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早期来华传教士科技出版活动初探
——以墨海书馆为中心

2021-11-28 02:21胡浩宇
时代人物 2021年32期
关键词:科技知识书馆传教士

胡浩宇

(南昌航空大学 江西南昌 330063)

墨海书馆的创设

墨海书馆是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麦都思设立的编译出版机构。麦都思曾在马六甲巴达维亚设立印刷机构,上海开埠后,麦都思于1843年12月23日将印刷机构迁到上海,并改名为“墨海书馆”。书馆的出版印刷经费由伦敦布道会提供,起初书馆的主要业务是印刷传教用的宗教书籍,1850年后开始翻译、出版科技书籍。

麦都思从青少年起就在英国一家印刷所里当学徒,1816年他离开英国进入进入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的印刷所工作,在努力钻研印刷业岁同时,他坚持学习中文,为今后在中国传教做好了准备。1823年,他在巴达维亚创立了自己的印刷所,并使之成为南洋三大印刷所之一。麦都思将印刷所迁至上海后,引进铅印技术和设备,使墨海书馆成为上海第一家铅印出版机构。墨海书馆另一重要人物伟烈亚力于1847年8月被伦敦布道会派至上海协助麦都思工作,麦都思离任后,开始负责书馆工作。伟烈亚力乐于与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交往和合作,在他们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其他在书馆工作过的传教士还有艾约瑟、慕威廉、合信等人。由于传教士们在中文书写上普遍存在着困难,因此墨海书馆还聘请了一批中国知识分子进入书馆工作,如王韬、李善兰、张福禧、管嗣复等。中国知识分子的主要工作就是将传教士们用中文口述的西书大意记录下来,并加以润色形成文字,这也是近代早期教会出版机构翻译出版书籍的主要工作方式。这批中国知识分子通过此种锻炼和熏陶,了解并接受了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和人文思想,逐渐成长为中国近代重要的科学家和思想家。

墨海书馆出版的科学书籍

从创办到停业,墨海书馆共出版各种书刊171种,其中属于基督教义、教史、教诗、教礼等宗教内容的共有138种,占总数80.7%;属于数学、物理、天文、地理、历史等学科知识方面的33种,占总数19.3%。其中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力的科技书籍有:《西医略论》《内科新说》《妇婴新说》《数学启蒙》《几何原本》(后9卷)、《代数学》《代微积拾级》《谈天》《地理全志》《植物学》《重学浅说》《重学》《光论》《格物穷理问答》《格致西学提纲》《博物新编》《格致新学提纲》。

上面所列科技书籍出版时间绝大多数集中在19世纪50年代后期,离墨海书馆创立已逾十余年,究其原因并非传教士们不愿意出版科技书籍,而是科技书籍翻译难度大大超过宗教类书籍所致。与明末清初来华天主教耶稣会士相比,近代来华传教士大多学历较低,没有受过系统的科学训练,对科学知识了解不多或不够深入,因此在翻译先进的科学知识时需要做较大的前期知识储备。另外一个原因是翻译科技类书籍时,绝大多数专有词汇在汉语里找不到对应词语,需要编译者自己创设。比如在翻译《代微积拾级》时,该书不仅向中国介绍了西方符号代数、微积分知识,而且在中国数学史上创立了许多新概念、新名词、新符号,如常数、变数、函数、系数、指数、虚数、已知数、未知数等,其中“微分”“积分”两个名词就是由李善兰经过长时间思考斟酌首先创译的。因此当时翻译一本科技书籍,是一件十分费时费力的事情。以《几何原本》为例,相对于其他科技书籍,其内容不算深奥,但伟烈亚力和李善兰从1852年夏天开始,经过四年多的努力,才最终完成翻译工作。

墨海书馆除了出版科技书籍外,还于1857年1月26日,出版发行了上海第一份中文报刊——《六合丛谈》(月刊),该刊由伟烈亚力任主编,王韬与艾约瑟合作翻译,前后共出版了15期。《六合丛谈》除宗教宣传、报道时事外,还传播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如《地球形势大率论》《海洋论》《西国天学源流》《水陆分界论》《洲岛论》《山原论》《地震火山论》《平原论》等。

1860年12月,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姜别利将在宁波创立的华花圣经书房迁至上海,改名“美华书馆”。姜别利在印刷技术上有两项重要发明,一是用电镀法制造汉字字模,比传统手工雕刻字模省时省力,字模形象完美清晰。二是设计制造了元宝式排字架,将汉字铅字按使用频率分类,按部首检字法排列,提高了排版速度。因此美华书馆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上海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印刷机构,从而导致墨海书馆出版事业遭受重创,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力日渐式微,最终于70年代关门停业。

墨海书馆科技出版的主要内容

从上述所提及的科技书籍名称来看,学科分类的思想体现得非常明显,这是明末以来西学东渐重要的变化之一。随着西方科技的发展,学科分类逐渐细化,近代传入中国的科技知识也开始按照一定的学科门类来进行。关于西方科技体系的学科分类,《六合丛谈》中就作了比较准确的介绍:西方科学学科的分类有“一为鸟兽草木之学,举一骨,即能辨析入微,知全体形状之殊异。植群卉,即能区别其类,知列国气候之不同。一为测天之学,地球一行星耳,与他行星同,远地球者为定星。定星之外,则有星气,星气之说,昔以为天空之气,近以远镜窥之,始知系恒河沙数之定星所聚而成。今之谈天者,其法较密于古,中国古时有天元求一诸法,今泰西代数最深者为微分法,以之推算天文,无不触处洞然矣。一为电气之学,天地人物之中,其气之精密流动者,曰电气,发则为电,藏则隐含万物之内。昔人畏避之,以其能杀人也。今则聚为妙用,以代邮传,顷刻可通数百万里。别有重学、流质数端,以及听视诸学,皆穷及毫芒”。这种学科分类将当时的西方科学分为动植物学、天文学、电学、力学、流体力学、光学等,在19世纪中叶,这种分法还是比较符合当时西方科学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从科技书籍的具体体例结构来看,每一本书不局限于简单的知识实际应用方面的介绍,一些重要的科学概念、定义、定理成为译书中的主要部分。作者们希望通过对这些概念、定义、定理的介绍,能够更好地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以及仪器、机器的工作原理,从而加深读者认识,达到举一反三之效。以《光论》一书为例,书中前半部分对光学的一些概念和定律作了详细介绍和说明,如光的定义、光线、光束、光锥、平行光、焦点、透光、半透光和不透光,光源、光的分类、照度、色散、反射、折射、透射;书的后半部分则结合前述理论,对一些光学现象和光学仪器工作原理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解释,如虹、日月晕、海市蜃楼、小孔成像、望远镜、显微镜、透镜、球面镜、三棱镜、幻灯机、投影机等。

从书籍的具体内容来看,基本涵盖了近代科技的各个方面,如声、光、化、电,内容基本都是当时西方的最新科技成就和发现。比如《重学》和《重学浅说》两书对近代经典力学的各项理论和知识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开篇即指出为近代经典力学作出划时代贡献者,“为英人奈端(即牛顿)”。并且对作为基础学科的力学在科技知识体系中重要的地位也作了强调,力学是“论物之质与性,为格致中最重要之一学”,只要掌握了“重学之理”,就可以“知所生阻力,不拘大小,均可以法胜之。能使各种机器行动”。墨海书馆出版的科技书籍对当时的每一科学定律或科学现象都作了非常详细的介绍或证明,例如《谈天》第8卷和第12卷在介绍“万有引力”时,对“万有引力”的性质、大小以及“质点”等物理学的概念作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书中说“天空诸有质物,各点俱互相摄引”,力的大小“与质之多少有正比例,而与相距之平方有反比例”。并且不光物体之间有相互吸引力,就是一个物体当中各点之间也是“相摄”。对于天体来说,计算相互之间的引力时,可以把天体看作是一个质点,因为“球体之摄力,与球质俱收聚于心点而发摄力无异。故凡球皆如一点也”。关于宇宙间天体的实际运动,由于临近的各天体相互之间均存在着大小不同的引力,因此运行规律与理想情况下就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解决的办法就是以“本星为中体”,而将其它行星和太阳作为绕其运动的“月”,从而可以对“本星”所受各引力进行叠加合成,达到更为精确的数值。

墨海书馆科技出版的影响及意义

以墨海书馆为代表的近代教会出版机构是传播西方科技知识的主要力量,他们通过办杂志、翻译出版科学书籍,成为明末清初以来,西学在中国传播的又一高峰,并且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大大超越了前者。从出版的科技书籍学科种类来看,不再局限于天文学、数学以及机械制造等少数学科,而是几乎囊括了西方科技的方方面面,填补了众多学科的空白,如医学、数学、天文学、植物学、力学等,从而产生了中国近代科技史上的许多“第一”。从内容深度来看,从以往对知识、现象简单的介绍开始深入到对科技规律、定律的条理化总结介绍。

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中国人传统观念的变化。随着科技书籍的陆续编译出版,中国传统的自然观不可避免地被触动。科技书籍介绍的知识给当时的中国人带去了一副副崭新的世界图画,冲击着中国人固有的看法,启发中国人开始运用这些新知识来重新认识世界。科技知识的传入,给封闭的中国学术界、科技界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在推动中国科技近代化上具有开创性的作用。同时中国知识分子在和传教士们合作译书的过程中,有了学习和研究的有利条件,这也促成了近代中国自身科学研究的萌芽以及中国近代早期科学家的成长。

猜你喜欢
科技知识书馆传教士
清晰偷摄
紧急避火(三)
第一次去图书馆
自建企业科技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与探索
纸间美书馆
高中学生新科技知识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以机器人活动为引领 提升学校科技教育水平
科技新闻传播效果分析
美国传教士镜头下的宁夏
60岁再创业邰中和当“光的传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