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1-11-28 07:56郭新爽胡兆龙
萍乡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兴趣小组本科生创新能力

郭新爽,胡兆龙,余 玥,黄 葳

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郭新爽,胡兆龙,余 玥,黄 葳

(萍乡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西 萍乡 337000)

文章分析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剖析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希望为解决目前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对提升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和满足国家对创新型人才需求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培养举措

一、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及其培养的现状

(一)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根据《中国本科教育质量报告》的报道,本科生已成为我国新增人力资源的重要主力军。“国以才立,业以才兴”,随着新经济、新产业的出现,国家急需科研创新的人才,因此,对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非常重要[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将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国家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培养以提升其创新意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就国家层面而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如何培养出能与世界接轨的科研创新型本科生,满足创新型社会的需要,成为高等学校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与科学技术发展联系紧密的工科院校来说更是如此。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育人的体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应有之义。近年来部分高校通过营造科研氛围,优化课程设置,鼓励学生参与“三创”活动等举措,推进了本科生以知识学习、创新教育和评价激励为一体的综合素质培养[3]。然而,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很多高校本科生的培养只停留在专业知识的浅层教育,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难以满足社会对科研创新人才的需求[4]。

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中学教育过多地强调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弱化实践知识,注重陈述性知识,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笔者对萍乡某高校材料专业2017—2019级68位本科生的调查发现,75%的学生认为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属于研究生阶段的任务,69%的学生认为本科生应以理论学习为主而不需要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很多学生在进入本科学习阶段后,习惯大学前的继承性教育方式,他们的自我管理与学习能力存在明显不足。在大学期间如果他们没有自我能动性,就很难主动去弥补自身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足,其结果就表现为当今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缺失与实践能力薄弱[5]。

(二)本科生缺乏科研创新能力的表现

大学阶段的学习在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和培养模式上都与中小学阶段有很大差异,表现为学习内容更加具体化、学习范围更广、接触的新鲜事物更多,大学阶段的学习环境更具复杂多样性[6]。大部分本科生在刚进实验室时对很多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但缺乏一种在复杂环境下探索新事物的能力,习惯应试型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同时他们往往会生搬硬套书本知识,不会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查阅和整合文献能力薄弱,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与科研实践没有相融合,独立探索能力不足,科研兴趣缺失以及实验习惯和实践总结差等。

二、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缺少参与科研课题的历练

中小学阶段,很少有学校会面向学生开展科技相关的课程,以至于许多学生在大学时认为科研遥不可及,并且潜意识地认为科研是研究生做的事情。这造成他们对科研实验和科研项目的开展茫然无知,遇到问题时手足无措。当进入大学毕业阶段开始从事与科研课题相关的毕业论文实验时,很多学生才开始真正意义上接触到科研课题。

本科生进行科研课题探究目的是提升自身能力,锻炼自身综合素质、动手能力、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由于目前许多学生缺乏对于新事物的探知欲,应试型的培养模式造成他们的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思维匮乏。因此,依靠本科生自身通过文献查阅对科研课题的实施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设计等存在一定难度,他们专业知识不足,缺乏行之有效的文献整合和分析能力,存在思考欠缺和交流缺失等问题[7]。其中,缺乏对创新实验的经验积累和实践历练就是本科生存在的最大问题,这会导致他们因为科研项目的进展受阻而感到困惑,并且产生挫败感,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对科研能力与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认知欠缺

很多本科生存在一个认知误区,认为本科阶段的科研能力锻炼和他们毕业求职或工作关联不大。实际上,科研能力与他们未来的工作是息息相关的,本科阶段的科研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他们参加工作的一种最初形式。科研活动中经验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锤炼可提升他们今后的工作能力,可达到解决问题和实现工作预设的目的。本科生进行科研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工作实践,可以训练自身动手能力,拓宽思维视角,提高思维创新能力。然而科研问题往往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解决难度更高,所以做科研需要本科生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较高的思维灵活性。这对于本科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将面临工作的挑战,如何协调应对突发状况,推进工作等是非常重要的。在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时,需要本科生有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等。可见本科生在校的科研能力的提升也是间接促进工作能力的提高以及对逻辑思维的锤炼。

(三)科研兴趣和协作能力不足

本科生作为大学教育的主体,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科研实践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的培养是提升本科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常以理论教学为主和实践教学为辅,忽视对学生科研实践技能和科研兴趣的培养[8]。科研过程烦琐且困难重重,导致本科生觉得科研活动无聊而慢慢失去兴趣。相较于其他实践活动来说,科研活动的收益与投入很难成正比,学生很容易忽视科研活动所带来的一种思维突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时思维创新的过程。因此科研实践需要科研兴趣做动力。此外,科研实践活动的完成也需要科研兴趣小组成员的协作互助[8],很多实验就是因为学生协作能力不足导致进展缓慢。科研协作并不是人多就一定能解决更多的科研问题,而是要重视个体与团体协作能力的位置关系和匹配性,以便通过共同发展、相互促进来实现问题的解决。

(四)缺乏创新教育和科研能力培养

创新教育是新历史条件下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创新教育也不只是教育模式的变革或教育内容的变化,而是对教育功能的重新审视,是一种全局性的教育变革,创新教育要求全面性、系统性和整体性[9]。然而目前许多本科生缺乏创新教育的实质性培养,主要体现在诸多高校只是机械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理论知识,缺乏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角度出发,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体现在对于新事物的接纳认知和开拓创新,科研实践需要学生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和实验仪器,自己设计实验程序并进行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一定的实验结论[10]。对于这些实验的推进是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主要体现。然而在科研课题实施中,他们容易陷入自身的思维误区,对于科研创新工作的推进感到无助和乏力,笔者对2019级12位参与本课题组学生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66.7%的学生缺乏基本的专业操作技能,91.7%的学生不知如何推进科研实验。这成为创新教育和科研能力培养的难点和问题所在。

三、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以科研项目驱动创新能力培养

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应倡导成果导向的模式,推进教学和科研相融合,以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创新人才。对于专业教师来说,科研和教学都是重要任务,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听课注意力,接纳新知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11]。应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研究,以科研项目为着力点,通过在项目中的科研训练提升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在科研项目的训练中,学生暴露出的问题是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以及独立实施科研项目时候过度依赖导师,对项目目的性认知不清晰。

因此,在科研项目的实施中,教师要不断从科研训练中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注重科学规律,胆大心细,积极求证,逐渐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12]。运用科研项目的创新解决方案来激发本科生创新性思维,利用解决科研问题来锤炼本科生独立实践能力,利用科研方案设计为本科生树立明确的目标,逐渐培养本科生从事科研创新的严谨作风。近3年来,笔者指导本科生获得本校开放实验室资助项目7项,参与科研项目5项,极大地提升了本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二)在专业导师制下因材施教

本科生导师制是牛津大学为保障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而提出的,它具有“三全育人”的教育意义,是深入贯彻因材施教理念的重要体现。导师制的管理,可对本科生进行价值引领和创新意识培养。培养的人才需以本科生职业发展为导向,确立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双重培养导向[13]。依据导师制原则,对于学术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严格把关,既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又要操练他们的专业基础技能,为他们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就要训练他们把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成为市场所需的专业人才。

在实施专业导师制时,根据不同年级本科生接受的专业知识和认知能力不同这一特点,学校应按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进行教育。大一学生注重夯实基础,树立有效学习理念,了解本专业架构。大二本科生侧重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并激发和调动其学习和科研兴趣,利用科教平台提升专业能力。大三学生则要为考研或就业做好准备,引导让他们认知自我,做好未来成为学术型或应用型人才的抉择,为其毕业后读研深造或参加工作提前做好准备。通过导师在生活、学习和科研等方面的指导,他们可以明确学习目标,加深对专业的认知,获得查阅和整合文献能力,极大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这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据统计,笔者近3年指导的17位本科生毕业生考研录取率约35%,指导考研学生已发表论文3篇,其中2篇为SCI论文,根据专业导师制和分层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助力学生成功成才。

(三)以科研兴趣小组促互助进步

兴趣是学习的支柱和奋进的源泉。俗话说“一只眼看不远,千只眼看穿天”,组建科研兴趣小组,集思广益,有利于在科研活动中提高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一般来说,刚接触科研的本科生,他们不易掌握实验细节和实验方向,合作能力薄弱,团体协调能力较差,为促进协作能力的提升,组建科研兴趣小组开展科研合作互助是必要的。在建立科研兴趣小组之初,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进行小组内磨合,这既可以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还可培养学生的协作创新能力。例如4~5人的小组在共同研究课题时遇到困难,可以让1~2人查阅相关资料,2人继续分工开展平行实验,对推理进行验证。其余人整理实验现象与结果,最后科研兴趣小组成员共同商讨提出对策。学习兴趣和科研创新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14]。在科研兴趣小组互学互帮的氛围中,学生能够积极钻研理论,拓展思维。因此,科研兴趣小组中的本科生可发挥各自所长,提升科研热情,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

(四)以创新创业教育锤炼科研创新能力

2010年教育部大力推进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强调了以“促进创业来带动就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15]。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本科生而言,这种实践机会是宝贵的,它可为有创新想法的学生提供一个发展空间。对于本科专业的建设而言,科研创新是建设的基石,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量具。通过实施本科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打破“教什么,学什么”的模式,真正把握新时代教育的脉搏。学生通过学校搭设的科研平台,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积累经验并拓宽眼界,养成良好的学术品德和科研习惯,进而成长为具有创造、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型人才。笔者已指导学生荣获第六届江西“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赛道铜奖,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年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优秀案例”等荣誉,依据创新教育理念有效锻炼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四、结语

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满足社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研项目、专业导师制、科研兴趣小组和创新创业教育等举措可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强化动手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提高他们的科研素质,即对他们查阅和整合文献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科研兴趣、学术品德和科研习惯等进行培养,为其从事科研或技术创新研究等奠定坚实基础,并为创新型高校的建设和创新型国家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1] 程俊, 安佳阳. 本科教育质量要素分析及评价体系构建——基于毕业生的调查反馈[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20(1): 74-82.

[2] 许晶艳. 一流学科与一流专业建设的协同体系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20.

[3] 肖玲莉. 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改革对策[J].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2016, 5(5): 19-22.

[4] 扶雄, 周恒洋, 曾新安. 研究型大学“三位一体”精准本科生导师制研究——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视角[J]. 现代教育管理, 2019(12): 58-62.

[5] 肖延芳. 我国本科生科研训练系统问题研究[J]. 科技信息, 2012(2): 34-35.

[6] 余莉莉. 普通高校本科生学习适应性研究[D]. 南昌大学, 2020.

[7] 麻焕锋, 崔方敏, 皮斌斌, 等. 本科生科研兴趣小组的创建与运行[J]. 教育现代化, 2015(3): 42-46.

[8] 徐九春, 韦冬. 依托“科技兴趣小组”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探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35): 11-13.

[9] 孙萍茹, 安连锁. 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 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25(2): 5.

[10] 杨天怡, 胡新平, 严薇, 等. 创新教育与实践教学创新[J]. 中国高等教育, 2005(23): 3.

[11] 刘译阳, 边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 现代教育管理, 2019(9): 32-37.

[12] 罗旭. 项目驱动下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探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0(5): 85-87.

[13] 杜永峰, 张莹, 袁坤, 等. 高校以科研促进教学何以可能[J]. 现代教育科学, 2020(1): 140-144.

[14] 贺鹏, 马云峰, 陈妍. 高校本科生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提升课程的探索与改进方法[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21(2): 9-10.

[15] 陈希. 在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0(6): 13-17.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Cultivat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GUO Xin-shuang, HU Zhao-long, YU Yue, HUANG Wei

(School of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Pingxiang University, Pingxiang Jiangxi 337000, China)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cultivate undergraduate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hoping to provide some idea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education of undergraduate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t promotes, to some degre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 and meets the national demand for innovative talents.

undergraduat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training measures

2021-02-01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20YB260);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10895010)

郭新爽(1983—),男,河南南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工科实践创新教育。

G642

A

2095-9249(2021)05-0108-04

〔责任编校:吴侃民〕

猜你喜欢
兴趣小组本科生创新能力
集聚类型、城市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周末加油站(V)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不落心外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