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勇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第二中学,贵州 安顺 562100)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抽象性与逻辑性的学科,教师要想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就要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寻找有效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运用直观的讲述方法强化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情境教学法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情景教学法是指数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依照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本班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感与胜任感。
数学知识是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探索,在头脑中形成新旧知识相结合的连接体系。所以当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想要解决某个问题时,需要借助一个知识点引出另外一个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当前所遇到的问题。数学中所学习的新知识点,其实就是以往所学旧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就需要带领学生对以往所学的旧知识进行复习。为此,教师在进行新旧知识点衔接的过程中可以借助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所学旧知识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知识。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依照本班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设定问题难度,并在情境中给予学生一定知识点启发,让学生能够从已学渠道的旧知识中找出与新知识相关的连接信息,以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些信息理论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在自己现有的知识储存中寻找相关知识点,对教师在问题情境提到的线索予以考证。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倘若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难度较大,不但延误教学进度,还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产生一定的挫败感。倘若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难度较低,就会让学生觉得毫无挑战性,没有任何成功感可言。这就要求我们要以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为线索,激发学生求胜心,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借助教师所提供的相关线索顺利提取相关知识点。
个性化的教育环境首先是社会对课堂提出的要求,问题情境的创设首先要体现在对社会要求的回应上。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差异已经影响到学校,课堂中学生发展之间的差异正是社会发展差异的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正是社会区域发展差异的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个性化的教育环境以适应这种多样的学生,适应学生之间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往为了普及基础教育,完成义务教育的任务,迅速提高中国人口识字率,诞生了大班额授课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教学形式,但是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有的学生学习知识面的广泛性甚至远远大于教师。家庭教育的不同,使得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有的学生侧重于书本内容的学习,有的学生喜欢动手解决问题,还有的学生培养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据调查研究,整体而言,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远远高于十年前,高质量的生源就要求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因此问题情境教学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这就需要教师在中学数学课堂上,注重关注学生的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关注每一名学生,注重问题引导性,以问题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探讨数学内容。既讲解书本知识,还需要拓展课堂内容,使得问题解答内容丰富,以此开阔学生视野,使得课堂内容符合每一名学生的要求。根据既有经验研究,用问题引导教学既可以符合社会对学校提出的多样化要求,又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创造性思维。一方面,可以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减少课堂内容的压力,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尽量让每一名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敢于表达真实想法,在轻松对话中,模仿数千年前古希腊的“问答法”的教学方式,在一问一答中传授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趣味性话题,把刻板知识转化为家常话题,在谈话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在看似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活动在新时代背景影响下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教师应打破传统应试教学理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行之有效的创新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中,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在一旁起到教授引导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时当前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对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予以思考。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时,还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功能,将原本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节省教学授课时间,让多媒体技术在问题情景创设中发挥自身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备课时,依照本课教学内容设置制作多媒体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达到课堂教学目的,促使学生在视频、动画、图片等多媒体技术的引导下,能够快速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授课思路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了给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教师还应利用空余时间在海量网络信息资源中收集、整理、设计问题情境,将多媒体技术教学作用发挥极致。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教师需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灵活掌握计算机知识,并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方面予以改革创新,让学生在多媒体技术的协助下有所收获,使其在教师营造的数学问题情境中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包括数字和图形两种模式,二者的关系具有高度统一性,通过图形理解数字,根据已知数字进行作图,使得数字图形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进行有效互补,以此达到二者互相促进、互相助力的作用。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形少数时难入微,数缺形时少直观”。研究数学的重要方法就是通过数形结合的模式引导学生认知数学概念。通过形来助力数的学习,是数形结合的重要表现模式,它是以图形的性质为依据,使定理、公式、概念得以深化,并使学生对定理、公式、概念的几何意义进行体会。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字问题以作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呈现,确保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找到数字相对应的点,并对数字的解析方式进行确定。同时,也应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不通过作图,是否也能解决数学问题,鼓励学生产生更多的想法,包括这种以图解题的模式是否值得深度推广,对于其他类型的数学题目是否适用,通过学生一连串的想法,可以使自己的解题思路变得更加多元化,也提升了自身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意识。此外,在思考的过程中,本题的解题思路就会变得充实而丰满,从而实现了将“薄书读厚”的目的,也可以形成数学知识以点带面的学习,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以形助数的情境模式下得以有效突破。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环节,由于初中生心智尚未成熟,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制定适宜的教学情境,通过故事化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构建思维桥梁,以便于学生理解数学问题。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导,让学生在故事情境的吸引下,能够跟随教师的授课思路予以思考学习。当学生的注意力完全沉浸在故事情境当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活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学生便可以在寓教于乐的故事化情境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将原本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生动且富有趣味性。教师在选取故事化问题情境素材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文学作品以及影视作品等相关内容,这样在创设故事化问题情境时,学生就可以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立体的认知形象,从而对所学数学知识内容进行简化,以此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在对学生创设故事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避开学生抵触的数学公式、概念等问题,而是单纯地让学生感受故事内容,这不仅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会使学生对数学内容产生情感,此时教师再通过故事内容导入数学问题,自然会使学生愿意去思考数学问题,进而达到通过故事情境创设,为学生构建数学自主学习体系的目的。除此之外,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故事化问题情境能够快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减少学生对教师的排斥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在老一辈数学家身上学到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在故事化问题情境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相关数学知识。教师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在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要求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相挂钩。其主要原因是数学这门学科在起初发产生与发展过程中,都是围绕解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才应运而生的,所以很多数学基础知识原理,都需要借助生活化问题情境予以搭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过于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优化组合,让学生借助当前已知的生活经验了解、提取所需数学信息。
结合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分析,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素材作为依据,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这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亲切感,消除单纯数字计算问题对学生带来的乏味感,使学生感受到看起来神秘莫测的数学知识,原来与生活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意识。教师可以利用手中的生活化道具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找出数学道具与数学知识的关联性,从而达到运用形象化的数学道具解决抽象化数学问题的目的,也可以有效助力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更好地转换。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发现与数学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元素,并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以创造性视角去解决数学问题,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拓展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以开放性的眼光看待生活,并可以更好地将生活元素与数学知识相融合。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就要借助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法,将数学知识与问题情境优化组合,借助学生熟知的生活案例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学生懂得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分析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以此养成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养。由此可见,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可以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成效,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排斥感,促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中提高数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