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芳 王 静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网络在线课程,是指将线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数字化,并以学习管理系统为载体,进行基于课程内容的线上教与学的过程[1]。在网络普及的时代,网络授课已经成为许多教师的必备技能之一。教师使用网络进行教学,只要拥有一台电脑,制作一份精美的课件,就可以正常授课;学生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听讲、上课。对于理论课程,这样做确实无可挑剔。但是,随着应用型高校的日渐普及,学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就要求教师对实践课程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全方面改革,而线上实践课程正是改革的途径之一。
为保证线上授课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团队教师均通过在线直播或线下自学的方式接受了线上教学的培训。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团队教师对线上教学进行了细致的计划和组织[2]。
目前,线上类实践课程大多是“教师录课→平台发布→学生看课”模式。这种模式对于需要积累大量基础理论实践类型的课程确实有必要,但是对于计算机专业语言类实践课程而言,却显得过于模式化,缺少实时性和个性化。
在计算机专业语言类实践课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践项目,实时解答学生各种疑问,而这些疑问的成因也是多种多样:
(一)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导致无法编程;
(二)单纯的敲错代码,或漏敲关键符号;
(三)没有任何预习过程,直接进入编程环节困难,导致失败。
作为教师,如何迅速而准确地为学生解惑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因此,本文针对实践课程线上授课现状,尝试开发多种教学方式,让网络环境再次“为我所用”,让实践课程变得直观、有趣,让学生能够充分完成实践目标,达到高质量的线上实践课程教学效果,这也是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之一。
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学习任何语言类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都是重中之重。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线上实践课程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建立授课渠道。在线上实践课程中,与学生交流的渠道只能通过网络环境,因此,选择一个稳定、学生都能够接受的线上渠道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线上授课渠道多种多样:
(1)专用教学平台型,如腾讯课堂、超星学习通等,都能够完成教师上传资料,学生在线学习这个环节,教师和学生也能够通过平台渠道进行交流。
(2)社交软件型,如QQ、微信等,可以进行资料的传递,学生也能够下载相关学习资料,学习相关知识,并且使用此类软件教师和学生沟通起来更加便捷。
(3)会议、办公软件型,如腾讯会议、钉钉等软件,此类软件更注重网络连接的稳定性,而会议、办公型软件并不是每个师生常用的软件,因此影响师生沟通的效率。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从以上不同类型的软件中选择一、两种综合使用,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如果要使用录课功能,可选择腾讯课堂或钉钉;如果想建立便捷的答疑渠道,可选择QQ或微信等。总之,不要选择过多的平台或软件,这样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教学的展开。
2.选择授课方式。线上授课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授课同时录课。教师可以一边授课一边录课,并将录课结果作为后续课程的重点视频材料。但是实际上课过程中,可能会随时发生各种状况,因此建议只将此类录课内容作为该课程学生回顾之用。
(2)先录课再授课。教师先将课程录制完毕,再上传到线上课堂中,这样,可以更全面的把控线上授课过程和质量。但是,即使是相同的课程,面向不同的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和重点都会有所变化。因此,这种类型的课程比较呆板,失去教学针对性。
(3)只授课不录课。这种授课方式能充分锻炼教师的线上授课能力,也提升教师线上教学水平。但缺点是学生一旦分散注意力,就没有渠道补回缺失内容。
3.挑选适合内容。线上授课内容的选择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教学环节。计算机语言类实践课程并不需要教师重复讲解理论课程内容,而是要巩固基础知识,提高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结构和接受能力,选择不同难度的实践题目至关重要。针对不同的实践项目,首先要考虑的是它所包含的基础知识的层面。例如,对于《Web前端开发技术》实践课程的CSS选择器知识点,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应将类别选择器、标签选择器、ID选择器、后代选择器、伪类选择器等选择器以实例形式依次展现,让学生指出选择器类型作为课程回顾和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再提出“如何使用X选择器来完成案例中Y选择器的功能”等要求,对选择器知识点进行加深理解和知识重构,让学生独立完成,彻底掌握选择器的用法。
“查错难”是计算机语言类实践课程线上授课的技术难题之一。在线下课堂中,教师直接为学生查找程序错误非常直观。但在线上课堂中,就需要学生和教师频繁切换共享界面,操作非常繁琐,不利于沟通。因此,如何让学生避免出现此类错误就显得尤为重要。据此,教师应该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把学生易错处进行汇总编辑,将典型错误进行归纳总结后,编写易错点专项练习题库,进行专项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处理此类问题的能力。
1.有编译功能的平台。有编译功能的编程平台,具备查错功能,并有明显的出错提示,比较容易找到错误。但是对于新进入编译领域的学生而言,这些用英文书写错误提示往往如同“天书”,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历年学生易出现的错误情况,编写相应题目并给出“错误”的程序代码,并匹配相应的出错提示,让学生一起来“找错”。这样就可以通过教师统一共享屏幕进行学习,也让学生在阅读代码、修改错误这个过程中,对如何正确地进行编程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无编译功能的平台。类似Hbuilder一类与web前端相关的平台并不具备查错功能,这是由HTML语言的解释特性决定的。对于使用这类平台的学生,一旦写代码时不谨慎,出错后更加难以查找。因此,教师要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学生的出错行为,并编辑出专项练习的题目。这类题目应给出网页制作要求、要实现的目标以及实现的具体代码,然后要附上代码出错后,网页运行时错误表现的截图,让学生在练习的同时,又能记住网页何种表现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从而加深印象。
进行1~2次的专项练习后,学生就能够深刻理解程序代码出错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学生今后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任何计算机语言类的实践课程,都不会让学生直接接触大型项目,而是从微小程序入手,熟悉编程方法和过程,然后逐步接触小中大型项目,让学生对开发项目的过程有一个从点到面的认识。然而,在线上课堂发布练手型小程序,无疑是对宝贵的线上课堂时间的浪费,教师要充分发挥线上教学平台“无所不连、无时不连”的特点,引导学生全方位的利用时间,提升自我。
1.线上预习,打好基础。随着抖音等小视频APP的流行,学生更喜欢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教师也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教师可以汇总每节课程的重点知识,将每个重要知识点以学生喜欢的网络式语言,制作成一分钟左右的小视频,发布在教学平台,让学生在碎片时间观看。将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点转换为学生喜闻乐见、感到亲切的小视频,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意愿,能够达到一定的预习功能。在小视频学习后,仍要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检验。在学习平台上发布与预习知识点相关的预习作业,来测试学生的预习水平。作业题目数量最好在五个以内,否则预习题目过多,可能会引起反效果,导致学生对预习这个版块有抵触心理。
2.线上课堂,综合实训。在预习后,学生已经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线上课堂的内容应该更加偏向于小项目的综合实训。将新学习的知识与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进行综合运用,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教师也应编辑相应的项目要求,让学生单独或分组完成。例如,对于《Web前端开发技术》实践课程中的CSS,它涵盖所有对网页进行样式设置的功能。然而,相同的功能在前面章节中学习过,并且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教师就可以选择让学生以CSS的方式来完成前面章节中完成过的项目,不仅让学生觉得项目曾经完成过,难度不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线上时间来完成项目,得到充分的锻炼。
3.线上复习,巩固体系。在一节实践课结束后,这节课后与下节课预习之前的时间也不要浪费,要在学生对课程内容有着最深刻记忆的三天内,发布复习作业,对上节课所学知识进行体系式的巩固,这样才能够真正掌握知识点。对知识的巩固仍以小视频为主,在制作预习小视频时,视频的最后最好以对某个知识点的深层次应用为疑问结束。在复习小视频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作业完成效果以及线上课堂完成小项目的程度,以回顾总结的方式,边回答预习小视频中提出的问题,边进行复习总结。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有首尾呼应的感觉,学习效果也会更好更深刻。
随着各大线上教学平台的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紧密,也变得更陌生。教师如何在遥远的“云端”仍能把握住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是每位教师都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也是在“十四五”期间,随着应用型本科培养方案更加偏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如何充分使用线上教学平台,来完成或辅助实践教学,进行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相信随着线上平台的不断优化升级,教师们能够开发更多适合实践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知学、能学、乐学。