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下飞行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2021-11-28 06:56吕志豪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危机心理专业

文/吕志豪(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飞行技术学院)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不断地发展,大众的各种需求也随之增加,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加注重日常的心理健康。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心理危机作为一种负面心理认知体现,指的是当事人在遇到某件突发的变故时,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所掌握的外界资源无法应对此事件产生的心理困境,而且在没有进行有效危机干预的前提下,产生的一种异常心理状态。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就是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突发事件陷入心理危机情绪时的支持和帮助,通过调节情绪中的积极部分,解决突发事件中产生的消极部分,帮助个体在遭遇突发情况后恢复心理平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相较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特点是在短时间内通过运用多种心理学理论并结合相关研究对异常心理状态进行处理,使个体的心理在遇到突发事件之后仍然可以保持心理平衡和理智,最终解决这种异常心理状态[1]。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来自学业、就业、情感的压力与日俱增,大学生心理疾病事故频发。大学生所面对的心理危机大部分情况是因为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后,基于其转变过程中的环境、角色、身心等特点,在学业、情感、择业、人际交往和其他社会化过程中所遭遇到的某种心理上的严重不适应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这种强烈的刺激超过自身的调节能力范围,使得心理平衡被破坏,从而落入过度紧张甚至心理失控的状态,导致严重后果[2]。随着高校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情况数量的上升和程度的严重,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教育和相关预警机制引发了高校和社会的关注。大学生心理危机不仅危害着其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对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声誉产生了负面影响。青年期间的大学生心智尚未健全,缺乏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面对突发事件会处于较高的心理应激状态,产生心理异常和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此次新冠疫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也造成了影响,焦虑水平显著升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高校普遍会对在校大学生实施一系列的管制措施,如封闭管理、网络教学等,由于个别地点的疫情突发,还会出现因由疫情重点地区返校而被隔离。这些疫情防控措施对大学生原有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干扰。所以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需要及时进行干预[3]。由于飞行技术专业的特殊性,飞行专业大学生的培养教育有别于其他专业大学生,实行的是学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步实施,学生情况有着其自身的特点:1.群体相似。都是经过严格的选拔,在文化和专业教育训练方面相似;2.职业特殊。飞行专业需要有更高的安全意识,任何疏忽和失误都会导致严重后果;3.人际交往密切。飞行人员职业活动需要更加频繁的人际交往。与此同时,飞行大学生还会面临一定概率中止飞行训练的可能,故在疫情期间,飞行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4]。

很多国家都将心理危机干预作为大学生心理卫生保健体系的重要部分之一。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一种对正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人群的及时关怀和短期帮助手段。该手段可以帮助处于心理危机时期的个体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状态,以积极的心态和正确方式理解困难与自身心理失衡的关系。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心态,重新适应生活。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目标有两类,一类目标可以定义为:一是帮助危机大学生减轻焦虑紧张情绪,避免其伤害自己或他人;二是帮助大学生恢复心理平衡与强化自我调节能力。另一类目标着眼于大学生更为长远的成长,即培养大学生自身调节心理危机的意识,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危机的认知水平、增强处理心理危机的应对能力,学到更好地应对危机事件的处理手段与解决途径,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达到人格独立和完善[5]。

二、疫情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2019年年底,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国各地开始蔓延。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进行管理。1月26日,国家卫健委为应对疫情期间公众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为各地政府就疫情期间各类人群出现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行科学、规范和有序的指导。同时,在1月28日,教育部也发出了相关通知,针对高校师生和人民群众在疫情期间所出现的心理危机问题进行了系统、科学的部署,面对新冠疫情的影响,加强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应用是贯彻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6]。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从非常态化转为常态化,疫情所带来的心理冲击和影响还需要慢慢去复原,但是疫情对飞行专业大学生的心理也产生了如下的影响:(1)疫情期间,因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网络教学取代了课堂教学,但飞行技术是一个注重实操训练的专业,不仅在飞行训练中需要大量实践,在理论学习中也涉及飞行原理、飞行性能、空气动力学、大气科学等更加侧重实践的教学,有的课程还需要相应的设备,如模拟机、航图和飞机发动机等。较长一段时间的网络教学,造成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部分复杂的理论知识,在面临返校后的理论学习和训练时,部分学生会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2)学生在疫情的背景下,在家中度过了较为宽松的学期。在舒适的环境下,没有了老师的监督,造成部分飞行专业大学生返校后作风纪律下滑严重。面对学校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封闭管理和飞行专业大学生中队的准军事化管理,部分学生的活动范围和人际交往范围受到了限制,课余生活单调,导致心理上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3)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国外航校训练的飞行学生数量降低到了冰点[7],滞留国外训练的飞行学生也面临着训练停滞。同时,疫情期间在异国他乡的学生由于长时间不能归国,部分学生产生了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给后续的飞行训练带来安全隐患。(4)在疫情常态化管控下,航空公司安排学生在国内进行飞行训练已经回归正轨,国内航校训练容量也超过国外航校训练容量。但是受疫情影响飞行学生训练进度相较于往年偏慢,飞行学生在校积压比例上升,周期拉长,造成飞行学生不能够按计划毕业,导致学生出现急切、暴躁等不良心理状态。(5)新冠疫情对全球范围内的交通运输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作为国际运输主力的航空运输业影响尤其严重,全球航空运输量大幅度下滑。以上因素导致航空公司经营压力倍增,面对航空运输业的不景气现象,导致学生对自己职业规划的信心下降,产生焦虑心理。面对新冠疫情对飞行专业大学生的影响,心理危机干预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调整和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学习生活。

三、疫情常态化下飞行专业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策略

现代三级预防策略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常用的心理危机预防策略,一级预防是在心理危机发生之前通过相应的措施,对心理危机进行预防,减缓个体遭遇心理危机时产生的应激反应;二级预防是针对心理危机制定一些个性化的方法和策略,在心理危机还未形成或破坏性较小时对心理危机进行干预,以预防心理危机发展得更为严重;三级预防是当心理危机事件初步扩大时,采用有限的干预措施应对,把心理危机造成的影响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通过现代三级预防策略,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以辅导员的视角对飞行专业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提供策略。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的一线工作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观察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处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有着明显主动性与优先性。所以,辅导员应明确认识到飞行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实施的现实意义,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心理危机预防理论制定心理危机干预与应对策略。具体策略如下:

(一)重视飞行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飞行学生在入校的理论学习期间虽然有设置《飞行中人的因素》等涉及心理危机干预的课程,但面对进入训练分院后的飞行训练,学生往往会出现不适应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情况[8-9],出现一定程度的抑郁情绪。因疫情出现的滞训情况,也会使在家等待转训分院的学生产生焦虑情绪。辅导员需要重视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对心理危机相关的知识进行普及和教育,开展生命价值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以真实案例为模型,组织开展各种应对心理危机的活动,通过不定期举办心理危机干预讲座,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全面了解心理危机的应对策略,并培养其自我心理调节能力,避免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同时充分挖掘可利用的心理危机干预的教育教学资源,鼓励辅导员和飞行教育参加有关心理危机干预的培训,组建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室,为飞行专业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服务。

(二)根据飞行专业大学生心理特点建立健全危机干预机制

由于飞行技术专业的特殊性,飞行学生需要有较强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对飞行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危机因素,提早采取措施防范,将心理危机的危害降到最低。还可以通过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有心理危机情况的学生进行有效处置。同时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结合飞行大学生的培养方式,针对理论阶段和飞行训练阶段飞行专业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心理危机教育工作。在理论阶段,即飞行大学生在校部进行理论学习期间,在此阶段开展学生的适应能力,注重适应能力的强化,为后续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建立和心理危机干预教育打好基础。在飞行训练阶段,即飞行专业大学生在分院进行实操期间,开展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教育,参加训练初期会遇到挫折,通过及时干预,让学生尽快调整过来。从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抓起,之后再结合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指导政策,建立完整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对体系,确保飞行技术专业学生在理论阶段和飞行训练阶段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持续性和健全性。

(三)强化飞行大学生心理危机后期跟进机制

面对诸如新冠疫情此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势必会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完成调整飞行学生心理状态之后的跟进机制也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飞行专业大学生心理危机后期的跟进阶段,针对危机当事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咨询方式,通过尊重、热情的沟通取得危机当事人的信任。建立心理危机档案,分析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效果和优化调整后期跟进的干预对策。一次心理危机干预常常无法根本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对建立心理危机档案的个例进行长期有效的跟踪监测也很重要,通过监测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确保心理危机的当事人可以将心理状态调整好,并完全走出心理阴影,同时为后续制定心理危机预案提供实践支撑。在危机过去之后,继续跟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使学生尽快调整自身心理平衡,及时对危机干预工作进行总结,减少由于此次心理危机造成的二次伤害[10]。

猜你喜欢
危机心理专业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部分专业介绍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声”化危机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