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斐,王进成,于丽萍,唐晓玲,张明亮
(1.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2.昌邑市农业农村局,山东 昌邑 261300;3.昌邑市卜庄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山东 昌邑 261300)
生姜炭疽病、叶枯病是生产中叶部的主要病害,分布较广,发生较普遍,局地发病较重,炭疽病通常病株率在30%~50%,轻度影响生产,严重地块病株常在80%以上,叶枯病危害程度较炭疽病更高,部分植株因病枯死,显著影响生产。2种病害叶部初期病症均表现为褐色或黄褐色小点或小斑,仅凭肉眼观察很难准确判断出是哪种病害,比较容易混淆,随着病情发展,这2种病害症状逐渐表现出不同,但会丧失初期准确防治病害的最佳时机。用显微镜从病原形态做进一步鉴定区分可正确判断是哪种病害,从而对症施药,精准防治。为更好地方便种植户正确识别判断和防治生姜炭疽病、叶枯病,减少损失,下面把这2种病害的区别与联系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1.1 症状区别
炭疽病症状:主要危害部位为叶片,病斑多从叶尖及叶缘开始发生,部分从叶片表面局部组织发生,初为水渍状褐色小斑,后扩展成梭形、椭圆形或不定形褐色坏死斑,斑面云纹状明显或不明显,斑边缘有黄色变色部,发病与健康部位分界不清晰。到发病后期,数个病斑连合成斑块,叶片变褐干枯,病部叶色发红,当空气潮湿时斑面会出现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
叶枯病症状:除主要为害叶片外,叶柄和叶鞘也受其危害,病斑为密集的黄褐色小点和小斑,逐渐扩展连片到整个叶面,病部生出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子囊座。严重时全叶发黄变枯,甚至全株变枯,沿发病中心迅速向周围蔓延,该病发展较快,若防治不及时会全地受害。
1.1.2 病原区别
炭疽病病原为Colletotrichum capsici(Syd.)Bull.et Bisby,属半知菌辣椒刺盘孢真菌。分生孢子盘黑褐色,周围及内部密生大量刚毛,刚毛较粗短,坚硬,具2~4个隔膜,长(74~128)μm×(3~5)μm。分生孢子单孢,星月形或椭圆形,无色,大小为(22~26)μm×(4~5)μm。孢子内具有3~6个不等数量的油球,大多分布在孢子内边缘。
叶枯病病原为姜球腔菌Mycosphaerella zingiberiShirai et Hara,属真菌界子囊菌门。子囊座黑色,球形至扁球形,大小(60~120 )μm,子囊圆柱形或棍棒状,大小(50~75)μ m×(10~16)μm,内含子囊孢子8个左右不等。分生孢子器与子囊壳类似,分生孢子无色,椭圆形至卵形,大小(5~6)μm×(2~3)μm,内含油球5~8个,大多分布在孢子中间。
1.1.3 流行规律区别
炭疽病传播途径:病原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部或随病残组织遗落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借雨水、浇水、微喷溅射带菌土壤或小型昆虫活动传播,在田间初侵染和再侵染。病菌可侵染茄科和姜科多种作物,温暖地区病菌可在多种寄主上辗转发生,周年危害,无明显越冬期。通常田间高湿、重茬种植、偏施氮肥、密度大会导致发病。发病时间集中在5—7月,比叶枯病早2个月。单株生姜发病方向从植株下部叶片逐步向上部叶片发展,从头芽逐渐向2芽及3芽侵染,群体生姜从发病中心沿着种植行方向及两边行扩展,而叶枯病单株发病方向是从植株上部茎叶逐步向下部茎叶发展。
叶枯病传播途径:病原以子囊座或菌丝在病叶等植株残体上越冬,在田间可通过风雨、昆虫或姜农及农事操作传播。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连作重茬地块发病早,植株长势过密、通风不良、氮肥过量、植株徒长发病重。该病先从茎顶部叶片发生,逐步向下和周围侵染,叶鞘、叶柄及茎秆均可侵染,未发现根系受害,植株枯黄变小,严重影响生产。集中发病时间在7月中旬至9月中旬,若防治不及时、有效,危害可持续到收获。
生姜炭疽病、叶枯病的发生都与重茬有关联,特别是田间生姜发病未能有效防治、植株病残体清理不净和未对土壤深耕等因素导致病原过多。2种病害都可通过风雨、昆虫及农事劳作传播。密度大、氮肥过量都能加重发生。
选用无病姜种。重病地块要与禾本科或豆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减量适量使用化肥;施用化肥时注意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肥料使用位置与生姜植株及根系保持一定安全距离。使用滴灌,适量浇水,注意降低田间湿度。秋冬要彻底清除病残体,土壤深耕深翻,田间发病后及时摘除病叶集中深埋或烧毁。棚内采用地膜全覆盖,通过从地膜上打眼放出姜苗,避免直接割破地膜放苗。
选无病姜种,用11%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喷种或播种后喷沟。虽然叶枯病病原属子囊菌,炭疽病病原属半知菌,但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基本类似,只是使用药剂要做调整。炭疽病用45%咪鲜胺微乳剂800倍液或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对植株从下向上喷雾防治,要做到喷细喷严。叶枯病用19%丙环唑啶氧菌酯悬浮剂500倍液加46.1%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或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加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隔5~7 d喷施1次,连续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