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个人所得税管理问题及对策

2021-11-28 06:56周红上栗县妇幼保健院
品牌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政策法规医务人员税务

文/周红(上栗县妇幼保健院)

自2019年1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新税制的正式实施,建立了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新税制的出台也引进了新的征管模式,征管模式的重大转变,对于医院开展个人所得税管理工作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在此进程中,医院应当充分把控财税政策法规,严格遵循政策规定,构建个人所得税管理模型,梳理个人所得税管理流程,实现申报效率的提升,全面掌控税务风险。

一、医院个人所得税特点

(一)人员类别多,收入水平高

相较于其他普通事业单位或科研机构,医院内部人员构成较为复杂,职工从工作性质上可以分为医疗人员、保健人员、教学人员、科研人员等。基于当前国家政策导向,为了更好地实现医务人员薪酬待遇的提升,充分体现其劳动价值,医务人员实际薪酬体系与其工作绩效紧密相关,整体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与之相比较,医院内部行政人员收入则接近于普通事业单位员工;科研人员具体收入与其科研项目及成果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此外,为了实现医院经营规模的扩大,部分医院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甚至引入外籍专家及华裔专家入驻医院,进一步增加了医院税源多样性。

(二)收入来源多,收入构成复杂

基于医务人员相对特殊的工作性质,其收入来源具有较为明显的多样性。当前国家政策鼓励医院建立起医务人员薪酬福利体系与绩效相关联,因此部分医院内部医务人员收入中包含定额部分与非定额部分。其中,定额部分主要包含工资类及福利类收入。工资类中,参照我国事业单位员工薪酬结构及工龄、职称相关细分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职称补贴等。在福利类中,可细分为年终奖、护士补贴、夜班补贴等。非定额部分即与医务人员绩效直接相关的部分。

通常状况下,医院医务人员绩效收入与技术难度、手术例数等相关联,在各医院内部均有不同的考核机制[1]。当前我国主要使用KPI法、平衡计分卡法等。绩效考核工作落实的主要目的在于拉开医务人员间的收入差距,以便更好地体现其劳动价值。

二、医院个人所得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职工税务意识淡薄

医院内部人员工作时间紧凑、强度高,同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需定时轮换夜班。此外,部分医务人员还需发表论文,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等,因此缺乏充足的时间学习税法,自身税务知识较为匮乏。对于拥有事业单位性质的医院而言,个人所得税通常由医院进行统一代扣代缴。部分医院在政策宣导方面存在不足,进行税务普法时有所疏漏。医务人员对于税务学习重视程度不足,对于当前政策指引把控程度也不高,缺乏应有的纳税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院个人所得税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人员结构较为复杂,应税项目分类混乱

当前,部分医院内部职工规模较为庞大,人员结构也相对较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个人所得税管理工作开展的难度。部分综合性医院,不仅有业务科室的临床医护人员,还有行政科室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后勤保障人员等。员工职能不同,收入结构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医院在个人所得税管理工作中,数据核算流程变得十分复杂。财务人员对于员工基本工作、绩效和奖金等应税项目划分不够合理,导致医院内部个人所得税税务核算质量不高,倘若出现个人所得税报错状况,易导致医院职工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利于医院日常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个人所得税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三)税务数据采集难度大

近年来,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医务人员薪酬福利待遇也随之上升,除却基本的工资和奖金外,工作绩效、夜班费等各种各样的福利,逐渐被纳入至医务人员薪酬结构之中,医务人员的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给医院财务人员采集职工的个税应税项目的相关数据带来较大的挑战,无法准确计征。例如,2017年医改政策规定,医务人员可以多点执业,并收取合适的劳务费用,因此医院内部财务人员在对医务人员进行劳务所得计征时,无法及时知悉在本单位以外执业所获得的劳务收入。此外,2020年据税务机关统计,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大量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并未按时完成汇算清缴工作,甚至有不少纳税人晚于汇算清缴最后期限,导致税收滞纳金的产生。

(四)财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足

当前,部分医院在开展个人所得税管理工作时,存在财务管理人员执行力度不足、对个人所得税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影响税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部分医院内部并未根据个人所得税管理要求开展工作,设置独立税务科室,通常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由财务部门员工兼任。加之受医院内部职工规模庞大、业务种类烦琐等因素影响,财务管理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工作量。工作强度的增加,使财务人员工作时难免出现疏漏,影响个人所得税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2]。其次,部分财务人员税务知识储备不足,对当前国家税务政策法规解读程度不深,难以很好地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推进个人所得税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医院个人所得税管理落实路径

(一)组织推进税法知识宣传工作落实,强化员工税务管理意识

对于医院个人所得税管理工作而言,个人所得税纳税意识不足是阻碍工作推进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医院财务部门作为税务管理工作开展的核心部门,在实际的工作落实过程中可通过定期开展税收法律知识宣讲工作,进一步加深员工对于税务法规的了解程度,转变职工传统思维模式,充分引导其树立积极正确的纳税意识。例如,可在医院内部组织科室进行政策法规解读活动,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起线上税法答疑平台,进一步宣讲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法规,充分巩固个人所得税税法基础知识。此外,还需对征税方式、纳税人责任以及偷税漏税的后果等进行明确,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及时为财务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数据,助力医院更好地落实个人所得税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分类管理专项收入

医院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为有效改善个人所得税合规性,应当根据医务人员类别特性和收入来源特性,进行合理的分类管理。通过定期开展宣传引导活动,在医院内部逐步建立起“院内收入严格把控、院外收入正确引导”的收入管理方式。首先,依据境内外应税个人,合理区分普通居民纳税人、外籍居民纳税人以及非外籍居民纳税人,并熟知不同纳税人政策法规。其次,重点把控医院内部员工薪资收入个人所得税的合规管理,明确医院内部薪资收入,进行分别发放,并按时进行汇总,并申报纳税。对医院个人所得税纳税流程各风险点进行梳理,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税收申报风险防控流程,避免在医院内部产生漏报税、多报税的现象。再次,面对医院医务人员规模宏大,收入构成以及核算方式烦琐,收入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落实个人所得税管理工作,人员收入方面可依据员工性质进行进一步的细化管理。最后,针对医务人员院外收入,例如院外劳务费、稿酬等内容,进行专项税法的普及,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强化医务人员纳税主动性,积极履行自身义务。

(三)加大信息技术支持,保障数据真实性

医院为更好地落实个人所得税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完善内部信息化管理系统。医院应将个人所得税管理所需税务信息,全面纳入会计信息系统之中,根据医院内部实际状况,建立起个人所得税信息数据公示系统,及时向医院职工公开其每月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及预扣预缴的税额,提升员工对医院的信任程度。一方面,借助信息化系统的完善,有效打通个人所得税管理数据收集渠道,医院职工能够借助信息化系统及时上传个人个税申报信息,极大地提升医院财务人员工作效率,减轻财务人员工作负担[3]。另一方面,借助先进的信息化平台,医务人员能够及时通过系统明确自身个税申报及扣除情况,加大医院个人所得税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有效避免错报、漏报或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实现医院管理质量提升,助力医院实现稳定发展。

(四)组建专业税务管理团队

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所得税管理工作的落实,医院应当在内部组建专业税务管理团队,提高人才引进门槛,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对现有医院组织架构进行优化改善,组建专门税务科室负责个人所得税管理工作,确保专人专岗。定期在医院内部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活动,帮助税务管理人员加强自身知识储备,明确当前税务政策法规指引,更好地推进个人所得税管理工作的开展。与税务机关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国家税务政策法规最新变化,保障个人所得税管理工作落实的合理性,保障医务人员权益[4]。

四、结语

在当前新税改政策背景之下,医院内部个人所得税管理工作的开展依据存在许多问题,医院在改善自身管理问题的同时,也应当提升此方面的重视程度,充分把握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推进税务管理工作更好落实,提升医院管理质量,保障员工正当权益。

相关链接

个人所得税(personal income tax)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草案2018年8月27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依据决定草案,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拟确定为每年6万元,即每月5000元,3%到45%的新税率级距不变。

猜你喜欢
政策法规医务人员税务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税务检查证管理办法〉的公告》的解读
对中药类保健食品的认识及研究开发策略
海峡西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法规保障研究
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实施评估研究
个人高净值客户跨境投资业务背景与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