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企业应对低碳环保压力的措施

2021-11-28 06:56何克明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
品牌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碳化纺织理念

文/何克明(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

随着全世界对于全球变暖问题的重视,低碳环保也被各国、各个行业所重点关注,碳排放量的增加会使环境污染问题加剧,减少碳排放量成为首要问题。纺织工程企业由于生产工艺技术的落后以及产业的能源分配等问题,造成纺织工程企业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低碳环保措施的实施是纺织工程企业进行发展的必然道路。纺织工程企业应该积极采取低碳环保措施,同时积极开展新能源,将低碳环保理念贯穿到纺织工程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一、纺织工程企业低碳环保现状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加速发展,使得能源的消耗速度加快,而能源的主要来源是高碳能源,其中化石能源占比最高,不合理的产业组成结构使得纺织工程企业所需要的能耗增大,耗水量和废水量都大大增加。印染和化纤是纺织工程企业中重点的环节,同时也是纺织行业的重点节能减排的环节,据研究统计,印染环节每年产生的耗水量达到每年用水量的80%,排放的废水量达到60%,因此,纺织工程企业对于低碳环保工作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如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合理利用地区优势,在西部地区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的可持续能源等。及时采取措施提高纺织工程企业的生产效率,使得能耗减少、排放量减少、污染减少。

(二)技术缺乏

在高新科技的发展下,低碳环保的实行能更好地实施,纺织行业由于相关技术水平及制造工艺的落后,使得纺织工程企业的能耗高而不减,因此采取先进的技术对于低碳环保的实施是有利的。纺织工程企业应该以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制作原材料、物流、工艺流程、消费等方面来考虑,采取新技术应用新的管理理念。检测低碳环保也需要技术体系,许多纺织工程企业因没有完整的技术体系,导致无法进行碳排放系数测算,使得碳排放量不能达到国际标准的“低碳”,进而影响纺织产品的进出口。有些纺织工程企业由于技术缺乏或资金缺乏,无法达到低碳排放的标准,导致有些纺织工程企业对于低碳环保不够重视甚至不规范生产等,从而使得纺织工程企业的能耗不减,且很难进行低碳环保措施的实施。

(三)能耗大、成本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纺织工程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成本以及需要耗费的能源成本已经大幅度提高,纺织工程企业也应该及时开展节能减排的工作。碳排放是纺织产品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而不是直接排放二氧化碳。据相关研究显示,在纺织品的生产过程中能耗巨大,约为4.48吨煤/吨纤维,其中以印染行业的能耗最大,约占58.7%。因此,印染行业成为低碳减排的关注重点,另外,在不能应用其他能源的情况下,纺织工程企业应该将能源的合理使用、工艺技术的更新以及排污状况作为需要改进的环节,在低碳环保的理念下进行改进。

二、纺织工程企业实施低碳环保的意义

(一)塑造纺织工程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低碳环保是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低碳环保的理念会使得国家经济健康发展,企业向低碳环保的方向转型,纺织工程企业也将在外环境的促使下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纺织工程企业应采取先进的工艺技术、采用更完善的生产制作流程,有效降低原材料及能源成本,有利于纺织工程企业在众多积极开展低碳环保的企业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纺织工程行业的发展。

(二)促进纺织工程企业进行创新

根据优化纺织业生产力的布局要求,纺织企业要积极进行创新,提升工艺技术的科技含量,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使得生产方式得到转变。

如,纺织工程企业可以积极进行天然纤维和再生环保纤维的开发,使用环保的原材料可以使纺织产品低碳化,同时创新纺织工程企业的相关技术。低碳政策的实施可以促使纺织企业积极开发新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使企业的技术、能源管理等方面得到创新,助力纺织工程企业的发展。

三、纺织工程企业应对低碳环保压力的策略

(一)使用低碳环保的原材料和工艺

低碳政策对于纺织工程企业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使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纺织工程企业在向低碳环保方向努力的时候,需要改进生产技术及工艺、优化各项生产制造流程、开发新原料等。其中开发新材料,使用环保可再生的天然原料是低碳环保的一种重要方式,纺织工程企业需要通过使用低碳环保的原料使得纺织产品低碳化,这样生产的纺织产品不仅符合低碳要求,同时能刺激消费。除此之外,使用可再生、可持续的天然原料还有另外的作用,由于它的回收利用率较高,因此可以增加回收,通过产品再利用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使纺织工程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低碳环保产品更加青睐,因此使用天然环保材料制作的纺织品会得到更多人的推崇,使纺织工程企业对于低碳环保产品的生产规模扩大。纺织工程企业除了在使用低碳原料、低碳工艺的同时,要注重提升纺织产品的质量,注意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化的标准体系,完善低碳环保认证,及时对低碳化纺织产品的质量、“低碳”标准进行检查,这样就能大大减少低碳化纺织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与能源消耗。除此之外,纺织工程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不推卸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社会责任,以高度的自律和标准约束纺织工程企业行为。

(二)将低碳环保规划进企业的治理范畴

在低碳环保的要求下,纺织工程企业要积极进行转型改革,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纺织工程企业的传统治理方法是以各方利益的牵制和平衡来达到企业的合理治理,但是在低碳环保的发展背景下,传统的治理理念可能会造成束缚,纺织工程企业应该积极维护低碳环保理念,平衡不同的声音,将低碳环保纳入纺织工程企业的治理范畴,控制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其中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完善管理流程以及引进新的技术人才。纺织工程企业要定期对于设备进行维护,对产品的质量、碳排放量等进行定期检查,同时鼓励员工创新,对于发展新能源的工作进行人员分配,并实行奖励制度,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同时让员工产生归属感,并积极地投入到纺织工程企业的建设中去。除此之外,纺织工程企业应该重视员工的技能知识培训,在引进新技术和设备的同时对员工进行培训,培养员工低碳环保的意识,并定期对员工进行考察,避免员工因为操作不当等引起原料或能源消耗。另外,低碳环保体现在物流环节,纺织产品在经过生产、运输过程中会经过多次周转,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对于产品的销售渠道也可以进行优化,如使用新媒体平台,纺织工程企业可以通过在各大平台开网店、直播等形式推翻产品,使用电子商务等,也可以实现在交易物流方面实施低碳环保措施。纺织工程企业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加入社会环境保护中去,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以完善合理的治理方式对于纺织工程企业的行为进行约束。

(三)低碳化纺织产品的全民化

低碳化在各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首先,纺织工程企业应该积极地发展低碳产业,提升纺织工程企业形象,塑造积极实施低碳环保、保护环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纺织工程企业形象,纺织工程企业可以将这一形象与自己的纺织产品进行关联,或者在介绍纺织产品时将自己的企业形象进行宣传,这样可以将低碳环保的理念传递给消费者,引导消费者实行低碳环保的生活。

纺织工程企业可以将采用绿色环保能源生产的纺织产品推荐给消费者,促使消费者绿色消费的同时对于纺织工程企业的产品产生信赖,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其次,纺织工程企业应当对于新型的低碳化纺织产品的价格进行合理控制,由于低碳化纺织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得到了提升,降低了原料及能源消耗的成本,为了不让消费者认为低碳环保纺织品的价值掺杂了其他的因素,因此低碳环保产品的价格不能高于其他普通的纺织品,要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同时向消费者普及低碳消费的理念,这样可以更好地销售低碳化产品,在低碳化纺织产品的销售初期还可以通过各种优惠活动,推进低碳化纺织产品的销售,使人们对于低碳纺织品的喜爱度得到提高。再次,在低碳化纺织产品的包装设计上采取简洁的设计,有效实施低碳环保措施。最后,纺织工程企业应控制低碳化纺织产品的生产量,据研究显示,纺织产品的供大于求的现象已经逐渐显现,我国纺织产品的供过于求的状况仍然存在,且近年来,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

因此,控制纺织产品的过剩产量也是低碳环保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纺织工程企业应该对纺织产品的产量进行合理控制,避免出现大量过剩现象,减少不必要的碳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使企业在纺织工程企业在履行低碳环保社会责任的同时带动人民群众培养低碳环保的意识,使低碳环保全民化。

四、结语

低碳环保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积极实施低碳政策,可以使纺织工程企业紧跟时代的脚步,积极改进。纺织工程企业在向低碳环保方向发展时,要进行技术和生产工艺的改进,积极开发新的可持续的能源和原材料,在形成纺织工程企业在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创新。纺织工程企业在低碳环保的理念下,减少能耗、降低排放量、降低污染,使纺织工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合理控制成本,同时将低碳环保的理念传递给人民群众。

相关链接

低碳环保生活(英文:Lowcarbon living)是指减少日常作息时所耗用能量的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其目的主要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特别是二氧化碳,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低碳环保生活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环保、低碳等概念已深入到上海世博园的每一个角落,绵延一公里的“世界轴”俨然已成为一条“低碳环保示范走廊”。低碳是提倡借助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把消耗的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地球环境,保证人类在地球上长期舒适安逸地生活和发展。

猜你喜欢
碳化纺织理念
氯离子侵蚀程度与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碳化的影响探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澳洋纺织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高钛型高炉渣混凝土碳化深度试验研究
中国纺织
碳化高温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环境友好型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研究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