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学院育人模式下“双师”教学团队建设路径研究与实践*

2021-12-07 02:34曹喆曾婧滢朱邦辉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双师校企育人

文/曹喆 曾婧滢 朱邦辉(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一流的职业教育教师。与此矛盾的是现在大多数职业院校教师经过学历教育毕业后直接从“校门”到“校门”,无企业工作经验,专业实践技能、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的了解和认识不足。党的十九大报告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扩大产教融合的力度。

“职教20条”提出,经过5~10年左右时间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应逐步由“参与”向“主导办学”转变。

“产业学院育人模式”:是由水木创成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创e+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创办者姜世雄先生提出并完善的一个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产业学院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开发等方面具有明确的优势,在育人过程中与该产业的龙头企业有着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产学深度合作关系[2]。

2019年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行业的全球旗舰企业—北控水务集团先后与26所“学术型”院校和36所“应用型”院校建立了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关系,联合国内5所高职院校成立产业学院“北控水务学院”,为打破“校热企冷”的不良校企合作局面、深化校企合作的改革研究提供了可能。本文研究成果,基于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的“北控水务学院”的教学实践中产生,以期总结得失,扩大交流影响,为相关院校产业学院“双师”团队建设提供经验。

一、“双师”教学团队内涵分析

(一)“双师型”教师

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界定,学界有不同看法,笔者认为,高职工科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了解并掌握所授专业相对应行业应用技术的动态,能够通过专业授课、实训、实习,使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3];具备肯动手、勤动手、会动手的操作习惯和实践修养,引领学生走“从书本到实践,再从实践到书本”的技能提升之路[4];能够教育学生形成相关行业的职业素养,如维修技术人员“不怕苦、不怕脏”的品质等;能够通过应用项目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技术革新意识和能力。

(二)“双师”教学团队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双师’型教学团队”应结构合理、职业技能完备、团队运转形成机制。团队中要有“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群建设带头人”“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具有绝技绝艺的技术技能大师”,要“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兼职任教”。笔者认为,校企双元育人,组建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学团队,成员既是“教师”,又是“技师”,是“双师”教学团队的主要特征。

二、“双师”教学团队育人优势

(一)有利于贯彻产教融合的国策,打破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困境

多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一直存在一些问题,最明显的就是校企合作组建的教学团队始终存在校内专任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企业导师缺乏教学经验的问题。在产业学院育人模式下,必定会组建“双师”教学团队,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能够从机制上保障教学团队的长效运行,能够落实“育人双主体(学校+企业)”机制。

(二)有利于校内教师、企业导师的能力提升

校企合作“育人”,既包含协作“育生”,也包含互培“育师”,而“育师”的成效,又会加倍地体现在“育生”的成效上。企业作为办学主体,其各项功能尤其是“育师”职能上的缺位,导致产教深度融合难以实现。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必将实现培养人才的“德技双素养”的最终目标。

(三)有利于提高产业学院学生对口就业率,为社会培养亟须的环保技术人才

在高职产业学院育人模式下构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有利于完善专业建设机制、提升育人成效,企业导师深度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岗位职业技能,团队教师言传身教,吃苦耐劳,克服学生怕脏怕累的教学困境,有利于培养德技双修的技术人员。

三、“双师”教学团队建设路径

校内外教师教学全过程参与,以可量化的科研、教学成果以及督导教学评价结果为团队建设效果的衡量标准,研讨优化现有的产业学院育人模式,形成各有所长、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在“生产+教学”的稳固生态系统中,“双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产业学院育人模式下“双师素质”培养思路见图1。

图1 产业学院育人模式下“双师素质”培养思路

“双师”团队建设具体路径如下:

(一)分析“双师”教学团队核心能力

文献收集整理和调研,完善课题方案;开展面向学生、家长、教师、督导、企业的访谈调查,对产业学院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进行摸底统计。

(二)建立“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标准

通过查阅文献、访谈调研,吸取先进的产业学院“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经验,结合目前环保行业的发展,制定《高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标准》,对照标准,评价目前高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行动研究法,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如优化教师团队结构、培养教师职业能力、制定团队运转机制等);

(三)“双师”教学团队核心能力提升实践

从院校选拔骨干教师,从企业选择技术骨干,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主要任务分为两个阶段:

基础教学能力培养阶段:在产业学院教学团队中开展校内外教师互培,对校内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企业导师的教学技巧开展基础的、系统的培训。

核心教学能力培养阶段:轮班制在产业学相关班级学生的教学、教研、科研、企业生产等环节配备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导师,“双师”共同参与所有活动。

四、“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策略

(一)加强团队师德师风建设,党建引领,四个强化,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强团队教师师德师风思想教育及文化熏陶,发挥基层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党建、四联工作促师德师风建设,担当“三全育人”主体责任。通过专题培训、学习典型、宣讲讨论等方式提升团队成员思想政治站位,努力争做“四有”好老师;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师德建设,强化底线意识,绝不出现任何师德失范行为。

(二)提升团队教师能力素质,注重培训,强化实践,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1.优化人员结构,打造“双师”型团队

鼓励青年教师提升学历,提升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通过政策引导、任务分派、表彰奖励等方式鼓励团队成员职称晋升,优化团队成员职称结构。

2.分级培训,打造多层次队伍

通过多层次培养人才队伍,实现团队教师结构梯级发展,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重点提升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与数字化资源开发能力、核心技能创新与推广能力、工作室(平台)主持能力等。

3.行业引领,完善专业知识构架

注重骨干教师企业实践。通过校企签署“双赢”平台合作协议,企业分别提供运营主管、技术研发经理等岗位,遴选院校主任教师担任上述职务,提升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

定期组织专业教学团队其他教师进行企业实践,采取考察观摩、技能培训、跟岗实习、顶岗实践、在企业兼职或任职、参与产品技术研发等形式,掌握环保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发展趋势、前沿技术研发、关键技能应用等领域的前沿动态,以及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内容。

4.积累创新,丰富团队教师能力结构

鼓励团队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素质,鼓励教学团队教师在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突破,结合实践改进教学方法和途径,培养教学、科研、对外技术服务“三位一体”教学名师。

(三)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多

方合作,共建共享,优化课程开发及评价机制,建设优质教学资源

遵循“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学情分析—课程实施—课程优化”的建设流程,不断提高课程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

(1)推进有效课堂建设。以学生为中心,改革学生考核评价方式,全面提升教学有效性。依托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建设资源,结合校企合作的优势,实现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要求岗位化、技能要求具体化。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高团队教师政治站位,找准社会热点,将身边鲜活事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提升课堂的育人功能。

(2)开发课程标准。优化课程标准,实现课程标准、技能标准、考核标准与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对接,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充分发挥专业联盟、校企联盟、职教集团等组织在课程标准开发建设中的作用。(3)优化课程内容。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动态优化专业课程内容,淘汰“水课”。

强化课程思政,充分挖掘和运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实现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全覆盖,确保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北控水务学院专业群核心专业“环境工程技术”为例,结合情感培育与职业特质的课程体系思政主线见表1所示。

表1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思政主线

图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4)课证融通发挥合作优势

校企合作开发1+X职业技能标准、培训、考评,完善课证融通体系。

(5)建设优质课程资源。积极探索开发虚拟仿真优质课程,推进“智能+教育”融合,打造一批理实一体化综合教学资源。

(6)加强教材建设力度。校企合作开发数字化新形态教材。

(7)创新“一心多元”课程评价方式。

重视课程教学的过程性评价,积极探索课程诊断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机制,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导向,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课程评价机制。

(四)积极推进教法改革,突出技能,多元考评,提升专业教学效果

秉承“育人双主体(校+企)、场所双效能(教学+生产)”的原则,运用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方法,推进“育德培技”教法改革,实现岗位双素养(德+技),“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岗位双素养-育德:创设情境温故知新,利用行业榜样视频、精设导语,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职业责任与担当,激发学习兴趣。

岗位双素养-培技:任务驱动,仿真系统模拟,进行体验式教学,实现知识到技能的有效迁移。以真实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采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方式,“双师”现场配合指导,实现技能与岗位的有效对接;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规范和职业精神。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取代单一闭卷考试,建立以综合能力考核为主体的、多种考核形式结合的教学考评体系。要求每门课程根据课程特点选择考评方式,建立①网络教学平台生成经验值、②自我评价、③主讲教师评价、④学生互评、⑤软件生成评分、⑥企业导师评价等六种新的工学结合的考核方式,根据课程特点自由组合。

(五)强化技术技能创新服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挥团队社会服务效能

(1)加强科研技术开发及成果转化。对接产业发展趋势,深化政府与学校、行业与学校、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为政府部门提供技术服务及政策研究;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2)建立完善的技能教学和技能训练体系,强化1+X证书制度的落实,在成功申报1+X鉴定站基础上广泛开展技能考核。

(3)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建设众创空间,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创新和创业活动,做好创业项目的跟踪、指导和孵化服务,引导有条件的学生积极投入生态环保服务产业相关领域创业。

(4)组织力量开展科研攻关,同时面向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服务咨询和产品升级服务工作。通过社区服务、“三下乡”扶贫、科普教育基地义务讲解等活动,发挥团队建设社会服务成效。

(5)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发挥院校培训资源优势,联合相关企业,开展对外培训服务,同时促进企业职工岗位技术技能水平提升。

猜你喜欢
双师校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