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浩锐 高汉城 肖喆 郑家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1971年,美国交通部提出《交通发展和土地发展》的研究课题,揭开了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理论的综合研究序幕。1993年,彼得·卡尔索尔普在其所著的《下一代美国大都市地区:生态、社区和美国之 梦》(The American Metropolis-Ecology, Community, and the American Dream)一书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以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替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并为基于TOD策略的各种城市土地利用制订了一套详尽而具体的准则,作为轨道交通站域空间规划与地区建设相关研究的基础理论被广为借鉴[1-2]。
广州轨道交通14号线的开通,使从化地区到广州中心城区的距离缩短,地铁的开通对于沿线区域产业的各方面发展有无可限量推动作用。14号线开通后,实现了广州11个区都开通了地铁。对于广州与其周边地区的联系起了直接积极的推动作用。14号线开通后,将淡化广州郊区的理念,紧密联系城区及其卫星城,进一步促进了广州的城区发展,实现了客流激增,影响着各行各业,带旺沿线周边地区的经济。2020年12月28日,14号线正式满“1周岁”。根据地铁集团公布的运营服务“成绩单”显示:截至目前,14号线全线共安全运送乘客0.63亿人次,日均客流约17.56万人次;全年共开行列车13万列次,高峰期行车间隔8分15秒,安全运行3749万车公里,行车准点率、运行图兑现率分别为99.96%、99.99%。
在绿色经济、旅游经济和智慧城市的背景下,从交通、旅游、产业、环境等多角度,分析14号线对沿线地区经济辐射发展的可行性和前瞻性,分析轨道交通14号线开通后,绿色经济和旅游经济给14号线沿线地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时考虑沿线地区经济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创新性想法。最后为14号线沿线地区提供一个客观的、正确的、有效的发展方向,并让沿线地区的人们有一个优良、幸福、高效、便捷的生活环境。
通过调研形成调查报告。在第一阶段,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电话参访的方式,从14号线沿线地区的周边环境、企业、旅行社、地方政府、人才市场、途经游客、旅游业相关从业人员、居民以及学生身上获取有效的并且有一定基数的数据。数据包括附近的交通情况、企业经营情况、游客来源、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情况、共享汽车和共享单车普及率、人才流动情况等。调研第二阶段,将所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分类,然后进行数据统计,对统计好的数据进行分析。调研第三阶段,根据第二阶段的分析结果并结合各群体意见,对14号线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近年来许多城市都相继开始了轨道交通的建设,因为轨道交通拥有传统交通方式不具备的优势。
轨道交通14号线具有专线的功能,与其他地面交通没有交叉重叠之处,搭配自动化的信号调度控制系统,受到的干扰相比其他交通方式较小,因此拥有较高的安全性。
轨道交通14号线采用地下建设以及空中高架的方式,极大地减少了城市土地使用率,缓解城市公共交通土地使用紧张的问题。此外,这种建筑方式也减少了对城市面貌的影响[3]。
轨道交通多采用清洁能源,减少了空气中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产生的噪声较小。此外轨道交通也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率,对城市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轨道交通相比较其他交通工具而言,以14号线快慢车为例,其单位承载量更大,快慢车切换能够明显解决客流高峰问题。轨道交通具有运行班次多、点对点直达、停靠时间短、不存在交通堵塞的诸多优点,因此综合运输能力明显优于传统交通方式[4]。
广州地铁14号线是广州地铁已建成运营的线路之一,于2017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知识城支线(新和站至镇龙站),2018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一期工程(嘉禾望岗站至东风站),其标志色为棕色。截至2020年11月14日,广州地铁14号线主线起于嘉禾望岗站,途经白云区和从化区,止于东风站,支线起于新和站,途经白云区和黄埔区,止于镇龙站,大致呈“倒Y字”走向。
14号线跨越了白云、黄埔、从化三区,覆盖的地缘辽阔,也途经众多高校。尤其是一期工程(嘉禾望岗站至东风站)沿线,可谓是站站有高校(上图中红点标识表示此站周围有高校)。例如,竹料站的“广外南国”、钟落潭站的“仲恺”、新和站的“广科大”和“白云学院”、太平站的“广软”、赤草站的“华农珠江”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高校。可在14号线开通之前,相信很多人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知道有这所高校的存在,但是因为交通问题未能亲眼见上一面。
随着14号线的开通,曾经需要乘地铁转公交的漫长上学路,变成了地铁直达,通勤时间也由原来的数小时变成了1小时左右,这无疑大大提升了14号线沿线地区高校学生的通勤效率,也提高了本地高三学子报考沿线高校的意愿,并成功助推沿线高校“走出去”,提高知名度;这对于沿线地区的教育产业发展可谓是一举三得。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学校,都是双赢的举措。
教育产业与其配套产业一直都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地区的教育想要得到长足发展,单有教育产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优质的、完善的教育配套产业。
14号线的开通,不但为沿线居民、高校学生打通了通勤之路,也为沿线高校打通了“财路”。14号线的开通,在方便人们交通通行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沿线高校的报考意愿,并为沿线学校带来了更多的生源。有了生源就有了收入,路通了也就助力学校“走出去”,知名度的提升也带来了更多的投资者,这也就使学校得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当然,机遇与挑战一直都是并存的,发展环境的改善也会带来同行的竞争。这也迫使学校努力提升自身实力,以此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因此,学校在收入增加的同时也会加大投入,努力提升办学环境、教育质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哺了社会,并助推当地教育的发展。
在广州,一提起大学城三个字,大家就会想到位于广州番禺区小谷围街道,被誉为华南地区的“信息港”和“智力中心”的广州大学城。但是,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提起大学城三个字的时候将不再只想到番禺大学城了,因为位于广州白云区钟落潭镇的“广州第二大学城”即将到来(图1)。
图1 广州“第二大学城”选址图 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根据广州市政府的城市规划,广州正在打造第二个“广州大学城”—白云区钟落潭镇高职园区,即广州第二大学城。该园区共规划进驻13所高等院校(图2)。
图2 广州“第二大学城”规划图 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2021.03.05
地铁14号线的开通,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第二大学城”的建设进程。14号线解决了白云区往北进展的交通难题,也一改钟落潭镇的“山卡拉”形象。14号线为白云区北部打通了发展之路,在方便交通的同时,也让投资者的目光延伸至此。在帮助已有学校“走出去”的同时,也助推当地引进新学校,从而助推广州“第二大学城”的建设进程。
背景概述:若从14号线工程线路来看,其发展线路在广州地图来看为广州广从大道,同时5条高速横贯大道(广州绕城高速、花岗高速、京港澳高速、广州北三环高速、派街高速),线上多点为高速交通枢纽,其表里的交通和贯穿东西南北的交通路线,为商品运输、货物流通、劳动力输入输出提供便利。
地理位置:14号线位于广州白云区、从化区及黄埔区,其承接广州北部工业区分布。
14号线带动沿线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随着14号线开通,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新湾区经济发展思路,白云区产业转型升级有着显著提升。由加工工业、轻工业等第一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比重贡献率高达80.3%,其中仓储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占比居多。由白云区物流园分布图可以观察到,主要以广从大道、九龙大道沿线为主,最为典型的是位于新和站附近的广州九龙物流园(京东商城广州亚洲一号物流仓)及白云物流园(韵达、德邦广州转运点)。通过具体企业数据看到,白云区承接城市物流流通点建立新型运输仓储模式。2020年白云区政府发布《白云区物流园区整治提升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改造的方式打造智能化、绿色化、现代化、综合性城市物流中心。白云区物流产业园通过改造升级,政府及企业招商引资做到由旧货运场转向现代物流园。
同时供给侧改革强调去产能及去库存降成本,针对行业企业有了更高的门槛,原有66家物流园,因产能低、占地广、实用性低等原因清理收储,为14号线新型产业发展腾出空间。据了解,广州白云区闲置土地处置率100%,获千亩指标规划用地奖励,待建设土地量较大,可有效进行产业开发等。
至2019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530.59万人,其中白云区人口为全市最多,达到277.96万人,外来人口占比数量多达总人口数40%。白云区作为人口及工业产业聚集地区,其原先交通发展具有滞后性。在14号线建设前,广州北部白云黄埔乃至增城地区公共交通只有区域公交或城际巴士,来往市中心及郊区存在较大阻碍。
通过横向对比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地铁(城市轨道交通)对人口流动的影响,都呈现出中心城核心区人口逐年递减的规律,而其主要原因即是人口迁入迁出的对比。由于产业发展向外延伸,一定程度上人口随着产业的迁移发生变动。在14号线沿线原先工业如纺织制造及汽配工业加工,由于人口流动问题,发展存在滞后性,产业较为落后。14号线通过连接南北交通,加强人员流通,带动南北向劳动力交流,形成多个人口居住聚集点。
针对地铁带动沿线发展的调查数据显示,现主要乘坐目的主要以上班(学)为主,由此带来的地铁发展的便利性即可由此体现,加强南北连接,充分调集了劳动力的多元性(图3)。
图3 地铁14号线用途数据统计分析 图片来源:问卷星
TOD模 式 即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是指以巩固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而其主要是以地铁等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以500~800米为半径,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为一体的城区发展模式。14号线基于其多站点、长距离、城市拓展延伸、沿线开发率低的特点,可以说适合发展方式的重要依据。
这里我们以重庆轨道交通为例,重庆市轨道交通1号线于2021年4月获评TOD总体策划示范站点TOD开发设计项目第一名。重庆市的发展思维是从“历史母城”出发着手优化土地空间为开发依据,其具体贯穿大学城及旅游文化带,带动经济发展。类比广州14号线沿线经济发展带,依托钟落潭广州第二大学城及物流运输工业城和原发展中心白云南部及天和地区,发展模式可以说和重庆极为相似。
在定位模型上,可以看到以嘉禾望岗云门为例的站点商圈分布到太和文化广场、钟落潭中港大厦,其商圈等服务范围有极大拓展,在TOD发展模式上具有成功的典型性。依托地铁站点实现配套服务发展。
同时在针对调查中,我们提到“您认为应设置在地铁站附近的是什么?”其中“商业街”“购物城”选项占比多达75%;其次是“城市公园等娱乐场所”。
可以说普通民众针对配套设施的建设抱有极大期望。相比于嘉禾望岗等的商圈来说,纵向上存在极大提升空间。北部竹料、马沥、太平等在TOD发展模式存在极大短板,在同等教育及生产工业相配套的情况下,购物和娱乐发展略显不足,可提升空间极大(图4)[7-12]。
图4 地铁14号线沿线未来规划数据统计分析 图片来源:问卷星
广州地铁14号线是广州地铁已建成运营的线路之一,于2017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知识城支线(新和站至镇龙站),2018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一期工程(嘉禾望岗站至东风站),其标志色为棕色。截至2020年11月14日,广州地铁14号线主线起于嘉禾望岗站,途经白云区和从化区,止于东风站,支线起于新和站,途经白云区和黄埔区,止于镇龙站,大致呈“倒Y字”走向。14号线一期:全线设13座车站,其中高架站7座,地下站6座;高架段长约32公里,占到了全线的近六成。根据目前规划,14号线一期及知识城支线建成后可与多条线路换乘。
14号线一期在嘉禾望岗站与2、3号线换乘,在新和站与知识城支线换乘。贯穿白云区、从化区、黄浦区,与2号、3号、21号线接壤的14号线,为14号线沿线乡镇的旅游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利好。从化是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核心区、广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阵地之一。近年来,在省、市文旅和体育部门关心支持下,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取得新成效。以特色小镇建设为着力点,构建旅游经济发展新格局。
按照“以点为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聚片成面”谋划建设20个特色小镇,西塘童话小镇等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特色小镇成为从化乡村旅游新名片。同时加快谋划马术运动小镇、芬田养美小镇等新一批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注重产业带动,因地制宜采取不同发展模式,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供给。
随着14号线的开通,对从化地区的旅游产业带来巨大影响。14号线沿线的乡镇景点都串联起来,其中远近闻名被认证为2019年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的温泉镇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14号线未开通之前,人们想要去从化温泉镇感受温泉的魅力,从市区到达至少需要两个小时,山路崎岖,路途偏远,让旅行爱好者们却步。14号线开通以来,游客蜂拥而至。2020年中秋国庆双节假期,最美从化秋高气爽,特色旅游汇聚人气,乡村游、亲子游、体验游市场火爆。经初步测算,全区累计接待游客105.69万人次,同比恢复90.85%,实现旅游收入3.9亿元,同比恢复93.32%。全区10家重点监测商超企业实现销售额近6500万元,同比增长约7.8%。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高速免费、文旅融合等积极因素影响,周边游、短线游、自驾游成为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游客出游主要方式,休闲度假旅游呈现高频次、短距离、低单价、大众化的趋势,游客满意度和获得感稳步提升。
假日期间,从化乡村“变身”农业公园,掀起乡村游的一股新风潮,赏花、垂钓、采摘、玩水、野营、烧烤、体验农活、吃农家饭,成为市民游客追捧的旅游产品。温泉镇附近香蜜山生态果庄等多家度假公园接待游客较多,例如香蜜山生态果庄8天假期接待2.8万人,带动经济收入350万元;以高科技农业为主题的风云岭艾米农场假期共吸引近3万市民游客观光游玩。据统计,假日期间全区33个农业公园共接待游客约17万人,营业收入约1326万元。
在未来的14号线三期工程,会有更多的地铁站直达各个度假村的门口,让从化旅游业更加繁荣昌盛。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等形式,结合时事新闻以及网络资料的参考,并汇总调查问卷的数据后,我们认为,广州地铁轨道交通14号线的开通对于广从地区的交通具有很大的便利,对沿线教育配套产业(以钟落潭“第二大学城”为例)的建设具有促进作用;此外,14号线作为连接市区和周边地区的先行者之一,很好地推动了TOD模式,有效地带动了白云区的产业转型,为沿线工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可行性;从化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核心区,也是广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阵地,14号线的开通连接了沿线20多个特色小镇,无疑为其沿线带来了巨大的客流量以及无限的可能性,从而构建了旅游经济的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