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讯员 郭欣仪
换盆是为了多肉根系能更好地生长和呼吸。时间长了多肉根系都在盆里塞满了,盆土的透气性变差,影响多肉的呼吸,这个时候有的根系会枯死,多肉茎秆上会长出很多须根来替代枯死的根,这些须根也叫“气根”。喜欢长“气根”的多肉除外,一旦发现多肉植物长了很多须根出来,就说明盆里的土壤环境不是很好了,多肉的根系很难受,多肉自然也长不好。如果长时间不处理,有的多肉茎秆会开始干枯,最后整棵多肉都会死亡。
土壤时间长了会粉化,也影响盆土的透气性,土壤的营养也基本上被吸收完了,所以这个时候要把粉化的颗粒土壤也换掉。
盆小会影响多肉的生长。根系在有限的范围内生长吸收养分,所以多肉就一直长不大,要想长大就只有换更大的盆。
一般换盆的最佳季节是春、秋季节,因为春、秋季节病菌少,而且气候适合多肉生长,这样多肉服盆的速度也快。
冬季也可以换盆,就更不用去担心病菌的问题了,只是冬季气温低,多肉生长缓慢,服盆的速度自然也会很慢。
进入生长期前是换盆换土的适当时机,夏型种是在春季、冬型种是在初秋、春秋型种则是在早春或初秋时进行。
注意夏天最好不要换盆,因为夏天细菌繁殖力强,换盆时会破坏根系,多肉容易被病菌侵蚀。
大部分的多肉植物,小苗1~2 年换盆换土一次,大型植株则是2~3 年一次。多肉根部容易腐烂,所以幼苗一年1~2次,3~5年生的植株一年一次,5年以上的则2年一次。
可以使用河砂、麦饭石、赤玉土、鹿沼土、日向土、泥炭土、轻石等排水性佳的介质。不要单纯使用一种,而是混合使用多个种类,也有混合使用泥炭土、稻壳炭、腐叶土的情况。混合比例及颗粒粗细度也很重要,须根据种类与根部形状微调比例,灵活运用粗粒或细粒介质。
我们先将多肉植物脱离原盆,将土壤疏松一下,注意不可弄伤根系。然后在原株脱盆后就要清理一下根系外围土团,里面土团可保留住。修剪一下根系并及时消毒处理,最后摆放在阴凉位置晾一下。
多肉植物大多喜欢生长在疏松透气、保水保肥、排水良好的土壤中,所以可用五份腐叶土、四份沙壤土、一份饼肥水来进行混合配制,同时还可以加入一些基肥来促进根系生长更加充分。
将培养土填入花盆中,并全面消毒处理。然后将多肉植物栽种在土壤中,覆土压实后适量浇水保持微湿润环境,注意不可过于潮湿。等到适应新环境生长稳定后,就可以进行正常养护。
多肉植物在换盆时有带新土种植的,种后不必马上浇水,可放在室内向阳通风处以利于它恢复生长,等一周后再浇水。多肉植物没带土种植的也就是裸根种植的,等种植5个小时后浇水。
正常情况下,多肉植物一年换盆1~2次,具体的次数视植株生长情形而定,也可以更为频繁。切忌将刚移完盆的多肉放到太阳底下暴晒又不采取任何遮阳措施。
换盆时最好随手进行修根工作,将坏掉的根系和老硬的根系修剪掉,放置在阴凉通风处阴干后进行种植,尽量不要直接种植。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