误区,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
具有强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赓续传承、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抵御外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内在根源,也是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险挑战、创造辉煌成就的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者和创新转化者,也是爱国主义情怀的忠实弘扬者、坚定实践者。自登上历史舞台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以博大胸怀和责任担当意识,心系国家前途、民族安危、民生福祉,不畏强敌、不惧艰险,毅然举起反帝反封建旗帜,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不懈奋斗,彻底结束了西方列强任意欺凌中国的屈辱历史,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历史性变革,结束了国家动荡、社会失序、民生凋敝的混乱局面,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正因为胸怀强烈爱国主义和深厚民生情怀,中国共产党由此大刀阔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征程,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为保障国家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可靠保障。
爱国主义是我国主旋律,是激励大学生奋发前行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指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就是要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12)张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四史”真实地折射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走过的非凡历程,其中涌现出无数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他们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国家利益、民族独立、人民福祉不懈奋斗。这当中有“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的李大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的恽代英,有陈延年、邓恩铭、杨靖宇等不同时期的革命先烈和模范人物,还有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等抗疫英雄。时光跨越百年,他们共同谱写了爱国主义的赞歌。大学生可以从“四史”教育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厚重情怀,培养强烈的责任意识、深厚的家国情怀,做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334.,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坦荡胸怀,“心怀家国事,襟抱黎元情”的优良品质,“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意识,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立足新发展阶段,大学生要全面涵养爱国情、激发强国志、坚定报国行,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恢宏事业之中,勇挑重担、只争朝夕,走好属于自己这一代的“长征路”。
理想信念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心理态度和价值志向,指引人们朝着确定的奋斗目标努力前行。“心有所信,方能远行”。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14)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专家学者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N].光明日报,2016-10-22.。“四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坚定理想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孜孜追求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期待憧憬,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始终砥砺前行、矢志不渝。心中有坚定信仰,脚下才能有力量。理想信念闪耀着火热的光芒,其以强大指引力使我们党饱经挫折而初心不改、历尽磨难而淬火成钢。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政治灵魂、安身立命的生存之本、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攻坚克难的精神支柱,是精神之“钙”、胜利之“钥”,是解决我们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的“总开关”。
大学生必须让理想信念成为人生路上指引航程的灯塔、破浪前行的风帆。一旦没有理想信念,精神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革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把互联网作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思想渗透,试图通过和平演变、“颜色革命”,消解中国年轻人的理想信念,侵蚀他们的价值观念。一些大学生缺乏防范意识,思想麻痹大意,态度消极不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理想信念滑坡,缺乏远大的理想目标指引,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四史”教育真实见证了我们党砥砺前行、奋斗创新的伟大历程,深刻蕴含着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义无反顾、绝不放弃的奋斗精神,为大学生立足时代发展、重新审视自我、坚持理想信念提供了 “营养剂”。“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大学生必须把“四史”知识学习好、把握好,从我们党艰辛探索历程中获得深刻启迪,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气、“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锐气、“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底气、“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朝气,以宏伟理想照亮前行之路,以坚定信念拨正人生航向,以优良品格赓续民族大业,成为新时代敢闯、敢试、敢创新的国家栋梁之才,在坚持理想信念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奋斗自我,为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建设奉献青春人生。
结合“四史”教育发展脉络和知识框架,立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和理论体系,积极探究“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多元化方式,增强二者融合后的整体性、衔接性和实效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古语云:“经师易求,认识难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教育教学和理论研究的重任,是传承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主体。习近平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5)张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要使“四史”的内在精髓与核心要义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需要教师自觉增强开展“四史”教育主动意识,形成深厚渊博的理论素养,掌握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推动“四史”教育走深走实走远。为此就要做到以下方面:一是教师增强开展“四史”教育的自觉意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贯彻落实“四史”教育的主导力量,必须坚定政治立场、保持政治觉悟、增强政治意识。这就要求他们认真落实我们党开展“四史”教育具体要求,准确把握“为何学、为谁学、怎样学”这一核心命题,做到全面系统地学、带着问题地学、联系实际地学,真正把“四史”学深悟透做实,从这门“必修课”中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提升课程授课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教师要具有渊博的学术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切实有效地开展“四史”教育,自身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准确理解“四史”的内在精髓与核心要义,全面掌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五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内在逻辑。要深入学习《中共共产党党史》《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经典文献,广泛涉猎《苦难辉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精品力作,掌握系统全面的“四史”知识,娴熟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之中。三是教师要提升“四史”教育融合渗透的教学能力。“四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各自独立的知识体系,但又有彼此渗透的融合相通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过程中,找到并充分结合这些教学内容之间的最佳契合点,增强“四史”教育的思想性和价值性,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亲和力和实践性。
要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四史”的内容体系,增进历史知识与政治理论知识的相互渗透、彼此融合。一是开设“四史”选修课程,拓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视域。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调整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以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选择性必修课。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要求开设本科及高等职业学校专科选择性必修课程,必须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 1 门课程。这就需要结合“四史”教学内容,尽快编写“四史”教育教材、辅导读本、参考资料,确定教学内容、课程大纲、教学计划等,形成逻辑清晰、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做到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得益彰。二是深入挖掘“四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体系。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教学内容不仅讲授物质世界与实践互动、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认识的本质与发展规律,还讲授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历程、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社会理想,这些教学内容与“社会主义发展史”契合相通。“四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培养造就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是传授理论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强化专业技能的主渠道。要使“四史教育”深入推进,必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激发大学生学习“四史”的浓厚兴趣。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四史”教育资源大平台。教师要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积极探索“线下教学+线上直播”混合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中国大学慕课网”“爱课程”“腾讯课堂”等网络平台,把“四史”的教学讲义、PPT课件、视频等各种学习资源上传到学习平台,使大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开展学习,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大众平台,发布关于“四史”教育的经典文献、优秀视频、学术文章等资源,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心理变化和价值观念情况。同时,积极开设“四史”教育专题网站,精心选择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重要历史人物、英雄模范人物、重大历史事件,设置“历史上的今天”播报板块,以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让大学生在“浸润式”的学习体会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二是开展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专题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的生动趣味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情景教学为例,教师运用历史实物、现代科技手段等方式,让大学生穿越蜿蜒曲折的历史长河,再现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比如,结合彪炳史册的“中共一大”、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艰苦卓越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让历史事件再度重现、历史人物再度“鲜活”,让大学生在强烈震撼中切身感受到中国共产党艰苦卓越的奋斗精神和砥砺前行的斗争精神。三是邀请专家进课堂做专题报告,讲深讲透“四史”教育的理论精髓。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需要,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走进课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解和学术辅导。让大学生学懂弄通悟透什么是“四史”、为什么学习“四史”、如何学习“四史”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养成自觉学习“四史”的积极主动性,丰富理论知识、开阔理论视野、涵养爱国情怀、实现境界升华。四是大力拓展实践教学,以红色资源提升精神品格。通过开放式的“行走课堂”,组织大学生走进革命教育基地感悟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深入革命博物馆感悟新中国来之不易,站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让大学生回首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继承红色基因,激发强烈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使命担当意识。
教学环节的开展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双向过程,不仅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需要全面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一是激发大学生学习主动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强烈的家国情怀讲深讲透“四史”,以宽阔视野讲好讲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找到“四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融合的知识点,实现历史知识和政治理论有机融合,以科学的思想理论引导学生,以准确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真理的强大力量折服学生,让大学生深刻感悟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魅力,自觉树立学习理论知识的思想认识和态度观念,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表层学”转变为“深入学”,获取真知识、提升真能力、增长真本领、实现真进步。二是帮助大学生培养敏锐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人们对现实世界所面临问题的深入思考、理性判断、睿智选择。“四史”教育过程中,坚持问题意识就是要让大学生自觉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找答案,激励他们从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深入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从百年奋斗所经历的困境挑战中深入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逆境崛起、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对这些问题的理性思考和积极回答,能促使大学生学会科学睿智地看待问题、自觉主动地解决问题。三是帮助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观升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使大学生掌握系统完善的理论知识,还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6)张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四史”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我们党从逆境中奋斗、从困局中崛起,始终保持敏锐的忧患意识、坚定的政治立场、强烈的斗争精神,带领全国人民奋勇拼搏、砥砺前行,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帮助大学生理性认识遭遇的挫折失误,正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前行之路的主流主线,树立科学历史观,摒弃历史虚无主义,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拨正人生航向、升华人生境界,自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