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博宇
(广东珠影乐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意大利,安东尼奥·帕斯库里是无人不知的双簧管演奏家和作曲家,他更是第一个使用法国双簧管演奏的人。他利用高海拔地区生长的黄木制造了供他使用的双簧管,管身的按键多达十几个。帕斯库里将优秀的乐器和高超的演奏技巧相结合,演奏出荡气回肠的音乐作品,至今无人超越。19岁的时候帕斯库里就被一所知名的音乐学院聘为教授,主要担任双簧管和英国管的教学。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他做过巴勒莫的一个专门为王公贵族成立的乐团的指挥, 为了把乐团的质量提升上来,他要不同乐器的乐手都务必都要学会对方的乐器。于是在他的倡导和组织下,成立了一个规模不大的标准乐团,这个乐团不仅能演奏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又能够演奏一些不为人知的音乐作品。帕斯库里不仅炫技能力无人能比而且具备多样化的演奏技巧,在双簧管界奠定了无人撼动的地位,他为了宣泄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演奏欲望创作了很多音乐作品,成为至今流传的艺术财富。
意大利是歌剧的王国也是歌剧的发源地,歌剧在意大利的音乐中的比重很大,并受到欧洲王公贵族的偏爱,在这样的背景下,谁能够在歌剧舞台上被认可,谁就有资格引领意大利歌剧艺术。纵观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多数都是描写歌剧的。因此,乐器也在逐渐吸收很多经典歌剧中的特点, 而帕斯库里把自己协奏曲的题材锁定为歌剧《宠姬》,就是在这样背景下的创作而成。不仅是因为歌剧《宠姬》是当时那个时代久盛不衰的作品,也是因为帕斯库里青睐《宠姬》的创作形式。意大利歌剧受到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的影响极深,歌剧创作中越来越开始应用戏剧性,帕斯库里多半就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才选取改编《宠姬》的,把它改造为一首具有炫技特效的双簧管协奏曲[1]。
《宠姬》的风格特征
这首双簧管协奏曲《宠姬》是根据同名歌剧中的耳熟能详的片段进行改编的,作曲家所要采集和追求的是歌剧《宠姬》中表现的美和戏剧性极强的旋律。作曲家帕斯库里根据歌剧中的旋律结合自己的炫技,不仅陶醉了听众,也让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完美。 帕斯库里以不同的炫技来演奏他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让听众立刻耳目一新,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并了解了这种激情四射的音乐。帕斯库里对这些歌剧片段进行精心改编后,形成了那个时期大气磅礴的演奏风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协奏曲优美的旋律,把双簧管少女歌喉般的音色表现出来,同时双簧管独有的炫技技巧更让人叹为观止,将双簧管的艺术魅力渲染到极致。
音色在作品中的多样性技巧
音阶极速吹奏:在进行炫技作品的创作时,最善于驾驭音阶极速吹奏的手法。帕斯库里会利用这样的技巧处理各种模式,例如进行 模进式长串音符、半音阶的上下行、经过句的音型。这些动态感十足的旋律丰富了音乐作品的色彩,有效装饰了旋律性相对少的华彩乐段。
音符修饰效果:通过对音符修饰吹奏出跳跃的感觉,其构成多为短小的辅音。众多的装饰音种类,可以让作品更具备鲜明的旋律色彩,突出演奏的效果,纵观他的音乐作品,经常出现这样的装饰音,已经把装饰音用到了最佳效果,因此既丰富了炫技作品,也可以把旋律的优美性展现出来。
华彩乐段展示:帕斯库里酷爱华彩乐段,他的演奏能力通常会通过华彩乐段展示出来,他的很多作品一开始就利用华彩和炫技,《宠姬》就是典型的代表,强烈的炫技在F大调就体现出来。
音乐大师莫扎特虽然只有一首双簧管协奏曲,但这首曲子在同类作品中却是名副其实的佼佼者,该乐曲洋溢的阳光、积极向上的情愫让听者心情愉悦,就像作曲家短暂的一生,却充满着蓬勃的力量,靠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充满爱的心灵感染着所有人。从他的古典音乐体现出作曲家对生活的渴望,其作品不仅节奏清晰、弹性十足,在风格上典雅高贵,都可见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莫扎特的古典音乐不仅仅是音乐作品,更是一种生活精神的展示,他的音乐因为这样生活的精神而充满着积极的力量[2]。
活泼的快板应用:该双簧管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开始就采用了伴奏乐的率真、流畅和活泼的风格把主要动机演奏出来。而这样的动机即为主要部分的主题,贯穿于整个乐章,这个主要的动机发挥着音乐统一连接的作用。
不太慢的行板应用:比起第一乐章的色彩鲜明,这个乐章比较抒情,却没有因此而很慢,在F大调的主题部分就洋溢着典雅的气质,并带一点庄严的色调。在这个乐章中色彩与力度的对比布置得恰到好处,作曲家将自己深沉的思想和双簧管的魅力融合,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更贴合了民众憧憬美好生活的愿望。
回旋曲快板应用:在这首协奏曲的乐章里,双簧管以独奏的形式干脆利落地让主题提前出现,伴奏乐队利用淳厚的旋律配合双簧管的演奏,尽管快乐、活泼、跳动的旋律的频繁出现是这个乐章的特点,但炫技性浓烈的装饰音以及音乐内涵,在这个乐章里更独具特色,让听众耳目一新。
哨片对音准音色的表现力影响:莫扎特的《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这首作品的大部分的时间都充满着自由、欢快、积极向上的情感色彩,所以不能利用较厚的哨片进行演奏或者练习,而是要选择具备明亮音色的薄哨片来演奏,会明显增加和突出演奏的色彩效果和张力,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修长哨片的发音与振动部分,这样可以确保在震动的时候加大空间,让习练者清晰地体味到这首作品音乐表情特征的改变。
气息与吐音的技巧:在演奏或者练习《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的时候,首先要练就控制气息的能力,因为气息的控制在强弱变化和音准的体现中作用重大。例如,针对长达16节拍的高音 C的演奏, 要先强而后弱,然后再缓缓渐强,在这几个小节当中就务必要合理控制气息,而且做到游刃有余,通常情况下,在体现强弱的过程中难以把握好音准,显现忽高忽低,这就要求演奏者具备很强的气息,更要利用嘴型来控制音准。
颤音与装饰音:纵观这首协奏曲的颤音,与其他作曲家利用的颤音技巧有一定的差别,该协奏曲对该技巧的应用主要表现在 32小节开始的第二个c处,完全体现了超强戏剧性、活泼开朗的情调,在50小节上这种装饰音的技巧同样出现一次,但该协奏曲在演奏中与其他音乐作品的装饰音不同,在该种装饰音的演奏时,在装饰音的倚音在前面多了一种俏皮的韵味,能够体现出大师在创作该曲时候的独特心绪,对于装饰音的应用,其他作品则是对装饰音中的后倚音比较重视,而莫扎特在这个协奏曲中对装饰音的大量运用,想要突出的是作品的内容,把无限的愉悦感带给听众。在装饰音的练习中,手指要具备灵活度,要起落速度快,同时要注重气息的保持,如此才能确保音准的正确性。
该双簧管协奏曲的第一乐章为D 大调,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4/4 拍子。该乐章曲式结构的特点是三部曲式的变化再现,但借助乐段与主题之间密切关联的统一性,让该乐章貌似具备无展开部鸣奏曲式的特征,就如同在他的很多音乐交响诗里时常含有的奏鸣曲式的统一性一样。
该双簧管协奏曲第二乐章为 降 B 大调,行板(Andante),3/4 拍子。该乐章曲式结构为三部歌谣式,可分为引子→主题(A)→连接段落(B)→主题再现(B)→尾声。
理查德·施特劳斯《D 大调双簧管协奏曲》第三乐章调性仍为 D 大调,活跃的快板(Vivace)形式节奏,2/4 拍子,曲式为回旋式。本协奏曲的终乐章昂扬激荡、活泼的主奏与乐队、明快的节奏、灵动地彼此模仿,完全扫除了第二乐章灰色的情绪,让听者在新奇中充满力量,在这样的状态下,情绪的转换在第二乐章与终乐章之间显现得很自然。
需要足够的耐力:双簧管是一种特殊的乐器,对演奏者的耐力要求很高,耐力也是演奏必备的基本功。尤其是演奏长达28分钟的并且无间断的《D大调双簧管协奏曲》时,需要演奏者嘴力十足、气息充沛,确保该协奏曲演奏的完整性和可听性。
选择正确的气口:音乐作品中气口的选择,对于所有乐器演奏都是十分关键的环节,特别是双簧管的演奏更需要气口的配合,有人形容对气口的科学运用就会产生“艺术化的语言”,让双簧管的充满鲜活的生命力,而且可以确保作品演绎的完整性,否则,就会严重破坏作品的画面感和连贯性。例如,在协奏曲的谱例38中能够清晰感受到,第二乐章连续不绝的主题段落里无任何休止符,更不见气口的标注,这样的情况对于弦乐演奏者算不上什么难度,可是对于双簧管演奏者来说,怎样掌握换气的时机,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速度变化的自然合理:第一,演奏者必须对作品谱面上出现的全部音乐表情术语熟练掌握。第二,针对那些年龄稍小的双簧管演奏者,对音乐风格和速度变化难以真正驾驭,必须对专业演奏者和演奏大师的音响资料进行分析和深度研究,并有必要学习和模仿他们对音乐的处理方式和演奏风格。第三,可以对自己演奏的作品录像和录音,让自己以听众的视觉去评判自己演奏的作品,判断速度的变化是不是自然、合理,以查找问题并进一步改善[3]。
独奏与协奏的内容衔接:第一,对于一个双簧管演奏者来说,要想真正演奏好理查德·施特劳斯《D大调双簧管协奏曲》,不但要对自己独奏部分十分熟悉,更要对乐队的协奏部分了如指掌。第二,必须重视独奏声部与协奏声部音量上的良好配合。例如,在彼此模仿的乐句中,既有对等音量的模仿,也有对比模仿相反音量的,以此显现出不同音乐性格的差异性,更有进行回归效果的模仿等。
通过对以上三部大师的双簧管作品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双簧管的演奏表演中,不同作品对演奏者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而且有些作品就是为了配合双簧管的演奏特点而创造的,这就需要演奏者将作品的意境与演奏技巧水乳交融。在这其中,作品的表现力与气息的控制和指法的运用是密不可分的。双簧管的演奏,表演者气息的合理控制是确保作品效果和演奏水平的关键因素,也是形成期演奏特色的关键技巧。音乐是情感抒发的重要载体,而情感又是音乐作品的灵魂,演奏者必须通过对不同作品的理解,通过娴熟的演奏技巧把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